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古詩詞賞析

時間:2024-06-25 15:24:38 詩詞賞析 我要投稿

(優)古詩詞賞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古詩詞賞析

古詩詞賞析1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作品《送別》。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作品原文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詞句注釋

 、棚嬀疲簞窬嬀。飲,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菤w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鹊,只。

  白話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作品鑒賞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向哪里去,以設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并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從全篇看,詩人以問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雙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還使得詩意空靈跳脫,語調親切。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作中吸收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心世界的復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古詩詞賞析2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詞牌名:探芳新

  朝代:宋朝

  作者:吳文英

  九街頭,正軟塵潤酥,雪銷殘溜。禊賞祇園,花艷云陰籠晝。層梯峭空麝散,擁凌波、縈翠袖。嘆年端、連環轉,爛漫游人如繡。

  腸斷回廊佇久。便寫意濺波,傳愁蹙岫。漸沒飄鴻,空惹閑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遲回處、自攀庭柳。

  古詩簡介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敘寫作者元日游吳中承天寺之所見;下片抒寫作者感嘆自己的形只影單,寄托對蘇妾的思念之情。全詞中詞人感嘆自己的形單影只,寄托對蘇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長。

  注釋

 。1)探芳新:吳文英自度曲,與《探芳信》略有異同。雙調,九十三字,上下片各十二句五仄韻。夢窗自度曲除這首外尚有前面的《平韻如夢令》《西子妝慢》《江南春》《霜花腴》《玉京謠》,及后面的《鶯啼序》《古香慢》等七首。

 。2)層梯峭空麝散:一本無“峭”字。

 。3)鴻:一本作“紅”。

  賞析/鑒賞

  “九街頭”三句,點出地點、時令。承天寺地處吳中鬧區,即“九街頭”。早春元日,乍暖還寒時候,殘雪將盡未盡,道路酥潤、泥濘。“禊賞”兩句,“禊”,祭也。“祗園”,即祗樹給孤獨園的略稱。傳說佛在王舍城說法時,給孤獨長者乞佛來舍衛城弘法,欲購祗陀太子園林獻佛。祗陀戲言,布金遍地,乃賣。給孤獨竟如其言。然園雖為給孤獨所購,林樹仍屬祗陀,故稱祗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這里借代作承天寺。此言詞人元日前去承天寺燒香,寺內布置得花團錦簇,天上卻顯得陰沉沉的!皩犹荨彼木,言承天寺建造得殿閣重重,寺內香燭旺盛,煙霧彌漫;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蕩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擁來擁去。“縈”,有旋繞之意,這里指游人袖與袖相纏繞,即形容游人之多也。“嘆年端”三句,言詞人感嘆元日歲歲有,但是每年仍舊有這許多淑女、士人前來寺內焚香拜佛啊。詞中偶句有雙聲字,必用疊韻字對者,此“嘆年端”一句中,“嘆”到“漫”八字連疊,則創見也。上片扣題述“元日承天寺游人”。

  “腸斷”一句,總領下片嘆別離。詞人在寺內回廊佇立良久,見他人都是雙雙游寺,而自己卻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牽動心中的離愁別恨。“便寫意”四句,細寫愁緒。詞人愁腸百轉,蹙眉濺淚,內外俱悲,這是因為離人(指蘇妾)去后音訊皆無,而詞人思念之心卻有增無減,所以他為了這閑情“空惹春瘦”!帮h鴻”,即暗喻去妾也!敖繁恪彼木,言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貴聚首恨別離。詞人心中最希望能夠日日醉佳釀,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他的遭遇剛好與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難免不憂愁!拔鞔啊眱删,反用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句意。“暮寒深”三句,從感嘆中驚醒,復歸現實。言他游寺晚歸,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離別情。下片詞人游寺感嘆。

  據詞中“飄鴻”、“西窗人散”等句之意,此詞應作于其蘇妾已離他而去,但夢窗尚在蘇州之時。

古詩詞賞析3

  1.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這兩句寫景抒情,生動含蓄地刻畫了思婦對愛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過盡千帆”可見思婦望江時間之長!敖圆皇恰比齻字包含了多少情思!靶睍熋}脈水悠悠”是寫夕陽西下,江水不斷東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預示著明天、后天還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滿渴望的`,又是苦惱無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畢現。

