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古詩詞賞析

時間:2024-05-24 15:24:45 詩詞賞析 我要投稿

[精]古詩詞賞析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賞析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古詩詞賞析15篇

古詩詞賞析 1

  ●貂蟬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貂蟬

  天香美譽數(shù)貂嬋,閉月佳人貌若仙。

  千古鳳儀成絕劇,連環(huán)妙計巧周旋。

  ●貂蟬

  貂嬋拜月閉冰盤,佳麗憂民嘆國殘。

  王允巧施美女計,嬌娃戲弄戀美男。

  若無父子爭風(fēng)事,哪有群雄略土繁。

  巧計雖施身已賤,良方過后國仍艱。

  ●詠貂禪

  一許董相國,

  再許呂溫侯。

  漢祚移難復(fù),

  奈何寄女流。

  星掩愁云夜露寒

  斂容拜月玉香殘

  司徒妙計連環(huán)破

  貂嬋機謀美色嫣

  紅玉纖柔擒赤兔

  翠裙飄裊縛青鳶

  倘無弱女紅顏媚

  那有三足鼎立言

  貂蟬詩

  歌月徘徊孤樓前,

  舞影零游群雄間。

  如花朱顏非吾愿,

  香消玉殞惹誰憐?

  ●貂蟬

  白居易 澗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沉沉海底生珊瑚。

  歷歷天上種白榆。

古詩詞賞析 2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翻譯】

  剪裁好白色的絲綢,輕輕疊成數(shù)層,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的涂抹,時髦的漂亮衣服,艷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女。紅顏易凋零,更何況,經(jīng)歷了多少無情的風(fēng)雨 ,面對愁苦的情景,扣問凄涼的院落,還要經(jīng)受幾番春暮。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這雙飛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間的苦痛。天遙地迵,萬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就連夢也難做成,因我痛苦的徹夜難眠。

  【賞析】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于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xiàn)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fēng)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fēng)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

  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雜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這里借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jié)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于世。這種手法于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古詩詞賞析 3

  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楊萬里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詞前小序點明全詞的中心是“望月”,同時點明時間是“七月十三日夜”,地點是“萬花川谷”。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誠齋”,是楊萬里書房的名字,“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shè)懸念,引人遐想。讀完這兩句,人們自然地要問:既然“誠齋”與“萬花川谷”相去不遠,何以月光照到了“萬花川谷”,作者的書房里不見月光呢?緊接著兩句“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使懸念頓解,也說明了作者為什么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谷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

  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郁郁蔥蔥,修長挺拔,怎么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了書房處于竹林深處,環(huán)境幽雅僻靜。《宋史》記載,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后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shè)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過對照描寫,用“未到”和“先到”點明,此時誠齋仍處在朦朧暗影之中,而“萬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寫“萬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兩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才”字與“已”字相呼應(yīng),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盡管現(xiàn)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

  那么,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歷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這樣,詞的結(jié)尾兩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個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壓倒前句描寫的美妙如玉,剔透晶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xiàn)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shù)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楊萬里在文學(xué)史上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楊誠齋體”在當(dāng)時也頗有影響。本詞語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鮮,生活氣息濃郁,說明他的詞風(fēng)一如他的詩風(fēng)。

古詩詞賞析 4

  1.《望岳》

  名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賞析:“鐘”字用擬人手法將大自然寫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用字“奇險”,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名句: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賞析:整齊的對偶句寫出山中云氣的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表現(xiàn)作者胸襟寬廣,視野開闊。

  名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寫出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這兩句詩至今還被人們廣泛用來勉勵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

  2.《春望》

  名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賞析:用對比的寫法,明寫景,實抒感,以京城的荒涼、破敗、草林叢生來正襯詩人的無限悲哀。一個“破”字一個“深”字,突出國都殘破,滿目凄涼。為全詩創(chuàng)造氛圍。

  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賞析:運用對偶、擬人、反襯的寫法,意思是由于戰(zhàn)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世間的離別而驚心。用這種移情于花鳥的手法,烘托自己“感時”“恨別”之悲。

