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名家春天的文章
名家對于春天是怎么進行描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名家春天的文章,歡迎參考閱讀!
總有那一片蛙聲
古清生
在南國的時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塊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來臨,它便會生長許多的小草,甚至開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著金翅嗡嗡地飛。許多小孩子們,很喜歡在那塊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們認為好玩的游戲。這樣的日子總是很溫馨的,因為陽光、花草和小孩子們,足以把春天裝點得美麗而又親切,讓人忍不住掩卷,心馳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時節(jié),就會有一場場的雨水降臨,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樹洗得很綠,那種很清涼的綠,并且注滿整個的草地。于是孩子們用紙折起小小的潔白的紙船,來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啟航他們的小小的夢想。
唯有月夜,那塊草地是完全屬于我的。這時候夜安睡了,一輪皎潔的月兒來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來于何處的小蛙,歡快地跌跌地跳躍,仿佛是要把那一輪月兒從水中端詳個究竟,或者坐在月兒之上,讓月兒浮托它走。小蛙們?nèi)缤⒆,待它們游戲得盡情的時候,就一齊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離不去的蛙聲了。慣于在夜里讀書和寫作的我,就極愛著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聲,能讓我的思緒飄浮,進入這樣一個季節(jié)深處。
但我卻沒有了南國的那一扇窗子,羈旅北京的日子長長,我的窗前,縱是也有這樣一塊草地,一簇綠柳,在春天的陽光里,還會有一樹杏花裝點。但是北國沒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們折紙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會有雨,那是槐花開放的時節(jié)了。北京的雨會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這樣的雨,仍不會積上一洼水,引來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這芬芳里找不到棲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執(zhí)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夠積成一個洼子,這樣一個清淺的彌漫著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輪皎月把水映得銀銀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們圍著月兒唱歌,那該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為我是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個癡情展卷的學子,甚至水邊,還留著孩童戲水的赤足的腳印?墒,我的出走,卻并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我想終歸是有這樣一個地方的,是我沒有找見它罷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時光,我在鍵盤上演繹著一個個的夢,情至深處,會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聲,是南國的春宵里那天真爛漫的蛙鳴,初是淺淺低低的幾聲,孤獨而悠遠,漸漸地匯合起蛙的合唱,且愈來愈臨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時人便恍惚地進入以往的時光,一顆羈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熱,為之深深的感動。但待我有心凝神細細地聆聽,卻發(fā)現(xiàn)窗外是一片寂靜,靜得月的清輝飄落到柳葉兒上發(fā)生的細小的沙沙聲都能夠聽到,只是沒有了蛙聲。哦,此時的我,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來那一片蛙聲,它源于我的夢里,或者說,是那永遠也拂不去的幻聽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這樣,我打開了電腦,輕輕地敲出一段懷想的文字,不覺間窗外就有了一片蛙聲,是如許的親切,如許的溫馨,它拂動著春夜的暖風,沿了情感的脈絡縷縷入心。然我猛然地覺醒,卻分明是,寂夜無邊!人不由地發(fā)現(xiàn),那暖暖的一縷情思,竟也就化成兩滴浸冷的淚珠,冰凌般的掛在兩腮。
