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湖北省荊州市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
下面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竦峙(shì)崎嶇(qū)莽莽榛榛(zhēn)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B.磬石(pán)崔巍(wēi)千山萬壑(hè)著我舊時裳(zhù)
C.山麓(lù)峰巒(luán)山崩地裂(bēng)金樽清酒斗十千(dóu)
D.巉巖(chán)崢嶸(zhēng)山肴野蔌(sù)楚國都城郢(yǐng)
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清冽進濺水波粼粼海枯石濫
B.漣漪澄澈海誓山盟滄海桑田
C.澎湃狂瀾浩瀚無垠一頁孤舟
D.鳧水瀲滟九曲連環鴻浩之志
二、綜合性學習
下面語段橫線上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自從有了書籍,就有了讀書方法。梁啟超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抄錄或筆記,這種______________的辦法笨是笨極了,真正做學問的人卻總也高不了;陳寅恪讀書,習慣將自己的考證、注釋、心得寫在書眉上,這種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為“最有識見,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適主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種_________的讀書方法同時適用于科學與人文學科;朱自清則主張______________,特別推崇姚鼐的“放聲疾讀,久之自悟”。
A.博覽質疑誦讀精讀
B.精讀博覽質疑誦讀
C.誦讀精讀博覽質疑
D.質疑誦讀精讀博覽
三、選擇題
下列各項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
B.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C.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是我國加速邁向制造強國刻不容緩的必然選擇。
D.核心技術攻關,要打開大門,吸納全球智慧,在與世界的開放融通中實現創新。
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一部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主要歷史人物活動的傳記文學名著。
B.《名人傳》是一部記載名人豐功偉績,講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貢獻的傳記作品。
C.《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宣揚豪俠仗義、除暴安良英雄壯舉的傳記。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詩歌鑒賞
古詩賞析:下面對《望岳》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首二句遠望泰山。大筆勾勒泰山橫亙綿延之勢,亦顯驚嘆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細筆描寫泰山神奇秀麗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細賞泰山。工筆描摹山中云氣升騰,林中群鳥還巢的美景。
D.末兩句登山感懷。詩人登臨絕頂俯視群山,頓生壯志凌云之慨嘆。
五、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愚公移山(節選)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馀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賦(節選)
〔唐〕丘鴻漸
世人始知愚公之遠大未可測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遺男之助,荷從智叟之辨,則居當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終為丈夫之淺。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則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嘆曰:事雖殊致,理或相假。
注釋: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艱難。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②吾義固不殺人
D.①河曲智叟亡以應/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懲山北之塞
B.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C.雖我之死
D.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3.《愚公移山》中多用對比襯托手法,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這樣寫,加重了對比色調,增強了諷刺效果。
B.遺男“助之”與智叟“止之”對比鮮明,更顯示出智叟目光短淺、態度消極。
C.寫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運土路程之遙遠襯托出愚公的過人膽識與氣魄。
D.其妻獻疑與智叟譏笑形成對比,凸顯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堅定立場和決心。
4.下面對《愚公移山賦》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不是鄰人京城氏之子的熱心幫助,愚公移山恐怕終究是難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辯論客觀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時候反面意見更具有建設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雖然很神奇很特別,但其反映的道理卻具有普遍的意義。
D.文章高度贊揚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終還是要歸功于神力相助。
5.用“/”給《愚公移山賦》中劃線句子斷句。(限三處)
世人始知/愚公之遠大未可測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壯哉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六、情景默寫
聯系學過的經典詩文將下面文段補充完整。
詩人多流連于山水之間,山水也就走進了詩文之中。“山氣日夕佳,①”寫山間美景;“人家在何許,_____________。”寫山居人家;“山回路轉不見君,____________。”寫山以表送別之情;“行到水窮處,_____________”則借山以達人生之悟;“正入萬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寫山猶如說理;“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游山意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顯示出高瞻遠矚的胸襟;“山舞銀蛇,______________,欲與天公試比高”抒發了創建偉業之抱負。山,是詩意的棲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七、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最后一堂語文課
①對于我們這些家電專業的學生,語文課頗有點像火鍋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無。但黃老師并不這么看,他說:“即使你們今后是一個修電視機收音機的,多知道一點祖先傳下來的文字之美,也是沒有壞處的!”
