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在北京成功的創業故事

時間:2022-12-09 19:46:00 創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在北京成功的創業故事

  在這個浮躁年代,年輕是資本但不代表全部。“聽風就是雨”、指著噱頭創業并非正途,到頭來只是一場虛幻。北京是人們向往的收獲成功的城市,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北京的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在北京成功的創業故事

  來北京創業三個月,我差點餓死 (一)

  陳揚斐在創業的路途上遭遇2次挫敗,第二次的夢想破滅讓這個1994年出生的大男孩窮困潦倒。“我就是一匹野馬,沒有人能抓的住。”如他所說,大多數90后都天不怕地不怕,但這也正是90后的弱點,太過自信。

  陳揚斐并沒有光鮮亮麗的學歷,讀完了初中,他懷著對互聯網的興趣又去學了兩年計算機。然后,只身從江西老家來到上海闖蕩,打過零工、混過工地。兩年后,他回到江西跟一個朋友一起做了一個二手房中介,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上海+互聯網”是他的夢想。于是,他再次開始了魔都闖蕩。這次是做了一個水果O2O項目。模式很簡單。通過整合線下水果店鋪聚合用戶,提供免費的水果配送平臺。“3個月組建了一支40人的地推團隊”。但因為運營方面不成熟,加上一些私人原因,這個項目最終只堅持了6個月。

  他后來如此描述,“找了兩個合伙人,無限暢想,互相稱對方CEO、董事長、總經理,各種吹牛逼,喝得爛醉如泥”。

  “有人說,你這個項目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上海創業氣氛不濃,市場不太行。”聽了一番雞湯,陳揚斐產生了去北京創業的念頭。也湊巧,他此時遇到了后來的合伙人(陳揚斐稱其為師傅)。陳揚斐便帶著所有的積蓄和4張額度近50萬的信用卡,隨師傅進京。

  這一次是做一個影視相關項目,采用“影視+團購”的形式。“我師傅有北影資源,項目模式就是在電影上映前,把劇本放出來讓用戶參與劇本創作,然后在電影推出之后,靠賣門票和電影道具(周邊)實現盈利。”陳揚斐向i黑馬介紹。

  萬萬沒想到,這也是他“噩夢”的開始。“在北京3個月,所有的開支都是我出的,賠了將近30萬進去。賬號還有20多萬的債務。”一張看不見摸不著的餅,讓陳揚斐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財力,“差點餓死在北京”。后來,因為和投資方在占股比例和防稀釋條款方面存在爭議,即將到手的200萬融資也化為泡影。最終陳揚斐選擇退出。

  “一個是累了,一個是和他(指上文提到的“師傅”)有些地方很難相處。”陳揚斐又一次回到了上海,在北京的3個月經歷,不堪回首。

  “還是上海這邊好,起碼現實。”陳揚斐覺得,在上海星巴克也不會有超過3個人討論移動互聯網創業,而在北京一家沙縣小吃店里就有好幾個人聊著市場、融資和投資人。

  “年輕確實是資本,但不能這么浪費。”現在的陳揚斐只想冷靜冷靜,好好沉淀一下。

  以下為陳揚斐的反思:

  不要把90后這個標簽當成創業的資本,不要把所有希望放在融資上,那些來自XXX公司的高管并不能幫助你什么,還有就是要找個認可你的投資人。

  90后最大的弱點

  其實大多數90后都是天不怕地不怕,但這也是我們90后的弱點,太過于自信。其實自信在創業中是非常好的雞湯,但是一旦碰到某些在市場上摸滾打爬多年的80后老油條,我們只要默默敬仰的份。我就是和一個認識不到一星期80后合伙人,聽他說了幾天的雞湯,看他畫的大餅,以及那全球最創新的idea,帶著我所有的積蓄,以及4張額度將近50萬的信用卡來到北京,可三個月后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差點餓死在北京。

  創業時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90后

  對于90后這個標簽,在互聯網這個圈內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各種吊炸天的90后拿到XXX融資。所以起初,當時為了能炒作,我師傅就就推薦我為CEO,而他作為幕后推手,只為把我推向風口浪尖。可以說是為了名氣,不如說是為了炒作。

  曾經為了那個夢想的藍圖,全程由我那個合伙人來出方案,共招了5名90后,加起來共7個人,全都是持股免薪,每個人都身兼數職,缺一不可。我們拿著一個90后創業團隊的戰旗,走向了創業的戰場。可最后才發現,90后這個標簽就和馬戲團的小丑一樣,關注你,只是因為你好玩。

