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時間:2022-12-09 18:14:20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影響農業的氣象災害有很多種,它們對災害的影響作用也各不同。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影響農業的氣象災害,供大家參閱!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往往是大范圍的,有史以來農業氣象災害就是農業生產最主要的威脅,而且還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以下簡要的分析了主要的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1)干旱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干旱災害又分為春旱、夏旱和伏旱三大類。春旱主要出現于每年的3月份~4月份,這時正好是小麥灌漿的最佳時期,春旱的產生使小麥的籽粒不飽滿,大大影響了小麥的產量,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夏旱一般出現在每年的5月份~6月份,這時正是南方夏收、北方夏種的季節。夏旱的發生會導致在種稻過程中形成無水栽插的局面,使栽插進度比較緩慢,并且使早稻抽穗困難,玉米得不到很好的授粉,造成幼苗質量較低等;伏旱一般出現在每年的7月份~8月份,這時正好是中稻成熟和玉米結實的階段,伏旱災害的出現,會造成大面積的作物減產甚至于顆粒無收,而且季節不待,使補救工作非常困難。中國大部分地區干旱災害都比較嚴重,對農業的發展和糧食的安全都有著最主要的制約作用;

  2)洪澇災害對農業的影響。農業洪澇災害可分為洪災、澇災和濕害三類。洪澇災害的形成主要與季節、降水量以及地形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由于連續降雨造成的。連續性降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濫,毀壞建筑物、破壞公路橋梁、農作物大量成災,造成糧食作物絕收,使人們飽受饑荒之災。我國夏季降雨量集中,洪澇災害頻繁發生,使作物產量嚴重受到影響;3)低溫冷凍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低溫冷凍災害的影響十分嚴重。低溫冷害指的是在作物生長期間由于溫度較低,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導致作物減產的氣象災害;凍害則是在植物越冬期間,作物受到破壞,導致作物受害或死亡。低溫冷凍災害極易造成籽粒不飽滿甚至空殼,嚴重的影響了作物的產量

  主要氣象災害分析

  1、干旱干旱在我國是十分常見的氣象災害,特別是北方地區。干旱造成土壤的含水率明顯滿足不了作物的生長需要。對于干旱的評定按國家標準分為5個等級,即正常或濕澇、輕旱、中旱、重旱、特旱。正常級別是土壤的水分能夠滿足作物的生長所需,輕旱指土壤水分略少,對作物生長有輕微影響,而中旱作物在白天會出現葉片萎蔫,而重旱和特旱則是指水分明顯不足,植物萎蔫,葉片干枯,果實脫離,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已經影響到生態環境以及工業生產及人畜飲水。干旱的主要防御對策:調整品種,選擇耐旱的品種;采取節水灌溉技術,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對生態環境的改變,植樹造林,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開發空中水資源,抓住有利天氣時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2、暴雨與干旱不同,干旱是水分嚴重不足,而暴雨則是降水過多,水量過大導致沖刷災害及浸泡影響,作物難以正常的生長。按照降水的不同暴雨分為3個級別,即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一般24h內降水量在50mm以內的為正常降水,而達到50.0~99.9mm則為“暴雨”,達到100.0~249.9mm為“大暴雨”,超過250mm則為“特大暴雨”。暴雨一旦形成,就會形成河流水滿、農田浸沒,一些山區還會發生泥石流、山體滑移等地質災害,對于農業生產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暴雨的防御措施: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特別在雨季,要隨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發布的災害信息,并提前做好堤防加固、河道清理工作;檢修好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對于田間的積水要及時排除,避免長期浸泡導致作物發育受到影響;對房屋農舍進行維護,以防大雨沖灌致使房屋或圍墻垮塌;人員要遠離易發山洪和泥石流、滑坡的.地段,避開危險區域。

  3、冰雹冰雹在氣象學中屬于固體降水,是從積雨云中下降,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球直接下落到地面,危害性較大,毀壞禾苗,導致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及時搶收成熟作物;對于多雹地區,要進行植樹造林,做好綠化工作,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冰雹形成的條件;對于人身的安全方面,下地生產時要帶好防雹工具,避免遇冰雹砸傷;對于氣象部門在做好測報的同時,要采取人工消雹作業,盡可能降低冰雹的災害發生。

  4、低溫凍害低溫凍害在北方地區是十分常見的氣象災害,在作物的生長階段凍害突然出現氣溫明顯偏低的情況,從而影響作物的生長,凍害程度是由降溫幅度及低溫持續時間決定,另外也與作物的品種、播期、土壤及耕作方式、管理水平有關,基本有冷害、寒害、霜凍和凍害4種類型,在生產中可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預防,改變作物的越冬條件,適應作物的生長。防御凍害措施:在作物品種方面要選用耐寒品種,同時要搞好布局,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加強管理,精細整地,培育壯苗,做好灌水、中耕、保墑工作,另外在肥料上施用要酌情增施磷鉀肥,同時要做好防凍工作,適當增加覆蓋物。

  氣象災害的防御對策

  1、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程度是由農業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發展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善就可以減輕受災程度。要大力發展水利事業,確保灌溉、防澇工程的作用,同時要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加強農田的`基本建設,提高抗旱、防洪澇的能力。

  2、加強環境的改善,調整種植結構農業生產中生態環境對于氣候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強農田防護林的建設,改變局部的生態環境,能有效防止干旱、高溫熱害和干熱風天氣的形成。同時要根據當地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一些規律特點,對作物的種植結構及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置,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因時、因地采取一些防災抗災的技術措施進行防范,如播種期選定、土壤的耕作方式、灌溉的合理調控、肥料的施用、土質結構改良,通過這些技術手段提高抗災能力,減輕災害帶來的影響。

  3、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防災利用科技產品和科學技術對農業氣象災害進行防范,比如一些抗旱劑、增溫劑、萘乙酸、乙烯利等化學藥劑的使用,能夠減輕或避免干旱、干熱風、低溫冷害的危害。根據當地的自然情況建立防災抗災、穩產增產的農業技術體系,從農業系統的整體著手提高抗災能力,做到有災防災,無災增產。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相關文章:

氣象變化對農業的影響05-09

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及防范措施05-09

氣象災害的應對05-09

氣象災害特點05-09

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05-09

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的關系05-09

氣象災害與氣候災害的關系05-09

防氣象災害的知識-氣象災害的常識和應對措施04-12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