②這句話與其說是開導學生,倒不如說是在開導自己——作為一位老語文教師,他像一個上錯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卻被拉到了湖北,那種不安與不適可想而知。
③黃老師上課,可以用一個酷字來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語文書,右手揣在褲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藍底卻洗得灰白,看著舊卻很齊整的中山裝,頭發散著灰白的光澤。老師年輕時,應該是帥氣的,這種帥氣,穿透歲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詞和舉手投足之間。
④黃老師上課,通常是不怎么看課本的。他手里輕捻的那本語文書,也許純是用來對付教導主任的。他要講的課文以及知識點,早已爛熟于心,張口即吟,抬手就寫,舉手投足間,有一種不容阻斷的氣韻,即使平常最不喜歡學習的同學,在那抑揚頓挫的誦讀和講解中,也體會到了知識的美感與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總是最美的時光。當我們度過漫長的暑假升到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喜愛的語文課,已離開了課程表。
⑥關于語文課的取消,有多種傳說。有說是因為新近要開電工基礎等專業課程;有說是因為黃老師的語文課有喧賓奪主之嫌,還有陰謀論說學校教導主任原也是教語文的,想來接手過把癮。不管哪一種原因,都指向了我們并不情愿的結果。我們于是展開了一場有聲的反抗,開學第一堂課,不知是誰發起,整個教室里哼起了國際歌的旋律,就像某電視劇里蘇聯戰俘們在德國軍官視察時的場景,不動嘴,只是讓聲音在喉頭中低沉地哼。這種聲音整齊地匯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鳴的感覺可想而知,無怪乎電視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國將軍,感到了無比的恐懼。
⑦我們那位無辜的不知就里的電工基礎老師,神經當然沒有將軍那么粗,被墻一樣厚重的歌聲一擋,仿佛頭撞在巖壁上的小鹿,負痛倉皇逃去。不一會兒,班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聞風而來,救火車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從校領導到班主任,一個個輪番上陣,從學校辦學宗旨,到專業課程設置的緊迫性,再到黃老師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釋。為了增加可信度,還特意安排黃老師回學校來一趟。
⑨那天,黃老師依舊穿著那件我們熟悉的舊衣服,頭發和臉上的皺紋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陽光,在他身后,把他鍍成了一個披滿金光的雕塑模樣。他幾乎是以背誦的樣式,重述了學校希望我們的一二三四。同樣的內容,被他一說,我們毫無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來,他又說:“同學們,聽到你們為挽留語文課……所做的,我感到……萬分……榮幸。我很榮幸,你們通過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學養有限,只給你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窗,你們通過這個窗,看到一點一滴的星空與蒼穹,那是一個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廣闊世界。一輩子很長,有很多東西需要堅持!即使你是一個修收音機的師傅……
那是黃老師最后一次在講臺上說話,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語文課。
但那又是一個開始,是讓我把語文和寫作,不再當成一門課程,而是將它當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開始。從那天起,三十多年時間,沒有一天止息。
1.小說分兩個部分寫黃老師的課,請分別概括其特點。
平時的課:
最后一課:
2.下面兩個句子特別有趣味,請選擇一句簡要賞析。
(1)對于我們這些家電專業的學生,語文課頗有點兒像火鍋邊放的瓜子,可有可無。
(2)不一會兒,班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聞風而來,消防車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對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請摘錄出與之對應的句子。
(1)寫出了黃老師的不安:
(2)看得出黃老師的不甘:
4.讀完全文,你覺得黃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5.下面是小說結尾刪減的一段,請結合對小說的理解,接著寫幾句。
我的同學里,多年以后,他們有人成了央視主持,有的成了書法家或畫家,還有的成了公務員、商人或工人,不管當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面相與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這張臉,最愛遮掩的,也是這張臉。擊劍運動員訓練比賽,先得把臉罩起來。江洋大盜與竊賊,都愛扮成蒙面人,只露兩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態掩飾的也都是臉。
②可見,人在面孔這張臉之外還有一張臉,一張顯露道德和覺悟、自尊和自律的臉。如此說來,人就有了兩張臉,一張面孔的臉,一張德行的臉。面孔臉是爹媽給的,不可改變,他人不能說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臉是后天自修來的,可以改變,可予以道德褒貶和輿論監督,我稱其為品相。
