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改革地理堪憂
高考改革需要有相應的理論支撐。通過改革,傳統高考的應試教育弊端應該得到較好的克服和解決。高考改革必須針對現有高考存在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應試教育傾向問題),否則改革就會失去意義。快來看看吧,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地理堪憂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改革地理堪憂的情況
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出臺了,肯定是向更科學、更人文方面進步了,值得稱贊?晌矣指械搅艘粋隱藏的危機,那就是2016年高考分數重新安排。英語高考由150分減少到100分,省出來的50分,給了語文30分,文理綜各加20分。可喜的是沒有再加在數學上面,而是提高了綜合學科的分數,起到了讓各學科均衡發展作用,但為什么不能更合理一些?文綜3科320分,怎么均分?怎么感覺地理又要被犧牲了,千萬別是歷史、政治各加10分,變成110分,地理保持100分不變。
現在實行的文綜3科各為100分的格局,是地理學科的同仁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換來的,即使在現有均分的環境下地理還會受到減課的待遇,如果以后高考分值又變成了比另外兩科少,那我們的日子還怎么過呀?辛辛苦苦的工作沒想到一下又回到了解放前。
不是教地理的說地理好,這么一個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對學生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形成一定起到積極的作用。古人已經用“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告訴我們后人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我是特別的喜歡這門學科,正不遺余力的把知識教給學生,希望能幫助他們全面發展。
可是現在這門學科怎么就這么的不著待見,我的直覺告訴自己極有可能分配方案是地理的分數要比其他兩科低,為什么不能語文加20分,變成170分,一樣能起到提高語文重要性的作用,省下來的30分文綜3科各加10分,變成330分,以避免分數少的學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以前地理取消高考已經讓這門學科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現在好不容易有些恢復元氣了,不能再傷害一次了。但愿我是杞人憂天,希望我的判斷不會變成現實,走著看吧。
高考改革地理的變化
高考改革后,地理怎么學?
高考改革以后,地理學科是打入冷宮還是迎來又一個春天
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兑捉·系辭》里說“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古人對“地理”的重視,已深入骨髓。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提出的關于現代科學技術的分類體系中把地理科學并列于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人體科學、思維科學、行為科學、文學藝術、軍事科學共稱十大學科部類。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高度分化與綜合,交叉學科不斷涌現,地理科學深入而廣泛的影響到我國學科建設的方方面面。
在我國學科分類中,除一級學科中的天文學(涉及天文學史、天體測量學、空間天文學、天體演化學、星系與宇宙學、恒星與銀河系、太陽與太陽系)、地球科學(涉及地球科學史、 大氣科學、大地測量學、地圖學、地理學、地質學、水文學、海洋科學、地球科學其他學科)與地理科學淵源深厚之外,地理科學作為基礎學科是諸多學科的基石,如測繪科學技術、礦山工程技術、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 環境科學技術、工程地質學、工程水文學大地測量技術、 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 地圖制圖技術、工程測量技術、海洋測繪、能源地理學河流泥沙工程學、海洋工程、環境水利、水利管理、防洪工程、水利經濟學??更與人文學科形成眾多的交叉學科,人口地理、歷史地理、語言地理等舉不勝舉。
高校地理學專業相關人才在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協調人與地理環境關系,保障人類生存、促進地區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地理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土資源、生態環保、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旅游規劃、房地產開發和教育等行業均有不俗表現。
通過地理學科的學習,究竟能使得學生獲得哪一些能力呢?這些能力會受到哪一些專業的青睞?地理學科學習給以后的學業和工作帶來怎樣的價值?
總的來說通過地理學科學習,可以明顯提升學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細致的思維方式、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學科素養。
首先,地理學科學習是思維方式的培養。高中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礎上,衍生出人文地理,接著自然和人文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考題主要側重考察學生如何綜合的運用知識的各個框架,理清錯綜復雜的關系,分析現象原因、分析行為影響、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方式備受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專業的青睞。
其次,地理學科學習是人文素養的基礎。自古以來,中國地大物博,地區差異明顯,文化璀璨讓人應接不暇;而文學、藝術、歷史等領域也著實都以地理差異為根本。因此,對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知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研究古往今來的相關人文文化、社會關系,才能做到更好地參透其中內涵。
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學生在學習中有如何變化?需要注意什么?
1、高三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語數外三科:現有的高考機制下,高三學生都需要學習6科。文科生學習語數外+文綜(政史地);理科生學習語數外+理綜(理化生)。2017年高考改革之后,文理不分科,高考科目統一變成3科(語數外)。為了使高考成績達到最優,這就要求6科(政史地理化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應該在高三前就已經全部完成,這樣高三才能夠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科目的學習上。
2、高二完成學業水平考試:現有的地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會考)的時間是高二第一學期后,主要的考試內容是必修1、2、3,主要是高中畢業的依據。高考改革之后每個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變成兩次,同時是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這就要求學生對會考的要求不再是及格就可。而是要達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時根據自己的選擇計入高考總成績。但是此次改革中沒有公布地理學業水平考試的內容,結合此次改革公布的時間已經在新高一開學之后,教材不可能再發生變化。所以北京市學業考試的內容有兩個可能:1、只考必修1、2、3;2、必修1、2、3以及選修3、5。所以地理學業水平考試時間很有可能會安排在高二的兩個學期的期末。這就要求學生在高二的地理學習就應該達到以前的高考水平,使自己的地理學業考試成績最高。
3、高一完善基礎:現有的地理教學安排高一學習必修一和必修二,主要是基礎性學習。高考改革之后雖然高一仍然只是基礎性學習。但是高考改革之后需要在6科的學業水平考試計入高等院校分類考試的文化素質成績;同時相關的學校和專業會對地理的學業成績有一定要求。這就要求學生在高一學習時不偏科,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志愿重視地理學習。
【高考改革地理堪憂】相關文章:
高考改革地理04-03
高考改革地理報考比例04-03
高考改革對地理的影響04-03
高考改革地理課的地位04-03
高考改革地理會怎么樣04-03
高考改革方案改革04-03
天津高考改革04-03
高考改革的對策04-03
高考改革的看法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