湖畔夜飲
豐子愷
前天晚上,四位來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飲酒。酒闌人散,皓月當空。湖水如鏡,花影滿堤。我送客出門,舍不得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蔭下一條石凳,空著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時在學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歡喜相。每當燈火中,團團清輝上。人月交相慶,花月并生光。有酒不得飲,舉杯獻高堂!庇X得這歌詞溫柔敦厚,可愛得很!又念現(xiàn)在的小學生,唱的歌粗淺俚鄙,沒有福分唱這樣的好歌,可惜得很!回味那歌的最后兩句,覺得我高堂俱亡,雖有美酒,無處可獻,又感傷得很!三個“得很”逼得我立起身來,緩步回家。不然,恐怕把老淚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靈所笑了。
回進家門,家中人說,我送客出門之后,有一上?腿藖碓L,其人名叫 CT(1),住在葛嶺飯店。家中人告訴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這是半小時以前的事,此刻時鐘已指十時半。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經(jīng)回旅館去歇息了。當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覺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嶺飯店去找他,他已經(jīng)出門,茶役正在打掃他的房間。我留了一片,請他正午或晚上來我家共飲。正午,他沒有來。晚上,他又沒有來。料想他這上海人難得到杭州來,一見西湖,就整日尋花問柳,不回旅館,沒有看見我留在旅館里的名片。我就獨酌,照例傾盡一斤。
黃昏八點鐘,我正在酩酊之余,CT來了。闊別十年,身經(jīng)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輕了。他說我也還是老樣子,不過頭發(fā)白些!笆觌x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边@詩句雖好,我們可以不唱。略略幾句寒暄之后,我問他吃夜飯沒有。他說,他是在湖濱吃了夜飯,─—也飲一斤酒,─—不回旅館,一直來看我的。我留在他旅館里的名片,他根本沒有看到 。我肚里的一斤酒,在這位青年時代共我在上海豪飲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凈凈,清清醒醒。我說:“我們再吃酒!”他說:“好,不要什么菜蔬!贝巴庥行┪⒂辏律鼥V。西湖不像昨夜的開顏發(fā)艷,卻有另一種輕顰淺笑,溫潤靜穆的姿態(tài)。昨夜宜于到湖邊步月,今夜宜于在燈前和老友共飲。“夜雨剪春韭”,多么動人的詩句!可惜我沒有家園,不曾種韭。即使我有園種韭,這晚上也不想去剪來和CT下酒。因為實際的韭菜,遠不及詩中的韭菜的好吃。照詩句實行,是多么愚笨的事呀!
女仆端了一壺酒和四只盆子出來,醬鴨,醬肉,皮蛋和花生米,放在收音機旁的方桌上。我和CT就對坐飲酒。收音機上面的墻上,正好貼著一首我寫的,數(shù)學家蘇步青的詩:“草草杯盤共一歡,莫因柴米話辛酸。春風已綠門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庇辛诉@詩,酒味特別的好。我覺得世間最好的酒肴,莫如詩句。而數(shù)學家的詩句,滋味尤為純正。因為我又覺得,別的事都可有專家,而詩不可有專家。因為做詩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詩也做得好。倘說做詩有專家,非專家不能做詩,就好比說做人有專家,非專家不能做人,豈不可笑?因此,有些“專家”的詩,我不愛讀。因為他們往往愛用古典,蹈襲傳統(tǒng);咬文嚼字,賣弄玄虛;扭扭捏捏,裝腔做勢;甚至神經(jīng)過敏,出神見鬼。而非專家的詩,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純正樸茂,可愛得很。樽前有了蘇步青的詩,桌上醬鴨,醬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蠟;唾棄不足惜了!