  2.腸斷白蘋洲。

  ——生動含蓄地刻畫了思婦盼望之切,相思之苦,憂愁之深。

  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的思鄉報國之情。

  4.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運用互文,情調悲愴,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朝廷重內輕外,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5.親射虎,看孫郎。

  ——運用典故,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然年紀不小,但仍有著少年狂氣。

  6.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遣馮唐”運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一樣重用自己。

  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要報效國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8.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句運用比喻,巧妙地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把愁搬上了船,是愁有了重量,不但隨水而流,而且可以用船來載,極為為自然妥帖。

  9.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生動的描寫了驚險激烈的戰斗場面,刻畫了一個殺敵報國的英雄形象。

  10.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此句表現了作者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以及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

古詩詞賞析4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接下來分享《春望》的意思和賞析。

  《春望》原文及翻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賞析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古詩詞賞析5

  1、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全詩用夸張的手法,戰斗場面凝重而慘烈,突出了將士們的高昂士氣和愛國熱情。

  2、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詞首比喻別出心裁,反意創新。通過“送春歸”和“送君歸”,巧妙的把“惜春”與“惜別”聯系在一起,既是對友人的祝愿,又表現詩人的美好情懷。

  3、別云間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本詩抒發了對國破身亡的悲痛和毅然抗清的堅定意志,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熾熱的愛國熱情。語言簡潔明快。敘事上,由遠至近漸次推進;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層加深。

  5。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夜雨之景,深沉難言之離情。設想未來相逢,再訴今日之離情。“巴山夜雨”成了離情的代用語。

  6、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夜泊秦淮之景,抒憂國之情。全詩以敘事帶出議論,但議論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顧國家艱難’只顧自己享樂的上層人物。

  7、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詞酒亭臺小園香徑之景,抒傷春感時之情。但感傷情緒并不濃郁,只是閑愁而已!盁o可”兩句情致纏綿,音調諧婉,對仗工整,宛如天成。

  8、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用下山之行不易,比喻人生的普遍道理:一山放過一山攔。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深刻的道理。

  9、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

  暮色蒼茫,泛舟誤入藕花深處,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意境的新奇感,描述的婉曲性以及語言的通俗化。

  10、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用“方塘”比書,天光云彩都倒映出來,因為有源頭活水。比喻知識越多越心如明鏡。池塘活水如明鏡清澈見底,這一境界,與一個人在學習中對一難點豁然貫通有類似的地方。所以詩句表面看來是寫景,實際上是用景物作比喻。

  11、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此詩反映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世人常用后兩句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

  12、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山,竹,日,鳥,云,窗,描寫了山中有趣的生活,表現詩人閑適心情。語言清新自然, 生動形象。

  13、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獨自彈琴與明月相伴的情景。以優美高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詩中沒有特意地去描寫景色,而著重寫了人在竹林里的活動。

  14、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連用五個地名精巧的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豪邁,

  也有思鄉的情懷。全詩意境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熬币恢赣讶耍付朊忌皆。

  15、春夜洛陽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人通過寫客居洛陽的夜晚,聽抒寫離別行旅之苦的《折楊柳》曲調,勾起的思念家鄉和情人之情!皸盍奔础墩蹢盍,漢樂府古曲,內容多敘離情別緒。

  16、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全詩記敘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思鄉懷親之情。用語自然本色韻味醇厚雋永。

  17、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從詩人創造的澗邊幽草水急舟橫的意境中,傳達出一種悠閑恬淡心情。最后兩句以飛旋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18、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全詩重在敘事,前二句言過去之盛,為下文鋪墊;后二句寫現實之衰,抒發無情感慨。全詩并無直接抒情之語,但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之凄涼飄零,卻盡寓其中。

  19、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題為送人,實為寫景:暝色蒼蒼,晚鐘陣陣,一抹斜陽,幾重青山,詩中有畫。表達詩人不遇卻閑適失意卻淡泊的情懷,即景抒情。靈澈,唐代著名詩僧。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20、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黃梅時節的一個雨夜,夜深人靜,蛙聲陣陣,伴著油燈,敲著棋子,寂寞的等著客人。詩用對句寫景,富有時令與地方特色。

  21.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作者借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出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感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全詩觸景生情,由情入理,帶有人生哲理.

