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表現與調節文章
人們在尋找合適的就業崗位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如:緊張、焦慮、自卑、自負等,這些情緒會造成各種心理誤區、心理失調、心理障礙,導致很多心理問題的形成。
筆者通過分析技校學生常見的一些就業心理問題,從學校、家庭、學生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調適方法,即:學校要對技校學生進行恰當的分析、梳理和調適,使他們能夠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認知社會、認知自己,及時做好就業準備,做好擇業定位,把握就業時機;家長要主動收集社會就業信息,全面認識和掌握就業政策和形勢,與孩子多溝通、交流,引導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社會現狀和環境發展,分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調整好擇業期望值,處理好個人與社會、愿望與現實、競爭與風險的關系;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保持積極的心態,提升自主生存的能力。
技校學生因為入學成績不理想,存在心理上的自卑感,再加上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還不夠,在面臨工作選擇和就業競爭時,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前瞻意識差、畏難怕苦情緒重、自卑自負情緒化等。這些心理問題若不能及時進行疏導和調節,將對技校學生的就業選擇產生一定的干擾。因此排除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對技校學生就業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就業心理問題的常見表現
1. 心理緊張焦慮,就業期望值過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新技能人才緊缺,更多的學生、家長把目光逐步轉移到技校中來,選擇技校的家長普遍認為技術改變命運。與其上一所一般的高中,考一個一般的大學,不如踏實地學一項技術,掌握一技之長來得實際。技校的辦學理念是企業的需求就是學校的目標。這也導致技校學生本人、其家長以及整個社會對就業產生過高期待。
在這樣的前提下,畢業生在實習、擇業時或多或少地都會產生焦慮情緒,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有怎樣的工作,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個別畢業生在擇業屢遭失敗或多次努力無功而返時,看到同班同學找到理想工作時,在祝福、羨慕的同時,自己精神上會更加緊張憂慮,會覺得事事不如意,行為上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學習上不能集中精力、疲于應付,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節,導致心理過度焦慮。
2.就業發展眼光意識差,有嚴重從眾心理
部分技校學生在就業選擇上缺乏長遠的發展意識。他們過于注重個人眼前的利益,不考慮長遠的發展空間,特別在意索取,而不考慮付出。在工作崗位確定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未給自己制定好自身發展規劃,看著大家都去工作,自己就著急,于是很隨意地找了工作,不停地調換工作,使得自己更加沒有目的性,更加茫然,甚至出現了從眾的現象,隨大流,不管自身是否適合,便盲目跟風。
3.畏難怕苦心理尚存,拈輕怕重
據調查,學生對于工作時間長、加班或三班倒、出差等覺得很苦很累,不愿意多付出多奉獻,殊不知年輕人剛走入社會,學習本領是首要任務,吃苦耐勞才會苦盡甘來,部分學生過多地看重企業的給予,而忽視自己的付出,導致很快就因自身的問題被企業淘汰,再次進入了擇業選擇階段,眼高手低的情況更加凸顯。
4.以自我為中心,自卑自負
技校學生在擇業時常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現實情況,對從事的.職業及崗位必須從基層做起的意識不夠,不懂得要逐步積累經驗,獲取職業能力和素養,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升,且不能很好地定位自身,遇到挫折就會產生更加自卑、自負的心理。于是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產生心理困惑。自卑、自負的心理在技校學生中普遍存在。他們認為上技校是學習不好導致的必然結果,只有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才進入技校學習,而不能很好地認識技術能改變命運的真諦,不明白各有所長、發揮所長的深意,因此潛意識中就出現了自卑、自閉的心理。
二、技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節
技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他們在接觸、認識和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礙,產生一些不良思想波動。技校畢業生在遇到就業困惑時,應及時調整心態,敢于正視就業這一重大人生課題,并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調節。
1.學校開展就業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職業心理教育應該是一門重要課程,應該貫穿到學生的日常教學管理中,制定行之有效的COT課程體系。通過介紹與企業相關的企業文化背景、行業的崗位需求,幫助學生了解未來企業的用人標準和發展趨勢;逐步進行一些職業心理指導、測試和拓展訓練,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發揚優點彌補不足,在不斷的磨煉中歷練自己,使自己定位更準確,內心更強大;最后還要對學生進行求職技巧等方面的培訓,舉辦就業招聘會,為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在學生參加社會實習實踐鍛煉的同時,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實習實踐總結。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學校在注重學生就業前的吃苦耐勞、艱苦創業意識的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就業后的教育,跟蹤回訪,鞏固就業率。
2.家庭輔助就業心理輔導,適當調整就業期望值
家庭引導在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家長要注意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多與之溝通交流,經常與學生探討社會需求,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的用人機制,樹立基層成就未來的理念,只有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才會有更長遠的發展。學生家長要時常提醒孩子,充分認識就業市場殘酷的一面,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加深了解。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不能怨天尤人,期望和現實是有距離的,凡事要多想困難,把困難想在前面,不要想入非非、脫離實際。要在職業生涯規劃上確定正確的人生航向,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目標。
3.學生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學習榜樣樹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擇業、就業是一個復雜的人生挑戰過程,要教育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理念,初入企業要端正學習態度,對薪資的多少不要看得過重,如果學生的心理素質不佳,就容易在求職過程中出現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困惑,因此自我調節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通過與身邊的優秀技校畢業生交流和溝通,從實際的事例中獲得就業信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尋找優秀技校畢業生成功就業、創業的例子,來激勵自己,是一種最佳的激勵方式。
總之,技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的心理狀態是很正常的,學校、家庭在日常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應該發揮引導、排解作用,將就業的相關信息和理論滲透在教學中,將良好的生活態度、人際交往能力滲透到生活中。學校、家庭、學生三管齊下,相互作用,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求職觀、擇業觀、就業觀,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身心,學生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技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表現與調節文章】相關文章:
4.考研心理調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