  融資不是希望

  融資并不是萬能的,不融資也是萬萬不能的。但是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融資上。不要認為融資了,就能招更優秀的'人,因為在下一秒,那個優秀人就會離你而去,選擇另一家公司。不要認為融資了,就能扭轉戰局,因為在下一秒,你的競爭對手就會超過你。不要認為融資是希望,假設在你預計內沒有完成融資怎么辦?假設沒錢挖那些大牛怎么辦?假設沒錢去和競爭對手競爭怎辦?困難只要一個,而方法卻有無數個,并不是把所有困難都放在融資后。

  真正專注的并不是融資,也不要在快沒錢的時候去融資,因為那些你以為可以融資的資本會在你急需融資的情況下一分不值。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能夠存活,能長久活下去才是成功。

  不要認為大公司的高管都很牛叉

  不要認為來自拿到X輪融資的公司,已經上市的XXX公司的高管認為很牛叉。因為他的那些能力在一個創業公司不一定行得通,雖然可以和人家介紹,你公司的C什么O來自XXX公司,但這些都“然并卵”,不是所有高管在創業型公司都能有強勁的執行力來從0到1的。每個人都有它的價值,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創業公司發揮。反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創業公司喝幾碗雞湯,一口氣跑完42公里馬拉松都不是事!

  一定要找認可你的投資人

  當時在我們產品快出來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投資人,當時我們還并沒有估值,當時溝通后愿意投我們200萬,而且只要我們百分之20的股權。幾經討論后,我們接受了這筆投資,當時在我們這個階段能拿到融資的可謂少之又少。然而,就這么一個融資讓我一無所有。

  我依稀的還記得,當時我們都做好下一步打算,預算雖然緊張,但足夠我們存活個大半年,在這段期間只要能轉型,實現盈利就可以。沒錯,當我們這群90后和一個80后還在享受這種融資后喜悅的時候,投資人撤資了。在投資人電話都不接我的情況下,算了下財務,公司賬戶已經負債20萬。

  其實我是想寫那個帶我去北京創業的師傅,不過現在我想已經沒有必要了,我非常感謝我的那個80后合伙人,他讓我知道了90后能做什么,90后這個標簽能帶來多大的影響。所以,既然我將來再創業,我也不會把90后作為一個標簽。

  一無所有在北京的創業的經歷 (二)

  這是一個至今還在打拼的年輕創業者真實的創業歷程。他歷盡艱辛,從一無所有甚至要去拾垃圾到成立公司,創立自己的品牌,用了整整8個月時間。相信他的創業過程能給創業者提供最好的借鑒。

  2003年6月10號。非典還沒完全過去,我揣上做生意失敗剩下的700塊錢,在惶惶不安中來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層大巴上,看著北京數不盡的高樓大廈,我心里一陣陣悲哀,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嗎?下了車,朋友把我領到一個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樓大廈后面的一個簡易平房里,朋友指著一個單人床說:峰仔,委屈你啦,咱倆只能擠這張床了!我苦笑了一聲說,我還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兩個星期過去了,人才市場去了好幾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失望。鱉腳的普通話,專科的學歷,因營養不良面色蠟黃的臉……在我找工作的過程當中,還保持著愛看書的習慣。有一次應聘的空隙,我買了一本雜志。上面登載一個廣西南寧市的商人賣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毛巾。說這條毛巾可以把頭發上的水吸干,不用電吹風了,還不傷頭發!我當時感覺太神奇了,立即往這家雜志社打了個電話,找到了這個產品的生產廠家,把產品性能問了個清楚。因為我知道這個信息比較早,這個產品當時在北京還沒有代理。聽說我想做代理,廠家痛快地答應了,大概是一個星期后,我拿到了產品。我首先在自己頭上做了實驗,效果還真的不錯。我拿著產品就在甘家口大廈、西單商場北辰商場王府井大街附近轉。剛開始好多商家對這個產品挺感興趣的,但一聽產品價格都覺得有點離譜了。30多元一條!因為價格貴,好多商家都不敢進貨。

