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誰一開始創業都沒有多少的資金去創業,或許找朋友親戚借錢,或是去貸款,創業白手起家的人有很多,有知道哪些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能夠對你有幫助的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白手起家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一)
《王漢榮白手起家成為汽車用品老板》
他23歲賺到首個100萬.33歲做到了汽車用品老板 33歲,有的人還在尋覓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卻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王漢榮就是后者。
28歲,他完成了從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車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寶安開設了當時全市最大的汽車用品中心,大到汽車輪胎、汽車音響,小到防滑墊、汽車香水等上萬種汽車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樣敞開擺設、明碼標價、自選銷售,令消費者耳目一新。
23歲,他利用一次機遇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還認識了一個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這一切還得從他18歲從英德農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說起,沒有那段塵土飛揚的日子就沒有今天的王漢榮.王漢榮4歲喪父,母親一手把他們3兄妹拉扯大。為了幫補家計,還在讀初中的他就跟著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藥,然后轉手賣給藥材公司,賺取微薄的差價。可就是這樣一倒一賣,每個月竟也能賺回數百元,王漢榮第一次嘗到了做生意的甜頭。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鐘表廠當師傅的遠房親戚游說王漢榮去當學徒,他幾乎沒怎么想就揣著哥哥給的150元來到了深圳。剛到工廠,師傅就分給他一頂帽子和一個口罩,他開始了每天十幾小時的工作,用麻布輪和蠟給表帶和表殼打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臉,因為塵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王漢榮回憶道。他還很清楚地記得,第一個月的工資也是150元。
沒多久,帶他出道的師傅與老板因分成而發生爭執,又帶著他們跳到了別的廠。不論在什么地方,王漢榮都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學習別人的技術。 1991年底,他已經成了打磨車間的骨干,每個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資。第二年,他卻作出一個重要決定,跳到一個工資不足千元的機械加工廠工作,原因是憑他的技術能夠當上生產組組長。每個人都是需要別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他說。
這回還是打磨,所不同的是終于跟他未來的事業沾上了邊,打磨的是汽車防盜鎖。沒過多久,這家原本做外銷的工廠轉為內銷,需要開拓國內市場,一個跟他很談得來的車間主任就推薦他去跑業務,因為他會說廣東話方便溝通。王漢榮告訴記者:當時廠里選了十幾個人出來作推銷員,到現在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個。第一桶金--遠赴郴州賺回5萬元
1993年,深圳汽配廠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漢榮工作的工廠在蛇口,每天他都要橫穿整個深圳市區。當時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廠離204路總站還有幾公里,我就先騎單車再轉公車。
后來我又買了輛單車鎖在上海賓館站,到市內后再騎單車去翠竹路逐家逐戶地推銷。
終于在一位遠房親戚的引薦下,他向湖南郴州車管部門推薦了適合當地使用的'防盜鎖,車管部門要求他盡快送兩萬多把防盜鎖到郴州,貨到付款。當時兩萬多把鎖需要200多萬貨款,他上哪里籌這筆錢呢?后來他決定向工廠讓利,將其中的差價讓給工廠,自己每把鎖只賺幾元錢。能夠做成這筆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虧,如果我對利潤斤斤計較,也許最后連5萬元也賺不回來。
1994年,有近兩年推銷生涯的王漢榮已經有不少固定客戶了,這時他在寶安54區廣深高速公路旁開了間好利時汽車五金門市部。
