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杰七夕古詩賞析
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代不少詩人為七夕賦詩,那么詩人林杰有寫過怎樣的七夕古詩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七夕古詩林杰,供大家參閱!
林杰的七夕古詩賞析
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賞析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林杰的其他詩詞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王仙壇
唐代:林杰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爐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載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
句
唐代:林杰
金盤摘下掛朱顆,紅殼開時飲玉漿。(詠荔枝見《紀事》)
其他關于七夕的古詩
鵲橋仙(七夕詞)
宋代:石延年
一分素景,千家新月,涼露樓臺遍洗。寶奩深夜結蛛絲,纴五孔、金針不寐。
洞仙歌(七夕)
宋代:黃裳
世間言笑,天上誰歡聚。河漢涵秋靜無暑。望丹霄杳杳,云幄俄開,緣會遠,空引時情萬縷。彩樓人送目,今夕無變,巧在靈絲暗相許。爽氣御西風,眾樂難尋,乘槎看、鵲橋初度。過幾刻良時、早已分飛,向月下何辭,十分芳醑。
洞仙歌(七夕)
宋代:黃裳
世間言笑,天上誰歡聚。河漢涵秋靜無暑。望丹霄杳杳,云幄俄開,緣會遠,空引時情萬縷。彩樓人送目,今夕無變,巧在靈絲暗相許。爽氣御西風,眾樂難尋,乘槎看、鵲橋初度。過幾刻良時、早已分飛,向月下何辭,十分芳醑。
美人(七夕)
宋代:吳儆
飛橋駕鵲天津闊。云馭看看發。相思惟恨不相逢。
及至相逢還是、去匆匆。垂絲插竹真堪笑。欲乞天孫巧。天孫多巧漫多愁。巧得千般爭解、勸郎留。
浣溪沙(竹洲七夕)
宋代:吳儆
秋到郊原日夜涼。黍禾高下已垂黃。荷花猶有晚來香。天上佳期稱七夕,人間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林杰七夕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與七夕有關的古詩賞析05-11
杜牧的七夕的古詩原文及賞析05-11
七夕的古詩詞賞析05-11
七夕古詩楊璞朗誦賞析05-11
羅隱七夕古詩賞析朗誦05-11
辛未七夕經典古詩詞賞析05-07
經典古詩詩詞賞析05-07
關于初中的古詩賞析05-11
優秀的經典古詩賞析大全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