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創業故事
在經濟新常態和改革攻堅的背景下,隨著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多和國家創業條件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自主創業的隊伍中。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養雞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90后自主創業養殖人參雞的成功故事 (一)
一枚雞蛋售價35元,差不多是土雞蛋的40倍;一只雞售價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場上可以買20到40只土雞——這些事兒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靠譜?
靠譜!因為長潭河中壩村9組有個“養雞怪人”龔倫朋,他從家傳古醫書中得到啟示,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創制出“人參+大米”的人參雞飼養秘方,并經試喂獲得成功。此后,他用獨家研制的雞飼料喂養烏雞,生產“能鵬”人參雞和人參雞蛋投向市場,市場行情和經濟效益看好。
在長潭河侗族鄉龔姓是大姓。“我們祖籍在江西,后遷入湖南,因逃水災遷入現居地。”中壩村書記龔光義介紹。當地龔氏是中醫世家,明代有宮廷御醫龔廷賢,清代有地方名醫龔祖輝。龔倫朋打開保險柜,向記者展示龔廷賢的著作《壽世保元》等系列古醫書和龔祖輝的照片原件。
“十幾歲的時候,我得了‘歪嘴風’,也就是現在的面癱。當時到醫院拿了些藥沒治好,父親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調和后涂在臉上,沒過幾天病就好了。”龔倫朋回憶當年的情形。他知道父親講的偏方來自家里的祖傳醫書,從此就對這些珍寶著了迷。
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余年間,龔倫朋一直把家傳醫書帶在身邊。然而,陰陽術數、經絡穴位……這個既非古文專業又非醫學專業畢業的農民,要看懂古醫書談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醫世家。他買來字典,自制新舊詞對照表,別人放工后休息,他一有空就學習,日積月累,記的筆記本有一摞,終于學有所獲。
龔倫朋從先祖龔廷賢的著述中看到“人參雞”,在長輩的片言只語中得知些許信息,他決定喂養人參雞,走好“研發、投產、銷售”之路90后自主創業養殖人參雞的'成功故事90后自主創業養殖人參雞的成功故事。“創新創業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艱難。”年近50的龔倫朋感慨道。
由于飼料配方比不當、雞子生長條件不優,喂養技術不到位……兩三年下來,夫妻倆積攢的20余萬元辛苦錢全交了“學費”。“最難的時候,我家電飯煲壞了都沒錢添置。”妻子李紹瓊回憶。雖然衣食無著,為學喂養技術,龔倫朋到外地辦得好的雞廠去義務勞動,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由于養殖“人參雞”成本高,2008年,每只“人參雞”售價達500元、雞蛋達15元每個。當時很多村民說:“500元一只的雞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買來吃。”由于“人參雞”價格昂貴,農村普通百姓消費不起,導致當地顧客很少。幾個月時間轉眼就過去了,賣出去的“人參雞”卻屈指可數,這讓陷入銷售困境的龔倫鵬犯難了。
但是,即使銷售情況不理想,龔倫鵬卻始終堅信“人參雞”的市場潛力和食療療效。白天他在網上讀報,加強業務學習,晚上在雞舍一待就是一夜,仔細觀察 “人參雞”的生長特點。那段時間,妻子李紹瓊以為丈夫“瘋”了,成天和雞住在一起,簡直是不可理喻。為此,夫妻間發生了很多爭執。“如果不是我一直堅信養殖‘人參雞’的前途,或許我早就放棄了。但是,我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人,這么多年,不管遇到什么情況,我都咬牙挺過來了,現在總算是有點盼頭了。”在談到前幾年的經歷時,龔倫鵬還是很感慨。