我和CT共飲,另外還有一種美味的酒肴!就是話舊。闊別十年,身經(jīng)浩劫。他淪陷在孤島上,我奔走于萬山中?审@可喜,可歌可泣的話,越談越多。談到酒酣耳熱的時候,話聲都變了呼號叫嘯,把睡在隔壁房間里的人都驚醒。談到二十余年前他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當編輯,我在江灣立達學園教課時的事,他要看看我的子女阿寶,軟軟和瞻瞻─—《子愷漫畫》里的三個主角,幼時他都見過的。瞻瞻現(xiàn)在叫做豐華瞻,正在北平北大研究院,我叫不到;阿寶和軟軟現(xiàn)在叫豐陳寶和豐寧馨,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而在中學教課了,此刻正在廂房里和她們的弟妹們練習平!我就喊她們來“參見”。CT用手在桌子旁邊的地上比比,說:“我在江灣看見你們時,只有這么高!彼齻冃α,我們也笑了。這種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謂“人生的滋味”,在這里可以濃烈地嘗到。CT叫阿寶“大小姐”,叫軟軟“三小姐”。我說:“《花生米不滿足》、《瞻瞻新官人,軟軟新娘子,寶姐姐做媒人》、《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等畫,都是你從我的墻壁上揭去,制了鋅板在《文學周報》上發(fā)表的,你這老前輩對她們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氣?依舊叫‘阿寶’、‘軟軟’好了!贝蠹叶夹ΑH松淖涛,在這里又濃烈地嘗到了。我們就默默地干了兩杯。我見CT的豪飲,不減二十余年前。我回憶起了二十余年前的一件舊事,有一天,我在日升樓前,遇見CT。他拉住我的手說:“子愷,我們吃西菜去!蔽艺f“好的”。他就同我向西走,走到新世界對面的晉隆西菜館樓上,點了兩客公司菜。外加一瓶白蘭地。吃完之后,仆歐送帳單來。CT對我說:“你身上有錢嗎?”我說“有!”摸出一張五元鈔票來,把帳付了。于是一同下樓,各自回家─—他回到閘北,我回到江灣。過了一天,CT到江灣來看我,摸出一張拾元鈔票來,說:“前天要你付帳,今天我還你。”我驚奇而又發(fā)笑,說:“帳回過算了,何必還我?更何必加倍還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鈔票塞進他的西裝袋里去,他定要拒絕。坐在旁邊的立達同事劉薰宇,就過來搶了這張鈔票去,說:“不要客氣,拿到新江灣小店里去吃酒吧!”大家贊成。于是號召了七八個人,夏丐尊先生,匡互生,方光燾都在內(nèi),到新江灣的小酒店里去吃酒。吃完這張拾元鈔票時,大家都已爛醉了。此情此景,憬然在目。如今夏先生和匡互生均已作古,劉薰宇遠在貴陽,方光燾不知又在何處。只有CT仍舊在這里和我共飲。這豈非人世難得之事!我們又浮兩大白。
夜闌飲散,春雨綿綿。我留CT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館。我給他一把傘,看他的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蔭下的細雨中漸漸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兩把傘來還我!”
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廿八日夜于湖畔小屋。
桂林山水
方紀
到了桂林,每日面對著這勝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著它在朝霧夕輝、陰晴風雨中的變化,實在是一種很大的享受。于是眾心里,羨慕起住在桂林的人們來了。雖然早在二十三年前,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在桂林的八路軍辦事處工作過半年多;但那時候,一來年青,二來也沒有看風景的心情,除了覺得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七星巖里還可以躲躲空襲之外,于它的勝美之處,實在是很少領略的。一九五九年夏天——剛好過了二十年,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寫生回到北京,寄了一幅畫給我看,標題是《桂林畫山側(cè)影》。一下子,我就被畫幅吸引了,畫面把我?guī)Я艘环N可以說是幸福的回憶中——不僅是桂林的山水,連同和這相關聯(lián)的那一段生活,都在我記憶里復活起來。那些先前不曾領會的,如今領會了;先前不曾認識的,如今認識了。桂林山水,是這樣逼真地又出現(xiàn)在我面前。這時,我驚嘆于藝術的力量之大,感人之深。并且驚嘆之余,還謅了這樣四句不成樣子的舊詩寄他:
皴法似此并世無,墨猶剝漆筆猶斧;
畫山九峰兀然立,語意新出是功夫。
這次重到桂林,置身桂林山水之間,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這幅畫。于是就記憶,印證了畫與山的關系,藝術與真實的關系;明白了它們怎樣地從自然存在,經(jīng)過畫家的勞動,變?yōu)橛猩摹⒖梢源騽尤诵撵`的藝術作品。
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畫,古人早已注意到了。宋代詩人黃庭堅就寫道:“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痹娙说囊馑,恐怕不止是說當時畫家畫桂林山水的少,還在說,即使李成、郭熙在,也還沒有畫出如桂林山水的這般秀麗來吧?后來元明人多畫黃山,到清初的石濤,由于他的出生桂林,才把他幼年的印象,帶入山水畫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到了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便以能“遍寫桂林山水”為生平得意,齊白石更說“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慣桂林山”了。所以看起來,桂林山水的入畫,對于豐富中國山水畫的技法,該是不無關系的。
