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
擴招使高考改革的政策環境發生變化,高考政策的價值取向也應回應民眾訴求而不斷發展:一是公平選才與科學選才的深度融合。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天津高考改革方案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津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
按照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除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必考科目外,學生可自主選考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其他課程。在這種政策背景下,中學的教學組織、學生學習狀態乃至校園文化都將發生深刻變化。
“走班教學模式”將取代“固定班級授課模式”
建國至今,每次高考改革都給中學教學帶來改變。但無論怎么變,有一點幾十年來始終雷打不動,那就是中學每個班級一定有自己固定的教室,中學教學的基本狀態是“學生不動老師動”——學生在固定的教室里學習,教師則穿行于不同的教室(班級)進行授課。
但是,新一輪高考改革之后,這種狀況完全倒過來了: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固定的教室,變成了“老師不動學生動”——老師在固定的教室授課,學生則奔走于不同的教室去聽課。本輪高考改革之后,“班級”、“同學”、班主任”等這些我們無比熟悉的概念也將發生巨大變化。傳統意義上的“班級”很大程度上會淡化甚至不存在了,因為學生是流動、不固定的。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傳統意義上的“班級”已不復存在,班主任”這個名義即便仍然保留,其真實涵義和具體職責也將發生巨大變化。如果說以往的“班主任”更像一個事無巨細統包統攬的“保姆”,那么今后高中“班主任”這一角色可能會更接近于大學里的“輔導員”。
“分層教學”將成為中學教學的“新常態”
在大多數高中,英語這個科目很可能會分成“快班”和“慢班”,實行分層教學。原因是新高考規定英語實行多次考試,考生在高二即可報考。那么,極有可能一部分學生會試圖在高二就將英語“拿下”,以便在高三集中全力沖刺其他課程。這部分學生必然要求在高一和高二時大大加強英語學習力度,“英語快班”將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另一部分學生則傾向于充分利用高中三年時間積聚實力,到了高三時再一鼓作氣考英語,那么這些學生會要求按正常教學進度學習,那么學校就必須設“英語慢班”。當然,這里所說的“慢班”其實并不“慢”,只是相對于前面的“快班”而言。
另一方面,學生一旦進入高中,其本人和家長必然會盡快對其三年后將要選考的高考科目做出規劃。在理、化、生、史、地、政、技這7個科目中,同一個科目,有的學生只將其作為學考科目,有的學生則會將其選定為高考選考科目。學考屬于標準參照性考試,達到高中畢業標準即可;選考屬于選拔性考試,將在高考中面臨激烈競爭。因此,雖然是同一個科目,作為學考還是作為選考,二者的要求和難度差距極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學很可能在高中一年級就不得不將這7個科目的每個科目都分成“選考班”(快班)和“學考班”(慢班),實行分層教學。這樣一來,中學的教學管理和組織將面臨許多需要研究解決的新問題,作為中學校長,首先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必須設法提供足夠多的教室,而且由于每個科目、快班慢班的人數并不相等,所以這些教室還應分成大、中、小等不同的規格,才能滿足教學需求。
不同學科的“重要性”將進一步顯著分化
按照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語、數、英是每個學生必須報考的必考科目,而且分值進一步提高,在錄取中所占權重進一步加大。那么毫無疑問,語、數、外在未來的中學教學中將成為絕對核心,中學的課時安排、師資配備、教學資源都將更進一步向這三個科目傾斜。與此相對,其他科目則會在客觀上受到一定影響,理、化、生、史、地、政這6門課會發生分化,有的科目(如物理)由于未來就業形勢更加樂觀,在高考招生中專業口徑更寬,將其作為選考課的學生會“門庭若市”,這些科目在中學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將顯著提升;有的科目(如政治)則可能只有少數學生選學。作為校長,對這種可能發生的狀況應有預判和預案,未雨綢繆,從現在起就著手考慮對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進行重新布局。
天津高考改革
根據天津高考改革方案,從2017年高考開始,在現有英語聽力兩次考試的基礎上,實行高考英語筆試兩次考試,取筆試和聽力各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高考總分;從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方案明確,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開始,將取消文理分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合格性考試實行全科設置、全科開考,學生根據要求在每學年自主選擇考試科目;等級性考試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等級性考試科目。從2020年開始,統一高考錄取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
方案提出,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將與統一高考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從2017年起,春季招生將成為市屬高職院校在津招生的主渠道。同時,創造條件逐步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探索高校與學生雙向選擇的錄取模式。
天津高考改革政策解讀
關于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有哪些具體措施?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我市已于2015年4月出臺了《天津市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實施方案》,大幅減少、嚴格控制高考考試加分項目,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取消了全部7項鼓勵類加分項目,保留了4項全國性扶持類加分項目,完善了1項地方性扶持類加分項目。同時,進一步嚴格加分資格審核,嚴格認定程序,嚴格監督管理,做好信息公開公示。
在錄取方式上有哪些改進和完善?
