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
自然災害往往成為壓垮棧橋所有者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有哪些比較好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供大家參閱!
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自然災害常識
避免雷擊災害
(1)雷雨天時,學生課間在教室休息,不能到室外活動。
(2)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如有條件,應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金屬殼的汽車、船只,但帆布的篷車、拖拉機、摩托車等在雷雨發生是比較危險的,應盡快遠離。
(3)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塘邊,盡量離開孤立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建筑物,鐵圍欄、鐵絲網、金屬曬衣繩邊也很危險。
(4)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行走,外出時應穿塑料材質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騎在牲畜上或自行車上行走;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帶有金屬桿的工具如鐵鍬、鋤頭抗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擊前,會突然有頭發豎起或皮膚顫動的感覺,這時應立刻躺倒在地,或選擇低洼處蹲下,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降低自身位勢、縮小暴露面。
(6)如果雷雨天氣你呆在室內,并不表示萬事大吉,你必須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把電視機室外天線在雷雨天與電視機脫離,而接地線連接;盡量停止使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不要打電話和手機;不靠近室內金屬設備(如暖氣片、自來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濕的墻壁。
洪水突來如何應對
(1)不要驚慌,冷靜觀察水勢和地勢,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樓房轉移。(2)洪水來勢很猛,就近無高地、樓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時爬上高樹也可暫避。(3)切記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頂,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臺風來了怎么避
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風躲雨,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設施(如破舊房屋、樹木等等),易造成人員傷亡。(2)注意遠離高空墜物,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傷砸死事故。(3)盡量避免在河邊和橋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橋上、水邊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被摔死摔傷或溺水。(4)發生險情要聽從指揮并及時撤離,大震來時有預兆,地聲地光地顫搖,雖然短短幾十秒,做出判斷最重要。看過“aa”的人還看了:
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小學生預防和應對辦法
1、基本掌握在自然災害中自救的各種技能,學習緊急救護他人的基本技能。
古往今來,無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災難事故總是不斷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雖然災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國內外的大量實踐證明,災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護措施能降低災害事故所帶來的損害。面對自然災害,你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救嗎?
(1) 洪水中的自救
暴雨來臨時,如果我們家處在地勢低洼地區,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圍”措施,如用紅磚砌圍墻、大門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如果我們家住在底層則應將家中的電器插座、開關等移到離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人。當受到洪水威脅時,如果時間充裕,我們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適合飄浮的物品,作水上轉移。如果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了,我們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作暫停避險。但千萬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同時利用各種渠道向外界求援,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告訴他們我們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如洪水繼續上漲,我們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救生器材從水上轉移逃生。找一根比較結實且足夠長的繩子(也可用床單、被套等撕開替代),先把繩子的一端拴在屋內較牢固的地方,然后牽著繩子走向最近的固定物(例如樹、水泥柱等),把繩子在固定物上繞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個固定物,如此重復,逐漸轉移到地勢更高的地方。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2)臺風中的自救
伴隨著臺風帶來充足的雨水的同時,臺風也總會造成各種破壞,由于它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所以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臺風到來時,我們要盡可能待在屋里,盡量不要外出行走,更不要去臺風經過的地區游玩,不能在臺風影響期間到海灘游泳或駕船出海,更不能去海邊觀潮。倘若不得不外出時,應彎腰將身體緊縮成一團,一定要穿上輕便防水的鞋子和顏色鮮艷、緊身合體的衣褲,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帶子扎緊,以減少受風面積,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緊帽帶,或者戴上頭盔。行走時,應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穩,順風時絕對不能跑,否則就會停不下來,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險;要盡可能抓住墻角、柵欄、柱子或其他穩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時,要特別注意落下物或飛來物,以免砸傷;走到拐彎處,要停下來觀察一下再走,貿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飛來物擊傷;經過狹窄的橋或高處時,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則極易被刮倒或落水。遇到危險時,及時撥打求助電話(當地政府的防災電話、110、119等)求救。
(3)地震中的自救
地震很少發生,一旦發生將會造成房屋倒塌、大堤決口、大地陷裂等情況,就會給我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損失。為了能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我們應當掌以下應急的自救方法:
突然發生地震,如果我們在房內,要及時躲到兩面承重墻之間,如廚房、廁所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堅固家具的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墻角,同時用被褥、枕頭、棉衣、臉盆等物品護住頭部。千萬不能在窗戶、陽臺附近停留,更不能試圖跑出樓外,因為時間來不及。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待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
