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
一、字詞書寫
下面句子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改止后用正楷字將整個句子抄寫在米字格中。
光陰流失如梭,發展蒼海桑田。
根據語境,給下面一段話中加點的字注音。
萬古奔騰的長江,在中國版圖上如一條橫貫東西的軸(______)線,出世界屋脊,跨峻嶺險灘,納百川千湖,連結起錦(______)繡壯美的華夏大地,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二、選擇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
B、紀錄片《歷害了,我的國》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車轍,彰顯了國家實力。
C、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離不開巧妙絕倫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類心靈之花散發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華章。
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襄陽“環保奶奶”運建立當選全國十大“最美家鄉人”稱號。
B、教育是傳播優秀文化、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
C、萬名青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助力襄陽共創“全國文明城市”。
D、通過“我心中的英雄”評選活動,全社會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的熱潮。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5月18日,市博物館舉行了“重現古城晨鐘暮鼓”活動。隨著昭明臺頂樓兩側的巨鐘大鼓鏗鏘聲韻響徹襄陽古城上空,人們的思緒也被帶入遙遠的時空。____。
借這次活動,再現古代城市生活場景,讓大家重新體味傳統鐘鼓文化。
①現在,城市鐘鼓早成絕響,古時時間如何報?鐘鼓如何敲?現代人對此已經非常陌生。
②同時,鐘鼓還起到警戒、提示城門啟閉的作用,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鐘鼓樓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報時。
④古時沒有鐘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時、計時工具也是由官方壟斷管理。
⑤所以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個統一的報時系統,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④⑤②① D、①③④②⑤
三、名著閱讀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僅能學習到保爾·柯察金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更能觸摸到其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堅定的理想信念——________。
四、情景默寫
古詩文默寫
(1)_____________?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2)了卻君王天下事,_________。(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思親之情,是千百年來人們所吟誦的永恒主題。如王灣的“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就抒發了對親人的深切眷戀。
(4)面對發展中的困難和壓力,每一個時代的奮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緊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死于安樂”(《孟子二章》)的危機感,都要有勇于擔當、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5)古往今來,凡志存高遠者,“無求”于名利,卻“有求”于大道。雖“不戚戚于貧賤”,但有“A、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濟世情懷;雖“不汲汲于富貴”,但有“人生自古誰無死?B、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的赤子之心。
五、綜合性學習
《見字如面》節目播出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家書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學校擬開展“手寫家書”活動,可同學李明卻說:“有了網絡和手機,還用得著用筆墨寫信嗎?”聽了他的話,你該怎樣勸說他積極參與活動?
六、詩歌鑒賞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詞的上下片都用了一個“射”字,情感內涵卻不盡相同。前者突出表現的是作者的____,后者抒發的是強烈的愛國情感。
2、詞中“又何妨!”一句反問語氣強烈,感情豐富。聯系上下句,說說該句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
七、文言文閱讀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選自《禮記·禮運》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時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節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
(注釋)①布:頒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終于。④嗣:繼承。⑤刑:處罰。⑥傅:老師。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秦民大說 說: (_____) ②有一人徙之 之:(_____)
2、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B、故/外戶/而不閉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費
3、翻譯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
4、乙文衛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體現這一點。
5、有同學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己進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的結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八、現代文閱讀
開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運動裝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風徐徐,吹拂著臉龐。突然,隱隱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處張望,并沒有看見有花啊。我循著花香一路尋去,轉過一座小山坡,頓覺眼前一亮,滿眼繽紛,這里竟是一片翠綠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綴滿枝頭,金黃的花蕊一團團,一簇簇,擠擠挨挨,肆意綻放,像調皮可愛的小精靈。真香啊!它靜靜的開著,不張揚,不喧嘩,自然開放在荒郊僻野。一陣風吹過,幾朵小花飄落于掌心,花瓣雖已漸漸枯落,卻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著滿滿的感動。
③小時候,故鄉很多人都會栽種橘樹,父親在老屋后也種了兩棵。用不著精心打理,經過陽光雨露的沭浴,橘樹很快長得高大茂盛,綠意盎然。每年清明幾場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問,你家的橘子花開了,他家的橘子花開了,全村的橘子花都開了,整個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們常常跑到樹下玩耍,摘幾朵橘子花別在發間,披著滿身的花香,歡天喜地滿村子瘋跑。這時,父親看著滿樹橘花,臉上露出笑容。“看這花開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錯啊!”他仿佛已看見金黃的橘子綴滿枝頭。
④橘子成熟了,我們幾兄妹幫著父母采摘橘子,分享著收獲的喜悅。橘子圓溜溜、黃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會送些給親戚、鄉鄰,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蟲害,收成很少,母親把橘子鎖在柜子里,家里來了客人才拿出來招待,我們才能分到幾瓣吃,讓人覺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學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過一片橘林,樹上的橘子笑紅了臉,像一個個晶瑩的紅燈籠,刺激著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邊的同伴。同伴環顧四周悄然無人,便給我使了個眼色,我們迅速摘下了兩個橘子,飛也似地逃離橘林,心怦怦亂跳。掰開橘子一陣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讓我們開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幾瓣放書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幾瓣橘子,不巧被進屋的父親發現。他沉著臉問:“小惠,哪來的橘子?”“我,我,別人給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頭不敢看父親的臉。“是不是在村頭樹上摘的?聽說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臉唰地紅了:“爸,我,我錯了!”