  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賞析:對偶句結(jié)構(gòu)工整,感情濃郁,表現(xiàn)了詩人在消息隔絕又盼家書不至?xí)r的憂國之情和迫切心情。

  名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以詩人“春望”后情態(tài)作結(jié),用一“搔”字,顯示了詩人的愁苦之心。含蓄、生動地描寫出詩人憂愁萬慮、憔悴不堪的情狀。

  3.《歸園田居(其三)》

  名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賞析:運用對偶修辭手法,形象地刻畫了詩人早出晚歸、辛勤勞作的形象,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月下歸耕圖”,體現(xiàn)作者不以為苦,享受勞作樂趣的歸隱之樂。

  名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賞析:點明主旨。“愿”字是全詩的中心,表現(xiàn)了詩人歸隱田園,不愿與世俗官場同流合污思想。

  4.《使至塞上》

  名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賞析:既是寫景,也是敘事,運用比喻,以飄蓬、歸雁自比,一“征”一“歸”,一“出”一“入”,對偶句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比,抒發(fā)了作者被排擠的苦悶和遠離家鄉(xiāng)異地飄泊的愁緒。

  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賞析:描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直”字則表現(xiàn)出了濃煙的勁拔和堅毅之“圓”寫出了蒼茫單調(diào)。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huán)境中去,正如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

  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點:

  1.它有畫一樣的構(gòu)圖:點是落日,線是烽煙、河流,面是大漠,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意境雄渾,視野開闊。

  2.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無際的大漠,縱的煙,橫的河,圓的落日,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概括性極強。

  3.色彩豐富:黃沙,橘紅色夕陽,閃著白光的河水,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天空。

  5.《渡荊門送別》

  名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賞析:“隨”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寫出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象,畫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

  名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賞析:運用雄奇的想像和對偶、比喻、夸張修辭,描寫出長江夜晚及白天的奇美。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云彩構(gòu)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shù)效果十分強烈。

  名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賞析: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故鄉(xiāng)山水來送自己的萬里行舟的殷勤,言簡意豐。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戀之情。

  6.《登岳陽樓》

  名句: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賞析:“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寫出了背井離鄉(xiāng),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國破家亡的滄桑,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名句: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恨悲。

  賞析:“風(fēng)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xiàn)實,語意雙關(guān),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詩人直寫自己一個白發(fā)老者憑吊古事,內(nèi)心滄桑沉重。“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自我寫照,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整句詩含蓄地寫出了時事變遷帶來的悲恨愁苦,感情沉郁。

  7、《石壕吏》

  名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賞析:呼——啼,怒——苦,形成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講說制造悲憤的氣氛。

古詩詞賞析 5

  一、積累和運用(25分)

  (1)子日:學(xué)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_____。(《(論語)十則》)

  (2)予獨愛蓮之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趙翼《論詩》)

  (4)海內(nèi)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______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6)氣蒸云夢澤,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7) 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8) 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皎潔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動情。豁達的蘇軾望月感懷,思索人生,悟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灑脫的李白邀月共飲,排遣寂寞,詠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的浪漫。

  【答案】

  6. (1)思而不學(xué)則殆(2)出淤泥而不染(3)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4)天涯若比鄰(5)誰家新燕啄春泥(6)波撼岳陽城(7)安得廣廈千萬間(8)馬作的盧飛快(9)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每空1分,共12分,錯別字每兩個扣1分)

  4.古詩文名句默寫。(5分)

  (1)我寄愁心與明月, ________________。(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 ,老木滄波無限悲。(陳與義《登岳陽樓》)

  (3)問渠那得清如許? ____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

  (4)只恐雙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

  (5)當(dāng)生與義不可兩全的'時候,眾多見義勇為者用行動詮釋________________ 。(《孟子》)

  【答案】

  (1)隨君直到夜郎西(2)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3)為有源頭活水來(4)載不動,許多愁(5)舍生取義(者也)