至于在文學上,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種形象,為人所公認,并能傳之千古,恐怕至今還要推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兩句。他把桂林山水擬人化,比喻為一個素樸而秀美的女子,確是有獨到的觀察。雖然這種形象,在我們時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來的。這次到桂林,登疊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來,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東一轉(zhuǎn),穿桂林市,繞伏波山、象鼻山,向東南而去。正象一條青絲羅帶,隨風飄動。而周圍的山峰,在陽光和霧靄的照映中,綠的碧綠,藍的翠藍,灰的銀灰,各各濃淡有致,層次分明;正象美人頭上的裝飾,清秀淡雅。
概括一帶自然面貌,塑造出鮮明的形象來,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過分刻畫,就是失之抽象。難怪后來的詩人,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黃庭堅、范成大、劉后村等等,雖都到了桂林,寫了詩,但卻沒有一個形象如韓愈的這般概括而生動。范成大寫《桂海虞衡志》,極力狀寫桂林山水的奇異,結果是人家不相信,只好畫了圖附去。可見用語言文字,表現(xiàn)一些人所不經(jīng)見的東西,是需要一點藝術手段的。
古人于描寫山水中創(chuàng)造意境,不獨描寫自然的面貌,是早有體會的。所以山水畫、風景詩,才成為作者思想與人格的表現(xiàn)。柳宗元的遭貶柳州為“摎人”,終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結果是寫出了尋些意境清新、韻味雋永的散文來。試讀眾《桂州訾家洲亭記》以下,至《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的十來篇,在描寫桂林一帶的山水上,真是精美無匹。這些散文雖只記述一次出游,或描寫一丘一壑,一水一石,長不逾千,短的不到二百字,但那觀察之細微,體會之深入,描繪之精確,文字之簡潔,在古代描寫風景的散文里,可以說是少見的。柳宗無在這些文章里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前人所無的境界,到最后,卻自己寫道:“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他對這樣的山水得出一個“清”字的境界來,這于他那個時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并自身遭遇的感受,是非常確切的。但當他概括地寫到桂林的山,便也只有“發(fā)地峭豎,林立四野”八個字了。
在散文里面,描寫桂林山水的的真實性、具體性上,倒要推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擬,但卻忠實而詳盡。讀起來你不免要為他的游興所動,為他的辛勤所感,為他的具體而生動的記游所心向往之。不過你要想從他的記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樣子,卻也不易。他自己就說:“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種種似也!彼橇硪环N游法,另一種寫法的。他記述自然面貌,道路里程,水之所出,出之所向。人的游記,不獨是好的文學作品,而且留下許多有用的科學資料。所以看起來,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個最會游歷的人。他的不辭辛苦地游,傾家蕩產(chǎn)地游,走遍天下,所到之處,如實記載,即興發(fā)抒,不拘一格,不做規(guī)擬,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勝的特色。
所以從古以來,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實面貌,又創(chuàng)造了崇高意境的,則無論是繪畫、詩、散文,都成為了我國人民的精神財富,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富麗山河,賦予了種種美好的形象和性格,啟示了和發(fā)展著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桂林山水,畢竟是美的。早晨起來,打開窗子,便有一片灰得發(fā)藍的色撲進房子里來,照得房間里的墻壁、書桌,連同桌上的稿紙,都仿佛有一層透明的嵐的照耀,綠得更深,紅得更艷了。
當然,這是太陽的作用。太陽這時還在山那面,云里邊。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層層云霧的回環(huán)照耀,陽光在遠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層上,涂上濃淡不等的光彩。這時,桂林的山最是豐富多彩了:近處的藍得透明;遠一點的灰得發(fā)黑;再過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淺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還不止于此。有時候,在這層分明、重疊掩映的峰巒里,忽然現(xiàn)出一座樹蔥蘢、巖石堎增的山峰來。在那涂著各種美麗色彩的山峰中間,它象一是一個不禮貌的漢子,赤條條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為太陽穿過云層,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著,便可以看到,漓江在遠處慢慢地泛著微光,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了。太陽把漓江染成了一條透明的青絲羅帶,輕輕地拋落在桂林周圍的山峰中間。
這時,你可以出去了。無論走到什么地方,有時是轉(zhuǎn)過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矗立在你面前。有時是坐在樹下,透過茂密的枝葉,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或者在公園的亭子里,你剛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張掛在亭子的飛檐上。如果站在湖邊,它那粼粼波動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陣的遐思。