⑦“你記住了,別人家的東西,咱千萬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點點頭,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父親的聲音不大,卻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讓我牢記一生,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開了一年又一年,父親已過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開了嗎?——于我,它們一定開了,開在我的心里,芬芳著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國電視報》20xx年04月19日(有刪改)
1、文章以“開在心里的橘子花”為標題,有何作用?
2、從記敘順序角度看,上掉第①②段將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請說明理由。
3、結合語境,品味第②段畫線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金黃的花蕊一團團,一簇簇,擠擠挨挨,肆意綻放,像調皮可愛的小精靈。
4、怎樣理解第⑧段畫線句“于我,它們一定開丁,開在我的心里,芬芳著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義?
5、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選文語言形象生動,情真意切,有濃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見金黃的橘子綴滿枝頭”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形象寫出了父親對橘子豐收的憧憬。
C、閱讀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鄉民風的淳樸和家庭的溫馨和睦。
D、第⑤段中“樹上的橘子笑紅了臉,像一個個晶瑩的紅燈籠”是景物描寫,生動寫出了橘子熟的特點,表現了作者看到滿樹紅橘子的喜悅心情。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
陳凌
①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瞬間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于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幸免,幾乎被炸成廢墟,墻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競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翻檢書籍。戰火的殘酷與讀書所展現的不屈意志,兩相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給人以持久的感動。
②或許,也會有人不【解析】
戰火紛飛,還不忘閱讀,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艱難折磨得心靈枯萎,但有書香滋潤的靈魂不會。”——不久前,在一家書店里看到的一則讀者留言,或許可以作為解答。對于那3名男子而言,閱讀絕非是暫時忘記戰亂的“鎮定劑”,而是勇敢面對現實,讓精神再次振奮、讓意志戰勝淚水的方法和途徑。
③閱讀何以有這樣的偉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獲,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識,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臨困難和選擇之時,閱讀的力量就越能顯示出來。一個人的努力往往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知識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而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符合內心的,從而堅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遠離了閱讀,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文章筆力雄厚,就連梁啟超都稱贊他“可以入文苑傳”。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認為自己有“三恥”,居第一位的,就是對天文和算學“毫無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為恥,曾國藩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認識,就因為他們深刻地知道,“書籍并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品”。
⑤讀書或許并不必然導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內在的豐沛。這些年,兩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驚艷了無數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為。令人動容的,并不僅僅是武亦妹20xx多首詩詞記憶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為以外賣小哥身份成功逆襲的不凡,更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的那種“閑看花開花落,漫隨云卷云舒”的從容淡定。這樣一份獨特的氣質,正源于閱讀的滋養。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談吐上、在胸襟中、在氣質里,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為,讀書太多,容易脫離生活。其實不然,讀書并不是要逃離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人擁有平視世界的眼睛,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觀察。”
⑦閱讀既塑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讓人生氣象萬千。這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
——摘自《人民日報》20xx年04月23日04版(有刪改)
1、請說說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有人認為將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調換位置不會影響文意的表達,你的看法呢?請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3、第⑥段面線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
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觀察。
4、下列對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瞬間總會被人提起”,表明這則例子雖已被反復用過,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讓人震撼。
B、選文笫①段中畫線句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妹和雷海為身上那種從容淡定的獨特氣質就是“內在豐沛”的體現。
D、選文從多角度論述了閱讀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針對一般人可能有的認識進行論述,使論證更嚴密。
5、下面一則材料能否證明本文的中心論點?請說明理由。
二戰期間,美國士兵往往因為戰爭間歇期間生活乏味而士氣渙散、訓練消極,長官為此頭痛不已。在政府向軍隊提供了1、2億本“軍供版”圖書后,士兵很快就恢復了士氣,積極投入訓練中。
九、命題作文
讀懂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小溪深山啟程,沖破險阻,匯入大海,壯大的路上留下陣陣歡歌;學子追逐夢想,砥礪意志,不負芳華,成長的路上灑下聲聲歡歌。歡歌是愈挫愈勇時的樂觀,是愛與被愛中的愉悅,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親愛的同學,一路前行,你有怎樣的歡歌?
請以“一路歡歌”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請先在答題卡上所選題號后的括號內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選題二,請自擬題目。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③字數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與考生信息相關的表述。
【湖北省襄陽中考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湖北省武漢市中考語文試卷05-09
湖北省天門市中考語文試卷05-10
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05-05
湖北省恩施州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05-05
湖北省荊州市2018年中考語文試卷05-05
北京中考語文試卷05-12
中考的語文試卷的分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