  6.古詩文名句默寫。(6分)

  (1)________________ ,在水一方。(《詩經(jīng) 秦風(fēng)》)

  (2) 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3)誰道人生無再少?________________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蘇軾《浣溪沙》)

  (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上》)

  (5)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詩人發(fā)出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這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答案】

  6、(6分)(1)所謂伊人(2)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3)門前流水尚能西(4)舍生而取義者也(5)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1.默寫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旬。(任選其中6句)

  ①學(xué)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___ 。 (《論語,為政》)

  ②然后知________________ ,而死于安樂也。 (《孟子告子下》)

  ③問君何能爾?________________ 。(陶淵明《飲酒》)

  ④ ________________,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⑤: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見歡》)

  ⑥ 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⑦ ________________,嬴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

  ⑧ 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2)默寫杜牧的《赤壁》。

  【答案】

  1.(10分) (1)①思而不學(xué)則殆②生于憂患 ③心遠地自偏④造化鐘神秀

  ⑤別是一般(一番)滋味在心頭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了卻君王天下事⑧落紅不是無情物 (6分。選填的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錯別字的,該句不得分)

  (2)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錯別字的,該句不得分) (2分)

古詩詞賞析 6

  一提到“秋”,人們的第一反應(yīng)便是那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馬致遠作)。殊不知,元曲當(dāng)中寫到關(guān)于“秋”的作品甚多,最為傳神的當(dāng)屬白樸的'《天凈沙·秋》。如果說,馬致遠被稱為“秋思之祖”的話,那么,白樸應(yīng)義不容辭地被推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樸用如椽之筆,在不著一個謂詞的情況下,巧妙地并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

  第二句,則是在前兩句描摹的大范圍中的一角特景。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dāng)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這一動態(tài)的驟然出現(xiàn),打破了靜景的觀感,使人心為之一動。“一點”說明“飛鴻”的距離之遠,“影下”更顯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傳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視角上的遠近結(jié)合,遠處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與綠;近處是秋天的植物:草、葉和花,白、紅、黃更是和諧烘托,五彩紛呈,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秋之畫卷”,渲染了秋景,傳達了濃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個“秋”字而處處見“秋意”,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綜觀全曲,其結(jié)構(gòu)新穎別致,即“鋪排靜景——中介飛鴻動景——鋪排靜景”,規(guī)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動靜結(jié)合,變化而不單調(diào);再次,如果說此曲前兩句秋景不免顯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則意境轉(zhuǎn)換,更顯清疏、清和了。這些足見作者的高超的煉意本領(lǐng)和構(gòu)思技巧。

古詩詞賞析 7

  《夏至日作》

  唐朝·權(quán)德輿

  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韋應(yīng)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nóng)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dāng)。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竹枝詞》

  唐朝·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

  宋朝·張耒

  長養(yǎng)功已極,大運忽云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干云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古詩詞賞析 8

  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賞析技巧

  一、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zhǔn)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三、一詞領(lǐng)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

  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語文詩詞鑒賞怎么做題

  一、思鄉(xiāng)懷人詩鑒賞方法

  ①初讀全詩,整體感知,確定情感類別。

  ②抓關(guān)鍵句,挖掘字詞,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構(gòu)建圖景,再悟情感。

  ④根據(jù)題目,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二、邊塞詩的'主要特點:

  (1)內(nèi)容:邊塞風(fēng)光(奇麗壯闊)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將士(生活艱苦)

  (2)情感:對家鄉(xiāng)思鄉(xiāng)念親;對友人惜別感傷;報國豪情;壯別感奮

  (3)風(fēng)格——雄壯豪邁。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張、用典。

  (5)常用詞語: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胡羌羯夷夜郎長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飛鷹揚箭飛馬走

  三、邊塞征戰(zhàn)詩的鑒賞方法

  第一,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最能體現(xiàn)國運興衰的作品,因此,我們在接觸這類詩歌時,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第二、注意區(qū)別各自的思想內(nèi)容感情特點。有的寫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有的寫出征士兵的鄉(xiāng)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的表現(xiàn)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有的反映對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有的陳述久戍邊關(guān)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懷念,有的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fēng)光……

  第三,分析邊塞詩的不同藝術(shù)風(fēng)格。在大量邊塞征戰(zhàn)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奇壯美,有的豪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細細體會,才有可能準(zhǔn)確領(lǐng)會到邊塞征戰(zhàn)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shù)風(fēng)格。

古詩詞賞析 9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飛來山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簡析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云天的氣勢吧!

