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考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時間:2022-11-23 12:15:38 高考熱門專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考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隨著新課改以后,關于高考改革的新方案,在全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中逐漸推廣實施,為了滿足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為了能夠提供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在過去的幾年,隨之表現最明顯的是,社會上的大部分崗位對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快來看看吧,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高考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改革主要內容:教育部12月16日發布的《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中涉及的內容:“14門都考”、“不分文理”、“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校錄取參考”等,這兩個意見是今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配套政策,著重解決的是新高考之后,考生將如何考、學校如何評的問題。上海、浙江已于今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將于2017年整體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有:1、從“一次大考”到“三年可考”。在如何考的問題上,高中課程方案中所設定的所有14門科目均列入了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9科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音樂、美術、體育、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5科可以由省里制定統一要求,具體組織方式可以更加多樣。

  考生除了語數外3科參加統一高考外,還要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科中,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己的興趣特點選考3門。2、從“標配”到“自選”。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本次改革計入高考總分的3科選考科目成績以A、B、C、D、E5個等級計分,其他科目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現。原則上各省(區、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這樣可以淡化學校、老師和學生分分計較的現象。”

  各地還要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提供第二次考試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換選考科目的機會。3、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校錄取參考。這輪高考改革首次明確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校招生錄取體系,成為高考錄取的一項參考指標。據了解,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為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要求記錄必須真實,并進行公示。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的改革對學生和老師的新啟示:這樣的高考改革改變目前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模式和唯分數論的錄取辦法,符合育人規律,是高考考試方式的一大創舉。然而,創新之路開始之時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去盡快適應新變化。首先,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如何適應高考改革,如何快速適應學業水平測試的方式,這需要學生及其家長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思考、正確剖析、找準定位、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計劃。

  高考改革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自身興趣特長,結合將來發展意向和所需選擇報考科目,充分實現“揚長避短”、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彰顯個性,減少因被學而學不好的現象。然后,從“標配”到“自選”的轉變,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不僅擁有第二次考試的機會,也有換選考科目的機會。這樣淡化了唯分數論的現狀,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減少了不良競爭的現象,因此,學生要充分珍惜考試機會,踏踏實實學習、認認真真對待自己所選科目,充分凸顯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根據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綜合素質內容來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這樣改變了目前高校選拔人才所采用的單一的唯分數的選拔標準,為那些因高考發揮失常而平時各方面表現較好的學生獲取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提供可能。相應地,這樣的政策的出臺啟示高中學生要注重自身品德、學習成績、身心健康、文體、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要努力鍛煉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對于高中老師來說,也要盡快適應這樣的改革,轉變自身傳統的教育觀念,堅持與時俱進,堅持多元評價體系,學會從各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情況。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教師既要在規定課時內講完考試的內容,又要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科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并體會到,這對教師的分層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難度不小,但只要攻克這一關,基礎教學能力將達到另一種境界,即逐步引導學生從接受性學習向發現性學習轉變。要真正實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必須同步提升教師分層教學的能力。

  高考改革給老師的挑戰

  走班制實施后,每個老師都會有著不同的課程,尤其是面對分層教學,教師原有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必須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以保障課程實施的質量。例如,高考改革之前,歷史老師只需要教文科學生,以文科的規律教課即可,但是高考改革之后,“7選3”模式便會出現文理科交叉選課的情形。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擅長理科方向的學生,在對歷史感興趣的情況下選擇了歷史,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會發現這批學生卻是在用學習理科的思維方式學習歷史。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就會提意見,要求老師用理科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這節課能學到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面對這種局面,一方面老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適度調整,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漸進式的引導。

  除了具體的課堂教學問題之外,教師面臨的挑戰還有不少,新高考政策規定學生學業考試和登記考試均可以考兩次,且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選擇學業水平考試,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選考要求,也面臨不少困難。比如A班級10個學生要求化學高二不參加考試,高三參加考試;B班級20個學生高三不參加考試,要求高二參考,這種情況下課程如何安排?像這種具體到學校操作的案例,學校必須做好課程規劃,這個規劃不是由學生個人的選擇來進行調整,學業考試什么時候考,等級考試什么時候考,學校必須跟課程開設配套起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C在高二4月份學業考試物理課程沒有通過,并且等級為E,那么他只能插班到下一年級去,進行跨年級走班,這種情況又涉及到兩個年級的課程,無形中又增加了排課的難度。

  另外,通常情況下學業水平考試選在4月、10月,這給學校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高二4月份考完試,老師沒有課程需要回到下屆教課,高一的老師就需要調整。從學生的角度講,課程的結束沒有變化,但任課老師兩個月調整一次就很難適應;從老師的角度講,不同時期的教育任務輕重程度不同,老師也需要自我調節。

  除此之外,如何對老師進行評價也是學校需要面對的挑戰,比如A、B兩位老師都教物理課程,A老師帶物理等級考試班,B老師帶物理學業考試班,這兩個班級的物理知識點不一樣,難易程度不一樣,按道理講不適用于同樣的評價標準,但是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并沒有細化的標準。同樣,即使都是物理選考的班級,A老師的班級組合是“物理化學歷史”的選考物理,B老師的班級組合是“物理化學生物”的選考物理,由于學校采用分類分層教學,“物理化學歷史”組合的學生可能物理基礎很差,“物理化學生物”組合的學生可能物理基礎很好,兩個不同班級組合的老師如何進行評價同樣是一個難題。如果沒有老師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得不到承認,可能在教學方面缺乏積極性。所以,如何給老師公正合理的科學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評價過程中既要考慮所帶班級的學生基礎,還要考慮總分的因素等。

【高考改革對教師的要求】相關文章:

高考改革方案改革04-03

高考2017改革04-03

高考改革的對策04-03

高考改革的好處04-03

高考改革的看法04-03

高考改革的內容04-03

高考改革的影響04-03

高考改革地理04-03

高考錄取改革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