  22、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全詩描寫了蕭瑟恬靜的秋天黃昏的景色,詩人目睹放牧打獵的各自隨愿而歸的情景,不禁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

  23、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秋風乍起,樹葉飄零,大雁南飛,詩人站在長江邊上遙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看到孤帆從天邊駛過,勾起乘船返鄉的念頭.然而江水漫漫,試問路在何方?全詩情景交融,言淡而一遠.借蕭索的秋景,寫出科舉異地時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以及面臨隱居與從政的抉擇時的迷茫心情.

  2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描繪洞庭湖的壯麗景象,寫得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后四句抒寫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的心情,以"垂釣者""羨魚情"設喻作結,收到了委婉達意的藝術效果.

  25、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前四句抒寫人去樓空世事蒼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繪簦樓所見,烘托思鄉之情,視野開闊,抒情真摯.

  2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前兩聯記送別地的精致和送別的.事.第三聯以浮云孤飛,來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將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末聯借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

  27。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上詩情到碧霄。

  前兩句議論,直接表達了秋日勝春朝的看法,后兩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鶴形象,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全詩議論抒情與寫景相結合,寓意深刻,形象鮮明.準確鮮明的詞語"勝,排,引"等,使意境深遠,充分體現出物我合一的意境特征.

  28、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本詩描寫了深秋時節,霜降林空之時,在魯山中旅行時所見的種種景象,其興致之高,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無疑.全詩語淡意遠.

  29、浣溪沙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上片描寫清新的春景,下片議論抒情,由寺前西流溪水,聯想到人生也可老當益壯.全詞充滿積極樂觀的情緒.

  30、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盡管年老體衰,閑居鄉下,卻仍然盼望著為國盡力.顯愛國情深.在表現手法上,詩人采用了"寄情于夢"的寫法.

  31、贈從弟 劉楨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贊美松柏嚴寒不凋的品格,勸勉從弟。文字平實,風格古樸。《贈從弟》共三首,分別以萍藻,松,鳳凰比喻從弟的品格。從弟,堂弟。

  3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本詩一改送別詩的悲涼哀怨,表達一種豪邁開闊的意境。手法嚴謹,起承轉合清晰明了。起句寫景,拓開詩人曠達的胸懷;承句寫送別的心情,感傷之意溢于言表;轉句一改離別的凄婉,成為名句;作結,慰人自我安慰,淋漓盡致的表達作者真摯的友情和曠達的胸懷。

  33、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時空無窮,人生有限。而詩人懷才不遇,獨立于悠悠天地之間,孤獨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幽州臺即燕昭王當年的黃金臺遺址。

  34、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先以清新明麗的寫景,點明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渲染離別的氣氛;(以樂景襯哀)再以敘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景美情真,辭顯意深,深受人們喜愛,以致后人為之譜曲一唱再唱,謂之“陽關三疊”。

  3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2寫虛度光陰報國無門的痛苦。3—5贊美主客的才華抱負。6句寫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7句寫出世的幽憤。全詩感情濃烈,筆勢奔放。

  3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前兩句描寫早春之景,體察入微寫出春雨春草的特點。后兩句議論,用比較突出早春的可愛。語言清新自然流暢,一改"韓孟詩派"奇崛險怪的風格,體現了韓愈詩歌特色的另一側面。

  37、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詠嘆忠貞愛情。有離別之恨和相思之苦。頷聯體現愛情的堅貞,成為千古名句。抒情回環往復,深沉婉轉;雙關語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運用,形象貼切。

  38、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上片寫庭院中的清幽景色,下片抒發詩人的“離愁”。亡國之君的哀之痛與思之切都含蓄的體現在這首詞中。

  39、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登高望遠,壯志凌云。展示出作者豪邁情懷。最后兩句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40、清平樂 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上片寫鄉情,下片寫親情。語言明白如話,但極富生活情趣。

  41、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敘事詩。描寫了丁壯婦孺辛勤勞作的情景,表達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自己沒有“功德”卻過著富足生活的愧疚。全詩用寫實手法,選取典型事件和人物來表現主題,語言簡潔,明白如話。

  42、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前兩句寫詩人深夜未眠,望著庭院中迷人的月色,感受寥廓天宇斗轉星移。后兩句因聞鳴抒感。大地靜謐,蟲聲透進窗紗,感知生意盎然的春的氣息。

  43、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選取具有山區特色的景物,并將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運用聽覺視覺的感受,將旅人“早行”的情景,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故鄉的夢中之景與旅途之景形成鮮明對照,“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現。

