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
在景物的描寫過程序中,要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準確、恰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寫得更生動形象、真實感人。因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的優秀例文,以供各位參考。
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 1
牡丹園記
嚴陣
一九五三年,四月,我到皖南去,經過獅子山下,遇上了雨。江南人在這人季節出門,總要帶把傘的,我初來,沒有這個習慣。雨,雖是很細,卻不緊不慢,下得挺有耐性,眼前的獅子山,只一會,便裹在雨霧中了。
雨不停的下,石級小路被雨水洗得分外明凈。路兩邊新拔節的翠竹,被碎雨星罩著,綠蒙蒙的,望不到邊際,路下的山沖里,一片桃林,初開的桃花,籠在這四月的煙雨里,氵印 出一層水潤潤的紅霧。這蒙蒙的綠意,這團團的紅霧,真象剛滴到宣紙上的水彩一樣,慢慢地浸潤開來,呵,這奇妙的春雨,它正給未來孕育著怎樣的景象啊!
我正往前瞳,背后卻卻隱約的腳步聲,回頭一看,只見一把黃中透紅的雨傘,穿過透明的雨絲,向這邊移動著。雨是迎著臉下的,那走來的人,把整個的一把傘都傾斜在面前,恰好把頭和半個身子都遮信了,只見到兩只赤著的腳,帶著兩團山區特有的紅泥,在石級上,一步留下一個紅色的腳印。
在北方平原的雷雨中,我常蒙幸遇的同路人,給以半傘之助,在這多雨的江南,這樣做,該不是過于冒昧。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向走來的人,打了一個招呼。不料雨傘一斜,在我面前站下的,卻是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她右手扶著傘柄,左手擎著幾枝初開的白牡丹花,身上的紅褂,已經被雨點崩濕了,額前的短發上,也掛著幾顆雨珠。好象覺察到我有些猶豫似的,她忽然一聲不響,斷然地扭轉身,徑自走了。可是沒走多遠,卻又回過頭來,望著我出聲的笑了,她一面笑著,一面把傘丟在她腳下的石板上,然后轉身邁著快步,登上一層層石級,朝前走去。
眼看著她走進了這緊挨路口的草房,可是等我趕到,卻怎么也看不到她,屋子里只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他含著一枝用竹根雕萬的煙管,招呼我說:“同志,把傘放下,避避雨再走,不遲。”我擔心雨傘找不到它的主人,忙問“她呢?”“她?”老人稍一征,但馬上就領悟了我的意思,笑道:“你是說牡丹哪!咳,你沒見她的小蹄印子嗎?”說著,用煙管親匿地向后一指。這時我才發現在后門口的山石路上,清晰地留下了她那一行紅色的腳印。
記得過去在北方工作的時候,有一回,偶爾從一個南方同志的口里,第一次聽說過獅子山,聽說過這獅子山下,無意中遇到這個手里擎著牡丹花,名字也叫牡丹的女孩子,怎能不使我聯想起這些往日的疑問。“老伯,聽說這山上,有棵出奇的牡丹花,可是真的?”老人經我一問,臉上悠閑的神態忽然沒有了,他把煙管從嘴里猛然抽出,抬起頭,以深沉的目光,望著門外那不停的雨,望著那在變幻的風云中時隱時現的獅子山頭……
“在這獅子山上,歷來就有養牡丹的,這里人養牡丹,并不是為的看花,不過貪圖收點丹皮,養家糊口。養牡丹的雖多,可是能把牡丹養奇了,就只一家,就是這一家,也只有過一次,這一次還是在十五六年以前。”老人嘆了口氣,接著說:“以往在這條沖里,住著小夫妻倆,男的叫長庚,女的叫白妹,他兩口,起早睡晚,從石頭縫里,扒拉出巴掌那么大的一塊山地,栽了幾十棵牡丹,小夫妻倆,侍弄這些牡丹,比人家待弄孩子還細心,耘草下肥,松根培土,風里雨里,朝朝暮暮,可沒閑過一天,后來,新四軍起了事,譚司令的隊伍來這里住,組織農抗會,減租減息,長庚年輕,人又好,當了農會主席,他顧了工作,就忘了家,待弄牡丹,也就靠白妹一個人累。日子過的興旺,白妹累的也樂意,有時春上捉地老虎,就那么蹲在地邊上守,不用說牡丹長幾個頭、幾根杈、哪天生了幾個嫩芽她道,就是每一棵牡丹有多少葉子,她心里也是有數的。