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弟子規作文合集【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作文 篇1
在這一短暫的寒假里,我讀了《弟子規》這本國學經典,使原本暗淡無聊的寒假變得充實起來,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時光有多寶貴。
《弟子規》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八大部分,告訴我們一些關于誠信、侍奉父母、珍惜時間等一些道理。其中最令我動容的是“謹”,“謹”開頭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中間部分則告訴我們要注意自身衛生,則結尾部分告訴我們借別人東西要及時歸還。其實我認為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正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在生活中細小的'地方都能表現出我們浪費時間的地方。我也如此。
記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學回家,我做家庭作業,突然我發現我的手指甲似乎長了不少,于是我放下正在寫字的筆,跑去拿指甲剪,坐在課桌前專心致志得剪起來,剪完了還修剪了一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我又繼續做作業了,寫著寫著,我不禁暗暗心想:去看看時間吧!于是我跑向客廳,看了一下鐘,才五點十分呢!這時,我想:反正今天是星期五,看會兒電視吧,這會兒我愛看的電視劇也差不多要播了。于是我就這樣,只寫了一點兒作業,卻浪費了那么多時間來玩,如果我努力一點,那么就可以在星期五把周末的作業全做完了。
我真的太不知道珍惜時間了,如果我把浪費的時間結合起來,那么我可以做多少有意義的事啊!
讀完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明白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時間才是人生的財富。不要到年老時才想起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弟子規作文 篇2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
“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了如何為人處世;“余力學文”敘述了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
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為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么?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罷了。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
“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么,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贊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
《弟子規》,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范,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鉆石,讓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
《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作文 篇3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 我們沉淀 那論語學而篇 兩代之間 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20xx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么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么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范;《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作文 篇4
我喜歡讀《弟子規》這本書,因為它告訴了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別看我現在把《弟子規》當寶貝,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記得在上學期的時候,爸爸到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弟子規》。剛開始,我還認真地看,但是看了幾頁就不想看了,因為很難看懂它,又沒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就把它擱(gē)在一邊了。
這學期,老師發給我們一本學校新星小文社編的《弟子規》。我心想:又一本《弟子規》!還這么小本的。回到家我隨便把它丟在桌子上,就沒再管它。吃完飯,我聽到爸爸自言自語地說:“這書好!這書好!”我走過去想看個究竟。嗨!原來是老師發的《弟子規》小讀本。我對爸爸說:“這有什么好,跟你買的一樣,只是它比你買的小本多了!”爸爸說:“孩子,你看看,這本書除了有拼音,書后還有易解。最特別的是這書很小,攜(xié)帶方便,可稱之‘口袋書’,你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我翻開一看,喲!真的是這樣。我開始目不轉睛地看起來……
隨后的幾天里,我把這本《弟子規》讀了一遍又一遍。讀懂了許多道理,如讀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我知道了父母叫時,我們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情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這些道理我以前都不知道呀!看到這里,我想到平常吃飯、做作業,我都要爸爸媽媽叫了又叫,還經常頂嘴,找借口、不認錯。我感覺自己做得很不對……
我決定認真學習《弟子規》,每天按《弟子規》里說的去做,成為一名成績好又懂事的孩子。
弟子規作文 篇5
在“謹而信”中告訴我們要講禮貌,要誠信,不要飲酒,要講衛生,衣服要穿得整潔,不要挑食,暴飲暴食等,在生活中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在“泛愛眾”中寫道:我們要平等待人,不要驕傲自大,不要自私,不要喜新厭故,不要揭人短,不要把他人的惡行公布,要報恩,不報仇,要慈善待人,以理服人。在親仁中教會我們不要與小人處得太近,要多與仁者在一起,這是一個人必須具有的品質。《弟子規》告訴我們一個的品行應該如何的,不要輕視自己的品行,這里有小故事告訴我們品行的重要性:某一天一個大公司招聘員工,很多大學生和研究生都去了,招員工面試的'地方十分干凈,可是地上卻有幾張廢紙,沒有誰注意到,那里有許多人都在等待面試,然而老板卻遲遲沒有露面,就在這時,一位高中生撿起了地上的廢紙,正巧老板這時進來,剛巧看見了高中生撿廢紙的一幕,于是,老板二話不說,直接走到那位高中生面前,說道:“恭喜你,你被公司錄取了。”