這樣,桂林山水,總是無時無處不在你的身邊,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維中留下它的影響。
但是,如果住在陽朔,那感覺不知會是怎樣的?就去過一次印象說,只好用“仙境”二字來形容。那山比起桂林來,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靜得多了。一座座的山峰,從地面上直拔了起來,陡升上去卻又互相接連,互相掩映,互相襯托著。由于陽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動,霧靄的聚散和升降,不斷變換著深淺濃淡的顏色。而且,陽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樣裸露著巖石,而是長滿了茂密的叢林,把它遮蓋得象穿上了綠色天鵝絨的裙子。這還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綠的叢林中,漫山遍野開滿了血紅的杜鵑。就象在綠色天鵝絨的裙子上,繡滿了鮮艷的花朵。這使得人在一片幽靜的氣氛中,能生發(fā)出一種熱烈的情感。
到陽朔去,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單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別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為清晰;而且因為水的流動,山也仿佛流動起來。山的姿態(tài),也隨著船的位置,不斷變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沒有一條河流的水能有這樣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紋,沙的閃光,沙上小蟲爬過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長長的、象蒲草一樣的葉子,閃著碧綠的光,順著水的方向向前流動。
從桂林到陽朔,有人比喻為一幅天然的畫卷。但比起畫卷來,那山光水色的變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黃錯,卻是各有面目,變化萬千,要生動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動著一層輕紗般的白蒙蒙的雨絲,遠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這時只有細細的雨聲,打著船篷,打著江面,打著岸邊的草和樹。于是,一種令人感覺不到的輕微的聲響,把整個漓江襯托靜極了。這時忽然一欸乃,一只小小的漁舟,從岸邊溪流里駛?cè)虢瓉。順著溪流望去在細雨之中,一片煙霞般的桃花,沿小溪兩岸一直伸向峽谷深處,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霧,遮斷了。
這時,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但是,接著,“畫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邊,由于千百萬年風雨的剝蝕,巖石輪廓分明地現(xiàn)出許多層次,就象無數(shù)山峰重疊起來壓在一起。這些輪廓的線條,層次的明暗,色彩的變化,使人們把它想象成為九匹駿馬,所以畫山又稱“畫山九馬圖”。九匹駿馬,矗立在漓江岸邊的石壁上,或立或臥,或仰或俯,或奔騰跳躍,或臨江漫飲,看上去確是極為生動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畫山側(cè)影》,同時在我記憶里復活起來,而且是更為生動地在我面前出現(xiàn)了。
畫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著色的白描。整個畫面,幾乎全被兀立的山巖占滿了,只在畫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樹木蔥蘢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個牽牛的人走來。但這些都不是畫的主體,也不引起觀者的特別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觀者的,正是那滿紙兀立的山巖。山巖象挨次騰起的海上驚濤,一浪高過一浪,層層疊豎,前呼后擁,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頂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畫山九峰的峰巒來,而山巖石壁,直如斧劈斬一樣,棱嶒峻峭,粗澀的石灰?guī)r質(zhì),仿佛伸手就能觸到。于是整個畫山,現(xiàn)出一種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氣勢。這時,在我面前,畫山仿佛脫離開周圍的山而凸現(xiàn)出來,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 和情感的物體。自然存在的山,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為一體。
但是,這只是一剎那間事。等到畫山過去,印象消逝,在我記憶里,便只剩下一種雄奇的意境,奮發(fā)的情思了。……
坐在船頭,我木然地沉思著,并且象是有所領悟地想到:人的勞動,人的精神的創(chuàng)造,是這樣神奇!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間,搭起了一座神話中的橋梁;又象是一門神話中的金鑰匙,打開了神仙洞府的門。人們通過這橋梁,走進這洞門,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蘊,自然的靈魂。
