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的論文
摘要:過硬的實操技能和靈活的創新應用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湖北文理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展開了一系列研究與探索,從課程體系、實驗實踐及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期能探索出一套適合我院或其他開設通信工程應用型本科專業的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合理模式,同時為地方院校新建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對進一步提高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地方院校;通信工程;應用型人才
一、引言
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與所從事的社會工作相結合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1]。通信工程學科領域發展變化快,人才需求單位主要是技術密集型企業,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湖北文理學院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地方性普通本科大學,通信工程于2013年獲得教育部批準設置本科專業,并在2014年秋季開始招生,每年招收約60~70人。專業辦學定位是: 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立足湖北、輻射全國,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面向應用、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能力,有一定自主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是: 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知識,能在通信領域從事設計、制造、運營、維護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開發、使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湖北文理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在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基礎上創辦起來的,硬件設備與師資隊伍都有一定的積累,但通信工程專業有其特殊性,軟硬件條件都要繼續加強,且身處非省會城市的鄂西北襄陽,在專業建設中遇到諸如培養方案設置、師資隊伍升級、實驗室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問題,為培養具有我校特色的應用型人才,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二、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置
應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傳統本科技術科學型人才的培養,也不同于專科教育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根據區域經濟和學校發展定位其人才培養目標[2]。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學校“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依照“平臺+模塊”的結構,通過一系列的社會調查,明確社會與用人單位對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側重于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及應用,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3]。根據構成學生能力各基本要素之間的相關性及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對形成學生能力要素相關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組成面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大專業課程模塊。
學科基礎課程模塊:通信工程專業學科基礎課程模塊主要由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通信電子電路及數理基礎、計算機基礎組成。以信號與系統和通信原理為核心,通過加強通信網絡基礎等理論的學習,培養學生數字信號處理的學習能力;并以訓練通信信號、系統的分析設計能力為中心,使學生全面掌握通信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技能。
專業必修課程模塊:通信工程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包括數字信號處理、光纖通信、電磁場與電磁波、移動通信、微機原理、計算機通信網等。通信工程專業課程模塊將以現代通信技術為核心,通過加強通信技術理論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技能。
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則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ATLAB及應用、微波與衛星通信、光傳輸技術、寬帶光接入技術以及通信新技術系列講座等組成。專業選修課程模塊以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通過一批反映通信技術發展前沿的課程和系列講座,讓學生逐步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我院實際以及社會就業需求,我院的通信工程專業設無線通信和光纖通信二個方向。三大課程模塊的建立強化了課程之間的理論體系,優化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
三、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為學生實踐能力提供保證,只有構建更為合理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才能開展有關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一方面要體現出體系內容的基本構成,另一方面要體現各實踐環節的內在關聯性[4]。為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通信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采用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可分為二個平臺: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和專業實驗教學平臺,包括六個實驗室。如圖1所示。
基于以上平臺構建基本技能模塊、專業實踐模塊和應用能力綜合實踐創新模塊三層次四階段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基本技能實踐教學模塊主要由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計算機課構成。
學科基礎課通常包括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計算機應用包括C語言、計算機網絡等課程。專業基礎課則有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實驗主要在學校內的實驗室進行,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模塊是由專業課及一些選修課組成,具體來說,就是由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現代交換技術等課程組成。其實踐教學可在校內或校外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可采取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多種形式。綜合實踐、創新能力實踐教學模塊可根據學生的興趣自主選擇。
四、師資隊伍的建設
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產學研教學基地教師需求,進行了通信工程專業師資建設方案的研究和實踐,制定了教師能力提升促進方案,以期能打造兼具扎實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師資建設執行以內部培養提高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內培外引”方針[1]。
專業教師定期開展聽課、評課、學術講座等教研活動,深入實踐環節,每人承擔2門以上專業實驗或課程設計,指導學生實踐,通過實踐教學發現問題。三年來,通信工程專業的6位教師除了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到國內外著名高校進行訪問學習外,每年假期還接受了南京嘉環網絡通信有限、深圳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無線網絡優化培訓和華為無線LTE-TDD技術培訓。走訪過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光電與電子信息學院、武漢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等重點院校,與同行進行深入交流。聘請華中科技大學光電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講授《光纖通信》、《光傳輸技術》等課程;聘請南京嘉環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深圳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給學生指導《無線網絡優化》及《4G移動通信技術》實驗,并與我校老師交流教學、科研工作。17年,還從北京郵電大學引進1 名博士畢業生,以充實師資隊伍。
五、結束語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加大了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渴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動態的、圍繞社會和企業需求做出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在時代對于應用型人才有更多要求的背景下,課程體系、實驗實踐、師資建設等必須做好應對,把握和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更好地培養學生成為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下一步我們將在該培養方案的落實上再下功夫,真正將我校通信工程專業辦出特色。
參考文獻:
[1]嚴成.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信息通信, 2015, 150(6):175-176.
[2]朱向慶,張杏平.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32(3):87-91.
[3]劉穎,陳后金,張宏科.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方案研究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9,28( 10): 27- 29.
[4]褚麗莉.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1(10):4-6.
[5]韓學超.通信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301(6):27-28.
【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的論文】相關文章:
技工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05-11
應用型院校計算機專業論文05-11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論文05-11
關于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改革的探索論文05-12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研究論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