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魏南北詩詞鑒賞
漢詩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漢樂府和《古詩十九首》。
樂府原指采詩制樂的官署,后成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樂府民歌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出現的第三個里程碑。在思想內容上,它主要反映社會現實;在藝術上,它以成熟的五言形式促進了文人五言詩的創作,并將敘事詩推向成熟。樂府民歌現存四十首左右,大都收在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代表作有《孤兒行》、《東門行》、《十五從軍征》、《陌上!、《孔雀東南飛》等。
《古詩十九首》為當時文人創作的五言詩,作者已不可知,后由蕭統將其選編在一起,題作《古詩十九首》。其基本內容為表現游子和思婦的生活和情感。其藝術特點是抒寫委婉,語言淺近。代表作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迢迢牽牛星》、《西北有高樓》等。
詩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的主要成就。這一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開始同史學、哲學分開,成為一種獨立的文藝形式,五言古詩由此興盛,七言詩由此確立,聲律、對偶、用典等技巧已成熟。如果沒有這個時期詩人對詩歌技巧精益求精的鉆研,就沒有唐代近體詩的繁榮。
魏晉南北朝詩歌的普遍主題,是個人與社會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這一時期的詩人感到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于是借詩歌來抨擊現實,揭發禮教的虛偽。他們或放浪形骸,或隱逸田園,常常對統治者采取對抗或不合作的態度,并往往從古代的賢士和抽象的道德中尋找支持,向虛幻的仙界寄托靈魂。詩人通過自己的所遇所感,聯屬天地萬物,社會人生,借詩歌抒寫情懷,傾吐心聲,嬉笑怒罵,無畏天地。詩人以高漲的創作熱情,鮮明的創作個性,多樣的藝術風格,展示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和獨特的藝術價值,使這時期的詩歌又形成一個新的高峰。
魏晉南北朝詩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晉,第二期是東晉和南北朝。魏和西晉又可分為三段:建安文學、正始文學、太康文學。建安是漢獻帝年號,這一時期的詩歌成就輝煌,詩人們一方面學習漢樂府,描寫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形成一種慷慨悲涼、剛健有力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人是“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短歌行》借宴饗賓友,抒發了時光易失、求賢若渴的心情和平定天下的壯志《觀滄!吠ㄟ^對滄海的描繪和歌詠,表現出詩人壯麗的胸懷,《龜雖壽》表現了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曹丕的《燕歌行》通過對社會離亂中男女異地相思的描寫,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曹植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也是奠定五言詩基礎的人,他的《白馬篇》通過贊賞幽并一帶游俠少年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寄托了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七哀》在思婦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失意和苦悶;《野田黃雀行》借對受害黃雀的同情,表現了詩人反抗迫害的精神!捌咦印敝缚兹、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埸、劉楨。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假托秦代建長城,揭示了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王粲的《七哀詩》通過描寫棄子婦人,揭露了軍閥混戰帶給人民的災難。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寫一個孤兒遭受后母的虐待,揭露了封建家庭關系的冷酷無情。劉楨的《贈從弟》寫出了詩人不屈不撓的頑強性格。徐幹的《室思》委婉曲折地寫出了婦女思念丈夫的內心活動。蔡琰長達五百四十字的《悲憤詩》通過描寫輾轉流人匈奴的自身遭遇,反映了漢末戰亂中廣大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共同命運,同時也控訴了軍閥混戰的罪惡。
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號。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是嵇康和阮籍。嵇康在四言詩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贈兄秀才從軍》寫對從軍遠征的哥哥的思念,表現了兄弟之間的動人情誼。阮籍的《詠懷詩》反映了封建統治下正直之士所受的壓迫和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既有積極的批判鋒芒,又有消極頹廢的遁世思想,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規模較大的個人抒情五言組詩。太康是晉武帝年號。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為,“三張”:張華、張載、張協;“二陸”:陸機、陸云;“二潘”:潘尼、潘岳;“一左”:左思。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左思,其《詠史》詩借古人古事以抒寫自己的懷抱和不平,反映了寒門知識分子與世族門閥的矛盾。他的詩借古諷今又深刻恰當,故有“左思風力”之稱。張協的《源詩》批判了流俗,抒發了自己的心曲,是這一時期成就僅次于左思的詩人。
東晉初期的詩人以劉琨、郭璞為代表,他們是由西晉人東晉的詩人,生活于亂世,并直接卷人社會矛盾大旋渦中,因此詩篇有著濃郁的現實主義色彩。劉琨的《扶風歌》抒寫了征途中的辛苦經歷和詩人的激憤憂慮之情。郭璞的《游仙詩》借游仙以詠懷,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榮華富貴的鄙棄。永嘉之后,由于當時士族耽溺享樂,以玄學來自我迷醉,所以玄言詩曾盛行一時,代表作家如孫綽、許詢等,他們的詩歌闡述玄理,淡乎寡味。
東晉末陶淵明的出現,使詩壇大放光彩。陶淵明以平淡自然的風格和情、景、理統一的詩風別樹一幟,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淵明的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如《雜詩》寫壯志不能實現的悲凄,《讀山海經》表達了對時事的憤激;另一類是優美閑適的田園詩,如《飲酒》表現了農村恬美靜穆和詩人歸隱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歸園田居》形象地表現了農村的優美寧靜和詩人的欣喜舒暢之情。陶淵明的田園詩雖然有著封建士大夫的閑適情調和趣味,但其中確有不少是接近農民的“田家語”,這是與陶淵明親自躬耕田畝分不開的。
南朝詩歌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劉宋時期,代表作家為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人稱“元嘉三大家”。其中謝靈運成就最高,他是山水詩大師,善于從古代詩賦中吸取營養,模山范水,創造出了許多寫景名句,如《登池上樓》、《登江中孤嶼》等。第二階段為南齊和梁時期,代表作家為謝朓,沈約和王融,人稱“永明體”,其特點是強調聲律。謝眺的詩歌善于以警句發端,在寫景抒情方面避免了艱澀之弊,是這一時期最優秀的詩人,代表作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游東田》等。第三階段為梁中葉到陳,這一時期出現了以蕭綱、蕭繹為代表的“宮體詩”,內容多為宮廷貴族們的娛樂情狀,詩風柔靡。
北朝詩興起較晚,較有成就的詩人是由南人北的庾信、王褒等人。其中庾信成就最大,他一改在南朝時清綺柔靡的詩風,在北朝時寫的詩多沉郁悲涼之辭,其代表作如《擬詠懷》。
南北朝的樂府民歌也有很高成就。南朝樂府民歌專寫纏綿婉約的情愛,風格委婉細膩,代表作為《西洲曲》。北朝樂府民歌則抒發了一種慷慨悲壯的情緒,風格直率粗礦,代表作為《木蘭詩》。
【漢魏南北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經典的詩詞與鑒賞05-11
經典詩詞鑒賞精選05-11
詩詞鑒賞11-23
詩詞的鑒賞11-08
詩詞鑒賞:醉酒詩詞合集04-18
初中詩詞鑒賞精選05-11
中考詩詞鑒賞精選05-11
古代經典詩詞鑒賞05-11
杜甫經典詩詞鑒賞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