  44、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描寫梅花重在體現梅的高潔和堅貞。托物言志,用梅花象征自己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言堅貞自守的傲骨。

  45、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從雙臉生。

  用狀物法寫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潤。用白描法寫桑女,笑臉相迎,踏青斗草,意趣橫生。將色澤,聲音,形態,面容融入一個畫面里,展示春景,使人如親臨其境一般。同時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和青春的無限美好。

  46、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通過攝取夏季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繪成了一幅溫馨祥和恬淡和諧清新的圖畫。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色,鄉土氣息濃郁,為宋詞的內容開拓了新天地,最后一句親切自然,余味無窮。

  47、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白日,香煙縈繞,喻愁思;半夜,玉枕寒涼,示獨處;以重陽為背景,喻佳節思親之意。全詞情景交融,設喻新穎,形象鮮明。最后三句,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尋味。

  48、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上片寫景抒情,形勝依舊,往事悠悠。下片托古諷今,借頌揚孫權,暗含對不思恢復,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不滿。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49、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阿房一炬,當年繁華現在何等蕭索。巨大的反差,使詩人悟到世事無常,徒增悲嘆。最后兩句為警句,顯示一位封建文人對統治者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殘酷廝殺和奪取政權之后的奢侈行為發出的悲嘆。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醒世意義。

  50、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本曲以擬人的手法,諷刺了那些仗勢欺人,強取豪奪,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

  51、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描寫一位書生從軍邊塞,抵御外患的全過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剛健,慷慨激昂。三聯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第三聯寫戰斗,用景物描寫進行烘托。

  52、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全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運用豐富的想象,展示自己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獨,也表現了詩人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自得其樂,背面看,極度凄涼。

  53、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澳o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寫詩人回羌村父老鄉親攜酒慰問的情景。既有深摯的謝意,又有對動蕩時局的悲嘆。詩句感情起伏較大,由前者的答謝作歌,到結尾的“四座淚縱橫”,掩卷而情不自已。

  54、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作者登高抒懷,囊括天地,縱論古今,把自然景物,國家災難與個人情思融在一起。語壯景闊,借古喻今。

  55、走馬川行奉送走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血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此詩首句極力渲染環境惡劣,風沙遮天蔽日。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后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詩敘征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征戰之偉功。節奏明快,音韻多變。

  56、左遷至藍關示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本詩是一首政治抒情詩。把朝廷的xx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結合到一塊。首聯直言獲罪的原因;頷聯表明自己忠心而被貶的抑郁;頷聯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國事;尾聯與侄孫相告。氣勢壯闊,筆力雄健。

  57、望月有感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全詩意在寫經戰亂之后,懷念諸位兄弟姊妹。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話語。頸聯比喻形象貼切。

古詩詞賞析6

  江南原文

  江南

  漢樂府 〔兩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注釋】

  可:適宜,正好。何:多么。田田:長得茂盛相連的樣子。此處是形容蓮葉飽滿勁秀,挺立于水面。戲:嬉戲,玩耍。

  江南拼音解讀

  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 ,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 ,

  yú xì lián yè jiān 。yú xì lián yè dōng ,

  yú xì lián yè xī ,yú xì lián yè nán ,

  yú xì lián yè běi 。

  相關翻譯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地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相關賞析

  這首民歌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它的妙處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把男女之間調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構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和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作者介紹

  漢樂府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時已設有樂

  府。武帝時樂府規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推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

  治者觀風察俗,廣解民情厚薄。這些釆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古詩詞賞析7

  一、《觀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澹!笔切稳菟▌邮幍臉幼,“竦峙”是寫山島巍然屹立的形象!皡采、“豐茂”給人以生機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日月星辰好像在滄海中運行。

  B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滄海。

  3、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觀”字統領全篇的寫景。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實寫,后四句是虛寫,其中總寫滄海全景的詩句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分寫部分,先寫島上的樹木百草,次寫海面上的秋風洪波,最后寫天空中日月星辰。詩中將“大!狈Q為“滄!,是因為海水呈青蒼色。

  4、該詩的主旨是通過勾畫大海的壯觀景色,抒發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對這首詩語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題目中的“次”本是“停駐”之意,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館之內。