  就這樣迎著酷暑堅持了一個月,除了鄰居要了幾條之外,我一條都沒推銷出去。而我的兜里連方便面都快買不起了,吃個5毛錢的冰棍我都要猶豫很久。我給自己定了一條底線,如果在半個月之內我還是銷不出去貨的話,就去揀破爛。已經過了11天的時間,還是一條沒賣出去。8月,正是北京一年當中最酷熱的時候。但每每想起未來,我的身上都陣陣發冷。真的要讓一個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去揀破爛為生嗎? 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吧。在那天的下午,我本來想回西苑,陰差陽錯地竟然坐錯了車。下車時,車站的后面有一個戶外運動用品店,櫥窗里面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戶外運動用品。當時我笑了,不是高興,是無奈的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走了進去。里面的商品好高檔!一件衣服要好幾千,背包也要上千塊錢,平常用的手電筒400多元……可這里的生意還不錯,300多平方米的店內人很多,收銀柜旁擠滿了等待交款的人。當我呆呆地看著這種景象的時候,突然產生了我的毛巾能不能在這個店里銷售的念頭。反正自己也沒多少時間了,能推銷成功最好,成功不了也沒什么損失。最壞還不就是不要我的產品嗎!懷著試試的心情我走進了值班經理的辦公室。簡短寒暄之后我直接進入了正題。我講了這條毛巾所含的高科技材料和非常簡單的使用方法,并強調這是很前衛和時尚的產品,如果能在這個店里銷售,一定能賺到錢等等……那個30多歲的經理當場請店里的一個女營業員來做實驗。也許是試驗結果征服了那個經理吧,他當場表示要100條。可我卻愁壞了,兜里連100塊錢都沒有,哪來進貨的錢啊!我還是答應了,說就這幾天就把貨送過來。當天坐車回到西苑住的地方,我開始犯愁了。想想真的很可笑,賣不出去商品犯愁,這賣出去了還犯愁。借錢吧不太可能,因為我們家是農村的,左鄰右舍比我們家還窮。當天的夜里,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怎能辦成這件事情。

