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高考歷史綜合試卷習題精選
1.(2011年3月洛陽市統考28題)光緒十四年(1888年),曾國荃在奏疏中說:“近年以來,印度、日本產茶日旺,售價較輕,西商皆爭購洋茶,以至華商連年折閱,遐邇周知。據皖南茶厘總局(征收茶稅的機構)具詳,??十三年統計虧銀將及百萬兩,不獨商販受累,即皖南山戶園戶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說明( )
A.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掠奪的重點發生了轉移
B.中國的出口性農副產業無法掌控自身命運
C.中國經濟未被真正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西方列強的侵略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發展
2.下列現象與新文化運動中“賽先生”的主張基本一致的是
A.小學生不讀不寫不學舊體詩 B.中學生散發反對復辟的傳單
C.大學生愛聽嚴復宣傳進化論 D.華老栓相信人血饅頭能治病
3.盧梭、伏爾泰和孟德斯鳩都反對( )
A.君主制 B.君主專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
4.(2012年11月山西大學附中高三期中考)《史記》云:“諸呂作亂,日蝕、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現,天狗過梁野。”上述記載( )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觀念 ②給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學的寶貴資料 ③體現了迷信對封建史學的影響 ④記載荒誕不經,缺乏科學精神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它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美國經濟霸權地位動搖 B.資本主義世界爆發金融危機
C.形成了“一超多強”的政治格局 D.日本.歐共體經濟飛速發展
6.中國古代歷朝都重視對“市”的管理,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秦律規定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
②漢代“市”的中央設置亭樓,四面建有門墻
③六朝南齊設置“草市尉”管理民間集市
④宋代的“市”封閉于政府規定的墻垣之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7.(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聯考17題)有歷史學家概嘆:“為什么工業化浪潮不是在法國之后穿
過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呢?是地中海太寬闊了嗎?果真如此,那么為什么又能橫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開花?這說明( )
A.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緣是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
C.發展資本主義是實現工業化的必由之路
D.制度是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
8.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生動地描述了俄國貴族的生活。它所屬的文學流派是
A.古典主義 B.現實主義 C.浪漫主義 D.現代主義
9.(2012年5月北京市崇文區二模)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體運行法則
C.“天人感應”學說 B.社會發展規律 D.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10.(2012年11月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月考)某論文把巴拿馬運河開通、印度向英國出口棉花、華工赴美參與修建鐵路、法國向俄國輸出資本等作為重要證據。該論文的主題最可能是( )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B.美國經濟的崛起
C.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D.工業革命在歐洲擴散
11.(2012年海南)“人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與天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動,因而他試圖指揮一切,他奮力要成為和上帝同樣的永恒者。”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是
A、蒙昧主義 B、人文主義 C、浪漫主義 D、禁欲主義
12.(2011年1月東北師大附中高三摸底6題)明朝時,杭州張翰的祖先“購機一張,織諸色帛,備極精工,每一下機,人爭鬻之,計獲利當五之一,積兩旬復增一機,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業大饒”;另一碑刻資料記載:“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 ”。上述資料反映的現象是( )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B.明朝中后期紡織業已經比較普遍使用了機器
C.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
D.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工業繁榮
13.(廣州市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20題)某啟蒙思想家說:“人,實則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個目的,并不是只供這個或那個意志利用的工具。”該思想家應該是
A.伏爾泰 B.孟德斯鳩 C.盧梭 D.康德
14.(2012年1月濰坊市期末17題)學者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B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發生在這個時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場化的變革。”
“全球向市場化的變革”是指
A.多數國家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 B.生產和貿易全球化
C.世界市場一體化 D.國際分工日趨成熟
15.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被稱為瓷都的是
A.景德鎮 B.蘇州
C.揚州 D.洛陽
16.(2012年廣東省湛江市高三一模)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國的《讀書》雜志推薦為理想藏書。關于這三部書相對應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詩歌 劇本 散文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達爾文
C.抨擊世俗王權 敘述愛情悲劇 挑戰教會神學
D.倡導人文主義 反對封建禮教 闡述自然選擇
17.(2012年12月南京師大附中高三階段考)“1993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糧食流通
體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繼取消了城鎮口糧定量供應制度。至此,長期以來實行的票證制度退出歷史舞臺。”材料表明我國( )
A.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 B.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
C.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 D.產品分配方式的變化
18.英國史學家韋爾斯說:“19世紀以前的兩千多年,很少有中國人對于他們自己的文明一般優越于世界其他各處的文明產生過任何認真的疑問”。對上述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中國古代文明一直領先于世界 B.中國古代封建政府禁絕任何外來文明
C.中國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領先 D.古代中國人缺乏對本國文明的深刻反思
19.隋煬帝時期,許多老百姓往往傷殘自己的四肢并稱之為“福手”“福足”。這一事實形象反映了( )
A.統治者實行愚,民政策 B.當時百姓的徭役負擔極為繁重
C.當時的賦稅剝削特別沉重 D.隋朝的刑罰尤其嚴酷
20.(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統練32題)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寫道:“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似乎就停滯于靜止狀態了。”下列對“停滯于靜止狀態”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人口多,消耗大,影響社會財富的積累 ②經濟政策不合時宜
③土地私有制的長期存在 ④作者的結論是基于橫向比較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2012年4月山東省煙臺市二模)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國“一花獨放”的局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各先進國家“競相開放”的局面,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前提是 ( )
A.英國經濟實力的急劇衰落 B. 美、德等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后來居
C. 自然科學研究有重大進展 D. 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和日本的普遍確立
22.(2012年3月荊州市質檢27題)北宋蘇轍的《襄陽樂》詩云:“里人種麥滿高原,長使越
人耕大澤,澤中多水原上干,越人為種楚人食。”詩句主要反映出
A.吳越地區充足的糧食輸往襄陽地區
B.襄陽地區出現麥稻兼種的農業景觀
C.荊楚農業文明對吳越海洋文明產生影響
D.政府移民政策促進了襄陽地區的農業開發
23.唐朝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寫道“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滌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正確的有 ①詩中描寫了唐朝時我國農村的生活景象 ②描寫了農村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景況 ③描寫了村民封閉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態 ④描寫了村民幸福美滿,其樂融融,無憂無慮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下列是從古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中讀出的信息,其
中錯誤的是
A.農副產品進入流通領域 B.農民棄農經商
C.農民生活艱辛 D.生產模式體現耕織結合
25.(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2題)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對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對這句話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貼切的是
A.儒家關注人事人倫而敬遠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講求民主民權
C.儒家重視自然科學和自然規律 D.儒家思想始終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高考歷史綜合試卷習題】相關文章:
關于高考歷史備考復習題05-05
高考生物綜合提升練習題05-07
廣東省高考英語綜合復習習題精選05-11
高考地理綜合提升練習題及答案05-07
關于2016年江蘇高考歷史試卷答案解析05-04
高考歷史綜合模擬題及答案解析05-05
高考英語習題05-11
高考理綜物理學科綜合練習題05-07
高考英語閱讀習題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