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詩詩詞賞析
惜時,讀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等閑:輕易。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清/錢鶴鴻《明日歌》蹉跎:時間白白過去。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唐/王貞白《白鹿洞二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學而不厭,誨人不卷。—《論語 述而》誨:教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趙恒《勸學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清/孫洙《唐詩三百首集》
寫作 藝術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耽:沈迷。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 賈島《題李凝幽居》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韻》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 趙翼《論詩絕句》
風騷:泛指卓越的作品。
山川 景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別枝:斜出的小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門山》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螟》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河》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四時 花木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唐湖春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志南《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宋/陸游《馬上作》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唐湖春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茂盛的樣子。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坐:因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落花。
志向 節操
洛陽親友若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將相本無帥,男兒當自強。—宋/汪洙《神童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楚/屈原《離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鵲樓》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詠石灰》渾: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絕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有心人:指有堅定志向的人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元/虞韶《日記故事》
才貌 情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 《水調歌頭》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唐/李白《靜夜思》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投得三春牟。—唐/孟郊《游子吟》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縫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象東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 王風 》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唐/劉禹寓《竹枝詞》
晴:與“情”諧音雙關。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
人事 感受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酒縫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元/高則誠《琵琶記》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縫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唐/白居易〈琵琶行〉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宋/蘇軾〈水調歌頭〉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不知明鏡里,何處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游原》
自古紅顏多薄命。—明/吳承恩《西游記》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事理 認識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元/無名氏詩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魏/曹 植《七步詩》
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國亭有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德澤:恩惠。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歐陽修《醉翁亭》
德 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岳陽樓記》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梁意王下》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孟子 告子下》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驥德《韓夫人題紅記》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吳趼人《痛史》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 陳涉世家》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耿 傳》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愛 國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明 志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列傳》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輕諾必寡信。—《老子》第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經典古詩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古代古詩詩詞賞析05-11
古詩詞賞析:05-02
經典古詩詞賞析05-07
經典的古詩詞賞析05-07
古詩詞賞析05-07
古詩詞《水調歌頭》賞析05-12
《雜感》古詩詞賞析05-01
《曲》古詩詞賞析05-01
古詩詞春日的賞析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