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在農村創業成功故事
大學生返鄉創業越來越受重視,進城回鄉一直是困擾大學生比較重要問題。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大學生農村創業故事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學生農村創業故事(一)
劉玉棟的家,和其他山東農村家庭一樣:貧窮、兄弟姐妹多。與許多農村孩子不同的是,他雖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從小獨立能力強。1987年,只有16歲的劉玉棟,念完初中帶著兩塊錢到山東濟南“打天下”。
那時他沒什么手藝,找個工作非常難,最后只能跟著一個師傅學修理自行車。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藝不壓人,學點手藝,以后能混口飯吃。”
劉玉棟當了兩年多的學徒,掙了2萬元,“當時除了白天在店里修自行車,晚上還要到自行車廠去裝自行車,工作雖然辛苦,但收獲大。”這個“成績”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有2萬元,那個時候很少見。”
是回家蓋房子結婚,還是繼續在那里做?當時,他感到困惑,在農村,男孩子一般20歲就要結婚了,父母也勸他回去。但他最終還是“違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濟南大廈附近每個月花300元租了一個門頭,專門修理自行車。
當時來修理自行車的人大多喜歡吸煙和喝酒,細心的'劉玉棟,專門從別處進來一些煙酒放在店鋪里輔助經營。這成了他做酒類代理的原始起點,時間長了他感覺從別人那里進貨成本很高,這個只有19歲的年輕人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從收酒瓶開始
膽大的劉玉棟帶著1萬多塊錢,來到當年旺銷的山東蘭陵白酒廠。廠長毫無商量地拒絕了他。劉玉棟并沒有氣餒,“他不賣酒給我,我就不走,”劉玉棟回憶說在廠長的點撥下,他跑遍了整個濟南,包括商河、濟陽等地方收酒瓶。廠長沒有失信,最終把酒賣給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價去做,應該把困難當作機遇,當作鍛煉的機會。”現在,劉玉棟還慶幸自己的堅持,“這與我在農村生活養成的勤奮、努力分不開。”
1992年,在得知美國兩家洋行開始從事可口可樂、德芙等產品中國代理貿易后,21歲的劉玉棟跑到北京與這兩家洋行談判,要求在濟南代理經銷“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使劉玉棟如愿以償。
后來,他又陸續代理了費縣老白干、景芝白干、泰山特曲等山東的白酒。到了1994年,公司每年的銷售額達到上百萬。劉玉棟完成了原始積累。
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更大的動作還在后面。2002年10月,劉玉棟聯手瀘州老窖,開發了二十多個新產品,并取得其全國獨家代理權。他至今已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50多個著名品牌、2000多個單品的濟南代理商。不過,這并沒有讓他滿足,“我們還要做外國名酒的中國區總代理,讓中國老百姓與洋酒真正的親密接觸。”
目前,劉玉棟代理的產品不僅在酒水,還涉及副食調料、熟肉制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貨等領域。“我們除了做流通環節,現在還進入了生產環節,并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達達’牌,這標志著我們正式進入生產環節,具有標志價值。”數據顯示,劉玉棟僅在濟南地區的銷售就達到1.5億元,全國銷售超過2億元。
“我們在酒類代理上要向國美看齊,有自己完善的網絡,專業化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劉玉棟有著自己一套特殊的經營思路。目前,劉玉棟正在自己專業化的路上奔跑。
大學生農村創業故事(二)
小丑花店的生意經宋廣斌今年29歲,是一個十分健談的小伙子。早在兩年前他就有這個想法了。2004年,宋廣斌還在從事餐飲行業。有一次,他路過西單商場,看到路邊有不少賣花的小姑娘。雖然這些小姑娘吆喝得挺起勁,可真正停下來買花的人沒幾個,人們大都匆匆而過。當時,宋廣斌感覺這些賣花姑娘的叫賣還不如商店門口用來做促銷的充氣玩偶吸引人。于是,他就開始琢磨:如果賣花的人衣著特殊些是不是就能吸引住顧客的目光?那扮成小丑賣花呢?就算大家當時不買我的花,可他們心里多少也會留下些印象,以后有購買鮮花業務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就會想起有個扮成小丑的賣花人。從那以后,宋廣斌的心里就一直在惦記開一家小丑花店。
功夫不負有心人。宋廣斌的'小丑花店終于在今年開起來了。開業的時間,他特意選在了去年5月l4日“母親節”那天。當天,宋廣斌就做了700多元的生意,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宋廣斌說:“我的花店小,手里的資金也有限,做不起廣告,但我本身就是一個活廣告。我去送花,走到哪里都會招來路人好奇的目光。”據宋廣斌介紹,有一次,他正騎著電動自行車去送花,發現有一個外國朋友騎著自行車從后面趕過來,和他并排騎行的時候一個勁往他這邊看。正在宋廣斌納悶的時候,這位外國朋友突然猛蹬幾下,停在他前面20多米的地方,掏出相機開始拍照。“噢!原來是看我的裝扮新奇,給我拍照啊!”宋廣斌這下明白了,于是他特意停了下來,讓他拍個痛快。“當時我心里特自豪。原來不光是我們中國人沒見過我這樣送花的,就連外國人也覺得新奇,看來我開花店的思路還行!”