統一高考繼續實行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方式,創造條件逐步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探索高校與學生雙向選擇的錄取模式。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探索應用型本科專業通過春季高考招生的錄取辦法。
高考綜合改革的主體內容有哪些?
高考綜合改革主要涉及到考試科目和招生錄取機制的調整。
一是改革考試科目設置。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開始,取消文理分科。從2020年起,統一高考科目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時間安排在每年6月份。英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二是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探索依據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從2020年起,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基本依據。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總成績滿分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100分。
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成績在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時,是如何細化和計分的?
等級性考試成績在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時,每門科目成績由五等細化為21級,分別占2%、3%、4%、5%、6%;7%、7%、7%、7%、7%;6%、6%、6%、6%、6%;5%、4%、3%、1%、1%;1%。其中,A為滿分100分,E計40分,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均為3分。
高考綜合改革在哪些方面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
一是升學途徑。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自主招生、統一高考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等多種方式中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升學通道;同時,積極探索實行高校與學生雙向選擇的錄取模式。
二是考試科目。在統一高考招生中,學生可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自主選擇等級性考試科目;在春季高考中,學生可以選擇職業技能考試的類別及英語科目的考試項目。
三是考試次數。在統一高考英語科目考試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次數,且取最高1次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四是考試時間。在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中,各科目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隨結隨考隨清,每年度實行全科開考,學生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和自身實際選擇學業水平考試各科目的考試時間。
高考綜合改革對現行高中教育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是對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形成有利條件。在課程設置上,高中學校可以在選修課程,特別是在校本課程的建設上形成鮮明特色;在教學安排上,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選擇情況和師資情況,在必修課程的教學上形成特色,建設精品課程。
二是對高中階段的選擇性教育具有提升和推動作用。學習的選擇性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價值取向和改革目標。等級性考試科目的選擇性,將促進高中課程的走班教學,從而有利于學生實現共同基礎上的有差異、個性化發展。高職院校春季高考實行“文化+技能”的評價辦法,有利于中職學校強化實踐技能培養,有利于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有利于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的融通發展。
三是對中學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不分文理和評價體系與機制改革,學生可以文理跨界混搭選課。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促進學生文科思維能力和理科思維能力的融合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實現全面發展。
高校招生錄取會不會取決于語數外統一考試科目成績?
不會。根據《實施方案》,學生的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與現行高考“3+綜合”的總成績相同,語文、數學、外語分值未變(每科150分,共450分),學生自主選擇的等級性考試在計入高校招生總成績時的分值也未變(每科100分,共300分)。同時,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在A、B、C、D、E等的基礎上又細化為21個等級,提升了等級性考試的區分度。
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一考試科目是對學生的普遍性要求,是對學生基本素質的考查;而等級性考試的3門科目是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的,能夠反映學生的興趣、志向和學業專長。
高考英語一年兩次考試是如何安排的,將如何計分?
從2017年起,在現有高考英語聽力兩次考試的基礎上,實行高考英語筆試兩次考試,為學生提供兩次機會,為其他科目實行兩次考試積累經驗。英語科目成績取筆試和聽力各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高考總分。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高三學生第一次高考英語考試(含兩次聽力考試)在每年3月份舉行,第二次高考英語考試(不含聽力考試)在6月份統一高考時舉行。從2020年起,高三學生第一次高考英語考試(含兩次聽力考試)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同期舉行,第二次高考英語考試(不含聽力考試)在6月份統一高考時舉行。
在津招生高等學校何時公布招生要求?
從2017年起,在津招生的高等學校要統籌考慮辦學定位、學科專業特色、人才培養需要和生源情況等因素,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專業(類)或學科門類提出選考科目要求(最多不超過3門),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辦法。從2020年起在招生錄取中使用。學生滿足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
啟動高考改革后,學生如何填報志愿?
學生在選報志愿時,自身的等級性考試科目與招生院校的科目要求至少要有1門相一致,方可報考。同時,還要關注招生高校對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要求,綜合考慮自身興趣特長和高校選才要求進行填報。
若高校沒有確定等級性考試科目范圍,表明學生在報考該專業(類)時無科目限制,均可報考。但要注意:由于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是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的,所以學生仍需參加學業水平等級性科目考試,以獲得相關成績。
《實施方案》何時開始實施?
《實施方案》規定的各項改革內容和要求,將分年逐步實施。
2016年繼續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深化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進錄取方式,改革監督管理機制等,并選擇部分區縣試點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2017年開始實施英語科目一年兩次考試,逐步合并錄取批次,并從2017年高一年級開始全面實施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
【天津高考改革新方案】相關文章:
天津高考改革新方案04-03
天津高考改革最新方案04-03
天津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04-03
天津高考改革04-03
2017年天津高考改革最新方案04-03
天津高考改革英語04-03
天津高考英語改革04-03
天津春季高考改革04-03
天津高考改革解讀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