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胡曉全農村創業養殖肉牛年利潤60多萬元
從最初養牛4頭到如今年出欄350頭,從保本銷售到年盈利60余萬元,從“菜鳥”到高手——胡曉全,一個70后農村“打工娃”花了11年時間,創造了讓眾人稱道的 “致富傳奇”,帶動當地季節性務工達千余人次。日前,在四川廣元市利州區龍潭鄉金鼓村,見到了這位家喻戶曉的養牛大王。
養牛有一套:會聽音樂的牛肯長膘
一走進森林茂密的金鼓村三組,就聽見蟲鳴鳥叫、溪流淙淙。
順著時斷時續的輕音樂,筆者來到牛場。經過消毒室,只見干凈整潔的牛圈里牛兒個個膘肥體壯,有的淡定遠眺,有的閉目養神,一副悠然自在的樣子。
聽音樂、睡午覺、吃營養餐……這是一群過著“小資生活”的生態牛。胡曉全說,因為買來的小牛是放養的,若圈養就會躁動不安、“茶飯不思”,影響長膘。“放音樂能讓牛兒‘足不出戶’也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這樣健康生長。”
“我可不止輕音樂這一個‘秘方’。”胡曉全如數家珍。牛吃的是農家肥種的新鮮牧草,即使下雨天,也有麥草、稻草、酒糟搭配的“粗糧”。不僅飲食搭配科學營養,衛生等方面也會細致到每個環節,比如定時清理牛圈,進出人員必須嚴格消毒等。
“這娃做事踏實,肯學習。”金鼓村黨支部書記樊富告訴筆者,十多年前,北京打工回鄉的胡曉全試養了4頭牛。后來他去了德陽、山東等地考察,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情,并往返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認真學技術。如今,他的養牛場年出欄肉牛350頭,年經營收入500余萬元,利潤達60余萬元。
開生態農場:“文藝范”混搭“鄉土味”
古樹蒼勁,花草斑斕,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棧道木石蜿蜒其間,行走在胡曉全充滿文藝氣息的生態農場,猶如畫中一般。
“這地方比城里好多了吧!”胡曉全指著農場菜園里三五成群自由采摘的游客樂呵呵地說。在他的眼里,這里就是“金窩銀窩”。看準村里的森林覆蓋率高和距城近等優勢,自2015年起,他就下定決心要開辦集種、養和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家庭農場。
“他開農家樂以前從事餐飲近十年,有膽量,也有經驗。”鄰居孫海生說。筆者發現,苦麻菜,刺芽兒,灰灰菜,這些五六十年代吃的野菜在農場的廚房里應有盡有。除了“憶苦思甜”的鄉土菜之外,停車場、無線wifi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讓游客既有“夢回故鄉”的感覺,又不會遠離現代文明,難怪游客爆滿。
“我們農家樂可同時容納600人就餐。現在一周大概接待千人左右,預計每周毛收入可達6萬余元。”胡曉全說。
做致富帶頭人:讓村民旱澇保收
“幸虧這娃兒,我的雞蛋、野菜都賣給他了。一年能收入萬把元吧。”提到胡曉全,三組60多歲的保天貴激動地說。
在金鼓村,還有許多跟保天貴一樣的村民得益于胡曉全的帶動。
“能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創業才真正有意義。”富起來的胡曉全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15年,他帶頭成立村上第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120多戶,保底銷售的模式讓社員‘旱澇保收’,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他不僅親自給社員傳授種養技術,還帶領大家先后去德陽、達州等地學習考察,跑市場,找訂單,讓大家學會分析市場,規避種養風險。”社員羅光云說。
如今,胡曉全創辦的集肉牛養殖、蔬菜種植、休閑生態農莊為一體的生態家庭農場總面積已達170余畝,輻射帶動當地季節性務工達千余人次。其養牛場被四川省農業廳授予“肉牛標準化示范場”稱號,金鼓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牛村”。
市級勞模、農業產業化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對胡曉全來說已成“過去式”,在他眼中,致富路任重道遠。他說,有壓力才有動力。50多萬元貸款估計明年還清,農場將帶動更多人增收。
【胡曉全農村創業養殖肉牛年利潤60多萬元】相關文章:
農村養殖的創業12-09
農村創業養土雞年銷100多萬元03-09
農村養殖創業故事12-09
張玉華農村創業養殖黃顙魚利潤賺2萬元03-09
農村養殖創業項目12-09
農村創業養殖成功故事03-09
農村養殖創業項目12-09
農村小本創業養殖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