后來其它人一個都沒有面試成功。這個故事中,去面試的人有大學生和研究生,學歷都比高中生高,然而高中生被錄取了,他們卻沒錄取,這說明了什么呢?高中生隨手撿起垃圾的這樣一個行為,就可以看出此人雖學歷不高,而品行之高尚,非一般人所能及,此行為君子之行為,而不做此行乃一般人也。因此,高中生才會被錄取。讀《弟子規》,讓自己的品行如同一個君子,乃至圣賢之士。
弟子規作文 篇6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
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里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作文 篇7
今年寒假,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這本書全文360句,計1080字。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八部分。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圣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通過讀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做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下面幾點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為人需當孝父母。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我記得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然印在我的腦海里,廣告感人的原因,不是演員著名,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腑。
很多人為其流淚,不止為了可愛的男孩,也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恩。這樣的事,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卻又不愿去做。所以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在父母勞累的時候給他們端上一杯熱茶,在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奉上一句問候與安慰,在你上下學的時候,和父母打聲招呼。
弟子規作文 篇8
我有一個要好的伙伴,它既是我的一位良師,也是我的一位益友,它教給了我許多道理,它告訴我怎樣做人,他是誰呢?他就是《弟子規》。
記得20xx年新年時,我和表妹去一家很氣派的西餐廳吃飯,我和表妹一看到訂的房間桌上琳瑯滿目的水果,紅燒肉,魚和餃子,饞得連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像被吸了魂似的不顧一切地沖了過去準備大吃一通,但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上寫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我趕緊叫住正要去搶飯吃的表妹,告訴她弟子規上是怎么說的,我們便等大人們過去了才動地方,吃完飯后大人們都夸我們有禮貌。
又有一次學習時我寫錯了一個字,看到表妹的米色書桌上放著我正需要的修正帶,我不假思索地用手去拿修正帶用,這時,我又想起了弟子規上寫的“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于是我禮貌地問了問表妹,經過許可后才拿來用修正帶改錯,用時,我覺得非常的踏實。
還有一次,我和表妹吵了一架,吵得昏天黑地,然后就誰也不理誰,原因就是因為表妹少了2元錢,認為是我偷的',我矢口否認,于是就吵起來了,互相對罵,最后還打起來了,表妹把我的臉劃出血了,我把表妹的膝蓋打青了,當我平下心來看弟子規時,我看到了“財務輕,怨何生,言語忍,憤自閔。”我看完后想了想,主動去找表妹和解并讀給她弟子規,我們便重歸于好了。
弟子規讓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生活離不開弟子規,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言而有信,友愛他人,努力學習。都能從弟子規里感悟,讓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吧!
弟子規作文 篇9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金錢并不能帶來美德,美德卻可以給人帶來金錢。說出了美德在人一生當中的重要性。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還有人說:誠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財富。說明了美德、感恩、誠實是我們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幾種品質,而講述這幾種品質的書,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國學經典——《弟子規》。
《弟子規》中的《入則孝》詳細講述了我們在與父母相處時應該做到:做事不遲緩,拖延偷懶;要聽從父母的教誨、責備;照料父母要盡我所能。對待父母要誠實守信;父母有錯誤要勸說;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著。而我們在生活中不僅為父母做事偷懶,不幫助父母做事,還在父母教誨我們時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問卻只顧自己玩,一點都沒有做到《弟子規》中的要求。生活中我們應該盡快改掉這樣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
誠實守信在《弟子規》中的《信》里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告訴了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要誠實守信,不胡言亂語,不說尖酸刻薄、下流骯臟的話;做錯了事就要承認錯誤,若是逃避那就是錯上加錯了。可我身邊有的人就說一些骯臟下流的話,做錯了事情就逃避責任,從不主動承認錯誤。希望他們讀一讀,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
《弟子規》是一本可以使人獲得高尚道德修養的書,希望大家記住里面的: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傳承中國經典文化!