  B首聯中的“客路”指的是詩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題目中的北固山。

  C頷聯中“兩岸闊”的“闊”是表現潮平之后的景象,隨著春潮的起漲,放眼望去,江面似與岸平,舟中人的視野也因此而開闊。

  D頸聯透露出詩人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此聯表現了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詩歌以對偶句開頭,既顯工麗,又覺跳脫,先寫“客路”后寫“行舟”,那種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B、第二聯的“風正一帆懸”寫得尤為精彩。詩正是通過這一小景,呈現了平野開闊、大江泛舟、波平浪靜等大景。

  C、第三聯寫得妙絕。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顯露春意。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比喜悅之情,令人想像到詩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聯寫詩人正放舟于綠水之上,正向著青山之外的綠水進發,看到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想托雁兒捎信給在洛陽的家人,訴說自己內心深處的鄉愁。

  3、品讀全詩,發揮聯想和想象,描繪第二聯所展現的畫面。

  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漲,放眼望去,江岸齊平。順和的江風中,一葉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懸在廣闊無邊的江天上。

  三、《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景色,詩中哪些字是緊扣“早”字來寫的?

  初、早、新、漸、淺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錢塘湖早春景物的喜愛之情

  3、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描繪了錢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風光,表達了對大好春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試著從某一個角度對本詩寫作上的特點作一點分析。

  泳“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5、“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除了描繪出錢塘湖初春

  的景象之外,還間接地記述了詩人在湖邊騎馬春行的情景。

  四、《天靜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深秋晚景圖

  2、這首小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對這首小令分析不當的一項是(B)

  A“枯藤老樹昏鴉”渲染了一種暗淡凄涼的氣氛,暮鴉歸巢,使游子動了思鄉之情。

  B“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詩人記憶中的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感到孤獨。

  C“古道西風瘦馬”一句描寫了佇立于寒風之中詩人孤獨、寂寥的形象。由馬的“瘦”可以聯想到詩人的疲憊、困乏。

  D“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感受,在前幾句“景”的渲染下,詩人的思鄉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五、《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

  2、試分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和“圓”的表達作用。

  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奇異景象,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點。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

  站得高,看得遠;只有登上絕頂才能俯視一切;只有努力戰勝困難,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與喜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3、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鐘”字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營造得神奇秀麗,從而表現泰山的神奇秀麗景象。

  4、“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5、“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使用精當,請簡要賞析。

  形象地表現出泰山高聳陡峭的特點,像一把利劍把世界分割成明暗兩部分,用字極富神韻。

古詩詞賞析8

  回鄉偶書二首

  賀知章 〔唐代〕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回鄉偶書二首(其二)拼音解讀

  lí bié jiā xiāng suì yuè duō ,jìn lái rén shì bàn xiāo mó 。

  wéi yǒu mén qián jìng hú shuǐ ,chūn fēng bù gǎi jiù shí bō 。

  相關翻譯

  離別家鄉已經有很多年了,最近回來發現家鄉的人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只有門前的鏡湖水、在春風的吹拂下,水波一如既往地粼獻可鑒。

  相關賞析

  這是《回鄉偶書》中的第二首,雖不及第一首有名,卻也蘊含著一股雋永的.情味。

  返鄉后的賀知章在同故舊親朋交談中,發現家鄉的人事已發生了滄海殺田的巨變,感情細膩的詩人由是生發出人事無常的感慨、“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于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

  因為詩人的一切感慨皆是由數十年背井離鄉而引發的,故一再重復這同一意思。下一句籠而統之議論人事變化,多年離鄉,當有許許多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不勝枚舉,故只好一筆帶過。三、四句寫景兼議論。故鄉的人事俱已變換,只有門前那一.湖碧波依舊蕩漾,不改昔時模樣。詩人妙用反襯,“不改”反襯“半消磨”,“惟有”進一步映襯“半消磨”之意,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了。

  全詩通過“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形成一一種低回沉思、若不勝情的氛圍。

  與第-首詩人初進家門見到兒童時那種若悲若喜的情感不一樣,在聽了親朋介紹故鄉人事后,詩人獨立于波光粼粼的鏡湖之旁時,情感已變得更加感傷了。整首詩是詩人自然而然地從肺腑流出,毫不雕琢修飾,樸實無華,卻最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