  從全詩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飛來的高峰才能觸發(fā)得出;但無“聞?wù)f雞鳴見日升”作鋪墊,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飛來山上千尋塔”,才能用見日出聞天雞的故實;也只有在天外飛來的高峰見日出聞天雞,才能導(dǎo)出不畏末俗亂真、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思緒條貫,勾連緊密;天衣無縫,一氣呵成;前后關(guān)照,渾然一體。

古詩詞賞析 10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中的采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采蓮人采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仿佛親耳聽到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和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伙子和采蓮姑娘們還在調(diào)情求愛。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蓮”,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蓮本來是大江南北湖澤溝塘中常見的人工栽培植物,可這位歌者(亦即詩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卻偏要說“江南可采蓮”,這是因為蓮栽培的地區(qū)雖然很廣,但卻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蓮人大都是男女,尤以青年婦女為主;同時江南民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蓮時調(diào)情求愛之事極為常見,故盛行于南朝時期的民間情歌,在漢代的江南實際上就很流行。在這類民間情歌中常用比興、雙關(guān)手法,以“蓮”諧“憐”,象征。由此可見,此歌用的顯然也是比興、雙關(guān)手法。起句中的“采蓮”,也含有尋歡求愛的.意思。由此可推知這位歌者乃是一個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從外鄉(xiāng)來到江南的。他來江南名為采蓮,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否則何處不可采蓮,而獨留戀于江南,可見“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緊承上句而來的第二句“蓮葉何田田”,顯然也是明寫蓮葉茂美,暗喻采蓮姑娘們?nèi)藬?shù)眾多,姿態(tài)豐美的。而第三句“魚戲蓮葉間”和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則是以魚兒戲水于蓮葉間暗喻采蓮男女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情景。這也是民間情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由此可見,這首采蓮歌實際上乃是一首與相結(jié)合的情歌。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fù),它的妙處究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guān)手法,把男女之間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jié)構(gòu)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和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如,心曠神怡,呈現(xiàn)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lǐng)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后四句當(dāng)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采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lǐng)會到此歌表現(xiàn)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并列,極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歌曲反復(fù)詠唱,余味無窮之妙。

古詩詞賞析 11

  《辛未七夕》原文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fēng)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辛未七夕》賞析

  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fēng)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tài),語意感傷,心境難堪。

  本詩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才有佳期之樂。然后轉(zhuǎn)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間風(fēng)俗,問:“既奉出食品,讓蜘蛛代為乞巧,那又如何答謝搭鵲橋的烏鵲呢?”

  《辛未七夕》作者簡介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古詩詞賞析 12

  百花洲上新臺,檐吻云平①,圖畫天開②。鵬俯滄溟③,蜃橫城市④,鰲駕蓬萊⑤,學(xué)捧心山顰翠色⑥,悵懸頭土濕腥苔⑦。悼古興懷,休近闌干,萬丈塵埃。

  注釋

  ①檐吻云平:言飛檐畫棟,高與云平。

  ②圖畫天開,言風(fēng)景如畫,自然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③鵬俯滄溟 :象大鵬之俯瞰海洋。滄溟,海水彌漫的樣子。

  ④蜃(shen)橫城市:象蜃景橫理成城市一樣。蜃景是光線經(jīng)過不同的密度層,把遠處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異幻景。《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云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⑤鰲駕蓬萊:《列子·湯問》:渤海中有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六萬歲一交焉。

