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鑒賞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也稱為表現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表達效果,感染讀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主要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
二、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襯托、映襯、反襯、正襯、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對比、白描、細描、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聲襯靜)、多角度、多感覺、移步換景、以小見大、借古諷今、倒敘、插敘、賦、比、興、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明暗結合、點面結合、象征、聯想、想象、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曲筆、似褒實貶、先抑后揚(欲揚先抑)、先揚后抑、重章復唱、鋪墊、伏筆、照應、以樂景(哀景)寫哀情(樂情)
三、鑒賞表現手法的答題思路
1.首先指出運用什么技巧;
2.結合詩文內容,舉例分析;
3.點明在表達思想感情內容、結構安排和審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準確,鮮明,生動,傳神,通俗,委婉,含蓄,節奏感強,增強語勢。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間,渲染氣氛,烘托環境,凸顯人物形象,強化情感,突出主旨,點題,畫龍點睛,等等
[典例分析]
例1.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蘭溪棹歌·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試分析這首詩中“動靜結合”的手法。
答案:詩中前兩句寫了山水的明麗動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潔,是靜景;后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涌上溪頭淺灘的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機。
例2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
答案:從“襯托”角度回答:從表面看,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襯。
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
從“虛實相生”的角度回答:夢中的景物描寫是虛,現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實。
詞人通過繁華生活的夢境,有力地表現了現實中的亡國之痛。
例3.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馬(其五)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金絡腦:一種貴重的鞍具,借指馬受重用。
何當:怎么能夠(安上)。
(1)簡要說說一二句與三四句的關系。
答案一二句寫景,用比喻手法描繪富有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為三四句的騎馬勇士登場作鋪墊
(2)概括這首詩的主旨。
答案借物(馬)喻人,表現作者熱切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和不遇于時的感慨。
例4.閱讀下面的小令,回答問題
清江引秋懷·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試分析這首詩中景與情的關系。
答案:詩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作者先用“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節特征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襯托出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
例5.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南鄉子唐·李珣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這首詞所表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①表達離愁別恨(或思鄉之愁)。
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
答案
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思鄉之情。
③“潮退水平春色暮”在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 ③潮退了,春深了,思鄉而不得歸期,景色描寫為思鄉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例6.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城(晚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臺城:舊址在今南京。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答案六朝繁華如夢遠逝,臺城柳不管人世滄桑、朝代興亡,卻依舊逢春早發,欣欣向榮,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感傷時事的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答案同意。
詩人身處晚唐,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詩人憑吊臺城六朝遺跡,自然聯想到唐王朝的命運,懷古傷今
例7端居·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請簡要分析。
答案第三、四句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抒發了悲愁、孤寂和思親之情。
賞析尾聯移情入景,使客觀景物帶上主觀色彩。
寂居異鄉,少有人來,階前長滿青苔,更顯冷寂。紅樹,為暮秋景。青苔、紅樹,在迷蒙雨色、朦朧夜月下黯淡模糊。在滿懷愁緒的詩人眼里,青苔與紅樹似乎也在默默相對中呈現出一種無言的愁緒和清冷寥落的意態。
這兩句中“青苔”與“紅樹”,“雨中”與“月中”’“寥落”與“愁”,都是互文錯舉。“雨中”與“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間出現的景象。
[隨堂練習]
1.讀下面的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簡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襯托,以冰雪林襯托梅花的堅毅耐寒;
⑵對比,與混芳塵的桃花對比,顯示梅的高潔守志;
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達作者的理想追求。
[考點突破]
1、虛實結合
分析下面詩歌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答:一二兩句實寫眼前之景,三四兩句通過聯想和想象虛寫朋友夜泊瀟湘的情狀,表現了作者的惆悵和依戀之情。
李賀《將發》:“東床卷席罷,護落將行去。秋白遙遙空,日滿門前路。”
答:前兩句寫收拾停當,即將登程,這是實寫;后兩句寫出征后將會遇到的景色,這是虛筆。
2、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表達更為含蓄。
比如,詩人常賦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象征意義,借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陸游《卜算子?詠梅》,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憑借,自能聲名遠播。
分析下面詩歌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答:這兩句詩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3、白描
中國畫技法名。
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
也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唐代詩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謂是運用白描手法的名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4、細描
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答:“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
分析下面詩歌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答:把對友人的綿綿思念融入對孤帆、滾滾的江水的描寫當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杜甫《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
答:綠荷有恨而背西風,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寫出詩人之恨,流露出傷感不平之情。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
答:描寫邊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現邊疆將士的傷感別離之情。
5、動靜結合: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答: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雨后池上
劉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答:作者先寫水面平靜的靜態之美,再寫風吹動垂楊水落荷葉之聲,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表現了雨后池塘的恬靜美麗。
再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6、借古諷今:
《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答:作者借寫南朝佛教盛行,來暗諷唐朝統治者大興佛教、不顧百姓民生的社會現實。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鑒賞03-01
古代詩歌鑒賞12-09
古代詩歌鑒賞12-09
古代經典詩歌鑒賞12-09
古代詩歌鑒賞步驟12-09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11-03
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技巧12-09
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模板01-29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12-09
古代詩歌鑒賞的備考建議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