  作者介紹

  賀知章賀知章(659 744? ),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自號“四明狂客”。武后證圣元年(695)登進士第,官至秘書監,故稱“賀秘監”。天寶三年,請度為道士,回鄉不久卒。為人曠達不羈,好飲酒。杜商作《飲中八仙歌),將其列為“八仙”之首。善詩歌及草隸書,與張旭、包融、張若虛號為“吳中四士”。其詩大多散失,今存二十首。《全唐詩》存其詩一卷。有《賀秘監集)。

古詩詞賞析9

  龍潭夜坐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履濕,松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賞析

  前三聯寫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現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當時時政的蕭條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聯的無限情則表現作者的積極態勢,并不會因失意而消沉,會繼續努力,因為這片山河寄托著他太多的.感情。

  此詩用典頗多:首句花香暗含于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寄情隱逸,實則是對樓臺深翠微的無奈。石林茅屋讓人聯想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當時溫庭筠出長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郁郁,有對時政失望。

  第二聯用典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是個青年得志,平步青云,而后看透政治紛擾,最終隱居終南山看云卷云舒的人,他有很多是詩都描寫了隱居的恬靜,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些與其說是享受隱居,不如說是失望與人世間的勾心斗角。

  第三聯首句正確理解的順序是不辭草露芒鞋濕,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即使沾濕草鞋,第二句于講“松風吹解帶”,有即使遭人不待見,也要這么做的意思。

  尾聯第一句的猗蘭用典孔子的《猗蘭操》,據一些史料記載,《猗蘭操》是孔子從衛國(也就是豫北地區)返回家鄉魯國時,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不被重用而表達的感受。而后語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反用蘇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而道有無限情,點明作者不會跟前面那些失意的隱居的人一樣棄時事不管,獨善其身,而是要繼續做事。

古詩詞賞析10

  原文

  《雜詩·人生無根蒂》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翻譯:

  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注釋

 、俚伲╠ì帝):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這句和上句是說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③落地:剛生下來。這句和下句是說,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

  ④斗:酒器。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菔⒛辏簤涯。

 、藜皶r:趁盛年之時。這句和下句是說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賞析:

  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王瑤先生認為前八首“辭氣一貫”,當作于同一年內。據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句意,證知作于公元414年(晉安帝義熙十年),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

  這組《雜詩》,實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的雜感詩。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屢復不休,悲憤等于《楚辭》!笨梢哉f,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

  這種關于“人生無!薄吧虝骸钡膰@喟,是在《詩經》《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展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凄涼悲愴,越發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這種音調,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人生無根蒂”四句意本《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感嘆人生之無常。蒂,即花果與枝莖相連接的部分。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沒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由于命運變幻莫測,人生飄泊不定,種種遭遇和變故不斷地改變著人,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這四句詩,語雖尋常,卻寓奇崛,將人生比作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是為一喻,再比作陌上塵,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詩人深刻的人生體驗寫了出來,透露出至為沉痛的悲愴。陶淵明雖然“少無適俗韻”,懷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宏大抱負,但他生值晉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戰亂頻仍,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計,他幾度出仕,幾度退隱,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終于在四十一歲時辭職歸田,不再出仕。如此世態,如此經歷,使他對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雖然在他的隱逸詩文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曠達超然之志,平和沖淡之情,但在他的內心深處,蘊藏著的是一種理想破滅的失落,一種人生如幻的絕望。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背星岸鴣恚热幻總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這一層意思出自《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也是陶淵明在戰亂年代對和平、泛愛的一種理想渴求!暗脷g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遍啔v的豐富往往使人對人生的悲劇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年齡的增長常常使人更難以尋得生活中的歡樂和激動,處于政治黑暗時期的陶淵明更是如此,這在他的詩中表露得非常明確:“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保ā峨s詩》其五)但他畢竟沒有完全放棄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轉向官場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尋求美,轉向仕途榮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尋求精神上的歡樂,這種歡樂平淡沖和、明凈淳樸!岸肪凭郾揉彙闭沁@種陶淵明式的歡樂的寫照,在陶淵明的詩中時有這種場景的描述,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保ā豆锩畾q始春懷古田舍》)這是陶淵明式的及時行樂,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古詩十九首》)有著明顯的差異,體現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來”四句常被人們引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奮發上進。在今天,一般讀者若對此四句詩作此理解,也未嘗不可。但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徑庭,是鼓勵人們要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么短促,人生是這么不可把握,社會是這么黑暗,歡樂是這么不易尋得,那么,對生活中偶爾還能尋得的一點點歡樂,不要錯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它實質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現了純凈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樸的人際關系,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首詩起筆即命運之不可把握發出慨嘆,讀來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繼而稍稍振起,詩人執著地在生活中尋找著友愛,尋找著歡樂,給人一線希望。終篇慷慨激越,使人為之感奮。全詩用語樸實無華,取譬平常,質如璞玉,然而內蘊卻極豐富,波瀾跌宕,發人深省。

