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關于春天的文章
對于癡醉于春天的人來說,今年的春天或許有些殘酷,來不及欣賞陽春三月的青草初綻,冰雪消融。梨花帶雨,櫻花飛揚的盛春四月又要與我們擦肩而過。像流水從指尖東去,讓我這不愛春的人也倍感痛惜。對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名家關于春天的文章的相關范文,以供參閱。
名家關于春天的文章篇(1)
北平的春天
周作人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經開始了,雖然我還不大覺得。立春已過了十天,現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頭了,布袖攤在兩肩,窮人該有欣欣向榮之意。光緒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時我在江南水師學堂曾作一詩云:
“一年倏就除,風物何凄緊。百歲良悠悠,向日催人盡。既不為大椿,便應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處問靈蠢。”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這樣一首云:
“東風三月煙花好,涼意千山云樹幽,冬最無情今歸去,明朝又得及春游,”這詩是一樣的不成東西,不過可以表示我總是很愛春天的。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講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義,最好去查盲詩人愛羅先河的抒情詩的演說,那篇世界語原稿是由我筆錄,譯本也是我寫的,所以約略都還記得,但是這里謄錄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領略的,關門歌頌一無是處,所以這里抽象的話暫且割愛。
且說我自己的關于春的經驗,都是與游有相關的。古人雖說以鳥鳴春,但我覺得還是在別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與花木。迂闊的說一句,或者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緣故罷。小時候,在春天總有些出游的機會,掃墓與香市是主要的兩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這水與花木自然就不會缺少的。
香市是公眾的行事,禹廟南鎮香爐峰為其代表。掃墓是私家的`,會稽的烏石頭調馬場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記憶中還是一種代表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記云:
“晨坐船出東郭門,挽纖行十里,至繞門山,今稱東湖,為陶心云先生所創修,堤計長二百丈,皆植千葉桃垂柳及女貞子各樹,游人頗多。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橋過市行三里許,越嶺,約千余級。山中映山紅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數株,著花蔚藍色,狀如豆花,結實即刀豆也,可入藥。路皆竹林,竹吻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長僅二三寸,頗為可觀。忽聞有聲如雞鳴,閣閣然,山谷皆響,問之轎夫,云系雉雞叫也。又二里許過一溪,闊數丈,水沒及肝,界者亂流而渡,水中圓石顆顆,大如鵝卵,整潔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夾道,頗稱閎壯。方祭時,小雨籟籟落衣袂間,幸即晴霧。下山午餐,下午開船。將進城門,忽天色如墨,雷電并作,大雨傾注,至家不息。”
舊事重提,本來沒有多大意思,這里只是舉個例子,說明我春游的觀念而已。我們本是水鄉的居民,平常對于水不覺得怎么新奇,要去臨流賞玩一番,可是生平與水太相習了,自有一種情分,仿佛覺得生活的美與悅樂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蟲又次之。我非不喜禽蟲,但它總離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實是必要的寄托,蓋即使以鳥鳴春,這鳴也得在枝頭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籠金鎖,無論怎樣的鳴得起勁,總使人聽了索然興盡也。
