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景物形象
鑒賞詩歌中的景物形象 篇一
——鑒賞詩歌中的景物形象
【學習重點】1. 掌握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積累詩歌相關意象的內(nèi)涵
【學習要點】一、概念解析
1.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
2.景物類型: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
二、基本思路
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jù),挖掘其社會屬性(作者借以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點;
2、描摹詩歌圖景;
3、剖析作者思想。
讀詩文——找意象——析詞語——悟情感——賞技巧
三、試題類型
1、詩中賞畫:看畫面形、色、動、靜等概括意境描繪圖景。
2、畫中品詩:由形象畫面的色調(diào),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題分析
1、詩中賞畫:概括意境,描摹圖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這是近年常考的一種題
型)
①意象與意境: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與詩人內(nèi)在情思的統(tǒng)一,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在語言文字的融合與表現(xiàn);是一首詩的構成單位,是詩歌構思核心。
例如: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題型一:意象類
提問方式: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
1、了解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
附:常見意象
2、明確意象的作用:
①營造氛圍。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楓葉荻花秋瑟瑟”句,就營造出與朋友離別時的蕭瑟、落寞的氛圍。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凡詩歌中有描寫的景物,一般都具有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環(huán)境。這一作用與“營造氛圍”有相似之處,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過多個意象組合——意象群,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或環(huán)境,這種作用在山水詩、邊塞詩中運用較多,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之“青海長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繪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目的是讓讀者 “臨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等都是意境深遠的詩句。
⑤襯托人物節(jié)氣、品質(zhì)或性格。這種作用在寫物詩中較為普遍,在表達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辭,如雪、竹、梅、松、鶴、荷、平仲、金風玉露等等,襯托人物品行高潔、性格堅毅、情感純潔等。
⑥奠定情感基調(diào)。如柳永《雨霖鈴》開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為全詞奠定了凄涼、傷感的基調(diào)。
⑦以景襯境。這一作用在山水詩中運用最多,如以鬧景襯靜境——“竹喧歸浣女”,以動景襯靜境——“蓮動下漁舟”,以暖景襯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襯暗境——“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滿景襯空境——“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物語(或物態(tài))襯心境——“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等等。
答題示例:
例1: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07廣東)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xiàn)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葉,流螢,孤燈。
例2:閱讀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問題。(6分)(07浙江卷)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 (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 (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nóng)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1)這三篇作品均通過 的意象,表達了深沉的 之感。(2分)
【參考答案】燕子 興亡
例3: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以下問題(6分)(06廣東卷)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遠帆片片點歸艭①。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詩中哪些意象體現(xiàn)了題目中的“晚望”請分別從“晚”、“望”兩個方面回答。(3分)
【答案】:(1)晚:歸艘鐘聲 望:江、青山、遠帆、老鶴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龍》)。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如:
江月人去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清幽、靜謐的意境。
②分析意境型.(這是近年常考的一種題型)
題型二: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題步驟:
a.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b.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在描摹出圖景后,結合主旨分析為什么要寫這一形象,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么而“哀傷”。根據(jù)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離愁別緒、羈旅情愁、思鄉(xiāng)懷遠、閑適恬淡、樂山好水、感時傷世、吊古傷今、憂國憂民、言志抒懷、嘆惋諷諫等。
【答題范式】描圖景(描繪詩詞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套路】這首詩描繪了一幅( )的畫面,營造了一種( )的氛圍,從而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別提示:題目中如要求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一定注意結合原詩中的意象進行具體闡釋。 意境的鑒賞常用到以下四組概念: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等。 細膩——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zhuǎn)等。
繁復——熱烈、高亢、繁華、喧鬧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等
④答題示例:
例1 西 樓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這首詩表達了什么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6分)
【答案】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nèi)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例2 (2004年廣東卷)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題干要求緊扣幾個意象分析,步驟一“再現(xiàn)畫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步驟二),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步驟三);“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步驟二),又體現(xiàn)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步驟三)。
例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I)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描圖景)。但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鳴”之景都顯示了山中的寧靜(點氛圍),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析感情)。
例4:(04年福建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問題: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案】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清空幽眇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
例5: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夜獨坐(節(jié)選)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 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4分)
【參考答案】(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xiàn)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2)把握畫面,描摹圖景
詩中賞畫,就要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歌的畫面美。
古代許多寫景詩多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方面著手: 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上下左右遠近高低等角度)
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tài);四是靜態(tài)。
【例題分析】:
例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例1: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問:請分析這首詩畫面美。
【答案】這首詩寫了江山、花草、燕子、鴛鴦,四種景物構成一幅畫面,顯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種景物并列組合,構成上下對偶兩聯(lián)。上聯(lián)寫遠景,下聯(lián)寫近景;上聯(lián)景物較闊大,較概括,下聯(lián)景物較特出、較具體;上聯(lián)是靜景,下聯(lián)是靜景。遠與近相生,概括與具體結合,構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圖。濃艷的畫面色彩,諧調(diào)的畫面組合,相宜的動靜描繪,渲染出濃濃春意,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例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2005年山東濟寧模擬)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此詩的核心字是什么?圍繞這個字共寫了幾幅畫面?