  ⑥學(xué)捧心句:《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臏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歸而捧心而臏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這是把山擬人化,言山之蒼翠是在學(xué)習(xí)美人的眉黛。

  ⑦悵懸頭句:《史記·伍子胥列傳》:(吳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這里是下文所說的悼古傷懷的主要內(nèi)容。

古詩詞賞析 13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能正確理解詩詞曲的內(nèi)容。

  2、會品析詩詞曲的語言。

  3、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寫作技法的鑒賞。

  學(xué)習(xí)重點:古詩詞曲賞析的解題方法。

  一、導(dǎo)入語

  通過研讀20xx年“三市一企”考試說明可知,古詩詞賞析材料選自人教版和語文版課標(biāo)實驗教材(7—9年級)中的所有古詩詞(人教版“課外古詩詞背誦”中的篇目除外)。考查角度一般從思想感情、主要內(nèi)容、名句賞析、語言分析等角度入手,所以復(fù)習(xí)時應(yīng)從這幾個方面來加強訓(xùn)練,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探索解答此類試題的方法。

  二、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

  (一)例題演繹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⑴詩中間接點明詩人出使邊塞季節(jié)的詞是“__”。(限2個字)

  ⑵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詩的一、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

  B頷聯(lián)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由“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

  C頸聯(lián)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荒涼的沙漠中,烽火臺燃起一股濃煙;在蒼茫中見到一輪落日在黃河的盡頭,使人感到荒涼而溫暖。

  D從詩題“使至塞上”以及詩句中“邊、居延、漢塞、胡天、大漠、蕭關(guān)、燕然、屬國、都護”等詞語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邊塞詩。

  ⑶詩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詩人寫征蓬、歸雁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邊做邊思:詩歌賞析的基本內(nèi)容有哪些?解答方法有哪些?

  歸納記錄:

  1、體味詩歌的遣詞,應(yīng)從詩歌語言的準(zhǔn)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三方面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2、體味詩歌的意象(意境)。所謂“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境”,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3、體味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4、體味試題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點,把握試題的側(cè)重點。

  5、要借助注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業(yè)已形成的能力,仔細誦讀、品味所給的詩詞曲,找出答題的角度,在反復(fù)比較、辨析的基礎(chǔ)上,推斷所求的答案。

古詩詞賞析 14

  紈扇嬋娟素月,紗巾縹緲輕煙。

  高槐葉長陰初合,清潤雨余天。

  弄筆斜行小草,鉤簾淺醉閑眠。

  更無一點塵埃到,枕上聽新蟬。

  陸游詞作鑒賞

  陸游在孝宗乾道元年(1165)四十一歲時,買宅于山陰(今紹興)鏡湖之濱、三山之下的西村,次年罷隆興通判時,入居于此。西村的居宅,依山臨水,風(fēng)景優(yōu)美。他受了山光水色的陶冶,心情也比較舒緩,所以自號漁隱。在家住了四年,到乾道六年他離家入蜀。四年中寫了幾首描寫村居生活的《鷓鴣天》詞。

  這首《烏夜啼》詞,雖然也寫村居生活,但與上述《鷓鴣天》詞不同期:是他從蜀中歸來,罷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再歸山陰時寫的。他這次歸山陰,從淳熙八年(1181)五十七歲起到十二年六十一歲止,又住了五年。他在淳熙十六年寫的《長短句序》,說他“絕筆”停止寫詞已有數(shù)年,因此詞作于這幾年中是當(dāng)可確定的了。而這首詞的詞境之美,自然與山陰居宅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