到新四軍來的第二年奏,可奇啦,一棵牡丹五個杈,一夜功夫,開出了十朵大花,朵朵都比碗口大,象雪球似的,銀灼灼的亮,香味漫啟蒙了整整一條山沖,可七就在這棵牡丹開花的那夜,白妹生下了一個丫頭。到第二年第三年,牡丹還是照樣開十朵大花,人們看了,沒有不稱奇的。花的名聲傳遠了,白妹愛這花也愛得入了迷,不管刮風下雨,每天總要看上幾遍,如若有一天沒看,就失魂落魄似的。”正當老人說到這里,從那高高的獅子山頭上,驟然接連著劃過了幾道閃電,閃閃的電光割裂了半個天空,把個小屋映的一明一暗,接著,雷聲也就響了起來,老人望著閃電,聽著雷聲,象有所感鋝,把語氣加快,接著說:“到了第四年上,沒等到牡丹開,隊伍就走了,隊伍一走,下村大土紳三鬼頭,就帶著鄉丁,來到沖里,把長庚撈著,立逼著要他交出農會名單,填表自首,長庚不依,在鬼頭立時就把他綁在樹上,邊砍三刀!雖然三刀都砍在要緊的地方,長庚可沒有倒下,他掙斷繩子,帶著傷,帶著血,掃開鄉丁,撲到三鬼頭身上,奪下了他的刀,把那三鬼頭殺死,他自己才倒下的。白妹跪在他身邊,哭了一夜,第二天,就瘋了!”老人說到這里,忽然停住,猶如那被彈得過急的弦兒,突然崩斷,我們相對的坐著,誰也不發一言,這時,一聲霹靂,猛不防,在頭頂上炸開,震得小屋晃了幾晃,在那霹靂隆隆遠去的余音里,老人把聲音放低說:“從那以后,白妹就有時哭,有時笑,有時月亮地里,一個人跑到山頂那塊大青石上一聲不響的坐著,有時披著頭發赤著腳整夜整夜的在山上亂跑……從此以后,獅子山也就沒有什么養牡丹的人了,那棵有名的牡丹,也就再沒有開花。”“后來呢?”我問。“后來大伙幫忙拉把著她那孩子,又時常湊錢,幫她治病,可治來治去,總是那樣,解放后,雖然好了些,不在外面那么跑了,腦子可還是不抵事。只是每年等到牡丹花開的季節,她看到那花,才能清楚幾天。”“她那女孩子呢?”我又問。老人一聽我問起她,臉上便一下子恢復了原來的神色,慢悠悠地卸上煙管,微笑著說:“你看,不就是和你一路來的那頭小鹿嗎?”“牡丹?那女孩就是牡丹!”驚奇中,我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手里為什么擎著一束白色的牡丹花了。……
一九五九年,也是四月,我到繁昌縣來,剛落腳,縣委辦公室的郭主任就來建議:“明天我到獅子山檢查工作,你也去吧,順便看看那里那棵有名的牡丹花。”聽了他的話,不由得使我回憶起一九五三年經過那里時所聽到的故事,我想:既然那時以后一般養牡丹的人都少見了,哪里還有什么有名的牡丹花呢?無非是他想借這個題目,約我和他作伴罷了。
第二天,正是雨后初晴,汽車在新開的公路上奔馳,桃云,柳霧,一團團,一簇簇的被接連著拋到背后,不久,那熟悉的獅子山高峰,就映入我們的眼底了。在一個新車站下車以后,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塊寬大的路標,它上面用紅漆寫著“獅子山牡丹園”六個大字,箭頭直指向獅子山頂。這時,我不禁驚奇的嘆道:“倒真的有牡丹哪!”郭主任一聽,笑道:“怎么?你還不相信嗎?”接著,他一面登山,一面把近幾年來的情形大概地告訴了我。原來這幾年,省里為了進一所藥材學校,以校建場,以場養校。栽種大批的藥材,建立了專門的牡丹園。
走著說著,不覺到了山頂,放眼一看,可把我驚住了!整座山頭,全是牡丹,這時正值春風送暖,牡丹初開,紅白相間,香飄萬里。風過處,千姿百態,溢光流彩!遠遠一望,就象一片彩去罩滿山頭。在這千萬株牡丹中間,來往著一群群十八九歲的女孩子,她們就是這所專門學校里的一些學生,正在忙著為牡丹鋤草追肥。在她們中間,有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一身藍衣,滿頭黑發,看到我們,便笑著迎了上來。一見她來,郭主任便向我介紹道:“這是藥材學校新近聘請的技術顧問,名叫白妹,”“白妹?”我怕聽錯了,故意問了一聲,他聽到我問,不在意的點了點頭,“白妹?”我又重復了一聲,郭主任這時轉過身來望著我,十分青定地說:“是的,是白妹,你知道她的身世嗎?她過去有瘋病,現在好了,那棵有名的牡丹花,本來枯了,經她的手一服待,這兩年又開花了。”正說著,白妹已到面前,她的臉顯得那么年輕,那么有青春的活力。我想:無須再問她這幾年是怎么恢復了健康,看,她那微笑的臉上不是已經充分地顯露出:新生活的力量是多么強烈!