桂林山水,從地質(zhì)學的觀點看來,不過是一種“喀斯特”現(xiàn)象:石灰?guī)r的炭酸鈣質(zhì),長期為水溶解,而形成“溶洞”地區(qū)。除桂林外,云南的石林,也是地質(zhì)上所謂的“喀斯特最發(fā)育”的地區(qū)。作為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們本身原無所謂美丑。它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夠美,原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長期觀察和比較的結果。而這美丑的觀念,正是人對自然界施加勞動和意識作用的產(chǎn)物。人對自然的這種勞動和意識作用,已經(jīng)是歷史形成了,自然美也就成為了一種獨立的客觀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時代和階級,不斷地改變著人對自然美的觀點,而使得人對自然的認識,日益深刻和豐富起來。
山水畫作為一種藝術,從古以來就成為了幫助人們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美,進而幫助人們“按照美的法則”,改造自然的一種手段。和所有的藝術一樣,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對自然的深刻觀察深刻,而且描寫具體;因而看起來真實而且有力。結果,就使你從對山水的具體感受中,不知不覺進入了畫家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境界。無論是雄偉,無論是壯麗,無論是種種可以使你對祖國山河油然而生的愛戀情緒。這時,你會感覺到,你的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有力量的,是飽和著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在內(nèi)的激昂奮發(fā)的情緒。于是,畫家的勞動,也就在這時得到了報償。
可染同志近年來畫了不少寫生作品,他把自己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叫做“對景創(chuàng)傷”。在這些作品中,當然沒有憑空虛構,但也沒有臨摹自然。他總是描寫一個具體對象,并且把所描寫的對象放在一個具體刻畫中,去表現(xiàn)對象的精神世界。這樣,就在這些叫做“寫生”的作品中,產(chǎn)生了那種人人可以看得見,感覺到的祖國河山具體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
也許正是在這一點土吧,《桂林畫山側(cè)影》成功了。它透過對桂林的石炭巖質(zhì)的真實而大膽的刻畫,表現(xiàn)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因而對觀眾,對我,產(chǎn)生一種能以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去進一步認識生活的藝術的力量。
1962年4月,桂林
故園春
柯靈
故鄉(xiāng)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獎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遠地跑到香煙繚繞的龍華寺畔,向賣花孩子手中購取,裝點風雅。
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抽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婦式的豐容盛髻。
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云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里吹送著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
這大好的陽春景色,對大地的主人卻只有一個意義:“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對鄉(xiāng)下人不代表詩情畫意,卻孕育著夢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饑挨凍總算又捱過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經(jīng)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收租老相公”開著大船下鄉(xiāng),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年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xiàn)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脫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年景。雖說慘淡的光景幾乎年不如年,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悅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會照例顯得好過些。“春花”起了:春筍正好上市,豌豆蠶豆開始結莢,有錢人愛的就是嘗新;收過油菜子,小麥開割也就不遠。春江水暖,鮮魚鮮蝦正在當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撈。……干癟的口袋活絡些了,但一過春天,就得準備端陽節(jié)還債,準備租牛買肥料,在大毒日頭底下去耘田種稻。挖肉補瘡,只好顧了眼前再說。
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發(fā)到壟頭坡上,帶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籃子,三五結伴,坐在綠茸茸的草場上,細心地從野草中間剪薺菜、馬蘭豆、黃花麥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邊勞動,一邊唱著頑皮的歌子消遣:
薺菜馬蘭豆,姊姊嫁亨(在)后門頭;后門春破我來修,修得兩只奶奶頭。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義的山歌:
油菜開花黃似金,蘿卜開花白如銀,草紫開花滿天星,芝麻開花九蓮燈,蠶豆開花當中一點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賴婚。
故鄉(xiāng)有句民謠:“正月燈,二月鷂,三月上墳船里看姣姣!