當時,深圳只有一個香港人在做汽車用品的批發生意,汽車用品生產廠家大多集中在臺灣、香港,只要找到他們的國內總代理,就能拿到貨。有了目標,王漢榮很快與代理公司建立了穩定的聯系。
蹊徑獨辟--她幫我賺到100萬元
1995年對于王漢榮是一個質的飛躍,兩個重要的機遇出現在他身邊,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
內地有些地區接連發生高速公路連環車禍,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機動車必須安裝后霧燈,安裝公安部指定生產廠家的后霧燈。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貨,就一定好賣,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點多還有人排隊等著提貨,去給車主安裝。王漢榮說。
由于每家汽配店的用量有限,不能直接向廠家拿貨,于是他就把和自己有聯系的汽配店的用量都集中起來,向江蘇的無錫、徐州和廣東南海的幾家公安部指定生產廠家訂貨。因為他能第一時間拿到緊俏的貨品,所以行內有越來越多汽配店聞風向他訂貨,甚至包括廣州的汽配店。
但這一年最大的收獲還是在業務往來中認識了一個高佻、亮麗的廣州女孩,一家經營汽車電子防盜產品的香港貿易公司的銷售主管。女孩也是從售貨員、收銀員、銷售主管這樣一步步做上來的,跟他很談得來,愛情的種子就在王漢榮心中悄悄萌芽了。每到廣州送貨,王漢榮就往女孩店里跑。
其實女孩也早就喜歡上了這個誠實、有干勁的小伙子。第二年,在后霧燈生意最紅火的那一年,他們結婚了深受香港經營理念熏陶的太太不僅幫王漢榮在后霧燈生意中穩妥地賺到了第一個100萬,更重要的是鼓勵他生意一定要做大、做強。
不然也就沒有了后來全深圳最大的汽車用品賣常
在汽車用品批發利潤日漸微薄的時候,剛剛興起的汽車用品的零售利潤卻相當可觀。1997年,在太太的建議下,王漢榮租下了位于寶安39區的舊海關報關大樓一樓110多平方米的商鋪作為門面,樓上1000多平方米的倉庫作為倉儲式超市。當時,一樓每平方要70多元,二樓倉庫他拿到了廠房價,每平方米僅10多元,即便如此一個月的租金也要兩萬元。不到3年時間,王漢榮的好利時已經在寶安獨占汽車用品市場的鰲頭。
好利時從此步入了穩定發展期,不僅可以自主生產汽車化工、五金、音箱及布藝等產品,還擁有由全世界范圍內的300多家采購商組成的采購網絡,并向全國800多家經銷商供貨,其中深圳占了八成。
2015年底,由好利時投資設立的愛車空間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定址在人氣最旺的華強北商業區,并于今年3月正式開業。市區的消費者層次比關外要高,對汽車用品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我們精心布置了銷售區、音響試聽和安裝區、貼膜區,還有專門的吸煙區、休閑區,更附設了小小的網吧,使消費者在等候服務之時能夠免費上網。這次,王漢榮一反在租金方面低廉的首要選擇,因為這里要辦成好利時在深圳市區的旗艦店。從試營業開始,愛車空間的業績穩步上揚,事實證明王漢榮這一步沒有走錯。
初識王漢榮在4年多前,他當時語出驚人:看不出來吧?誰跟我站在一起,都比我更像老板。他的坦白確實說中了我心中的想法:那分明就是一個長相平常、穿著更平常、比我虛長幾歲的年輕小伙子。許多富豪都有過貧苦的經歷,飛黃騰達后你卻看不出絲毫的貧苦之氣;同樣出身貧苦的王漢榮,發達了,富貴了,卻依然過著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用他的話說:外表的奢華不一定象征財富……有些人賺了錢,就把心思花在衣、食、注行、用上,整天想著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我是農民出身,我還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十幾年來,王漢榮幾乎沒有買過一塊手表,也許是當年在工廠里打工時見得多了吧。王漢榮唯一的愛好是踢足球,但卻永遠穿著那雙國產名牌--二三十元一雙的雙星牌足球鞋。哪個富豪沒輛好車,但2015年前,王漢榮一直開著那輛福建東南產的富利卡,一邊私用,一邊拉貨。直到最近才花了40 多萬買了輛豐田霸王。他調侃道:朋友們都看不過去了,不買輛好點的不行了。
記者第一次認識王漢榮是2015年春節前,他參加深圳商報舉辦的邀請貧困小孩一起吃年飯,大年三十的中午他邀請了兩位貧困家庭的孩子共進午餐,王漢榮的臉上始終帶著親善的微笑,還給每個孩子獎學金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后來聊起來,王漢榮說:我是在貧困家庭長大,所以當我有能力的時候會去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就像以前別人幫助我一樣。采訪的當天下午,王漢榮邀請記者觀看了一場足球賽,他是場上的中場,前突后守滿場飛。他平時不抽煙、不嗜酒,唯一的愛好就是在業余時間跟他的員工們來場足球賽。踢足球沖撞再所難免,記者曾問他的員工跟他踢球時是不是都小心翼翼,生怕碰傷他?員工笑著回答:王總說過上了場大家都一樣,哪會有什么擔心。
