作文指導課評課
循序漸進 有效課堂
——評作文課《讓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動》
今天有幸聆聽了周老師的一節“心理活動描寫”的作文指導課,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與大家交流。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家往往用“課堂的是否有效”標準來衡量一堂課是否是好課。周老師的課,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關注學生,為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務;學生參與熱情較高,基本掌握了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每一位同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正是 “有效課堂”的最好體現。
1、巧架橋梁,“有效”在懸念中起步
作文是學生頭疼的事情,“咬著筆桿愁眉苦臉”,“看著題目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這樣的情形在作文課堂并不少見。但令人驚奇的是,周老師的作文課堂中不但沒有這樣的情形,相反我們看見學生的是他們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我想,這一切“反常”的表現,應該是源于周老師巧妙地導入,為學生的學習架起了一座心靈橋梁。上課前,周老師特意創造情景“老師遲到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說起,很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到人的心理活動描寫的重要性,自然導入本節課內容,教學無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2、巧設過程,“有效”在靈動演繹中鋪展
周老師用學生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給予多角度的范文,打開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體會到心理描寫的作用和方法。這個環節看似簡單,但其實并不簡單。我們不妨連起來看看問題的答案:寫心理可以用內心獨白的方法,寫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寫心情可以用語言、動作、神情、環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師讓學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心理活動用什么樣的方法更恰當,這樣,學生在具體操作時就有本可依。
縱觀整個環節,我們可以這樣說:方法是在學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指點中不知不覺掌握的,既輕松又有效。
3、巧作點評,“有效”在肯定鼓勵中升華
教師好的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還能引領學生、提升學生。作文,需要的是語言,所以周老師的評價,尤其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課,周老師十分注重學生和自己語言中表現心理活動的一些關鍵詞,“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課堂上,學生的心是活躍的,情是真摯的,但由于平時的積累不夠,或一時不能聯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想說卻無法說,說不明,此時,教師提供一些詞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習作時運用語言,使描寫更具體。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今后同類題材的寫作奠定基礎。
語文教學專家譚惟翰曾說過,“納”是“吐”的前提,是基礎,會“納”才談得上“吐”。”周老師的設計與引導,不正是在幫助學生“納”嗎?有了足夠的“納”,還怕學生“吐”不出嗎? 智慧的教師能創造智慧的課堂,智慧的課堂能培養智慧的學生。在周老師的作文課中,處處顯示著教師的智慧:關注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關注了學生的起點和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能聽到生命拔節的聲音,能看到生命成長的畫面,是真正的有效課堂。當然,如果再加點時間,通過師生評點,生生點評,緊扣前面學到的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習作中得到落實,那么被評點的學生會更有信心,其他學生也能明白怎樣的描寫是好的,從哪些方面改進等,這樣也許會更生本、更有效。
【作文指導課評課】相關文章:
作文指導課的篇評課稿12-08
《天才測試》作文指導課的評課稿04-09
有感而發作文指導課的評課稿04-08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指導課評課稿范文12-09
讀中學寫作文指導的評課稿04-08
作文指導課教案12-08
作文指導課《筆》04-30
生動的作文指導課12-07
小學作文指導課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