二月正是掃墓的李節(jié),挑野菜的孩子,遇見城市人家來上墳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樂事,大家高高興興,一哄而上,看那些打扮得齊齊整整的哥兒姐兒奶奶太太們,擺開祭祀三牲,在鳳燈里點起紅燭,一個個在墳前欠身下拜。要遇見新郎新娘頭年祭祖,闊人家還有樂隊吹奏.祭掃完畢。上墳人家便照例把那些“上墳果”——發(fā)芽豆、燒餅、饅頭、甘蔗、荸薺分給看熱鬧的孩子,算是結緣施福。上墳還有放炮仗的,從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頭,也有孩子們寶貝似的拾了放在籃子里。說說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滿籃翠碧,便趕著新鮮拿到鎮(zhèn)上叫賣,換得一把叮當作響的銅板,拿回家里云交給父母。
因為大自然的慷慨,這時候田事雖忙,不算太緊,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谖覀冟l(xiāng)間。種田人的耐苦勝過老牛、無論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飯,便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笆兆饫舷喙钡纳罡麄儾畹糜卸噙h,他們永遠想不到,也不敢想!麄冋J定一切都命中注定,只好送來順受,把指望托付祖宗和神靈。
在三月里,鄉(xiāng)間敬神的社戲特別多。
按照歷年的例規(guī),到時候自會有熱心的鄉(xiāng)人為首,挨家著戶募錢。農(nóng)民哪怕再窮,也不會吝惜這份捐獻。
演戲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熱火朝天。家家戶戶置辦酒肴香燭,乘便祭祖上墳,朝山進香。午后社戲開場,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們,便要趁這一年難得的機會,換上紅紅綠綠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預先用門板搭成的看臺上去看戲。但家里的主人主婦,卻很少有能閑適地去看一會戲的,因為他們得小心張羅,迎接客人光降。
鎮(zhèn)上的側(cè)主也許會趁掃墓的方便,把上墳船停下來看一看戲,這時候就得趕緊泡好一壺茶,送上瓜子花生,鄉(xiāng)間土做的黃花果糕、松花餅;傍晚時再擺開請過祖宗的酒肴,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戲開鑼,戲場上照例要比白天熱鬧得多。來看戲的,大半是附近村莊的閑人,鎮(zhèn)上那些米店、油燭店、雜貨店里的伙計?催^一出開場的“奪頭”(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戲臺下去找尋一些熟識的店伙先生,熱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門前早用小桌子擺好菜肴點心,剛坐下,主婦就送出大壺“三年陳”,在鑼鼓聲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們用最大的誠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別拉呵,背心袖子也給拉掉了!”到后卻總是大聲笑著領了情。這殷勤有點用處,端午下鄉(xiāng)收帳時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點小便宜。
在從前,演戲以外還有迎神賽會。
迎起會來,當然更熱鬧非凡。我們家鄉(xiāng),三月里的張神會最出名,初五初六,接連兩天的日會夜會,演戲,走浮橋,放焰火,那狂歡的景象,至今夢里依稀?墒沁@種會至少有七八年煙消火滅,現(xiàn)在連社戲也聽說演得很少。農(nóng)民的生計一年不如一年,他們雖然還信神佞佛,但也無力顧及這些了。——今年各處都在舉行“新生活運動”提燈會,起先我想,故鄉(xiāng)的張神會也許會借此出迎一次罷?可是沒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廬訪問。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夢的。那些忠厚的農(nóng)民,一年一年地掙扎下來,這時候又像遍野的姹紫嫣紅,編織他們可憐的美夢了。
在三月里,他們是興奮的,樂觀的;一過了三月,他們便要在現(xiàn)實的災難當中,和生活作艱辛的搏斗了。
【關于名家春天的文章】相關文章:
2.名家的春天的文章
7.名家勵志文章
8.名家文章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