因為肯吃苦、不怕吃虧,當初在機械加工廠的車間主任給了他一個當推銷員的機會,讓他邁上了銷售的成功之路。也是因為誠懇、親切,與許多汽車用品生產廠家都成為了好朋友,共同成長,所以他總能夠拿到比別人更便宜的友情價。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二)
《農村小伙白手起家 打造“中國宜家”》
江蘇北部蘇北地區,近幾年發展起了自己的特色產業,木材、板材的加工銷售是其中的一項。在睢寧縣沙集鎮,到處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面:一所數平方米的土磚房、一條狗、一張床和一個電腦,無論是開診所的、開雜貨店的、還是修摩托車的村民,家家戶戶都開起了網店當副業。
他們經營的商品都是來自當地自產的木材家具。當地的木材家具加工大戶,實行加工銷售運輸一條龍服務,成為致富的“領頭羊”,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和周邊各種產業的發展。這“領頭羊”就是年僅27歲的小伙子孫寒,從事木制家具的加工銷售兩年多,從一個打工仔蛻變成為一名小老板,帶動了全村發展起木材特色產業,被評為村里青年網絡創業的模范。
27歲的孫寒從2015年6月開始做家具,是村里面創業做家具產銷的第一人。在孫寒的帶動下,村里的親戚朋友也賣起了木材家具。現時,村里已經有400多農戶開起了網店賣家具,家具廠也發展到30多家。
仿造宜家家具開始
孫寒的第一款自產產品是一個簡單的架子,是根據宜家家具的風格而設計的。孫寒說,自己非常喜歡宜家家具的簡約風格,但宜家的家具售價比較高,他決心打造“中國的宜家”。在江浙一帶,有許多仿造宜家家具的廠商,孫寒就讓浙商寄樣品過來,自己和伙伴再找材料依樣仿造。現在,全國各地除了四川省外,其他地區的宜家門店他幾乎都跑遍。
從白手起家到成為該地縣青年網絡創業模范的代表,創業的成果來之不易。最初,為了找到質優價廉的木材,孫寒一伙人跑遍了東北、廣西、湖南等全國各地,每天從黑夜跑到天亮,甚至在木材廠的棺材里躺著過夜。因為剛剛起步訂單量少,整整找了一個月,才有木材加工廠同意和他們合作。
開快遞公司降低運費
產品出廠后,他們起先并沒有找到好的渠道,“巷子太深酒香也飄不出去”,孫寒說。后來,孫寒找到了淘寶的推廣平臺,在淘寶客、淘寶商城等上面進行推廣,推廣費是每天150元。在零售上面,面對這些終端消費者,淘寶的平臺起到了作用,孫寒的店鋪一天的瀏覽量達到3、4千,成交達到上百人次。上個月,孫寒的兩家淘寶店銷售額達到15萬元。不過,由于淘寶商城要收取傭金,在商城開店利潤相對要低一些。
每天,在當地可見貨車頻繁進出村里,源源不斷地將家具運送到全國各地。僅孫寒一家,每天發出的快件就有一兩百件,一個鎮則要走上千件。為了降低運費成本,孫寒的幾名合作伙伴干脆自己搞起了快遞,他的合作伙伴陳雷、夏凱都分別加盟了兩家快遞公司。現時,沙集鎮一帶的快遞費用已經發展成全國最便宜的快遞,該地也迅速從江蘇省快遞數量最少的地區躍居全省的前茅。
競爭激烈靠效率靠走量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木材家具的產銷行列中,家具產銷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村里的家具廠,已經發展到了30多家,商家不得不大幅降價銷售,家具的利潤空間在逐步萎縮。孫寒坦言,雖然今年的銷售額是去年的兩倍,但板式家具的暴利時代已經不再,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靠“走量”來賺錢。“去年一天銷售額三五千元,業績算不錯,但今年如果一天銷售額只有5千,可能生意就不大好。”孫寒舉了一個例子,前兩年北京通州地區一名開書城的買家買了幾十個書架,批發價是258元,那批貨一口氣賺了幾千元,現在的批發價已經掉到了150多元,只相當于當時的成本價。
同時,家具網銷也有一些風險,一些家具發出去之后,在快遞的過程中可能遭到人為的損壞。今年內,就已經有價值一萬多元的退貨,這些退貨就需要廠家自己埋單。加之簡易板式家具容易仿造,幾乎是出一件新品,不到一周市場上就有人仿造出來。應對這種情況,只能在技術上制作更加復雜的家具,比如烤漆、雕花的格架等。在產品的更新上也必須快人一步,這樣才能搶占市場,賣出好價錢。此外,孫寒等人還認為,目前其自產的家具,尚且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缺乏包裝,未來將在這方面進行改善。
人人賣家具村子有特色產業
和孫寒一樣首批在村里做木家具銷售的'還有陳雷、夏凱等人,這些人也已經成了村里的“大戶”。至今,夏凱仍然是村里的一名普通的美術老師,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家具銷售只是他的副業,但這名頗有經濟頭腦的老師,副業的收入遠遠超過他的工資收入。與夏凱同時起步的小伙子陳雷,現已擁有兩家快遞公司,兩個木材加工廠和一家影樓,家具店一周的平均營業額都過萬,生意不景也有數千元收入。
除了這些大戶,還有無數的小戶人家,也將開網店作為自己的額外收入。從事摩托維修的陳奎,在幾平米的破舊屋里,也安上了寬帶開起了網店,他的副業每年能夠創收兩三萬,與他維修摩托所得相當。
其實,在此之前,沙集鎮以前家家戶戶從事廢品收購。受金融危機影響,廢品收購漸漸衰落,加之環境污染大,很多廢品收購站漸漸被取締,取而代之的是木材加工廠。金融危機下網購人數增多,家具網銷生意反而逆流而上,帶動了當地產業的轉型。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三)