3月14日,在廣東工作的好友李俊從東莞來到龔倫鵬家,詳細了解“人參雞”的銷售情況。當談到“人參雞”價格過高、本地銷售量少的情況時,兩人商定由李俊聯系廣東商家拓寬外圍銷售渠道,龔倫鵬在家發展養殖。李俊回到東莞后,充分發揮自己人脈關系廣的優勢,通過將“人參雞”和雞蛋贈送給親戚、朋友、同事試吃的方式,對“人參雞”進行廣泛宣傳。隨后,浙江、廣東等地慕名而來的商家越來越多,每只“人參雞”賣到1000至1200元,雞蛋賣到每個30元。本地村民看到“人參雞”對外銷售的情況越來越好,也開始嘗試購買。“現在好了,外地的銷售渠道逐漸打開,我相信本地的銷售情況也會越來越好。我對自己選的產業很有信心。”不管經歷多少困難、遇到多少挫折,談到“人參雞”養殖,龔倫鵬總是信心十足。
難關一道道攻克后,龔倫朋的事業走上正軌。在組建人參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2014年3月,宣恩縣能鵬人參雞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同時注冊“能鵬”牌29類、31類兩個商標。
此后,該公司的人參雞、人參雞蛋作為宣恩縣的特色產品之一,先后參加23屆食博會、第九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90后自主創業養殖人參雞的成功故事投資創業。連續參加第一、第二屆“中國恩施·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會”,在第二屆硒博會上,人參雞蛋獲“中國名優硒產品”稱號。
經送恩施州產品質量監測監督檢驗所“國家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能鵬”人參雞蛋硒含量為53.6μg/100g,標準要求是≥15g/㎎,高于標準3倍多。“能鵬”人參雞和人參雞蛋獲質監部門發放的“三顆星”(富有機硒)標志標識。
經州質監所檢測,“能鵬”人參雞蛋VB1含量1.25㎎/㎏、VB2含量3.84㎎/㎏;16種氨基酸總量186.04g/㎏;棕櫚酸2.386g /100g,測定低限是0.005g/100g;鋅含量3.5㎎/㎏,DHA含量0.08g/100g,等等
通過省獸藥監察所檢測,“能鵬”人參雞蛋不含A02、AM02等7種常規抗生素……
2015年7月5日,宣恩縣倫鵬人參雞開發有限公司授權某某源實原商貿有限公司為華中地區代理銷售商。人參雞以其獨特的保健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公司現有三家代理商,分布在北京、廣州。
目前,公司有三家加盟養殖戶,喂養人參雞400余只,日均產蛋200枚,年產值可達250余萬元。“下一步,我將擴大生產,同時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人參雞飼料專利,開發人參雞蛋粉。”談起公司前景,龔倫朋信心十足。
90后大學生彭雨養雞創業 (二)
一對90后大學生情侶,一個放棄保研機會,一個放棄留學法國,回到家鄉四川中江縣富興鎮山間的小農場里養雞。兩人共投資50多萬元,辦起養雞場。他們去年11月開始售賣產品,3個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
放棄深造機會 攜手回鄉養雞
在富興鎮,從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這里便是兩人開設的養雞場。“這些雞已經被別人買下了。”彭雨指著一群正在來回踱步的雞,大約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雞的眼睛前還戴著一個紅色的擋板。“那是給雞戴的眼鏡,因為它們喜歡打架。”
與土雞做鄰居的是野雞,見到有人進入它們領地,它們當中的一些撲棱撲棱地飛了起來,如果不是上面蓋了一個天網,肯定全部飛出去了。除此之外,雞場里面還有貴妃雞等,一共有3000多只,最多的時候飼養了6000多只,而飼養這些雞的是一對90后的大學生情侶,一個剛畢業,一個還是在校大學生90后大學生彭雨養雞創業90后大學生彭雨養雞創業。“我是西南大學動物科學系的學生,去年畢業。她是四川外語學院南譯學法語的,今年六月畢業。”彭雨說,他們倆都是德陽人,是高中同學,為了愛情就都去了重慶上學。為了畢業在一起,自己放棄了保研,而她也放棄了留學法國的機會。“我們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個人可以去法國留學,其中就有我一個,但是一想到又要分開幾年,雙方都很舍不得,所以商量之后決定回到家鄉養雞,家里人也很支持,把辛苦攢下給我留學的錢給了我們創業。”戴瀅說,養雞場取名為愛苜生態農場,取自于法語詞Amour,是愛的意思,并且還種了大量苜蓿草,給雞食用。
克服重重困難 情侶在創業中成長
據了解,彭雨在大學實習期間,就去過農場實習,畢業之后,有農場想聘請他當場長,月薪萬元,并解決住房問題。不過,這個敢想敢闖的男孩決定自己創業。“給別人做不如給自己做,自己創業還比較自由。”
