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能手饒兵珠稻田養雞的創業故事
7月7日一大早,在四川廣安市前鋒區桂興鎮響水村,45歲的黃思程走進雞棚,一邊“咯咯咯”地喚著,一邊將手中的雞食撒向雞棚,一只只黑黃的土雞圍攏過來,爭相覓食。
從事養雞行業10余年,黃思程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和技術。他不僅自己當起了“雞司令”,還帶動村民一起養雞致富,他說,“創業不僅要有思路有膽識,更要有帶富鄉鄰的心,這樣才能做成事、做好事。”
“養雞大王”返鄉重操舊業
1993年,黃思程大學畢業后來到達州渠縣望溪鄉,開始從事養雞行業。由于是科班出身,黃思程搞起養殖業來得心應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養雞大王”。2003年,黃思程開始從事雞飼料、雞藥批發生意,積累了一定資金。
常年漂泊在外讓黃思程思念故土,他決定返鄉重操舊業。2015年,黃思程選中響水村一塊地,開始著手修建養雞場。今年5月,養雞場基本建成,黃思程從廣西引進6000多只南丹瑤雞苗。“瑤雞瘦肉多,皮下脂肪少,皮脆肉香。”黃思程說。
“你看,相比傳統燒煤的脫溫室,我建造的脫溫室采用新型全自動常壓熱水鍋爐,具有生態環保、無污染的特點。”當天,黃思程帶著記者走進他專門建造的250平方米的雞苗脫溫室,說:“雞苗脫溫非常關鍵,以后雞苗的存活率就看這一個月的脫溫時間。”在一旁的倉庫里,黃思程指著一堆堆飼料對記者說:“這是我用玉米、麥麩、豆粕碾碎調配的飼料,不添加任何抗生素。”
這么多只雞,雞糞如何處理?針對記者的疑問,黃思程說,他在山上種了幾塊地,雞糞可用作有機肥料,對環境不造成任何污染。
雞場建起了,問題也接踵而來。“最大的困難是缺水。”響水村地處山區,屬于漏水區,常年缺水。為了解決土雞飲水難題,黃思程找到響水村“第一書記”張誠商量對策。張誠向上爭取到項目資金30萬元,修通一條管道,將山上的山泉水引下來,一舉解決了飲水難題。
交通不便也困擾著黃思程。響水村距離桂興鎮15公里,其中3.5公里進村路是泥結石路,小車根本進不去。“沒有交通支撐,做得再大也等于零。”黃思程和張誠積極向鎮政府反映了情況,通過努力,爭取到修路資金。“工程下個月開工,響水村將結束不通公路的歷史。”
爭當村民致富的帶頭人
響水村是省上確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有108戶337人,常住人口只有60多人。耕地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地質沉陷等因素嚴重制約了響水村的發展,村民都是以務農為生,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余元。
村子要脫貧,必須發展產業。黃思程暗下決心:要做村民致富的帶頭人。早在引進第一批雞苗時,黃思程就以成本價賣給村民1000多只雞苗。“南丹瑤雞好養不挑食,深得村民喜愛。”
不過,時間長了,有村民提出疑問:“土雞養大了沒有銷路賣不出去怎么辦?”“雞生病了怎么辦?”
同雞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黃思程拍著胸脯向村民保證:多年來他已建立固定的銷售渠道,銷路不成問題;他還有著豐富的養雞經驗和技術,一般病害難不倒他。“你們只管養好自己的雞,后面的事交給我就行。”黃思程信誓旦旦地說。
穩定民心后,黃思程決定大干一番。“等通村公路修好后,我準備引進第二批土雞。”黃思程盤算著,一批土雞6000只,一只雞純利潤20元,光是一批雞純收入就達10萬余元。
黃思程的“野心”不止如此。他告訴記者,現在養雞場有6個雞棚,他打算未來擴建到30個雞棚,存欄量10萬余只。“等產業發展起來了,我還想在村子里開辦農家樂,實現農旅結合。”此外,黃思程還規劃著將土雞進行深加工,擺上超市的貨架。
【能手饒兵珠稻田養雞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養雞創業故事12-09
養雞創業故事12-09
農村養雞創業故事12-09
創業元老和空降兵創業故事03-10
95后大學生校園養雞的創業故事12-09
養雞的創業計劃書11-30
養雞創業計劃書06-15
廣西防城80后小伙農村養雞創業成功的故事12-09
羊倌盧文兵的生意經的創業故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