《大學生李海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1988年,李海洋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岔溝鄉下局子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四級傷殘,媽媽患有高血壓,姐姐又有神經性分裂癥。
家里有幾畝薄田,每年能賣兩千多塊錢。家人的醫藥費,自己的學費,全在這里面。由于家里窮,懂事的李海洋從小沒有買過新衣服。
老是穿著親戚小孩穿過的舊衣裳。上初中后,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會到鎮上去幫人蓋房子。每次等到假期結束,他的手上都會磨上許多小泡。
2015年8月,20歲的李海洋等來了人生一份重要禮物,那是河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網球專業的錄取通知書。苦讀十二年,如今得到收到回報,樸實的他臉上露出憨厚的微笑。
但微笑緊緊保持了三秒鐘,就凝固在他的臉上。每年學費11000元,對這個家徒四壁的家庭,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李海洋有些心痛,但倔強的他不想放棄。決不能放棄,他握緊自己的雙拳,同時也想緊緊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心痛不如行動。李海洋到了離家五十里的縣城,上午為聯通賣手機卡,下午為移動賣手機卡,晚上在燒烤店當服務員。為了能多掙一些錢,他干脆租住了一家黑乎乎的只能放一張小床的房子。一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點多。當時雨下得特別大。
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就像敲鼓一般,一個字:疼!路面的積水沒過了自行車的`腳蹬子,自行車就像是驚濤駭浪中的一條小船。
李海洋哭了,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大喊:“我一定要做個有錢人”。回到住所后,李海洋臉沒洗衣服沒脫就上了床,居然做了一個美夢,夢中自己真的成了一個百萬富翁。
第二天,李海洋極其認真地對另一個燒烤店伙計說:“我要用十年時間,成為一個百萬萬富翁。”那個同伴望著滿臉汗水、一身油膩的李海洋,不屑地說:“你成為百萬富翁?那我還要成為比爾?蓋茨呢。”
一個暑假,每天睡不到四個小時的李海洋用自己的堅韌和堅持,總共掙了5500元。這僅是入學費用的一半,但他的家貧志堅的好品德受到了河北日報的關注。
最終獲得河北中煙工業公司與河北日報共同發起的2015年“鉆石號”助學活動的資助。李海洋如愿以償地走進大學校園。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海洋從一位同鄉那里得知,給手機貼膜“挺掙錢”。于是他不上課時就到鄰近的河北經貿大學門口擺起地攤兒。
“我從批發市場進了貨,買了一張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沒有,就坐在路邊的水泥臺上”。正值冬天,“實在冷了,就用打火機點燃手機膜的邊角料,取一下暖。”李海洋擺地攤掙的錢,每個月固定寄回家給父親買藥。
2015年年底,李海洋得知通訊運營商的“手機情侶卡”在異地戀大學生中頗受追捧。這種外地通訊運營商提供的手機通話服務。
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國內異地通話在一定時間內可免費。接到第一單生意時,‘進貨’的費用是75元,而他手頭只有50元。他和同學借了25元才做成了這筆生意,一下子就凈賺150元。
創業,對于李海洋,資金是首先要面臨的一大難題。“自助者人亦助之”,一次,李海洋坐公交車,一個中年人手拿一張百元大鈔詢問誰能幫他換零錢投幣。
其他人無動于衷,李海洋則熱心地替他投了一元錢。簡單交談后,這位中年人給了李海洋一張名片,沒想到,他竟是李海洋的“貴人”。
事后,這位“從李海洋身上看到自己當年影子”的成功人士變成了李海洋的事業引路人,并借給了他一筆錢作為啟動資金。
李海洋迅速在各個學校組建了“手機情侶卡”的銷售隊伍,從那時起,他開始打的去送貨、收款,每次都“滿載而歸”。
信心越練越強,財富越滾越大,沒有用十年,僅僅三年后,這位曾經的看人冷臉的特困生已經成為石家莊博強人力資源咨詢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個人資產超過100萬元,擁有一家冷飲店、一家飯店和兩家通信產品店,快遞業務也做得紅紅火火。如今,躊躇滿志的李海洋正忙著在河北省多個高校聚集區復制他的商業模式,構建著屬于自己的商業王國。
走上創業之路,李海洋完全是被貧窮所迫,但逆境中往往孕育著更易于成功的因子。“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要嘲笑愛做夢的人,夢是夢想的一部分,有夢就要去追夢!
