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氣象災害的案例
氣象災害是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例如干旱、龍卷風等都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過,那么有過哪些特例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氣象災害例子,供大家參閱!
氣象災害例子:干旱缺水
華北平原是我國農業主產區,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在全國最低。由于在太行山、燕山等水源地打壩修水庫,主要供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有資料報道,以北京市為圓心,800公里半徑之內(200萬平方公里,超過1/5國土)已沒有一條常流河(蔡金水,2004),地表水基本枯竭,地下水全部嚴重超采,華北平原環渤海復合大漏斗總面積達728萬平方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漏斗,覆蓋了河北、天津及山東的廣大平原,占區域的52%(張顯峰,2001)。河北省有200條地表裂縫,多數因超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而成,為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帶來許多破壞和影響。由于長期依靠地下水生產和生活,地下含水土層日漸干涸,形成了華北平原等地區的大漏斗,海水倒灌,沿海地區鹽堿化面積逐漸擴大,不少主要城市尤其是東部城市在未來的10-50年中面臨完全斷水的威脅。
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從太空中來看中國,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70%土地成干旱的紅黃色,綠色的.森林面積占30%左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圖1)。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候日趨干旱,中國人口的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量不斷上升,農業耕地資源的不斷開墾,涵養水原的林草面積逐漸減少,一方面,導致水資源量已明顯減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曾長期多次出現斷流,長江水量的逐漸減少,都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北方長期干旱,南方季節性干旱近年來頻發。另一方面,也導致雨季洪澇災害嚴重發生,為工農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帶來很大損失。世界銀行估計,中國每年在洪澇災害上的損失平均為100億美元,其中洪水只占三或四成,伴隨洪水發生的澇災占六或五成。這些對中國的糧食安全都有重要影響。第三是由于人口、城市和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都與農業用水進行激烈競爭,農業用水逐漸減少,因為缺水灌溉,土地生產力也逐漸下降,糧食安全難以保障。第四,由于生態環境的破壞,中國土地的荒漠化和干旱化將要明顯增加。特別是我國北方,由于干旱氣候決定的資源性缺水永遠是限制該區發展和繁榮的關鍵問題。
氣象災害例子:龍卷風
在美國中西部的龍卷風走廊,每年都會爆發1000多次龍卷風,在那里,時速500公里/小時的龍卷風瘋狂前進,只要走進這里,你很可能因為龍卷風拋出的致命武器、天空砸下的大冰雹或溫度極高的閃電而喪命,所以,最好旅游不要去龍卷風走廊,那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龍卷風走廊地帶從落基山脈延伸到阿巴拉契山脈,平均每年這里會形成1000次龍卷風,風速則達到500公里/小時,沿途經過的農田、房屋、人和牲畜都被摧毀殆盡。俄克拉荷馬城和塔爾薩之間44號州際公路沿線被稱為“I - 44龍卷風走廊”,這里居住的100多萬居民已經習慣了每年的龍卷風季節。每年春季,當來自落基山脈的干燥冷空氣經過這片低地平原,與來自墨西哥灣沿岸的潮濕熱空氣相遇,龍卷風便如期而至。
自1890年以來,前后共有120多場龍卷風襲擊了俄克拉荷馬城及周邊地區。1999年5月3日的一場龍卷風席卷俄克拉荷馬城周圍地區, 1700座家園夷為平地,6500處建筑遭到破壞。俄克拉荷馬城東北同一沿道上的大部分地區也常受到龍卷風襲擊。在人口59.00萬的塔爾薩小城,1950年至2006年間共遭遇了69場龍卷風。此外,塔爾薩建立在阿肯色河邊,這里是由一系列小溪沖積而成的平原,在大雨的惡劣天氣還很容易遭到洪水襲擊。1974年、1976年和1984年三次大規模洪水災害造成了數十萬美元的損失。
龍卷風這種自然現象是云層中雷暴的產物,具體的說,龍卷風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區域內集中釋放的一種形式。
龍卷風的形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大氣的不穩定性產生強烈的上升氣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過境氣流的影響,它被進一步加強。
(2)由于與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變的風相互作用,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開始旋轉,形成中尺度氣旋。
(3)隨著中尺度氣旋向地面發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變細并增強。同時,一個小面積的增強輔合,即初生的龍卷在氣旋內部形成,產生氣旋的同樣過程,形成龍卷核心。
(4)龍卷核心中的旋轉與氣旋中的不同,它的強度足以使龍卷一直伸展到地面。當發展的渦旋到達地面高度時,地面氣壓急劇下降,地面風速急劇上升,形成龍卷風。
注:科學家經過多年的龍卷風觀測發現,陸龍卷多發生在高壓線設施附近,或將成為誘發龍卷的原因之一。
氣象災害例子:高溫天氣
江南、華南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歷時1個多月,局地近2個月。其高溫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溫度之高為歷史同期罕見。長江中下游至華南北部地區夏季極端最高氣溫達到38-40℃,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等地高達40-43℃,浙江、福建、江西大部以及江蘇,安徽、廣東、廣西等地的局部地區極端最高氣溫超過了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夏季高溫日數,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普遍有10-30天,江南中東部、華南北部達30-50天;與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區高溫日數普遍偏多5-15天,浙江、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偏多達15-25天以上。2003年南方地區盛夏(7-8月上旬)35℃以上高溫日數及整個夏季(6-8月)38℃以上高溫日數均達1961年以來極大值。持續高溫加速了南方旱情的發展,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同時也使人們正常生產、生活受到較大影響。
高溫也是一種較常見的 氣象災害,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影響。高溫熱浪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低, 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癥的發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溫的水電需求量猛增,造成水電供應緊張,故障頻發。高溫加劇了 土壤水分 蒸發和作物 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造成土壤失墑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而 森林火災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另外,旅游、交通、建筑等行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高溫熱浪同時也會給一些生產、銷售防暑降溫用品及設備的廠家和商家帶來商機。
看過“氣象災害例子”的人還看了:
2.臺風知識
【氣象災害的案例】相關文章:
氣象災害特點05-09
氣象災害的應對05-09
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05-09
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的關系05-09
氣象災害與氣候災害的關系05-09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05-09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
氣象災害的等級劃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