③若再諦視,發現人們對兩張臉的重視程度大不一樣。具體分三種情況:一曰“面相與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當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傾向而言,若說“重面相,輕品相”,至少不離大語。
④個人愚見,第一、第二種情況都屬可以理解,第三種若不危害社會不違法也管不著。但若就“重面相,輕品相”說道說道,該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種說法叫“讀書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從提高修養、改變氣質意義上講美的塑造的,說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實,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無論人數還是程度上,人們往往更注重表層,不大關注“深度”。不信睜眼看看,沒病也動刀,無恙也花錢,還有種種膜、霜、膏、素、水兒……投入的就是這張臉。可你若問問她(他)們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臉紅。或許,這是個別,可一談表層美容就津津樂道就來神,一說“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書捧一年讀不完,卻斷不是個別的現象。
⑥現實中,“重面相,輕品相”以至“有面相,無品相”的活劇不時上演。莫看西裝革履,珠光寶氣,人五人六,照樣臉拾掇得很光鮮,事做得很難看。他們不講公義、不講公德、不講規則,損人利己、貪占便宜,不盡義務、只享權利。像某些人,洋溢著滿滿的優越感,啥事都“搶”字。搶倒是搶到了,可臉卻沒有了。
⑦《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后來,曹丕在《與王朗書》中進一步闡發:“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無疑,這里說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關身后的品相。現今有句時語叫“喜歡一個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終于人品”,說臉決定了會否第一眼就喜歡這個人,才華決定了能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人品內涵。古言時語,何其一致。
1.揣摩第④段劃線句子,品析這句話的語言表達效果。
2.研讀第⑥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種論證方法并簡析其作用。
3.如果將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為論據,你認為放到哪一段合適?
某女明星長相漂亮,擁有眾多“粉絲”,拿著巨額片酬,卻很少承擔社會責任,偶爾參加公益活動,也只是蹭蹭熱點,還弄出詐捐、逃稅的丑聞。
4.第⑦段引用“古言”“時語”,想要表達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從文中發現了商機,準備開一家“深度美容院”,請你為這家美容院寫一句廣告詞。
綜合性學習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心、愛護、孝敬老人,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應有的美德。班上開展“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活動請你參與。
(材料一)新聞
20xx年4月28日,荊州廣播電視臺《好人開講》之“以孝傳家”節目播出,最后開講的是11歲的小女孩覃可欣。去年5月,可欣的媽媽被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可遺憾的是,與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敗了。這時候,可欣站了出來,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細胞救媽媽。可欣身高一米七,體重只有84斤,為了順利移植,她5個月增重18斤。今年3月,可欣成功進行了造血干細胞采集,4天的時間,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個小時,但堅強的可欣從沒叫過一次苦。可欣的故事感動了萬千觀眾。
(材料二)漫畫
1.將(材料一)改寫成一句話新聞。
2.班上準備依據上面的漫畫創作一幕情景劇請你完成下面的對話。
小皮球得知奶奶病了,急忙趕到醫院。
爸爸:媽,快站好,一會就輪到你了!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準備舉行“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演講賽,請你寫一段演講詞。(不少于100字)
【湖北省荊州市中考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湖北省武漢市中考語文試卷05-09
湖北省天門市中考語文試卷05-10
湖北省襄陽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05-04
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05-05
湖北省恩施州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05-05
中考語文試卷的分析05-09
中考的語文試卷的分析05-09
北京中考語文試卷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