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作室學習心得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一眨眼的功夫,我在工作室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到了要寫工作總結的時候,百感交集,遲遲不知從何下筆。在工作室里面,我渺小的如同夜空中的一顆不光亮的星,每一次的教研活動,看到優秀的同伴們的表現,驚嘆之余,我又感慨自己的水平不足,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回首觀望,那一路的長成,我小心翼翼的刻下……
你帶給我榜樣的力量。
記得在12年12月份,我聽了黃**的一節《數字與編碼》,印象很深刻。雖然當時畢業才3個月,但是之前也一直聽過很多名師的優質課,包括學校里面很多優秀教師的公開課,然而之前都沒有這樣的感覺,這節課的引入,課件的制作,包括練習與科技的結合都很吸引人。沒想到,教材可以這樣靈活運用,沒想到,課件可以這樣做。這無疑給了初為人師的我塑造了一節可以學習的好課的模型。
以后的日子,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都帶給我驚喜,每次我都會把最值得學習的東西記下,反復斟酌,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在自己的課堂上運用。
相比以前的課堂,現在的我更加會和學生打交道,更加習慣了小學生。讀大學的時候,從未想過以后是和小學生打交道,包括實習的時候也是中學。沒想到,小學生一點都不省心,剛開始教書那會,我是天天鬧心。參加了幾次教研活動之后,學會了一些課堂調控的技巧,特別印象深刻的是賢惠的課,課堂調控總是那么得心應手。雖然不能說自己已經很會調控課堂,但是,起碼比起之前有頭緒多了。
你打磨了我的自滿。
我常常滿足于學生期末百分百的及格率,很高的優秀率,有時候,覺得,教師,教好學生就可以了,教出可以考高分的學生就可以了,當初大學臨畢業前夢想的一切慢慢被淡忘。是你,總是在我懈怠的時候,被忙碌的日常工作蒙蔽內心的時候,幫我撥開云霧,給我當頭棒喝,教師,一個好的教師,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還要搞好科研。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寫字,寫論文,在工作之余,計劃性地給自己布置一些寫文章任務。每一次教研活動,對于論文撰寫的部分,廖校總是強調的很仔細,細致到摳字眼,我想,這就是最值得學習的地方,不管是從哪兒入手,不管是什么課題,只有經過反復斟酌,反復修改,才拿得出手。工作室的論文,我也曾參與過“莫讓生活味沖淡數學味”課題開題報告的攥寫,幫了一點點忙,更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需要準備很多很多材料。接下去,我也會開始嘗試。
你是我學習的催化劑。
我所在的學校不大,處于城郊結合部,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學生雖然不像城區小學的學生素質那么高,但是大都比較淳樸。加之學校的同事關系很和諧,我所教班級人數也比較少,這樣就營造了一種安逸的氛圍,平時上上課開開會,日子也就這樣平淡幸福。這樣的生活,很容易讓人滿足于安逸,還好,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我都會參加,每次參加完了之后,就熱情澎湃。人總是這樣,生于安樂,如果不定時來點刺激,也不會有什么斗志。看到同伴那么好的一節課,也總會想,我的差距在哪里。于是又羞愧與自己平時的偷懶,沒有用心設計課堂教學。
記得香港科技大學前副校長孔憲鐸先生有句名言:“學習的最佳辦法是向最棒的人學。”這句話很有道理,對于我們而言,總是要看看在同樣的條件下,“他人”正在做什么努力,不至于讓自己安于現狀,埋沒和滿足于自己的世界里。
因為關注了工作室的博客,我有了自己的博客,我開始為我平時的教學做記錄,做總結,慢慢的發現,博客越寫越多,回過頭去看,一路走來,小心翼翼,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微笑也有惆悵,這一點,我覺得很滿足。特別是有時候和學生們之間發生的狀況,寫下來也很有意思,有時候,真的會感動,不管這些孩子平時有多么鬧心,總歸他們還是孩子,有一顆純真的心,一顆可以慰藉你的心。
加之,因為有了工作室,我才有了那么多外出學習的機會,每個月都能關注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且有那么生動的展示課,這比起書本、資料,甚至去聽多次教育講座宣揚最新教育理念,抑或教學改革,更要來的讓人容易接受,所謂理論付出實踐,而實踐是最能說服人的。正是因為這樣,我才能確定自己沒有落后于教育界,沒有誤人子弟,我才能確定我帶給學生的,是較好的教育。
你讓我變得“斤斤計較”。
工作室的活動,我最喜歡的是評課的環節。每次上完教研課,少不了的就是大家伙圍在一起,進行評課。在這時候,對于本來已經很優秀的課堂設計,大家還要提出很多很多的意見,見仁見智,摳教材,摳細節,摳教學目標,摳環節設計,包括教師在課堂中的每一個提問是否恰當,是否問到了點上,學生資源的生成和如何處理等等,都是我們討論和爭辯的矛頭。
這樣的評課不同于普通的評課,工作室的成員們彼此交心,對于課的優點點到為止,大多討論的就是質疑、改進,這不正是評課的意義嗎?評課的時候,常常很激動,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我們可以針對一個問題展開很多很多,偶爾也會有爭辯,不管怎么樣,我們都敢于去抒發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后,常常是由廖校進行總結,點撥,把我們剛才討論的一切及一切,全部總結,得出一個最終方向,我很佩服,也很服氣。
慢慢的,我發現,我也變得“斤斤計較”起來,評課聽得多了,很多道理是相互貫通的,平時備課的時候,也會聯想到評課的時候強調的需要注意改進的點。這很難得,所謂的潛移默化,這是最好的驗證。
我所能為你做的。
進入工作室以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我常常想,我所能做的,是什么?想想我所做的,也就是寫寫活動報道。再多的呢?記得剛進工作室的時候,有次看q群消息,是有關個人論文獲獎的消息,工作室的同伴討論說因為自己沒有獲獎,覺得不能為工作室爭光很抱歉。后來我想,我所能為工作室做的,不就是讓自己變得優秀么?加進入工作室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讓自己成長起來?工作室有那么多優秀的伙伴,還有名師們,這是多么難得的學習機會,機會就在眼前,關鍵是看自己怎么去努力。沒有一定要成長得最優秀,但是,只要盡力做到自己的最好,那就可以了。就如同我們要求學生,不要求人人都考100分,只要在他們的水平上完成得最佳,就可以了。
既然選擇了,就要拼命做好。既然是工作室的成員,就應該做到自己該做的。把自己放到最低,這樣才能接納更多。你,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永遠愿意歸屬你。
【名師工作室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在線培訓學習心得01-02
名師工作室勵志名言02-25
名師工作室建設方案12-09
名師工作室研修學習心得體會范文11-30
名師工作室實施方案09-22
名師工作室成員個人總結09-04
英語名師工作室學習總結12-07
名師工作室工作計劃11-26
名師工作室的工作方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