發生地震時,如果我們在公共場所,不能驚慌亂跑。要冷靜下來,觀察周邊環境,馬上躲到離自己最近而且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臺下,絕對不能停留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的地方,更不能跑進建筑物中去避險。如果地震后我們不幸被埋在了廢墟中,應先想辦法清除壓在身體腹部以上的物體;同時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以防止煙塵窒息;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聽到外界有聲音時,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器具向外界求援,例如用金屬、石塊等硬物相互撞擊,或大聲呼救,但要注意保存體力,以避免體力過早耗盡。萬一不幸被砸傷,對于少量流血的傷口,一般不需要進行處理。如果傷口出血較多,可用清潔的紗布、繃帶或手絹等進行包扎,以達到止血的目的。2、了解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做貢獻。
保護環境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我們青少年也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因此我們青少年學生應當為環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①對一次性物品說“不”。為了方便,現代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隨處可見,如一次性紙杯、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還有塑料袋等等,當我們享受一次性物品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為改善和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平時生活中多使用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如布袋、陶瓷餐具等),堅決向一次性物品說“不”。②提倡節約,保護環境。要節約用水。人類的生存和生活離不開水。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們應當珍惜我們的水資源,節約每一滴水。要節省文具用品。作為學生,文具用品與我們息息相關,節省文具用品,杜絕浪費,同樣是我們環境保護的一種貢獻。比如,制造鉛筆需要木材,浪費了鉛筆就等于毀滅了森林。雙面使用紙張,就會使紙張的使用量減少一半,當然也就減少了一半的廢紙產出。③自我約束,保護環境。我們要自覺做到不燃放煙花爆竹;倡步行,騎單車;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因為燃放煙花爆竹,很容易發生火災和爆炸,而大量煙花爆竹的燃放會釋放大量煙塵,同時產生很多垃圾,給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而且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步行除有利于環保外,也有利于我們身心的健康和調適,騎自行車可節省土地資源,而且沒有污染;由于不當的旅游活動,我國的一些自然保護區正遭到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壓力,我們的任何活動都應在核心區之外進行。
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自然災害防護措施
應對杜經理發布的防水災通知,現將各種自然災害的防護措施整理發布,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一、什么是洪災
洪災是指一個流域內因集中大暴雨或長時間降雨,匯入河道的徑流量超過其泄洪能力而漫溢兩岸或造成堤壩決口導致泛濫的災害。
浙江省洪災多發于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節,7月中旬至9月的臺風季節,都易暴發洪災,致使農田受淹,村莊被沖,房屋倒塌,財產受損,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二、洪水暴發時如何防備與自救
(一)洪水來臨前的準備
洪水到來之前,要盡量做好相應的準備。
1.根據當地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洪水信息,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地選擇最佳路線撤離,避免出現“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動局面。
2.認清路標,明確撤離的路線和目的地,避免因為驚慌而走錯路。
3.自保措施:
● 備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夠食用幾天的食品,準備足夠的飲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適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裝置以備急需。
● 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處,票款、首飾等小件貴重物品可縫在衣服內隨身攜帶。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訊設備。
(二)洪水到來時的自救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注意: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后,要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見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區沿河流及溪溝形成的暴漲暴落的洪水及伴隨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攔洪設施的潰決也可引發山洪。山洪災害是指山洪暴發而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基礎設施毀壞及環境資源破壞等。山洪災害分為泥石流災害、滑坡災害和溪河洪水災害。
(一)遇到山洪時如何迅速脫險
居住在山洪易發區或沖溝、峽谷、溪岸的居民,每遇連降大暴雨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晚上,如有異常,應立即組織人員迅速脫離現場,就近選擇安全地方落腳,并設法與外界聯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僥幸或救撈財物而耽誤避災時機,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
(二)遭遇突發山洪怎么辦
1.一定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周邊環境,盡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轉移;如一時躲避不了,應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發時,不要沿著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
3.山洪暴發時,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應及時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尋求救援。
四、什么是地質災害
由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稱為地質災害。危害最大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與山洪相伴,其來勢兇猛,在很短時間里,大量泥石橫沖直撞,沖出溝外,并在溝口堆積起來。
泥石流的破壞性很強,沖毀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莊、城鎮,給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帶來極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魯的安第斯山發生冰川泥石流,將3000多萬立方米的冰雪泥石沖入容加依城,頃刻間全城被徹底摧毀,3萬居民全部遇難。
在泥石流多發地區建新房,切記一定要選擇安全地帶。當地居民要隨時注意災害預警預報,選好躲避路線,避免到時措手不及。
(二)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險