  作者背景

  陶淵明

  (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古詩詞賞析11

  答寄俞仲蔚明

  [明]李攀龍

  太乙貺漢德,名駒生渥洼。

  赤汗沾青云,長嘶挹流沙。

  饑龁玉山禾,渴則飲其涯。

  翹尾以躑躅,迍夬相經過。

  不愿游閶闔,況乃服鹽車。

  世豈無伯樂,垂耳奈我何。

  天子發素書,使者出蹉跎。

  駪々十二閑,駑馬?喽。

  雖有千里姿,羈絆非所加。

  作品賞析:

 。ㄓ嗉蠕浻邝[詩,偶得王承甫《與屠青浦書》云:“讀足下與王元美書,所彈射李于鱗處,爽焉快之,然論文耳,猶未及詩。仆謂其七言歌行莽不合調,五言古《選》樂府,元美謂之臨摩帖,《后十九首》何異東家捧心益丑,《陌上!犯淖杂袨樗,非點金成鐵耶?絕句間入妙境,五言律亦平平,七言律最稱,高華杰起,拔其選,即數篇可當千古,收其凡,則格調辭意不勝重復矣。海陵生嘗借其語為《漫興》戲之曰‘萬里江湖迥,浮云處處新。論詩悲落日,把酒嘆風塵。秋色眼前滿,中原望里頻。乾坤吾輩在,白雪誤斯人’云云,大堪絕倒。仆嘗以為雅宜之行草、新安之古文、歷下之七言近體,在彼非不精工,習而宗之者愈似愈乖,不可有二,何則?徇所美而乏通才,局于格而寡新法,守而弗化,極而弗變,其神者不全耳。”承甫之論歷下,與余所評駁若合符節。元美雖為于鱗護法,亦不能堅守金湯矣。前輩又拈歷下《送楚使》詩“江漢日高天子氣,樓臺秋敞大王風”云:“此賀陳友諒登極詩也!迸c承甫引淮海生之語相類,附及以資一笑。)

古詩詞賞析12

  (一)古詩詞鑒賞。(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現的畫面。(2分)

  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7.略。評分:共2分。開放性試題,描繪應表現出平也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色特點,語言流暢即可。8.思念故鄉評分:共1分。

  二、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7~8題。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懷子由。

  明月兒時有?把酒問青天。不多。天上官閉,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高處不勝寒。魚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轉朱閣,低績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婢娟。

  7.請就詞中加線句子的內容質疑(只提一個疑問,不作答)。(2分)

  答:

  8.簡析“轉朱閣,低椅戶,照無眠”一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2分)

  答:

  答案:7.示例一:是在月宮(天上)起舞,還是在人間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間”是說天上好,還是人間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還是人的影子?

  三、閱讀古詩《過零丁洋》,完成10-11題。(4分)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詩的頸聯,詩人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和,地名與處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心境。(2分)

  1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影響深遠。請說說你的理解。(2分)

  答案:10、形式的險惡,境況的?

  11、這兩首詩表現了詩人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人難免一死,為祖國舍生取義,一片丹心永垂史冊;直抒胸臆,表現了以死明志的決心,表現了民族氣節。

古詩詞賞析13

  1.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有同學在讀下面兩首詩的時候提出兩個問題,請你幫助解決。(6分)

  【甲】夜雨寄北李商隱【乙】芙蓉樓送辛漸①王昌齡

  君問歸期未有期,寒雨連江夜入吳,

  巴山夜雨秋漲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當共剪西窗燭,洛陽親友如相問,

  卻話巴山夜雨時。一片冰心在玉壺③。

  【注釋】①辛漸:王昌齡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樣純潔明凈的心。玉壺: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壺。冰心、玉壺都喻指高潔、清白的品質。