【答案】核心字是“歸”字(也可說是“羨”)。圍繞“歸”字寫了五幅畫面: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野雞喚伴侶、蠶兒造窩、農(nóng)夫絮語。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2005年全國卷)
雨后池上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案】(1)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鑒賞詩歌景物形象 篇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鷓鴣天 代人賦①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 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思路分析] 解答本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描摹詩歌圖景,如本詞上闋有共四句,有田間桑樹吐新芽,有農(nóng)家養(yǎng)蠶,有山坡青草,有牛犢鳴叫,有夕陽斜照,有烏鴉晚歸,要把這些場景描摹出來;
(2)概括意境特點,上面的景象有什么特點要歸納一下,如本題可從熱愛田園生活入手分析;
(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景生情,要把情點化出來。如本題可從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方面入手分析。
[參考答案] 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驟一)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的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步驟二)這是一首熱愛田園生活的頌歌,表達了作者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的思想感情。(步驟三)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晚 泊 岳 陽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詩中有三處寫到“月”,請就此作簡要賞析。
[思路分析] 本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作答:(1)找出三處寫“月”的句子,描摹其畫面內(nèi)容。如第三句有明月“來”懸空江,第五句有“月弄清輝”的畫面,第六句有月光引領水上人伴著歌聲飛去歸家的畫面。(2)分析畫面的同時帶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或?qū)懢暗谋磉_效果,要一景一情地分析作答。(3)最后用一句話對以上分析作總括。本題可從整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
[參考]第三句寫明月“來”懸空江,表現(xiàn)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為伴;第五句用擬人方法呈現(xiàn)靜夜“月弄清輝”的畫面,也為下句漁人歸家作引;第六句寫月光引領水上人伴著歌聲飛
去歸家,帶出作者一絲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觸景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 (步驟三)
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
1.描摹景物不能直譯
對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作答,不能直譯原詩。要把景物特點點化出來,再寫出詩人的心境。如[例3]中對詞的上半闋的景物描摹就屬于這種情況。又如:閱讀杜甫的《絕句二的
首(其一)》,此詩描繪了怎樣 的景物?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 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可這樣回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2.景物意象要與感情、技巧結合分析
不能單純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著在詩人的感情上,有時也附著在寫作技巧上。如
[例4]中在分析“月”的形象后,有的還要與情結合分析,有的則要與寫法結合分析。 又如閱讀張可久的《雙調(diào)·清江引》,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意境: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這里需要景物形象與感情和寫法結合分析:這首詩取西風、雁啼、紅葉、黃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種濃深的秋意,蕭瑟中帶著熱烈,抒發(fā)了游子身處異地、思念家鄉(xiāng)的濃烈的愁情,全詩以景襯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
3.結合背景分析有的詩詞要結合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分析,這個背景有時是熟知的,有的是詩詞注解上注明的。如上面[例3]中的[注]“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這注釋就暗示了詩歌的寫作背景,對于分析意象有著重要作用。
答題步驟:
第一步,找相關詩句,識別詩歌意象,并根據(jù)詩中詩句或體現(xiàn)景物特點的關鍵詞語概括意象特點;第二步,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寫這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繪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1.意境含義:意境是詩歌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是詩歌中呈現(xiàn)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及其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
2.考查內(nèi)容:意境類考題主要考查對形象的解讀、對畫面的理解以及對情感的把握,即“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統(tǒng)一”。
3.答題步驟: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 “感傷”。
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 篇三
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
一般詩歌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來的主觀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
“意”的形象,即“意象”。鑒賞詩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分析景中情。
一、鑒賞詩歌的景物描寫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
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lián)系鑒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
色彩描寫。
謁金門(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
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問題:“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請簡析之。
總結1:
二、如何鑒賞詩中的景物形象
看畫面形(組成、遠近等)、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問題:請分析這首詩的畫面美。
總結2: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diào),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試比較下面兩首詩,說說作者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贈別杜牧
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總結3:
分析意象的組合,從整體上把握情感意境
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問題:本詩前兩句是扣住什么來寫春景的?這樣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例5 吳淞道中二首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答: 總結4:
三、鞏固練習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1)詩中有三處寫到“月”,請就此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xiàn)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題李世南畫扇①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
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凹的地
方,這里指山塢。
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①。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zhàn)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②,煙塵飛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馬跑得很快的樣子。②盧龍塞:古地名。
(1)請概括首聯(lián)描寫的“塞下”環(huán)境的特點,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邊將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景物形象】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鑒賞作品的形象05-08
古代詩歌鑒賞05-11
古代詩歌鑒賞05-08
古代經(jīng)典詩歌鑒賞05-07
古代詩歌鑒賞03-01
古代詩歌鑒賞步驟05-08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05-08
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技巧05-10
古代詩歌鑒賞的備考建議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