話休煩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樣了呢,老實說,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將二十年,不可謂不久矣,對于春游卻并無什么經驗。妙峰山雖熱鬧,尚無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聽耳。北平缺少水氣,使春光減了成色,而氣候變化稍劇,春天似不曾獨立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頭,亦不妨稱為冬的尾,總之風和日暖讓我們著了單抬可以隨意倘佯的時候是極少,剛覺得不冷就要熱了起來了。不過這春的季候自然還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說節氣上的立春也已過了。第二,生物的發生當然是春的證據,牛山和尚詩云,春叫貓兒貓叫春,是也。人在春天卻只是懶散,雅人稱曰春困,這似乎是別一種表示。所以北平到底還是有他的春天,不過太慌張一點了,又欠腴潤一點,叫人有時來不及嘗他的味兒,有時嘗了覺得稍枯燥了,雖然名字還叫作春天,但是實在就把他當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頭,反正這兩者在表面上雖差得遠,實際上對于不大承認他是春天原是一樣的。我倒還是愛北平的冬天。春天總是故鄉的有意思,雖然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現在怎么樣我不知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鄉的冬天我也不喜歡:那些手腳生凍瘃,半夜里醒過來像是懸空掛著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氣的感覺,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紙糊過的屋子里就不會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種好處,可以讓人家作事:手不僵凍,不必炙硯呵筆,于我們寫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雖幾乎沒有春天,我并無什么不滿意,蓋吾以冬讀代春游之樂久矣。
甘五年二月十四日。
名家關于春天的文章篇(2)
長城春色無限好
王含英
四、五月的北京,正是百花盛開的好季節。在這春光綺麗的日子里,到郊外去行行,是件賞心悅意的事。北京可供郊游的地方很多,碧云寺、明十三陵、頤和園……固然是好去處,而到八達嶺去領略一下北國的自然的風光,看一看古代的偉大建筑——萬里長城,也別有一種雅趣。
我對八達嶺并不怎么生疏。1955年春天我到過,從此對它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真想有機會再去看看它。四月二十七日,我隨同回國觀光的僑胞們去游覽八達嶺,使我得以實現“舊地重游”的愿望。
從京城到八達嶺約一百五十余華里。清晨,我們分乘五部大汽車,出德勝門朝西北方向駛去車經清河、少河、昌平、南口等集鎮,這段馬路是柏油鋪的,不甚崎嶇,只是中間有幾處正在翻修中。記得前年我去時,昌平至南口的一段路,還未完成。而且現在路的兩旁,都已栽下樹木,有二米多高,枝上長出嫩綠的新葉,迎風擺動,含著無限春意。過了南口,汽車就沿著曲折的山路行進,不時繞盤在高山峻嶺之中,放眼向窗外望去,下面是深澗險谷,遠處是重巒疊嶂,形勢雄偉,氣象萬千。不久,就看到“居庸關”了。
居庸關鍵在山溝之中,兩旁高山屹立,因此這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F時保存的關城是明朝初年建筑的,關口上寫的“居庸關”三個大字,雖已剝蝕褪色,但字形仍可辨認。相傳秦始皇修筑長城時,“徙居庸徒”于此(即把筑城的兵卒和民工遷居在這里),這就是“居庸關”得名的由來。關兩旁的山坡上,野草叢生,一片蔥蘢郁茂,早年有“居庸疊翠”之稱,并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汽車穿過居庸關,路邊出現一個凸起的萬臺。這個叫做“云臺”的臺子,原來是一座建筑物的基座上面的建筑早已塌毀,目前僅剩下一個四方形的空臺。它保存了許多元代的雕刻和各種文字的經文,是研究文學的寶貴實物資料,而且它的藝術坐標也很高。
到八達嶺時已近晌午。我們下了車,略事休息和進餐后,就開始登上長城了。
我們從“北門鎖鑰”關口旁邊拾級登城。在關口兩側,長城依山上筑,傾斜度極大,越向上走就感到困難?墒,為了要詳細地看看這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偉大建筑,有些年已花甲的老華僑,扶著手杖,亦步亦趨的且行且看。一位七十多歲的非洲老華僑偕同六十多歲的太太,也跟著大家一齊登城;盡管別人勸告他們不要上去但他們仍堅持著要上去。
這一段的城墻,經過修繕,已很整潔。我們走上八達嶺的城樓高處,倚墻眺望,但見長城像一條長龍似的蜿蜒著,依山勢的高低向遠處伸展開去,忽起忽落,千形萬狀,至為壯觀,怪不得古人說“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轉過頭來向前面望去隱隱約約的是一片廣闊盆地,這時,不禁使我想起古人所描繪的“塞外風光”景象;但如今不再是那荒涼的了。我又抬頭看那碧藍的`天空,看那青青的山和那玉帶般的長城,頓覺心曠神怡。在高處風很緊,我拉著身邊的一位華僑青年的手,和他肩并肩地靠在一起,同感祖國河山是何等壯麗!多么偉大!
