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論文發表的論文
統計學在中醫院校的現代教育教學中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提出若干思考,以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各方的足夠重視,從而完善相應的教改方法,這將有利于積極引導與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統計學的能力。
統計學是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理論的指導下,正確運用統計學思維,針對數據特征,選用適宜的統計分析方法,處理數據變異性和復雜性的科學與藝術。學習和運用好相關統計理論對挖掘中醫藥學潛能和提高其教學水平都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統計學難學難教。我結合教學實際,現提出以下若干思考,以求在中醫統計學的教育教學中進一步提高認識,不斷完善相應的教改方法,這將有利于積極引導與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統計學的能力。
一、充分強調學習重要性, 樹立足夠的信心
非統計學專業學生對學習統計學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一般會比本專業學生低很多。我校學習這門課的學生基本都是非本專業的,這就迫切需要教師一開始介紹這門課時就要充分強調其學習的.重要性。而每位學生要克服畏難情緒,要從思想上把這只難路虎視作紙老虎,樹立能學好、學得好的堅定信心。
二、貫穿統計思維的全程培養
自20世紀40年代末《英國醫學雜志(BMJ)》發表了用隨機化實驗方法所進行臨床試驗報告以來,統計學已逐步成為醫學科研工作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中醫院校學生如果不懂得統計,那么以后的醫學工作將面臨無法開展的窘境。統計學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故在整個中醫院校統計學的教學中,統計思維的培養思想必須時時滲透。
三、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統計學
1.提前預習,主動學習
提前預習,讓學生主動學習,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等老師開始講解對應內容時,學生就能迅速進入狀態;對有疑問的地方先留下懸念,有助于上課時學生對該問題的關注性學習。此外,老師還應提醒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課程教學平臺進行預習。
2.考勤監督到堂聽課
統計學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必須通過平常學習過程的點滴積累。強調不隨便缺一節課,花上必要的時間實施課堂考勤監督制度。明確指明曠課不僅對當堂內容而且對后續內容的把握都是不利的,鼓勵大家在學習這門課時都能堅持到底。
3.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接受與理解知識的快慢程度是不同的。作為帶教老師,理應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授課,因材施教。目前認為能夠比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BL教學等,都可以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合理運用。
4.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做題應用的實踐,多見多想多做,將統計理論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提高統計分析方法選擇的準確性。也可進行一些實例或醫學期刊文獻的課堂討論,讓學生主動思考,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當然,最終能得出既科學正確的結論還離不開掌握計算器與計算機統計軟件操作要領,課上課下均給予指導。選拔基礎較好、興趣較高的學生參加教師課題,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運用實踐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5.實行有利的課程考核方式
好的課程考核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學生自認不能通過一次性的試卷考核,從一開始就無學習興趣,因而將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逐漸轉變成過程化考核至關重要。要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實行的是過程化考核方式,只要學習態度明確,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綜合評定考核就能夠如愿通過。
【統計學論文發表的論文】相關文章:
1.探討統計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