去年3月,在親人的幫助下,雞場在一片荒草叢中建起來。記者看到,除了他們修建的火磚房子外,周圍還有許多破爛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誰能想到,一個被家人精心呵護的90后獨生子彭雨曾在這么破爛的泥土房中住過好幾個月。
彭雨說,養雞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最開始的那半個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為防止雞感冒,必須要把雞趕進去,但是沒多久又要跑出來,于是他不得不守在雞舍旁邊,很多時候是通宵
女友戴瀅說,在學校日子很逍遙,躺在床上上上網,和朋友逛逛街買衣服,而在這里要忍著被蚊蟲叮咬,住著破爛的地方,睡不好覺,還要自己煮飯,成天和這些雞打交道,弄得衣服很臟,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卻讓這兩個90后的獨生子女成長不少。“以前的家務事,她都不會做,現在基本上都會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斷地對女友點贊。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擔當,讓他由小鮮肉變成一名事業心強的男生。
質疑中迎收獲 通過微信談生意
“最開始我們在這里開養雞場的時候,也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質疑,說這么年輕的娃娃,還是大學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農村養雞,養得來不哦?”不過,八個月的`努力證明彭雨能行,由他一個人喂養的第一批雞成功出圈。“我和戴瀅的爸爸用火三輪拉了30個野雞到菜市場去賣,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圍觀。”
30只雞很快賣完,一共賣出了20xx多元錢,這讓彭雨嘗到了收獲的味道。后來,除了賣雞之外,他們也賣雞蛋。兩個月前,由于雞的產蛋量升高,一時又找不到銷路,兩人走上街頭開始賣蛋。
“他用扁擔挑著裝著雞蛋的籮筐,而我抱著野雞,來到文廟廣場。”兩個年輕人的這身打扮和行頭,迅速引起了廣場上人的注意,有人說,一看就不是農村來的,會不會是騙人的哦。盡管有質疑,但是他們的雞蛋很快就賣了200個90后大學生彭雨養雞創業90后大學生彭雨養雞創業。
因為太年輕,很多商家看到他們第一眼,(20個農村創業黃金點子)并不是十分信任,因此目前也只是少量商家愿意和他們做生意。“今年我將為一家酒店和四家柴火雞提供產品。”彭雨說,目前,他們最主要是通過微信與商家聯系,也把雞蛋放在超市展覽,提高知名度。力爭今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
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 (三)
2007年1月16日,王平正和工人一起把因為下雨在棚里憋了幾天的雞都放出來。像這樣的養殖基地王平在蘇州市有5個,年出欄成雞100多萬只,通過養殖、加工、銷售,每年能給他帶來400多萬的利潤。而就在2003年,王平還是一個養雞的門外漢。
2003年,因為效益一直下滑,王平轉掉了經營3年的服裝廠。當他得知吳中區政府提出發展一只雞、一棵菜等六個一的農業產業化工程,就想投資農業,于是就到區畜牧局咨詢,經畜牧局副局長夏健指點,王平決定養殖生態草雞。生態草雞就是農家散養雞,養殖量不大,卻很受消費者青睞。考慮到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綠色消費,王平對養殖草雞的項目很感興趣,就先去考察了市場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王平了解到,籠養雞45天可以出籠,風險較小,所以養殖的人較多;而草雞是用傳統的方法養殖,因為周期長,風險大,一般人不愿意大規模飼養,所以草雞市場有空擋,正好趁機介入。于是,王平先后到浙江、安徽、山東等地考察了一些散養雞的基地。
2004年3月,他把40萬元積蓄拿出來租了50畝山林地,引進了5萬只雞苗。精心伺候了4個月,就到了該上市的時候,王平派人到各個農貿市場去推銷,但由于農貿市場上銷售活雞的攤位都被人承包了,租不到攤位,王平的雞自然就進不了市場。正在王平一籌莫展的時候,吳中區畜牧局又幫他出了一個主意。不久,王平投資18萬元做的50輛銷售活雞的小車推到了蘇州市街頭。果然銷售情況有了明顯好轉,基本上每天推到市場的雞都被一搶而空,日銷量達到 5000多只。但火爆的場面只持續了2天,第3天,他們的專賣車剛到街上,就遭到了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圍攻打砸