看到她,我不禁想起牡丹,想起那在四月的春雨中丟傘給我的那個古怪而堅毅的女孩子:“她現在在哪里呢?”“她嗎?”白妹微笑著回答說:“她從這所學校畢業后,就到北京進修去了,大概不久就能結業的。”聽著她這簡單的回答,望著這花朵和彩云結成的伸向遠方的長帶,望著近處那斑斑點點的紅色,不由使我想起了她那雙永遠不停的腳,在攀登石級時留下的那一行十分清晰的紅色的腳印。我想,不久的 將來。在這腳印所到達的地方,我們可愛的祖國,將又要增加多少美麗的牡丹園啊!
太陽升高了,獅子山上,花光映著陽光,陽光照著花光,女孩子們的衣裙和初開的牡丹花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片多么燦爛奪目的景象!她們終日辛勤的撫育著。他們也是四月沙沙的雨聲里況紅賽綠的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她們也在生根長葉,也在精心地孕育著自己那未來的花苞。
呵,祖國不正是一座美麗的牡丹園嗎?
1961年6月于合肥
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 2
南游雜感
老舍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我沒能寫出什么東西來。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因為偷懶,而是因為出游。
二月里,我到廣州去參加戲劇創作會議。在北方,天氣還很冷,上火車時,我還穿著皮大衣。一進廣東界,百花盛開,我的皮大衣沒了用處。于是就動了春游之念。在會議進行中,我利用周末,游覽了從化、佛山、新會、高要等名城。廣東的公路真好,我們的車子又新又快,幸福非淺。會議閉幕后,游興猶濃,乃同陽翰笙、曹禺諸友,經惠陽、海豐、普寧、海門等處,到汕頭小住,并到澄海、潮安參觀。再由潮汕去福建,游覽了漳州、廈門、泉州與福州,然后從上海回北京。
回到家里,剛要拿筆,卻又被約去呼和浩特,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大會,于是,就又離家十來天。這已是五月中了。
從北而南,從南而北,這次跑了不少路,到了不少地方。若是一一述說,很夠說三天三夜的,也許難免羅唆。在路上,無暇為文,只零碎地寫了一些短詩。現在,我想寫點南游的感想,或不至過于瑣碎。
公園
在各地游覽中,總是先逛公園,即由此說起吧。看了南北十幾座名城,得到這個印象:凡是原來有的公園,都整整齊齊,采飾一新,而且添加了新的設備。幾乎所有的公園里,都特為兒童們開辟了游戲場。我最愛立在這些小樂園外,看胖娃娃們打秋千,溜滑板,騎五彩的木馬。真好看!我在幼年時,沒有享過此福。看到這些幸福的娃娃,我不由地就想到中國的明天。誰知道他們將來會作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呢!
