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培養
"實施素質教育,尤其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主。"教育部長陳至立的這句論述說明創造力是最高層次的能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品質。寫作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使學生的獨特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我在數年的作文教學中,開展了研究,有心得:
一、激發興趣,使之樂寫
"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
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論述說明作文教學中,激發寫作興趣,使學生樂于寫是習作的關鍵。為了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達見聞的興趣和情感,使之樂于觀察,樂于寫作。
1、開啟心靈之窗
小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不由自主的想說出來。教師要因勢利導,有意識的組織他們在一起交流。如:在進行完拔河比賽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交流,只要內容與拔河有關就行。有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的,有說出自己是怎樣拔的,有分析每局勝負原因的,還有說出了比賽的緊張氣氛的。他們自主流露,各抒己見。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重點,給學生理清思路,為他們完成《拔河比賽》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他們能順利完成這篇習作。
2、不失時機用"遷移"
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不失時機的運用"遷移"規律,努力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觀察、寫作上來。如:在新學年初,每個學生都買了新的學習用品,課間也擠在一起談論自己的這些東西。教師靈活運用這件事,對學生進行引導:"新的學年開始了,同學們都買了新的學習用品,老師也想買一樣學習用品送給小妹妹,可又不知買什么樣的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孩子們一下子來神兒了,有的推薦書包、有的推薦鉛筆盒,還有的推薦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要求他們把向老師推薦的東西介紹得更詳細些。如,說出物品的形狀、顏色、圖案、用途等。孩子們一下子沉默了,說不出了,但是,機靈的孩子馬上認真的觀察起自己的學習用品,又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并且說得很詳細,因為他們都希望老師能買和他們用的一樣的學習用品。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再巧妙的引導學生把說的寫下來,一篇《我的學習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捅破思維定勢,培養創新意識
朱律文教授在比較中外學生差異時說:"中國學生學習很刻苦,書本成績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明顯不足。"美籍華人反映:美國的大學生寫畢業論文,時常有獨特的創新見解,而我國留學生寫畢業論文時卻墨守成規,缺乏創新和突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所致。長期以來,我們作文教學運用同向思維(即一種定式)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思想僵化,不敢創新。創新意識強的人總能夠用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求異思維。什么是求異思維?吉爾福特對求異思維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從同來源中產生各樣為數眾多的輸出。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維定勢采用求異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典范。許多新穎的作文題目都是來自求異思維的結果。如《為"王婆"辯屈》、《衛生所不衛生》等。
三、擴大閱讀,豐富知識
作文是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知識,是很難寫出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作文來,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要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學知識,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意,數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辨"。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教師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專題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墻報、校園文學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四、加強思維方式訓練
葉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見"思"是作文的最初階段。兒童作文是兒童思維的產物,也是寫作表現的前提。
教給思維方法,訓練小學生思維,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為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或結合課文、或結合范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這樣長期注重思維訓練,學生認識水平明顯提高,并學會了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外向思維等多種方法作文,寫出的作文別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樓房高了,藍天少了》、《我與海倫比童年》、《步行街呼喚文明》、《"三國"卡熱潮》等作文,充滿童趣,又散發出理性思維的光芒。
利用活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訓練學生創新思維,可以滲透到活動中去,如欣賞音樂作文,我是利用學生在音樂課中學到的節奏、旋律等知識,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欣賞和分析,體味樂曲的情感和意境,產生共鳴,再進行形象思維,在頭腦中構建創造出符合本曲主題的連續畫面,最后引導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運用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
(1)引導求異。學生作文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訓練,教師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分析、探討作者的學作技巧,獲得與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獨特的見解,形成求異思維品質。學生作文中只要有一點求異思維的思路、語言,教師應該給予分析指點、表揚鼓勵,以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要特別重視學生作文中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獨樹一幟的見解,這是學生形成主見意識的幼芽,教師應該加以保護和培植。
(2)設立自能作文。進行作文的自我訓練是學生自我建設、獨立奮斗、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的感知、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自主學習不僅智力品質得到發展,首創精神也得到了培養。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記(周記)的形式來完成,學生自主的選題、選材,取各自想寫、好寫、樂寫的內容,各展所長,發揮各自優勢,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極具特色,而且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3)延伸思考空間。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創新,文章本體的材料必須向生活提取。葉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因而,指導學生作文創新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幅射、導向、延伸功能,把學生作文同學校、社會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會生活、增強實踐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斷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見思路。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意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創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學生獨特個性一定能得到發展。
【淺談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培養】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作文興趣05-12
淺談中學生作文審題能力的培養論文05-12
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03-29
淺談個性化作文的指導論文04-02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論文05-12
淺談初中學生作文的現狀及其指導對策05-02
淺談初中學生寫作文時下筆前的構思05-11
淺談如何指導初中學生評改作文論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