  第二天的太陽沒有因為我昨晚的失眠而顯得異樣,看來我只有指山賣磨這一招了。我用朋友的洗頭膏洗凈了頭發,打扮非常精神地來到那個店里。今天我要走一步險棋。

  碰巧還是那個經理值班。昨天已經見過面,說話也沒那么拘束。我對那個經理說,因為是新品,我們都是采取訂貨制度,你們要的貨很少,只有100條,我們的發貨成本很高,但為了打開北京市場,我們就不計較那么多了,可是必須預付一半現金。說完還把廠家發給我的一條很好看的樣品送給了這個經理,請他女朋友再次試一試這條毛巾的魔力。那個經理很高興地接受了,說要打個電話請示一下再說。那個經理在里面辦公室打了一會兒電話,出來時面帶微笑,我就知道有戲了。他出來后對我說,可以先付一半的訂金,但必須4天內交貨。對方付款時要我留個手機號,當時我哪有啊!我靈機一動,把我同學的手機號留下了。拿到那一半的預付款時,已是上午11點半了。我一刻也不敢耽誤,從那個戶外運動用品店直接跑到一個電話亭給廠家打電話要賬號,說我馬上就給你們匯款,能不能走航空貨運,對方說不能,交涉一番后對方才勉強同意。我一再聲明這批貨的緊要性,對方煩了我才把電話掛了。他們哪知道我這筆救命的生意是怎么樣做成的啊!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我的貨終于在第三天的下午到了,我顧不得天氣的炎熱,點了一下貨,把上面走的航空標志撕掉。來到店里,真是太巧了,那個年輕的經理又在那里。我高興地和他打招呼,他也很高興地說我很守時。我幫他們的營業員仔細地把產品分類擺好,又充分發揮自己的口才,十分詳細地把我剛從廠家學會的產品知識傳授給他們。在短短的1個多小時里,我已經和賣毛巾的營業員成了好朋友,為下一步毛巾銷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營業員這邊剛忙完,那個年輕的經理過來了,手里拿著余款,也沒說什么要發票之類的話。但我知道發票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以后的'業務開展,只有硬著頭皮對那個年輕的經理說我們可以開發票的。他說以后量大了一起開吧。我忍住心頭的狂喜裝模作樣地說,那好吧!以后開在一起也可以的。天啊!他要是真的要發票再結賬我該怎么辦啊!不管怎么說,這筆生意的錢我是肯定賺了,因為余款已裝在我的褲兜里了!明天終于可以吃頓肉絲面啦!方便面啊方便面,你知道嗎?我嘴里的兩個泡都是你惹的禍啊!有了這次的經驗后,我在網吧瘋狂搜索北京同類的專賣店。只要和運動沾上邊的、大一點的店我都把他們的資料抄下來,第二天跑去推銷。那段時間我像一只瘋了的狗一樣,眼里充滿了血絲,帶個半新不舊的背包四出游走。有時接貨,有時送貨,有時推銷。短短的一個半月,我手里已積累了好幾萬資金,充分地品嘗了作為一個小商人的痛苦和快樂。在做這個生意的時候,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有些賣得比較快的店面第二次進貨的時候就不從我這里進了,他們按照上面的地址把電話直接打到廠家,因為從廠家進貨更便宜。在這種情況下我和廠家交涉了幾次,但也沒什么結果。我感覺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假如廠家像這樣不守信用的話,我手里的業務早晚都是他們的,我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現在我也有能力解決了。 就在我想辦法改變由于廠家不守信譽給我帶來的被動局面時,我在網上碰到了一個新的機會。有一天我去上網,無意中在百度搜了一下同類的產品。結果發現一個離北京更近的廠家也在生產這種毛巾。按網上留的電話我馬上打了過去。對方承諾馬上發樣品過來。因為離北京比較近,我在第3天上午就接到了樣品。打開一看,整體質量和工藝設計、手感、色澤等比原來那個廠家強了好多,并且報價也低了三分之一。我決定不再做那個廠家的品牌。我跑到大紅門那里找到一家小型印刷廠,讓他們參考著南寧的包裝給這個商品做我自己的包裝。包裝做了1萬個,花了6000多塊錢。再除去進貨需要的錢,我手里還有余款。把貨拉回來的那天,我給客戶仔細地包裝了100條毛巾。包著毛巾,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700塊開始,我終于有自己的產品了。包裝做好的第二天,我興沖沖地跑到以前的老客戶那里游說。說你們看,我現在自己有廠了,這是我自己的產品,不但質量提高了,價格也沒以前的貴了。就這樣,不少的客戶又回到了我的手里。隨著"十·一"長假的臨近,戶外運動用品也逐漸熱銷起來。抓住這個時機,在一位前輩的推舉引薦之下,我的業務迅速鋪向了全國,在廣州、深圳、成都、西安、蘭州、鄭州、杭州、新疆……都有我的經銷商。業務空前地發展起來。

  在2004年3月,我終于拿到了一份營業執照,并從那個光盤庫房搬了出來,成立了一家只有3個人的小型貿易公司。屈指算來,從一無所有到成立公司。只有短短的8個月的時間。

  延伸閱讀:一個落魄的"老外"在中國的創業史 (三)

  一位英國人,在重慶投資“純凈水”藥物失敗后,由一個身家千萬的技術總監變成了一個十分落魄的“老外”。就在他心灰意冷時,遇見了一位善解人意的重慶女子。這位重慶女子不僅讓他走出了失敗的陰影,而且和他在重慶市巫山縣開起了獨具特色的火鍋店,營業額直線上升,他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

  投資失利,身家千萬的技術總監變成窮光蛋

  今年已經52歲的Philip,中文名菲利浦,出生在英國首都倫敦。父親是一個建筑工人,愛爾蘭人;母親是名護士,西班牙人。18歲時,菲利浦進入加拿大開辦在倫敦的一家大型通訊公司工作,并先后取得商務管理和計算機雙學位。在這家公司里,菲利浦獲得接觸多個國家客商的機會。因為工作需要,從1981年開始,菲利浦每隔幾年就要來中國一次。他先后到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精通電子業務的他,一直做到了這家公司的技術總監。菲利浦在事業上的成功改變了家庭狀況,他娶妻生子,并有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還在倫敦購買了豪華大房子、高級轎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菲利浦最終和妻子離了婚。2001年初,菲利浦帶著資金和技術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他在阿姆斯特丹開設了一家商務咨詢公司。經過兩年的打拼,他淘到了單獨創業后的第一桶金。可菲利浦后來發現,公司的業務并不是他預想的那樣順風順水,當地的稅費上漲速度甚至超過了他賺錢的速度。