誰不希望在長城留下自己的肖像呢!于是,攜有照相機的僑胞,紛紛取角度,以長城的雄姿作為背景,來個“全家福”或是“特寫”鏡頭。帶有拍電影照相機的印度尼西亞華僑李世象先生,真是忙個不停。恨不得把長城美景盡收入鏡頭。
這天雖然不是星期日,但游人還是不少。幾年來,八達嶺已成為國內的游覽勝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賓和回國觀光的僑胞,都曾來過這里。人們瞻仰了長城,對古代勞動人發的偉大創造和中國的悠久歷史,有了更具體的認識;而且莫不驚嘆贊頌。據說,在八達嶺附近,已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不久的將來,這里的景致更加優美,將吸引著更多的游人。
名家關于春天的文章篇(3)
春日游杭記
林語堂
一
由梵王渡上車,乘位并不好,與一個土豪對座。這時大約九時半。開車后十分鐘,土豪叫一盤中國大菜式的西菜。不知是何道理,他叫的比我們常人叫的兩倍之多,土豪便大啖大嚼起來,我也便看他大嚼。茶房對他特別恭順。十時零六分,忽然來一杯燒酒,似乎是五茄皮。說也奇怪,十時十一分,雜碎的大菜吃完,接著是白菜燒牛肉,其牛肉至十二片之多。我益發莫名其妙了。十時二十六分,又來土司五片,奶油一碟。于是我斷定,此人五十歲時必死于肝癌。正在思索之時,又來一位油臉面黑的中山裝少年。一屁股歪在土豪旁邊坐下,一手把我桌上的書報茶杯推開,登時就有茶房給他一杯咖啡,一盤火腿蛋。于是土豪也遭殃了。青年的呢帽一直放在土豪席上位前。我的一杯茶,早已移至上豪面前,”此時被這帽子一推,茶也溢了,桌也濕了。我明白這是以禮義自豪之邦應有的現象,所以愿以禮相終始,并不計較。排布定當,于是中山裝青年彎下他的油臉,吃他的火腿蛋。我看見他身上徽章,是什么滬杭鐵路局的什么員,又吃完便走,乃斷定他這碟火腿蛋一定是賄略。這時土豪牛肉已吃到第九片,怎么忽然不想吃了。于是咳嗽、吐痰、免冠、搔首,頗有抱樂之概。十時三十一分茶房來,問可否拿走。土豪毫不遲疑的說“等一會”。經此一提醒,土豪叉狼吞虎咽起來。這回特別快’竟于十時四十分全碟吃完。翻一翻報,臉上看不見有什么感觸,過一會頭向桌上一歪,不五分鐘已經鼾然人寐了。我方覺得安全。由是一路無聊到杭州。
到杭州,因怕臭蟲,決定做高等華人,住西泠飯店,雖然或者因此與西洋浪人為伍,也不為意。車過烷紗路,看見—條小河,有婦人跪在河旁在浣衣,并不是烷紗。因此,想起西施,并了悟她所以成名,因為她是浣紗,尤其因為她跪在河旁浣紗時所必取的姿勢。
到西湖時,微雨。揀定一間房間,憑窗遠眺,內湖、孤山、長堤、寶淑塔、游艇、行人,都—一如畫。近窗的樹木,雨后特別蒼翠,細茸茸綠的可愛。雨細蒙蒙的幾乎看不見,只聽見草葉上及四陌上渾成一片點滴聲。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一屋雖矮陋,而前后簇擁的卻是疏朗可愛的高樹與錯綜天然的叢蕪、溪徑、草坪。其經營毫不費工夫,而清華朗潤,勝于上海愚園路寓公精舍萬倍;叵肷虾>用,家資十萬始敢購置一二畝宅地,把草地碾平,花木剪成三角、圓錐、平頭等體,花圃砌成幾何學怪狀,造一五尺假山,七尺漁池,便有不可一世之概。真要令人痛哭流涕。
二
半夜聽西洋浪人及女子高聲笑謔,吵的不能成寐。第二天清晨,我們雇一輛汽車游虎跑。路過蘇堤,兩面湖光瀲滟,綠洲蔥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鏡。其時遠處盡為煙霞所掩,綠洲之后,一片茫茫,不復知是山,是湖,是人間,是仙界.畫畫之難,全在畫此種氣韻,但畫氣韻最易莫如畫湖景,尤莫如畫雨中的湖山,能擺得住此波光回影,便能氣韻生動。在這一副天然景物中,只有一座燈塔式的建筑物,丑陋不堪,十分礙目,落在西子湖上,真同美人臉上一點爛瘡.我問車夫這是什么東西。他說是展覽會紀念塔,世上竟有如此無恥之龍的留學生作此惡孽。我由是立志,何時率領軍隊打人杭州,必先對準野炮,先把這西子臉上的爛瘡,擊個粉碎.后人必定有詩為證云:
西湖千樹影蒼蒼,獨有五碑陋難當。林子將軍氣不過,扶來大炮擊爛瘡。
虎跑在半山上,由山下到寺前的半里山路,佳麗無比。我們由是下車步行.兩旁有大樹,不知樹名,總而言之,就是大樹.路旁也有花,也不知花名,但覺得美麗。我們在小學時,學堂不教動植物學,至此吃其虧。將到寺的幾百步,路旁有一小洞,湍流而下,過崖石時,自然成小瀑布,水石潺潺之聲可愛.我看見一個父親苦勸他六歲少爺去水旁觀瀑布。這位少爺不肯。他說水會噴濕他的長衫馬褂,而且泥土很臟。他極力否認瀑布有什么趣味.我于是知道中國非亡不可。
到寺前,心不由主的念聲阿彌陀佛,猶如不信耶穌的人,口里也常喊出“O Lord”;⑴艿牟柚簿拖牒炔,覺得甚清高。當時就有多陣男女,一面喝茶,一面照相,倒也十分忙碌.有一位為要照相而作正在舉杯的姿勢?墒菙z后并不看見他喝。但是我知道將來他的照片簿上仍不免題日“某月日靜廬主人虎跑啜茗留影。這已減少我飲茶的勇氣。忽然有小和尚問我要不要買茶葉。干是決心不飲虎跑茶而起.