有困難并不可怕,堅強是一只志存高遠的雄鷹,永遠會在夢是夢想的一部分!”,接受采訪,23歲的追夢人李海濤語氣平緩卻鏗鏘堅定。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四)
《俞敏洪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俞敏洪,男,漢族,1962年生,江蘇江陰人,民盟成員。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大學學歷。1985年任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15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俞敏洪領導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目前在全球擁有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慶、沈陽、深圳、長沙、濟南、哈爾濱、襄樊、太原、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地的十八所新東方學校,兩家專業研究機構,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業務涵蓋教育研發、圖書雜志出版、在線教育、教學軟件開發、文書寫作、留學咨詢等多個領域。
俞敏洪創業故事
新東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這個新的億萬富翁。有人說他是中國最成功的老師,有人說他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把這兩個角色結合在一起,俞敏洪這條路走得并不輕松。
北京時間9月8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收盤于20.88美元。新東方董事長、持有公司31.18%股權(4400萬股)的俞敏洪的資產一躍超過10億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作為國內最大的`英語培訓機構,新東方聲名赫赫。十幾年來,它幫助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實現了出國夢,眾多莘莘學子借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有人評價說,“在中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像新東方這樣,站在幾十萬青年命運的轉折點上,站在東西方交流的轉折點上,對中國社會進步發揮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這樣的贊譽現在看來也許并不為過,但對于創辦新東方的俞敏洪來說,當初卻根本沒有這樣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課風格被學生們總結為“激勵型”,他常常用到的一個例子就是自己的經歷。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豬種地。由于知識基礎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敗得很慘,英語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語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那時俞敏洪并沒有遠大的志向,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夢想,而高考在當時是離開農村的惟一出路。盡管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堅持學習。
1979年,縣里辦了一個外語補習班,俞敏洪擠了進去,這是他第一次學習外語。住在30人一間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覺就是進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來學習了,可以在電燈下讀書了。到了第二年春節,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績已經進入前幾名。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04-07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05-10
白手起家創業故事05-10
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05-10
白手起家餐飲創業故事04-07
女性白手起家創業故事04-07
富豪白手起家創業故事04-08
名人白手起家創業故事04-08
90創業故事白手起家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