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古代詩歌鑒賞之分析詩眼型

時間:2022-12-09 08:43:13 古代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代詩歌鑒賞之分析詩眼型

  【考向探究】

古代詩歌鑒賞之分析詩眼型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表現出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對全詩的把握角度。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典例分析引路】

  [例1] (2008年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龍標野宴 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題目: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試題分析】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統攝全詩的字或詞(詩眼)的理解和把握,側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字或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考生對全詩的整體把握程度。對于這類題目,考生要從該字或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兩方面結合考慮。該題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與鑒賞能力,考生通過比較閱讀可知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而王昌齡詩中的 “愁”是遠謫之愁。考生在答題時要找出“詩眼”(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并說明“詩眼”在詩句中的運用特點,在說明時要結合詩句描述詩人營造的意境,要體味這種意境中詩人的情感內涵,這樣答案才不枝不蔓,鑒賞才會恰到好處。

  【參考答案】

  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它是全詩的“詩眼”,作者以此統攝全詩。王昌齡詩中的 “愁”是遠謫之愁;作者以“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

  [例2](2007年四川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試題: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例3](2005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注]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

  試題: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備考錦囊】

  一、常見的提問形式

  1、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2、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3、某詞統領全詩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認為某詞是全詩的關鍵,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二、解題技巧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解釋詩眼句的意思。解釋時用描寫描述的方式,不能用直譯的手法;

  2、因為詩眼是詩中最精煉傳神,最能巧妙表達主旨的詞語。要找到并理解詩眼就必須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主旨來考慮,結合句法的分析。

  三、答題步驟

  1、明確指出作為“詩眼”的詞;

  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例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容;

  3、分析該詞在突出主旨、營造意境和詩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該字在表達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鞏固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 魏 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試題:有人說詩里的“涼”字詩的詩眼,試作分析

  【參考答案】

  “涼”字寫出了江風夾雜著雨水吹入船中給人的感覺(或寫出了秋風秋雨給人的真實感受);同時也是全詩中凄涼氛圍、情感的反映,該字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所以“涼”是全詩的詩眼。

  【賞析】

  詩作于王昌齡貶龍標尉時。

  (深圳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百嘉村見梅花 龔鼎孳①

  天涯疏影伴黃昏,玉笛高樓自掩門。夢醒忽驚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①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禎七年進士。清兵入關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時官至刑部尚書。

  試題: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關于詩眼,有人認為是“驚”,有人認為是“客”,有人認為是“寒”。你認為呢?為什么?

  【參考答案】 “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樓等意象,表現了自己身為貳臣內心的痛苦寂寞,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眼前的月亮著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寫照,寫出了百愁縈繞、無可奈何的凄涼。

  角度三:分析語言風格型

  【考向探究】

  不同詩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詩人的不同的詩歌,往往呈現出不同的語言風格。鑒賞語言特色,也就是對詩歌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賞析,要記憶一些常用術語,如沉郁頓挫、綺麗典雅、清新質樸、簡潔明快、悲慨沉郁等,以便表達恰當,答題規范。

  【典例分析引路】

  [例1]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

  (步驟一)此詩語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二)“黃鶯兒”是口語化,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三、四句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三)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2] (2008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題目: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

  【試題分析】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作品語言風格的品評能力。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顯著語言風格。這是一首送別詞,感情真摯,語言淺易,作者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表達了送別惜春這一主題,構思新穎,比喻巧妙。上闋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水和山,盈盈綠水似少女眼波流動,簇簇青山象少女攢聚的眉峰,“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句寫出了山水的清秀與靈動。作者所描繪的景致清新亮麗,作者的筆觸細膩傳神,整首詩的語言風格清新。在回答這種題型時考生首先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詩歌的語言特色,然后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最后指出該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步驟一)修辭巧妙,用語綺麗,(步驟二)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詩人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步驟一)想象別致,意蘊生動,(步驟二)“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詩人又想象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步驟三)“新穎明麗”的語言特色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浙東山水的美好,抒發作者的送別之意。

  [例3](2008年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試題: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2)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景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

  【備考錦囊】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求品味整首詩歌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答題步驟:

  1、敘: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析: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評: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鞏固練習】

  1、(廣東六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學家,史學家。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復明。

  試題:本詩的頷聯和尾聯表現出了怎樣的語言風格?請任選一聯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頷聯: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或尾聯:“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每年寒食節的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附錄】

  常見的古詩語言風格

  1.平實質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全篇毫無難解之處。

  2.含蓄雋永 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想、開人悟性的“空白”。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一方的夫妻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統顯于言外,隱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靚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飽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給人一種清新美。

  4.形象生動 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色地展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5.絢麗飄逸

  說到絢麗飄逸,最典型的詩人當數李白。李白的詩大都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具有絢麗飄逸之美。例如他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6.其他用來鑒賞古詩語言風格的常用語言還有:

  平淡自然 明快淺顯 辭藻華麗 委婉含蓄 簡潔洗練 沉郁頓挫 渾厚雄壯 多用口語 明白如話 樸實無華 華美絢麗 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古代詩歌鑒賞之分析詩眼型】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教案04-15

古代詩歌鑒賞05-11

古代詩歌鑒賞03-01

古代詩歌鑒賞05-08

古代經典詩歌鑒賞05-07

古代詩歌鑒賞步驟05-08

古代詩詞鑒賞方法分析06-09

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模板07-28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