  鑒于多方面的因素,2003年,菲利浦忍痛關掉了自己親手創辦的第一家公司。離開阿姆斯特丹后,在德國柏林做電子生意的朋友邀請菲利浦去幫忙,他又在朋友的公司干了一段時間。此時的菲利浦并不甘心寄人籬下,他一邊在歐洲打拼,一邊尋找著商機和發展空間。不久后,他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個大市場。2004年初,菲利浦與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帶著一個項目到中國找機會,并輾轉來到重慶。他們的這個項目直譯成中文叫“純凈水”。但這個“純凈水”不是我們常見的飲用純凈水,而是可以通過靜脈血管注射進人體的藥物,這種藥物不僅可以消融血脂血栓,治療心血管疾病,調整配方后,還能治療肝臟、腎臟疾病。如果創業成功,“純凈水”將主要銷往歐洲市場,并在中國推廣。

  這個“純凈水”目前在中國還沒有任何地區有生產,全世界也只有歐洲的一個國家有,菲利浦和他的同伴們對這個醫藥項目在重慶扎根有著很充足的信心,同時也得到了重慶市外經委、藥監部門的支持。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在重慶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菲利浦為他的項目在重慶市涪陵區找到了“落腳點”,他們準備在涪陵建廠,大張旗鼓地發展這個醫藥項目。因為這個“純凈水”項目的投資將超過億元人民幣,合伙人便回歐洲準備資金,菲利浦則留在重慶,進行其它籌備工作。從選址到項目審批,從廠房的計劃到與設備供應商的洽談,菲利浦滿懷希望整天不停地忙活著,他對這次在中國的創業充滿希望。然而,正當建廠的前期準工作已基本就緒時,主要負責資金的合作伙伴卻傳來消息:決定放棄投資,放棄在中國的這個項目。一同前來中國的幾個項目伙伴不約而同地選擇回了歐洲,并撤回了資金。滿懷信心的菲利浦因此遭受到重創,他已將他大部分積蓄都投入到了這個項目中,如今這個項目“擱淺”,讓他欲哭無淚。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菲利浦感到無比的失落和傷感。那些日子,他整天到酒吧借酒消愁,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按照慣例,失敗的菲利浦應該放棄,回到倫敦重新“洗牌”。可是,他沒有離開重慶,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認識了一個中國女人——重慶女子袁心玉。那是2004年11月的一天,在一個重慶朋友的生日聚會上,一個打扮得體、談吐優雅的重慶女子吸引了菲利浦的眼球,這個人就是袁心玉。

  直率的菲利浦主動向朋友打聽關于袁心玉的一切。在他眼里,袁心玉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柔美和賢良淑德,還長著一個西方女性般的高鼻子。菲利浦對她一見鐘情。而袁心玉當時也被身高1.81米,陽光、健康、幽默、紳士的菲利浦所吸引。他們認識以后,發現竟然有那么多共同語言。而袁心玉得知菲利浦因為投資失敗而心情低落時,她安慰他說:“得與失不必太在意,重要的是要享受人生的快樂!”在袁心玉的關心和安慰下,一直郁集在菲利浦心中的結漸漸打開了:錢不過是身外之物,失去了還可以再賺回來!

  重振雄風,為了知心愛人的幸福而努力

  今年48歲的袁心玉是個土生土長的重慶女子,她曾在重慶多家國營企業工作過,還當過商場管理員,多年前和丈夫離異。認識菲利浦的時候,她已是個小有名氣的老板,當時正承包了重慶某大學的學生食堂。盡管菲利浦的心情有所好轉,但是仍然不是非常開心。這時,袁心玉幫菲利浦在重慶一家外語培訓中心報了名,她告訴菲利浦:“暫時到學校當外教,和孩子們在一起,你就會慢慢開心起來。”2004年12月的一天,袁心玉和菲利浦一起喝咖啡的時候,看到眼前這個滄桑的男人,她心里隱隱有一絲難過,她好想他能快樂起來。于是,她給菲利浦起了個中國名字,叫“天賜”,希望這個名字給他帶來好運……在袁心玉的百般體貼下,菲利浦漸漸振作起來。“袁給我帶來了新生,她是上帝賜給我的最好的禮物,在重慶,她是我惟一的親人。”菲利浦多次這樣形容袁心玉。菲利浦決定先在重慶穩定下來,一邊打工一邊尋找新的合伙人,久違的笑容終于又回到了這個堅強的英國男人的臉上。在重慶“待業”期間,菲利浦和袁心玉經常出入各種聚會,菲利浦向袁心玉傳授西方禮儀,袁心玉不斷向菲利浦灌輸中國文化、重慶特色,她還將菲利浦介紹給了所有的朋友和家人認識。因為菲利浦不懂漢語,而袁心玉的英語水平也不太高,兩人的交流更多靠比劃和肢體語言。

