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審計學教學方法探討論文
審計學是一門綜合性、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審計學以會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稅法、管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在學習審計學的時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學科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與審計理論相結合,相銜接,學會在審計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專業課知識的掌握程度會稍差一些,老師需要在講解審計學理論的同時幫助學生去復習專業課知識,還要在這個基礎上教授學生如何去綜合、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因此,學生普遍反映審計學難學,老師普遍認為審計學難教。那么有沒有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呢?結合本人幾年的教學經驗,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抓重點,簡化理論知識。近年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老師高度強調案例學習的地位,而忽視了理論的基礎地位。雖然說理論知識很枯燥,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接受能力差,理論課的講授難度高。但是在審計學的學習中,對基礎的理論知識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理論指導實踐,我們不能一味的輕理論重實踐。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和課程安排,對審計學繁雜的知識點進行簡化。對于只需學生了解的知識點花少量時間簡單講述即可,比如:審計的產生和發展。學生只做簡單的了解即可。對一些基礎的重要的審計理論必須進行詳細講解,比如: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模型等。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在講解的時候可以通過微課、慕課的形式,以動畫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知識點。同時配合一些有針對性的案例,對所學知識點加以鞏固。對于除此以外的知識,可以作為課外閱讀讓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去學習。因此對于高職類學生,我們可以將理論知識化繁為簡,要求學生掌握核心的理論知識即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典型案例教學。審計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技巧性。采用案例教學對于學生掌握審計理論,增加課堂有趣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高操作技巧和綜合素質有很大的作用。審計學的知識體系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是對審計學中零散的審計學知識點、專業術語的學習;實踐部分是對審計整個流程的實務操作。對于實務部分的教學,老師一定要尋找典型的有針對性的案例。這個任務在審計學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很多老師都表示典型的審計學案例非常少。目前使用的審計案例可以分為鞏固理論知識點的案例和審計實務操作案例。在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審計理論的講授,可以結合相關的典型案例,給枯燥的理論知識加一點背景和鮮活的情節,使審計理論變得生動、易理解;講授審計實務時,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加入課堂引導案例、課堂討論分析案例。目前在課堂上使用的審計實務案例可以分為國外審計案例和國內審計案例。常用的國外審計案例發生年代久遠,加上由于不符合中國的審計環境,對實務操作指導性不強。國內的審計案例往往缺乏系統性,大多數案例只是停留在對審計過程和審計結果的簡單介紹和總結上,學生對這些案例只能閱讀分析而不能參與到審計的過程中去,這樣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實務技能。因此尋找、編寫典型的教學案例是審計學任課老師的重要任務。學校可以通過劃撥經費等方式,支持有實踐經驗的老師編寫審計教學案例。建立全國性的審計,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審計信息化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和內部控制制度變得更加復雜,審計方法和審計技術工具也相應發生了巨大變化。利用計算機進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和對審計數據進行抽取分析等工作已經基本得到普及。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審計軟件和技術工具來幫助審計人員編制審計計劃、進行審計風險評估、設計審計程序、整理審計證據、對財務數據進行抽樣、分析、編制審計報告等部分甚至全部的審計工作任務。我們調查了事務所和公司審計實務中計算機審計軟件和技術工具的應用情況。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在老師完成了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的教學后,接下來就是利用審計信息化教學,也就是審計軟件來幫助學生感受審計實務工作,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審計軟件會給學生呈現一個公司(即被審計單位)的所有信息,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完成整個審計過程。我們學校會在將近學期末專門安排一到兩周的時間里作為審計實訓周,在審計實訓周里學生全天在機房學習審計軟件。將學習時間集中,會幫助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實訓過程,系統的掌握審計流程,提高審計實訓的效果。
建設網絡學習空間。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手機已經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裝備。那么我們能不能引導學生課下利用手機學習呢?老師可以在校園網上申請審計學網絡學習課程,將上課的課件、案例資料、課后練習、課外學習資料上傳。學生可以通過登錄校園網在指定位置錄入學號密碼登錄學習。整個過程學生利用手機就可以輕松完成?紤]到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差,需要老師進行適當引導和激勵。老師可以將對課件、案例資料、課后練習的學習過程計入平時成績考核,將對課外學習資料的學習計入加分成績考核。通過這種形式幫助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支持任課老師參與審計實踐。對于高職類院校,雖然審計學屬于專業課但是不屬于核心課程,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對于審計學老師的專業培訓很少受到重視。但是經驗來自于實踐。目前很多高校的審計老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沒有相應的審計實際工作經驗。而對于這樣的實踐類課程,如果老師的知識也是全部來源于書面資料,就不可能將枯燥的知識點生動的呈現給學生,也不可能給予學生精彩的案例講解。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校應該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審計學老師參加審計實踐。積極幫助老師尋找實踐單位,對于參加實踐的老師給予適當的補貼,減少相應的課堂教學工作任務等。另外還要注意老師知識的更新換代,經常安排從事審計工作的,有經驗的審計師給老師培訓,以適應審計實務的發展變化。
總之,審計學教學效果的提高一方面需要任課老師不斷地積累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需要老師不斷地尋找好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將整個審計學的教學時間分成三個階段,分別完成理論、實務和信息化的審計教學。通過理論部分的抓重點教學,使學生掌握審計學的基本知識點;通過對實務部分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審計的流程及審計實務工作的內容和方法;通過信息化教學使學生自主完成對一個公司的審計工作,最后出具審計報告。相信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學生會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對審計學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學生在參加工作時順利適應審計崗位。
參考文獻:
[1]張露.高職審計課程中的內部控制審計教學方法研究[J].高教學刊,2016,(12).
[2]馮延超.審計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商業會計,2014,(16).
[3]楊琪.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職審計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4,(08).
[4]韋霞.審計教學案例選擇與問題設計[J].財會通訊,2014,(03).
[5]汪燕芳.風險導向審計與案例教學思考[J].財會通訊,2011,(12).
【高職院校審計學教學方法探討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