宋廣斌送花時的交通工具就是—輛電動自行車,因為業務多,電動車每天都要充電。談到最讓他高興的一次送花經歷,宋廣斌很是興奮。他說:“有一次,—位先生要在結婚紀念日送花束給太太,他精心挑選了365朵玫瑰,要我送到他太太所在的南三環的單位。我走進這位先生太太的單位時,辦公室里的人都很驚奇,那位太太高興得要跳起來,大家也紛紛要求與我合影。”
有的顧客會要求具體送花的時間,為了能準時把花送到顧客面前,宋廣斌每次都提前1O多分鐘出發。他說:“寧可我提前到—會兒,在外面等幾分鐘,也不能讓顧客等我,這關系到花店的信譽問題。做服務行業,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守時就是誠信的重要表現之一。”
幾個月來,他如同馬戲團里的小丑一般戴著紅鼻套、穿著小丑服為顧客送花,這種個性化的服務加七良好的信譽,使得花店生意越來越紅火,臨近春節他的送花業務更加忙碌。
大學生農村創業故事(三)
地道鄉村特色快樂城里人
從電大畢業到回到家鄉自主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和付出,李春明在永清縣楊家營村開的“大豐收”農家院以濃濃的農家“味道”令不少城里人流連忘返。
李春明,廊坊永清縣楊家營村人,2000年廊坊電大畢業。先前在廊坊、北京從事設計工作,2004年終究還是選擇回鄉,目前辦了個次接待能力200多人的“大豐收”農家院,經營得十分紅火。
從電大畢業到回家鄉自主創業,李春明的4年在城市里工作的經歷催生萌發了他回鄉創業的夢想。
“2004年,我在北京家具設計公司工作,那時一個月工資四五千元吧,還不錯。”李春明說,當年從廊坊電大畢業之后,就業形勢也好,在廊坊、北京奮斗了4年,雖然收入還說得過去,但心里還是覺得盡管自己努力工作,但那事業不是自己的。
一天,李春明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劉老根》,突然覺得那里邊的無公害蔬菜什么的跟老家很像,一下子,他的心里豁然開朗了。他回家考察了老家那剛剛有的七八家農家游院落,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在自己老家做“龍泉山莊”一樣的餐飲、住宿、采摘旅游項目。隨即,他辭了職。
經過幾年的努力和付出,李春明在永清縣楊家營村開的“大豐收”農家院已是小有名氣了。今年春節,在還未進院的地方就已經整齊的排放著各種豪華轎車了,李春明則正忙前忙后地接待著各地游客,臉上笑開了花。
說起生意的紅火,李春明說語中透著喜悅,“去年歐美大使館的人也來過。”農家院在旅游的高峰時,日接待量在200人次以上,日均收益超過5000元。“每逢節假日,客人根本容納不下,我正準備擴建呢。
了解到,這個農家院吸引的多是北京的自駕車游客。他們沖著農家院來的目的,一是品嘗地道的農家飯。當地招待客人的“二八席”(八盤、八碗,盛茶、扣肉、方子、條子、丸子、咯吱、灌腸等)。另外,就是體味純正的鄉土情。這里,冬天的裝飾是玉米、夏天則是絲瓜、苦瓜等綠色植物———到處都是濃郁的農家味道。
旅游局鄉村游現狀鄉村游漸風行專業人才短缺
城市近郊鄉村游日漸風行,但我省鄉村游卻存在著專業性人才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
李春明農家院的紅火,自然是靠他敏銳的觀察、有道的經營,但更離不開的是城市近郊游的興起與風行。那么目前城市近郊游是什么樣的情況?目前,該行業的'“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又是怎樣的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休閑度假為主題的城市近郊鄉村游也日漸風行,并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這對于近郊的農村而言意味著可觀的商機。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近日就旅游拉動內需問題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國70%的旅游資源處于包括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在內的農村地區,因此我國潛力最大的旅游市場在農村。他提到,把鄉村作為旅游目的地,讓城里人下鄉度假休閑,可促進農村居民就業、增收。
“目前,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河北省有26個。就河北省范圍而言,邢臺發展的示范點最多,廊坊由于離北京近,發展鄉村休閑游的勢頭很好。”省旅游局相關人士表示。
了解到,目前我省鄉村游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專業性人才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都是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而這就需要專業對口、熱愛旅游、有建設熱情的大學生加入到其中。
這位人士分析說,高素質旅游人才缺乏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普遍問題。由于鄉村旅游資源比較富集的山區和農村地區相對封閉、經濟落后,很難吸引外地人才。管理、導游以及服務人員素質不高,直接導致了旅游產品開發設計、管理和市場營銷的落后。另外,目前作為鄉村旅游重要客源集散地的旅游小城鎮建設還缺乏特色。過分追求與大中城市雷同的“現代化”模式,對自身原有的建筑風格、鄉土特色重視不夠的情況還需要了解當地實際情況。
省旅游局人士說,其實不光是鄉村旅游行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目前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行行都可以成為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的廣闊天地,當然包括在基層、在農村。
【大學生在農村創業成功故事】相關文章:
農村創業成功故事03-09
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03-09
農村創業養殖成功故事03-09
農村小伙成功創業的故事12-09
大學生回農村創業典型成功故事12-09
農村創業故事成功典例12-09
大學生在農村創業當牛倌12-09
農村女孩創業成功真實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