  2005年,相戀了1年多的菲利浦和袁心玉在重慶結婚。有了自己的知心愛人相伴,菲利浦的心緒終于穩定下來,開始了全新的生活。為了讓丈夫盡快適應重慶的生活,在重慶當餐飲老板的袁心玉一有空便帶他四處“學習”。重慶人酷愛吃火鍋,吃慣了西餐的菲利浦見滿桌子的人一邊端著酒杯吆五喝六,一邊用筷子在一個鍋里撈來撈去,他很不習慣。因為,對于他來說,首先必須熟練掌握用筷子。有一次,袁心玉帶著丈夫和幾個外地來的朋友到重慶朝天門一家高檔火鍋店。油鍋燒開后,菲利浦模仿其他人的姿勢用筷子夾著一條鴨腸放到滾燙的油鍋里涮,鴨腸還沒煮熟,他手中的筷子卻順著鍋壁滑進了油鍋,朋友們被他這一尷尬舉動逗得哈哈大笑。心疼丈夫的袁心玉趕緊請服生將筷子撈起,一邊夾了些煮熟的菜放在菲利浦的碗里。他很快就被火鍋獨特的味道所吸引,并愛上了重慶火鍋。

  2005年秋季開學,菲利浦遇到了他在重慶的又一個轉折。重慶市巫山縣高級中學校長盧堯帶著幾名英語老師上重慶找外教,在英語培訓中心,菲利浦被盧堯一行相中。學校開學時,菲利浦獨自一個人被學校接到離重慶近400公里的巫山縣,他也開始了教師生涯。從來沒離開過大都市的菲利浦第一次來到只有7萬人口的移民小縣城。菲利浦到巫山后,袁心玉幾次從重慶到巫山探望他,結果每次都驚訝地發現丈夫居然吃的是自己沒煮熟的大米飯,這讓她非常揪心。另外,遇菲利浦生病時,不懂漢語的他走到藥房后,必須打電話告訴妻子自己什么地方不舒服,妻子再通過電話轉告藥房工作人員。到巫山去照顧他!2006年春節期間,袁心玉將她承包的食堂轉讓給別人,追隨丈夫來了巫山。在巫山縣,自然沒有重慶那么多的火鍋店,菲利浦夫婦吃了巫山縣的一些火鍋后,總覺得味道沒有重慶的火鍋好吃,菲利浦腦海中第一次萌生了自己開一家火鍋店的想法。

  一個見了辣椒、花椒就皺眉頭的老外,竟然想在重慶開火鍋店!袁心玉得知丈夫的想法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看著菲利浦一本正經的`神情,袁心玉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有了愛人的支持,菲利浦開始了開火鍋店前的“準備工作”。于是,他天天纏著妻子帶他出去吃巫山縣城的火鍋。他不僅是吃火鍋,更多的是在體驗火鍋文化,為自己開火鍋店作準備。

  老外賣火鍋,巧打中西文化牌賺個盆滿缽滿

  菲利浦說干就干,在幾位巫山朋友的幫助下,他用每年2萬元的租金在巫山縣城最繁華的廣東中路租下了一個面積約150平方米的臨街門面。2006年3月,在經近一個月的忙碌后,菲利浦的“重慶火鍋魚府”終于開張了。聽說是“老外”開的火鍋店,當地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嘗鮮。許多顧客吃了后,對菲利浦豎起了大拇指:“Verygood!”看到菲利浦那開心的樣子,袁心玉也開心極了,丈夫終于有了一個新開始!然而,火鍋店熱過一周后,生意并沒菲利浦想象中的紅火。本指望“開業大吉”的菲利浦,怎么也沒想到剛開始就變得蕭條,每天走進店內消費的食客,基本上都是礙于情面的學校的老師。此時,菲利浦和妻子意識到:不僅要在火鍋味道上有自己的賣點,更要做出特色,而他們的特色就是菲利浦的英語以及西方文化。菲利浦接下來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著招攬顧客,而是和妻子一起培訓服務員,他希望店內的所有員工都能熟練掌握常用英語口語。