1.在溝谷內逗留或活動時,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圍環境,特別警惕遠處傳來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異常聲響,這很可能是即將發生泥石流的征兆。
3.發現泥石流襲來時,要馬上向溝岸兩側高處跑,千萬不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溝內住地,應等待一段時間。
注意:野外扎營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址,盡量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溝底。
五、什么是臺風
我們平時常說的臺風,是一種熱帶氣旋。所謂熱帶氣旋,是指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急速旋轉的低壓渦旋,常伴有狂風、暴雨和風暴潮。
(一)熱帶氣旋風力等級
熱帶氣旋風力等級劃分的原則是以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標準,劃分為熱帶低壓(中心最大風力6-7級)、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8-9級)、強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10-11級)、臺風(中心最大風力12-13級)、強臺風(中心最大風力14-15級)、超強臺風(中心最大風力16級及以上)6個等級。
(二)遇臺風時如何避險
(1)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設施,造成人員傷亡。居住在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的群眾,在臺風來臨前,要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不要在臨時建筑(如圍墻等)、廣告牌、鐵塔等附近避風避雨。車輛盡量避免在強風影響區域行駛;
(2)強風會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時搬移屋頂、窗口、陽臺處的花盆、懸吊物等;在臺風來臨前,最好不要出門,以防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檢查門窗、室外空調、保籠、太陽能熱水器的安全,并及時進行加固;
(3)準備手電、食物及時飲用水,檢查電路,注意爐火、煤氣,防范火災;
(4)在做好以上防風工作的同時,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三)城市居民防范措施
1.氣象臺根據臺風可能產生的影響,在預報時采用“消息”、“警報”和“緊急警報”三種形式向社會發布;同時,按臺風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從輕到重向社會發布藍、黃、橙、紅四色臺風預警信號。公眾應密切關注媒體有關臺風的報道,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2.臺風來臨前,應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
3.關好門窗,檢查門窗是否堅固;取下懸掛的東西;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4.將養在室外的動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內,特別是要將樓頂的雜物搬進來;室外易被吹動的東西要加固。
5.不要去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更不要在臺風影響期間到海灘游泳或駕船出海。
6.住在低洼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
7.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8.有關部門要做好戶外廣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臨時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園林部門要加固城區的行道樹。
9.遇到危險時,請撥打當地政府的'防災電話求救。
(四)離岸船舶防范措施
1.要及時回港、固錨,船上的人員必須上岸避風。
2.船舶在航行中遭遇臺風襲擊,應主動采取應急措施,及時與岸上有關部門聯系,弄清船只與臺風的相對位置。
六、什么是暴雨
暴雨是指一定時間內強度很大的雨。如果3時降雨在16毫米以上,或者12小時降雨在30毫米以上,或者24小時降雨在50毫米以上,都稱暴雨。
(一)暴雨的危害
暴雨,特別是大范圍持續性的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會引起嚴重的洪澇災害,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二)暴雨時的防護措施
1. 地勢低洼的居民住宅區,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圍”措施,如砌圍墻、大門口放置擋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 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時積水成災。
3. 底層居民家中的電器插座、開關等應移裝在離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人。
4. 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準隨意傾倒垃圾及廢棄物,以防淤塞。
七、臺風預警信號
臺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臺風藍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低壓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低壓影響, 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
防御措施:①做好防風準備,有關部門啟動防御工作預案;②注意媒體關于熱帶低壓最新消息和防風通知的報道;③把門窗、圍板、棚架、戶外廣告牌、臨時搭建物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 妥善安置易受熱帶低壓影響的室外物品。
(二)臺風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 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防御措施: ①進入防風狀態,有關部門啟動防御工作預案;②關緊門窗,處于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高空、灘涂、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危險地帶工作人員應及時撤離。
(三)臺風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風暴影響, 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防御措施:①進入防風狀態,有關部門啟動防御工作預案;②關緊門窗,處于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高空、灘涂、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危險地帶工作人員應及時撤離,露天集體活動應及時停止,并做好人員疏散工作;③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④其他同臺風藍色預警信號。
(四)臺風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6小時內可能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防御措施:①進入特別緊急防風狀態,有關部門啟動防御工作預案,相關應急處置與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②關緊門窗,處于危險地帶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高空、灘涂、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危險地帶工作人員應及時撤離,露天集體活動應及時停止,并做好人員疏散工作;③其他同臺風橙色預警信號。
【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相關文章:
防治自然災害的措施05-09
地理期中考試知識點總結之自然災害05-04
自然災害的知識05-09
與自然災害有關的措施05-09
自然災害急救知識05-09
自然災害防范教案05-09
自然災害防御措施05-09
自然災害防范預案05-09
自然災害防范心得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