原來王平在街上賣雞,把市場內活雞的生意都給搶去了,市場內賣活雞的商戶看到生意被搶,就糾集一幫人對王平進行打擊報復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投資創業。在隨后的10天里,專賣車又遭到 5次打砸,不少剛招過來的銷售員都辭職不干了,再上街銷售已經很難繼續下去了。正當王平在家里又氣又愁的時候,打砸事件有了新進展,市委書記在報紙上親自發表言論,要把這種惡勢力打下去,要把好的農產品供應市場。不久在蘇州市工商部門的積極協調下,王平的草雞進入了市區39家農貿市場。更讓王平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媒體對打砸事件的高密度報道,一下子使他的草雞名揚蘇州,不少飯店都開始慕名而來,買他的雞了。
到了2005年5月,王平的養殖基地已經發展到50多萬只草雞的養殖規模,他卻越來越多地為雞的銷路發愁了。有時候市民需求量很大,有時候市民需求量很低,那么雞就會囤積。該賣的雞如果囤積起來就會增加成本,一只雞每天至少兩角錢的飼料錢,王平就琢磨怎樣能增加雞的銷量?在銷售活雞的過程中,他了解到,不少市民喜歡吃雞卻怕宰殺,怕把自己家里弄臟了;而且有些家庭是雙職工,沒有時間做飯,去飯店吃,價格又比自家燒貴得多。而且王平每天往各飯店送幾千只雞,他覺得,飯店的生意也很好,如果自己開個飯店專門做雞,肯定能賣得更好。
2005年6月,王平在蘇州鬧市區租下來開草雞館的.店面,卻并不著急開業,而是先招了5名廚師,讓他們在一個普通的沙鍋燉草雞上忙活了幾天,總共做了48種沙鍋,通過各種調料的試驗,請很多市民來品嘗,最后確定了一種草雞沙鍋的制作方法。
2005年8月20日,王平的草雞館開業了,主打菜肴就是沙鍋草雞。每份半只雞價格12元,是剛夠成本的價格。為多賣雞,王平并不想靠飯店掙太多的錢,超低的價格引來了媒體的質疑,他這一招果然讓來吃的人一下子記住了,媒體的報道又讓他的店聲名遠揚,以至于不少人就把到他的店吃飯當成了吃工作餐。在開業后的2個月里,王平又相繼推出127種和草雞有關的菜肴,這些菜肴都成了吸引顧客的招牌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
一個草雞館生意再火爆,雞的銷量畢竟有限,王平打算搞連鎖經營來轉移活雞銷售的壓力。2005年11月,正當王平躍躍欲試想在蘇州市區同時開出5家連鎖店造造聲勢的時候,一場災難降臨了,國內個別省區發生了禽流感疫情。草雞館的生意從每月銷售收入200多萬一下子跌到5萬,囤積了好多雞。幸好當時華東地區并無禽流感疫情,王平就把賣不出去的雞繼續養著。越積越多的雞使王平的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王平頂著巨大的壓力讓工人繼續把雞養好,他想硬挺著撐過這一關。每天一只雞要兩角錢的飼料錢,養雞場一天天在虧本,王平也因為過度操勞病倒了。直到2006年,春節后,人們對雞的消費信心慢慢地開始恢復,但草雞還是賣不上價。
王平一次去超市時,看到了南京鹽水鴨,一下子開了竅,為什么不加工草雞呢?他算了一下,也只有把雞進行加工才能降低損失。
2006年3月,王平籌資180萬元,上馬了草雞熟制品加工生產線,每天的加工量有3000多只。正當王平忙著四處推銷新產品的時候,吳中區甪直鎮的負責人找到了他。甪直鎮政府想讓王平在工業區里建一個可供周邊企業人員餐飲娛樂的休閑中心
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投資創業。經過實地考察,王平答應了。盡管經歷了禽流感的波折,幾年下來王平還是有幾百萬的利潤,加上貸款,2006年11月16日,王平籌資1000萬元建設的生態園開業了。王平看到工業區里的人群對生態園地道的農產品都很感興趣,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希望能把吳中區所有的農副特優產品組合到一起進行銷售,用三產、二產來帶動一產。生態園開園后,幾乎每天都有會議接待,現在王平就想盡快把農產品展示中心建好,讓來開會的人能更方便地買到草雞和其它的吳中區生態農產品。
看過“養雞創業故事”的人還看了:
1.養雞創業故事
2.回農村創業養雞故事
3.女生創業養殖成功故事
4.養野雞的創業故事
5.草根養殖創業故事
6.真實農村小伙創業故事
【養雞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養雞創業故事05-10
農村養雞創業故事05-10
95后大學生校園養雞的創業故事05-12
廣西防城80后小伙農村養雞創業成功的故事05-10
養雞的創業計劃書04-17
養雞創業計劃書05-04
江西大學生走出校門去養雞的創業故事05-11
9名大學生畢業后下鄉創業養雞養豬勵志故事05-11
創業的故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