從前沒有公園的城市,不管規模大小,現在都添辟了公園。這是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解放前,有些公園破破爛爛,有名無實。今天,不管是原有的,還是新辟的,都的確象公園了。
同時,公園里的飯館,茶館也變了樣子。從前,這些是有閑階級消磨時光的地方。他們吃飽喝足,就該評論來來往往的婦女們的頭腳了。今天,顧客主要是勞動人民。這是個極大的變化。從前,我不敢多到公園去,討厭那些飽食終日,言不及義的閑人們。現在,一進公園,看到花木的繁茂,亭池的美麗,精神已為之一振。及至看到游人,心里便更加高興。看,勞動人民扶老攜幼,來過星期日或別的假日,說著笑著,或三五友人聚餐,或全家品茗休息,多么美麗呀!公園美,人健康,生活有所改善,不是最足令人高興的事么?這真是“勞動人民干凈土,百花今始識風流”啊!——這就是我那些不象詩的詩中的兩句。
招待所
在廣東、福建各處,有個北方不大見到的光景。這就是不少的城市都有很體面的招待所,招待歸國觀光的僑胞。人民熱愛僑胞,這是一個證明。在我路過流沙的時候,我就是在還未完工的一座這種招待所,休息了半天的。流沙是個不大的地方,招待所卻相當體面。這使我非常高興:想當初,我在國外的`時候,我雖是北方人,可是每逢遇見閩、粵的僑胞,便彼此象看見了親人。他們問長問短,迫切地打聽祖國的情況。那時候,國內正值國民黨當權,內政外交無一是處。我對他們說什么呢?沒的可說,只好相對慘笑。今天,僑胞們可以回來看看了,祖國真是百廢俱興,氣象一新!就拿流沙這個不大的地方來說吧,就有很體面的電影院、戲院、革命紀念館,水庫等等。在戲院里,我們看到最好的潮劇。在那條不長的街道上,賣熱炸豆腐的、涼粉的、豆漿的、炒面的、水果的……色香俱美,品種繁多。不錯,祖國在建設中不能不遇上一些困難;可是,翻了身的中華兒女還會叫困難嚇倒嗎?不會!絕對不會!遇見困難便去克服!克服了困難,便長了經驗,長了本領,從而干得更好,更快,不是嗎?
文物
在解放前,去看名勝古跡幾乎是一種痛苦。舉例說:三十年前,我到過河南的龍門。那里的千年以上的雕塑杰作久已馳譽全世。可是,多少多少精美佛像的頭,已被帝國主義者勾結我國奸商砍下來偷運到他們國家去了!這多么令人傷心啊!龍門如是,別處也如是,就是北京的文物也難逃此劫:古寺名園中許多珍貴的藝術品,有的被帝國主義者偷走,有的被國民黨的軍隊肆意破壞了。
今天,凡是值得保存的文物都加以保護,并進行研究,使我們感到自豪。不但廣州、福州的古寺名園或修葺一新,或加意保護,就是佛山的祖祠,高要的七星巖,也都是古跡重光,輝煌燦爛。這使我們多么高興啊!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有古老的文化,文物的保護不但增加我們的歷史與藝術知識,而且也使我們更熱愛祖國啊。昔日觀光,感到痛苦;今日游覽,令人興奮!
戲劇
在廣東、福建各地游覽,幾乎每晚都有好戲看。粵劇、潮劇、話劇、閩劇、高甲戲、莆仙戲……沒法看完,而且都多么精彩啊!最令人高興的是每個劇種都有了傳人,老師傅們把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男女學徒。那些小學生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師傅教的得法,學生學的勤懇,所以學得快,也學的好。看到這么多劇種爭奇斗妍,才真明白了什么叫百花齊放,而且是多么鮮美的花呀!我愛好文藝,見此光景,自然高興;我想,別人也會高興,誰不愛看好戲呢?
關于我的南游,說到此為止。設若有人問:內蒙古的風光如何呢?回答是:氣候、山水不同,而人民的干勁也同樣沖天,各方面的建設都有很大的成績,即不多贅。
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 3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寫景的文章名家名篇】相關文章:
春天的名家名篇的文章04-04
寫景的名家文章600字04-04
名家的春天的文章04-04
名家勵志文章04-03
名家關于春天的文章04-04
名家描寫春天的文章04-04
短篇名家勵志文章04-03
名家有關春天的文章04-04
名家寫景抒情美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