弟子規作文 篇10
上學開始,媽媽就要我背誦《弟子規》,當然,媽媽也和我一起背誦,所以那段時間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媽媽一起背誦《弟子規》,隨著背誦的增多,我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弟子規》中有“凡出言,信為先”的句子,媽媽說這就是說做人應該信守承諾,要做個言出必行的人。有一年夏天,媽媽帶我去爬長城,那是我還小,因為擔心我堅持不下去,一路上,媽媽不斷地鼓勵我。快到“好漢坡”的時候,我看到有賣玩具的,其中有一柄木刀我非常喜歡,就要媽媽給我買。媽媽說:“要是停下來買玩具的話,我們一定會掉隊的,讓整個團的人等我們倆多不好。這樣吧,如果你能爬上好漢坡的話,我一定給你買一柄刀。”就這樣,我們咬緊牙一口氣登上了好漢坡。可惜的是,我們卻沒有再看到賣木刀的。我也因此總是說媽媽是個不守承諾的`人,媽媽呢,卻總是說:“放心,這是媽媽答應你的,一定會記得。”果然,在第二年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去天柱山旅游,一進景區,媽媽就奔賣玩具的地方跑去,因為她看到賣木刀的了。媽媽果然做到了“凡出言,信為先。”
媽媽要求我每次出門都必須和家人交代去向,回來也要告知,說這樣可以免去家人的擔心。背誦《弟子規》以后,每次出門,媽媽都要提醒我“出必告,反必面”,并說這也是對人尊重的一種體現。從《弟子規》中我學會了許許多多的做人禮儀。
經典是不朽的精神傳承,學習經典能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厚重。今后我會學習更多的經典,相信我的人生也會更精彩。
弟子規作文 篇11
放假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幾張踐行《弟子規》的表,讓我們按照上面要求寫的去做,然后由家長來評價。
《弟子規》雖然背起來容易,但是實踐起來可真難。
放假第一天,我想: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始,今天我要得全“A”。于是我訂上了鬧鐘就上床睡覺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忠誠的'鬧鐘,七點準時響起,我努力睜開眼,可是實在不想起床,便又閉上了眼睛,心里想多睡一會兒不要緊。可是當我再次睜開眼時,太陽已經升到了半空。我一下精神了,整個人從床上彈起來,心想這下可糟了,我匆匆的洗完臉來到客廳。果然不出我所料。桌子上《弟子規》力行表“朝起早”的那一欄里又多了一個小小的“C”。剛開始就得個“C”,真慘!以后這幾天我按時起床,這一項就都得“A”了。
還有一次,媽媽上班前囑咐我在家好好寫作業。我寫了一會兒,覺得累了,就開始拼小車。結果拼了拆拆了拼,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拼出來一個勉強能玩的車。我把車放在地上剛要開始玩,媽媽正好也回來了。見我在玩,毫不留情的在“讀書法、有三道”一欄里寫了個“D”。我無耐的收起玩具,這又能怪誰呢?
踐行弟子規第一周,由于我不請早安、不主動洗漱、玩完玩具不收拾都沒能得過幾次“A”。以后我可要改掉這些毛病,爭取第二周多得些“A”。
弟子規作文 篇12
可能是受爸爸媽媽的熏陶吧,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從報紙到雜志,書刊甚至到字典,只要帶字的我就喜歡看。其中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是《弟子規》,這本書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
每天睡覺前是我最開心的時間,因為我又可以和媽媽一起讀《弟子規》了。今天,我很早就做完作業,拿著書來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會背誦《余力學文》了,我背誦給你聽好嗎?”“好啊!”媽媽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拉著我坐下,示意我可以背誦了。“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一口氣把《余力學文》背下來了。媽媽開心得把我擁入懷里說:“這么長的一段話,你是怎樣記的?”我自豪地說:“《余力學文》里不是說‘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嗎?我讀書的時候注意到眼看、心記、口念,這樣真的很快就記下來。”媽媽笑著說:“我的女兒真聰明,學以致用,《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規范,你要好好學習,知道嗎?”“父母命,行勿懶,我知道了。”我再一次把《入則孝》也搬出來了。“媽媽,平時我任性,愛發脾氣,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沒有聽從爸爸、媽媽正確的教導,以后我會改了。”媽媽激動地說:“《弟子規》一下子讓我的寶貝女兒長大了。”
正如媽媽說的:《弟子規》讓我長大了。可是,我知道光說是不行的,還要學會做,今后在我成長過程中一定會以《弟子規》來鞭策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健康成長。
弟子規作文 篇13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字文,讀《弟子規》有感作文。
”最近我讀了一本為<弟子規>,書中一個個孝敬父母,關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規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故事,書中沒寫一段都會有一段注解,接著就是意味深長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師長的故事;有教人怎樣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點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尋味的故事。
下面我說兩個故事給大家聽聽吧。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勿行賴,小學五年級作文《讀《弟子規》有感作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
這一句話有兩個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叫做孝心感天。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給他找了一個后媽,王祥的后媽對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繼母想吃魚,可現在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滿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個洞,忽然,兩條小鯉魚從冰洞中竄了出來,直接跳入了他的網中。
之后繼母為了刁難他,又說想吃烤熟的黃雀,王祥立馬抓了一只烤熟給他后媽吃,可他后媽吃完還想吃,,王祥又拿著網子出去了,剛一出門一大堆黃雀飛入了王祥的網子,鄉親們紛紛議論,說:孝心感天啊!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叫孟宗的人,她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非常可憐,經過醫生檢查之后發現沒病,原來是想吃竹筍了冰天凍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筍,孟宗急得大哭,眼淚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筍從土中鉆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動地了啊!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字文……”
弟子規作文 篇14
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源于《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后,我才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并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門而出時,并不曾顧及當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為人于女,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好比我們人生中的太陽,太陽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別忘了,自己背后還有我們的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沖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恩,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謝《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我會用我最真實,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