虎跑有二物:游人不可不看,一、茅廁,二、茶壺,都是和尚的`機巧發明。虎跑的茶可不喝,這茶壺卻不可不研究。歐洲和尚能釀好酒,難道虎跑的和尚就不能發明個好茶壺?(也許江南本有此種茶壺,但我卻未看過。)茶壺是紅銅做的,式樣與家用茶壺同,不過特大,高二尺,徑二尺半,上有兩個甚科學式的長自。壺身中部燒炭,四周便是盛水的水柜。壺耳、壺嘴俱全,只想不出誰能倒得動這笨重茶壺。我由是請教那和尚。和尚拿一白鐵鍋,由缸里挹點泉水,倒人一長囪,登時有開水由壺嘴流溢出來了。我知道這是物理學所謂水平線作用,涼水下去,開水自然外溢,而且涼水必下沉,熱水必上升,但是我真無臉向他講科學名詞了。這種取開水法既極簡便.又有出便有人,壺中水常滿,真是兩全之策。
三
我每回到西湖,必往玉泉觀魚,一半是喜歡看魚的動作,一半是可憐他們失了優游深潭浚壑的快樂。和尚愛魚放生,何不把他們放人錢塘江,即使死于非命,還算不負此一生。觀魚雖然清高,總不免假放生之名,行利己之實。
觀魚之時,有和尚未同我談話。和尚河南口音,出詞倒也溫文爾雅。我正想素食在理論上雖然衛生,總沒看見過一個顏色紅潤的和尚,大半都是面黃肌瘦,走動遲緩,明系滋養不足.
因此又聯想到他們的色欲問題,便問和尚素食是否與戒色有關系。和尚看見同行女人在座,不便應對,我由是打本鄉話請女人到對過池畔觀魚,而我們大談起現代婚姻問題了。因為他很誠意,所以我想打聽一點消息。
“比方那位紅衣女子,你們看了動心不動心呢?”
我這粗莽一問,卻引起和尚一篇難得的獨身主義的偉論。大意與柏拉圖所謂哲學家不應娶妻理論相同。
“怎么不動心,”他說。“但是你看佛經,就知道情欲之為害。目前何嘗不樂?過后就有許多煩惱,F在多少青年投河自盡。為什么,為戀愛;為女人;現在多少離婚,怎么以前非她不活,現在反要離呢,你看我,一人孤身。。要到泰山、妙峰山、普渡、汕頭,多么自由!”
我明白,他是保羅、康德、柏拉圖的同志。叔本華許多曼于女人的妙論,還不是由佛經得來,正想之間,忽然寺中老媽經過,我倒不注意,虧得和尚先來解釋:“這是因為奪中常有香客家卷來歇,伺候不便,所以雇來跟香客灑掃的。”其實我并不懷疑他,而叔本華柏拉圖向來并不反對女人灑掃。
【名家春天的文章】相關文章:
名家的春天的文章04-04
春天的名家名篇的文章04-04
名家描寫春天的文章04-04
名家有關春天的文章04-04
名家勵志文章04-03
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02-20
寫景的名家文章600字04-04
短篇名家勵志文章04-03
你一定讀過不少名家寫春天的文章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