 、拧鞍蜕揭褂昵餄q池”“寒雨連江夜入吳”,這兩句中詩人寫“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思念親友的思想感情,但側重點有所不同,【甲】詩中“何當共剪西窗燭”表達了的情感;【乙】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表達了的志向。(4分)

  答案:⑴(2分)渲染氣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對即可)

  ⑵(4分)急切與妻子(親人)見面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節操)(意思對借款)

  2.詩詞鑒賞。

  西歸絕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損容顏,今日春風到武關。

  兩紙京書②臨水讀,小桃花樹滿商山。

  【注釋】①本詩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從被貶地奉召還京途中。②書:信。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復言和白居易的書信。

  21.詩歌前兩句都是通過敘事來抒情,其中第一句對第二句起到了作用。(2分)

  22.景語皆情語,第四句以景語收住全篇。請用自己的話,對此句加以描述。(2分)

  答案:21.反襯或襯托

  22.(詩人臨水讀罷友人書信)猛一抬頭,忽見岸上嫣紅一片。放眼遠眺,只見商山開滿桃花,春色妍麗,喜悅之情更為濃郁。

  3.詩詞鑒賞。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6~7題。(共5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6.對這首詞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2分)

  A.上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將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場面。

  B.下闋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了將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銳氣。

  C.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暮年,仍雄姿英發,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英雄形象。

  D.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卻壯志難酬的現實。

  7.對這首詞賞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

  A.“沙場秋點兵”一句寫閱兵場景,“秋”字為閱兵場景增添了悲涼之氣。

  B.“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應題目,是作者與陳同甫的共勉之詞。

  C.詞的上下闋一般會“換意”,但這首詞卻突破傳統,詞意上下貫通,展現了一幅戰爭場景,甚為獨特。

  D.“可憐”兩字凸顯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從前九句的壯懷激烈陡然變為末句的黯然傷神,波瀾起伏,言近意遠,實為大家手筆。

  答案:6、c7、a

古詩詞賞析14

  《小池》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詩簡介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著名詩篇。此詩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翻譯/譯文

  小泉無聲像珍惜泉水淌著細流,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注釋

 、偃郏喝某隹。

 、谙В簮巯А

 、矍缛幔呵缣炖锶岷偷娘L光。

  ④小荷:指剛剛長出水面的嫩荷葉。

 、菁饧饨牵哼沒有展開的嫩荷葉尖端。

 、揞^:上方

  賞析/鑒賞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與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睍r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名句賞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地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于生命及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么的渺小,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荷葉,未展開的荷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今譯]小小的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兒,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賞析]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

古詩詞賞析15

  中考語文古詩詞賞析試題及答案(九)

  1.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象之外,還指的是。(1分)

  (2)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又指現實中的楊柳樹。

  C.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入情感抒發。

  D.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答案】(1)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2).D

  2.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晚次樂鄉縣①

  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②夜猿嗚。

  【注釋】①本詩是詩人從故鄉蜀地東行,途經樂鄉縣時所作。②噭:同“叫”。

  (1)概括引發詩人思鄉的事由。(2分)

  (2)下面對詩歌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詩人以時間為線索架構全詩,從“日暮”開始,到夜色漸濃,至“夜”結束全詩。

  B.頸聯以“煙斷”、“木平”逼真地寫出了夜色的濃重。

  C.尾聯自問自答,以景寫情,情景交融,更添無盡鄉思之愁。

  D.此詩與詩人的《登幽州臺歌》寫法相同,粗獷、直抒胸臆。

  【答案】(1).異鄉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給分)(2).D

  3.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有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旁娭凶钅芡怀鲈娙烁星榈囊粋詞語是:。(1分)

 、普堖x了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首聯交代了踏春的去處,簡潔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B.頷聯抓住了“爭”、“啄”兩個動詞,描繪了一幅早鶯爭暖、新燕啄泥的畫面。

  C.頸聯用“沒馬蹄”寫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綠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春行錢塘湖的喜悅心情。

  【答案】⑴最愛。(1分)⑵C(2分)

【古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詞賞析05-23

古詩詞賞析:12-07

經典古詩詞賞析12-09

經典的古詩詞賞析12-09

古詩詞賞析12-09

課外古詩詞賞析12-09

古詩詞《絕句》賞析12-07

古詩詞春日的賞析12-08

古詩詞賞析:絕句12-08

古詩詞賞析大全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