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宜賓大學生返鄉的創業故事
大學畢業三年,宜賓長寧縣梅硐鎮清江村27歲的傅興海如今已擁有屬于自己的健身俱樂部,年毛利潤近300萬元。
傅興海2010年大學畢業返鄉創業,在長寧縣城創辦了該縣第一家健身俱樂部。2012年,他的海力健身俱樂部第一分店入駐江安縣,目前他正在籌備他的第二個分店。創業有成
傅興海:“我們的會員已發展到近3000人,年毛利潤近 300 萬元,為當地 提 供 就 業 崗 位60個。”
兼職:大學期間任某公司副總
2006年,傅興海考入四川理工大學學習,出生在農村的他從小就喜愛體育運動,在學校常參加體育比賽。
“大學第二年,我向學校申請了留籍離校,除了重要課程及考試、校運會等回學校外,平常自由分配時間。”傅興海說,學校是充實知識的地方,但校外能豐富個人技能,增長見識。
傅興海選擇的第一份兼職工作是學做健身教練。
傅興海告訴記者,他在做兼職那段時間,時常跟總經理一起學習器械銷售和維修與維護管理。2009年下半年,還沒畢業的傅興海在一家健身器械管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一職。
抉擇:放棄副總一職返鄉創業
2010年,傅興海大學畢業,他又大膽做了一個決定,放棄副總經理一職,選擇了返回家鄉長寧創業。
“長寧是一個極其休閑的城市,生態、健康產業將成為長寧的朝陽產業。所以,我選擇在家鄉創業。”傅興海說,人們對健康非常關注,但對健身卻不怎么了解,應該是有市場的。
就這樣,24歲的傅興海回到家鄉創業,然而,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突圍:年毛利潤已近300萬元
創業一開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難。經過努力,他說服了家人,取得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勵。緊接著,資金成了傅興海最大的困難。
“租場地、買器械、裝修等,初步估算也要40萬元。每天就東奔西跑找親戚朋友借、找銀行貸籌錢,最終,在各方努力和長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支持下,還是搞起來了。”傅興海說,最初他只招了4個工作員作為營銷團隊,還需要手把手去教去帶,為了提升服務,他還把員工送到其他大型健身房學習。
“我們的會員已發展到近3000人,年毛利潤近300萬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個。”傅興海說,健身俱樂部吸納了一些大學生,同時,他們平時也樂于幫助想創業的大學生,他會給出他們講自己的創業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
【宜賓大學生返鄉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返鄉大學生養山雞致富的創業故事12-09
放棄高薪返鄉養牛的創業故事03-10
夫妻返鄉開始釀酒養豬創業故事03-10
農民夫妻返鄉養殖山羊的創業故事03-09
廣安大學生夫妻返鄉養七彩山雞的創業故事03-10
種獼猴桃助力家鄉脫貧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故事03-10
碩士棄城高新返鄉養毛驢的創業故事12-09
大學生返鄉創業調查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