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分析
今年的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從整體來看,命題思路和設題方式延續了近兩年的趨勢,但有所創新和豐富,所以題目總體難度仍然居高不下。下面我們分板塊進行分析:
■特色一:
重情懷與素養的考查
語文學科的考查向來分為“基礎”“閱讀”“寫作”三大板塊,但是近幾年的中考命題越來越從過去單純考查知識的層面解脫出來,更多的聚焦于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形成的綜合語文素養,意在考查學生的整體素質。可以說,語文正在走出課本,走向廣闊的社會人生。這也提醒我們,學習語文要站在一個制高點上,才能跟得上語文改革的節奏!
從試卷來看,涉及到的內容從漢字到書法,從生肖文化到諸子百家,可謂是包羅萬象,命題人的良苦用心清晰可見,語文試卷所承擔的使命再也不是基本課本所能囊括的。
■特色二:
漢字的深入考查
仍然是亮點
學語文,最先接觸到的就是漢字,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所以中考試卷近幾年對于漢字、書法的考查投入了很大力度。今年也不例外,筆畫、結構、章法以及內涵都是考查重點,真正從細節處考查學生對于母語的掌握程度,所以特別能夠看出學生的真實功底,而非考查一朝一夕之功。
下面是利用漢字結構創作的一幅窗花。這幅窗花中有四個跟“口”字有關的漢字。請你將下面四個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內,組成一個表達人生態度的四字短語。
■特色三:
古詩的考查,
理解與鑒賞是重中之重
古詩默寫只是最后一道屏障,而在此之前,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能夠結合題意快速判斷出“究竟寫哪一句詩最合適”,這個思考過程其實就要求學生對于古詩詞有一定的積累、理解,甚至是欣賞水平,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確定答案。
請你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2分)
(1)上文描繪了三峽的景色。說到三峽,你會想到的古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你眼前呈現出長江寬闊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時,你會想到的古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四:
名著閱讀,篇目多樣,
群英薈萃
《論語》《朝花夕拾》《海底兩萬里》,從先秦諸子,到現當代名家散文、外國科幻小說,體裁多樣,內容各異,既融進了傳統文化,又注重考查學生對于科幻文、想象文的理解,可謂精彩紛呈。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記錄了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生活。在這些作品中,魯迅描寫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____①____,又如《____②____》中的____③____。
既在名著中考查了文學常識,又涉及到平時常見的情節梳理,題目典型,但綜合性強,考查學生的日常積淀。
■特色五:
文言文——
課內篇目,課外考法
今年的中考文言文在某種程度上反其道行之——回歸課內。但這背后,我們要注意它的難度,除一些相對較基礎的題目以外,更有考查的非常細致、深入的題目。
閱讀文中畫線的語句,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清榮峻茂”在你腦海中呈現出的是怎樣一幅畫面。
這道題看似來自課本,實際上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水準提出了很高要求。這種題目靠死記硬背幾乎沒用,因為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不允許我們采取這種非常機械、被動的學習方法。歸根到底,仍然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有擁有了較為扎實的文言文閱讀基礎,才能在考場中迅速調動起積累。
■特色六:
現代文閱讀——
思辨思維不容忽視
現代文閱讀的考點變化不大,對考生的審題能力要求較高。過去更多是考查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標準答案幾乎固定,但今年的題目,很大程度上是敞開式的,命題人和閱卷者更想看到學生對于這篇文章不同的理解和欣賞角度。
這篇文章的語言表達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也有可以討論的地方。請你從最后三段中找出一處(字、詞、句皆可)值得討論的地方,并寫出你的討論題。(4分)
討論題來自:
________________
你的討論題:
________________
這類題目能夠很輕易地看出一個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是兼具深度和靈活度的經典題型。
■特色七:
選擇空間大,關注生活
寫作是四選二模式,給予考生更多選擇空間,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回歸生活。無論是大作文還是小作文,都呈現出這樣的特點,尤其是大作文的第一題,相信很多同學會選擇這一道:
請以“讀書-實踐-收獲”為題目,寫一篇文章。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題目非常貼近現實,能夠從作文中感知學生的成長軌跡,讓每個考生有話可說。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深度、對生活的敏銳度也有明顯區分。
【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分析】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試卷的分析05-09
中考的語文試卷的分析05-09
北京中考語文試卷05-12
2017北京高考語文試卷分析04-03
中考語文試卷分析總結06-08
中考語文試卷分析介紹05-09
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05-10
2017北京中考數學試卷分析05-09
上海中考語文試卷分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