  陸游是個愛國志士,不甘過閑散生活,他的詩詞寫閑適意境,同時又往往帶有悲慨。而這首詞卻有些不同,整首都寫閑適意境,看不到任何悲憤之情。所以必須要結(jié)合陸游的身世和思想,從詞外去理解他并不是真正耽于詞中的生活,這一時的閑適,反而讓人去試著探究深藏于作者心中的憂國憂民之情。詞寫于初夏季節(jié)。上片起二句:“紈扇嬋娟素月,紗巾縹緲輕煙”。以兩種生活用品來表現(xiàn)季節(jié)。第一句寫美如圓月的團扇,第二句寫薄如輕煙的頭巾,這都是夏天所適用的。扇美巾輕,可以驅(qū)暑減熱,事情顯得輕快。“高槐葉長陰初合,清潤雨余天。”這二句寫景,也貼切季節(jié)。夏天樹陰濃合,梅雨季節(jié),放晴時余涼余潤尚在,這都使人感到寬舒。這二句使人想到王安石《初夏即事》“綠陰幽草勝花時”的`詩句,想到周邦彥《滿庭芳》“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的詞句。景物相近,意境同樣很美;但王詩、周詞,筆調(diào)幽細,陸詞則表現(xiàn)出清疏、自然。

  下片起二句:“弄筆斜行小草,鉤簾淺睡閑眠。”由上片的物、景寫到人,由靜寫到動。陸游的有關(guān)寫字的詩,如《草書歌》、《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醉中作行草數(shù)紙》等,大多都是表現(xiàn)報國壯志被壓抑,興酣落筆,藉以發(fā)泄憤激感情的,正如第二題的詩中所說的:“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在這里,作者卻以寫字表現(xiàn)閑適之情,淳熙十三年作于都城的《臨安春雨初霽》中的“矮紙斜行閑作草”一句,正和這里的詞句、語意接近。醒時弄筆寫細草,表示閑適;醉眠時掛起簾鉤,為了迎涼,享受陶淵明《與子儼等疏》所說的:“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那樣的樂趣。“更無一點塵埃到,枕上聽新蟬”,正是瀕湖住宅的清涼、潔凈的境界。使人很明晰到感受到這一份閑暇。明顯不同于往日作者的壓抑、苦悶。

  這首詞只寫事和景,不寫情,情寓于事與景中。使讀者在情景交匯中體會到作者的這種流暢、舒適的情懷。上下片復(fù)疊,句式完全想同,故兩片起句都用對偶。情景輕快優(yōu)美,筆調(diào)清疏自然,是陸游少見的閑適詞。居宅依山傍水、風(fēng)景美麗如畫。作者不禁釋懷,將昔日的抑欲苦悶一并拋到腦后,融入大自然的清新、閑適之中。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未酬后的閑居生活。實屬難得。作者于淳熙八年初歸山陰的夏天,寫了一首《北窗》詩:“九陌黃塵初暮忙,幽人自愛北窗涼。清吟微變舊詩律,細字閑抄新酒方。草木扶疏春已去,琴書蕭散日初長。《破羌》臨罷搘頤久,又破銅半篆香。”意境和這詞十分相近,可以窺見作者這時期的心態(tài)。“清吟微變舊詩律”,更可探求這詞風(fēng)格形成的一些信息。

古詩詞賞析 15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不知為何每當(dāng)讀到這句詩,不知為何,心情總是沉重的,這首詞乃秦觀所寫,這首詞的意思是云彩在天空變幻出千百種奇巧的`樣式,牛郎、織女守候在遙遠銀河兩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會,可這相逢就如同秋風(fēng)和露水般的交溶,勝過了人間那些日日相守,卻不懂珍惜的人間伴侶。 這刻纏綿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綿綿不絕,這如夢似幻的短暫歡會,卻最終還是要結(jié)束,牛郎、織女戀戀不舍的各自踏上歸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勸解:我們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當(dāng)年,秦觀為情所困,寫下了這首鵲橋仙,試問,如今又有多少人像秦觀一樣,為情所困呢?

  現(xiàn)在正是中小學(xué)生的青春期,大部分家長都不允許學(xué)生彈戀愛,可我要說:給我們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古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賞析:12-07

古詩詞賞析12-09

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12-09

經(jīng)典的古詩詞賞析12-09

古詩詞賞析05-23

經(jīng)典古詩詞名句的賞析03-09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11-11

古詩詞賞析:絕句12-08

古詩詞賞析與閱讀12-08

精選浪漫古詩詞賞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