  從此,他成了大家的英語老師。雇員每次買菜回來,他都要將菜名翻譯成英語,讓大家一遍一遍誦讀。為考驗大家是否記牢,他還會經常“抽查”,要是誰把土豆說成了蔬菜,他便罰誰去洗10個盤子。為了體現自己的“英語特色”,菲利浦在店里安裝了一臺CD放影機,每天播放他精心挑選的英語短片,店外玻璃墻上也做起了英語廣告詞“XiaoyuandPhilWelcomeyouToourKitchen”。逢慕名前來領教英語的食客,菲利浦一定義務“教學”。客人就餐完畢后,菲利浦便讓服務員將意見薄拿到客人面前,然后將客人的意見找朋友翻譯,細細領會并不斷改進。偶爾碰上來吃火鍋的懂英語的國外游客,菲利浦定高興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絕地將自己所了解的關于中國、關于重慶、關于三峽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歷史典故講給他們聽。菲利浦認為,火鍋店要想立足,作為“招牌”的他還得懂點簡單漢語,要與客人交流。閑暇時,菲利菲便磨著妻子和服務員給自己當老師,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后,他便站在店門口當上了“迎賓”。這樣一來,還鬧出了一些笑話來。一次,幾個客人走到店門前,菲利菲馬上笑臉迎上去,本想說句剛學來的“這邊請”,結果卻生硬的說成“那邊請”,幾位客人一下子懵住了,一旁的服務員趕緊解釋,菲利菲紅著臉連聲“Sorry”。店員告訴他,這不是老板干的事,可菲利浦堅持認為這是對客人的尊重。“你好”、“謝謝”、“沒問題”……操著“麻辣漢語”的他成了那街道上一道風景。

  一個月后,特色讓火鍋店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菲利浦又開始往里注入他的西方文化。客人來后,菲利浦會站在門口與每一位男食客握手相迎送;很紳士地親吻女士的手背,并冒幾句地道的倫敦式祝福語,或者開兩句玩笑。在菲利浦的火鍋店,凡是能當著大家的面用英語給他講故事,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獎勵,而且還能得到很多“回贈”的外語笑話。在巫山一家銀行工作的夏女士,經常帶著讀小學的兒子去吃火鍋。她說除了吃,重要的是給兒子找到了一個向菲利浦討教、學習的機會。然而,好景不長,火鍋店的第二個生意低潮出現在兩個月后,再次逐漸減少的客源讓菲利浦很困惑:這是為什么啊?朋友告訴他,不要一味地依靠自己的特色,中國人喜歡某種氛圍,做生意還得趕潮流,作為老外的他必須尊重三峽文化和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聽了朋友的建議后,菲利浦便跑到別的店里觀察,像同行請教,當他看到其它餐廳的老板會給客人們敬酒、遞香煙、開玩笑、遇熟人打折……他慢慢懂得這些他覺得不可思議的舉動,卻是在這里做生意必須的砝碼。之后,在菲利浦的火鍋店,常常能看到這個高大的英國人,拿著一瓶啤酒,到每張火鍋桌邊給客人敬酒、遞香煙、套近乎。天生海量的他,還學會了重慶人的梗直,喝酒總是一飲而盡,絕不含糊。從此他又給自己掙了個外號,叫“菲哥”。菲利浦火鍋店的生意再次風生水起。菲利浦準備買一輛高級摩托車,因為他喜歡駕馭兩個輪胎機動車的刺激;接著買一輛“金杯”,目的是為接朋友來吃他的火鍋,完了再把客人送回家,他要做到“立體服務”。

  在中國呆的時間長了,菲利浦也會思念遠在倫敦的兒女、親人和朋友,可他同樣愛現在的妻子,愛被他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中國,還有那個3年前他引進但還沒辦成功的項目。他要求自己必須在中國取得成功后,再帶妻子到英國。如今,菲利浦那個小小的火鍋店每個月能盈利上萬元,這在巫山縣城已屬非常不易。同樣規模的餐飲店遠遠不能與其相提并論,更何況店老板是一個連語言都不通的外國人。菲利浦開火鍋店之所以成功,就是他的店不僅有自己的特色,還融入了當地人的風俗,他將中西兩種文化結合了起來,并在火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北京成功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北京創業故事05-10

成功創業故事04-07

成功創業故事05-10

農村養殖成功創業故事-農村養殖創業成功故事04-12

創業成功勵志故事04-04

名人創業成功故事04-08

外國創業成功故事04-08

成功創業故事案例04-08

創業成功案例故事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