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國藝術類院校專業設置與特點
一.“藝術”的定義
在德語中的“Kunst”一詞翻譯成中文為:藝術。它有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廣義的藝術指的是正在變化發展中的活動,它是由知識,經驗,感知,表現等元素所構建。狹義的藝術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產品,在創新性的活動過程中,由藝術家創造了這一過程的結果:藝術作品。當代藝術生產政治經濟學最具決定性的一個方面就是現代社會中藝術的日益商業化,而這與藝術生產成本的不斷增加有關,因而也與藝術生產者所依賴的外部財政資助有關。這類資助通常總是有他自身的經濟目標和政治目的,資助新知識、新藝術的生產只不過是這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目的。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現代經濟活動最根本的特征已經表現為如此明顯的依賴于范圍不斷擴展、日趨復雜的最新知識和藝術,從而使知識與生產率和利潤率之間的關系變得密不可分。
二.“審美”的定義
德語中“審美”一詞是Aesthetik,從Aesthetik的歷史淵源及發展來看,其對事物感性認識及對“美”的理解的雙重意義恰恰適用于當今社會文化,藝術的多元性。從生活和文化中獨立出來的藝術早已被置于生活和文化中去重新認識和演繹?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導致了某些區域中文化的多元性,“藝術”的概念也在不斷地變化。中文“審美”一詞當中的“審”字的本義有審查、審核和審定等意思。因此,人們常常會將“審美”簡單地理解為對“美”的審視。由此引來的是:“審美”就必定帶有主觀性的價值觀,而價值觀又決定了主體的價值取向。因此,在當今如此多元的社會,帶有價值取向的主體在進行審美活動時,必定會產生取舍意向,因而不能真正認識社會、文化的多元性。
三.德國藝術傳播理念
其實,不論是將“審美”理解為單一的。對形式藝術的認識,或是將“審美”解釋為狹隘的對“事物”作“美”的審視,都是對“審美”一詞本義的單層片面理解。德國現代審美教育的理念也應對我們重新理解“審美”的含義有借鑒意義。德國近現代藝術教育走過的歷程展示的是:在藝術的概念和教育的內容不斷變化的今天,回歸Aesthetik的本意再次尋找藝術審美教育的意義和方法成為必然。藝術教育與傳播首先是對人的感受能力的培養,進而是對人類各種文化和審美現象的感悟和認識。藝術傳播學科所向往的和塑造人的意義是伴隨著感受能力的提高而實現的。不以感覺、感受為基礎的審美教育是空洞而無益的;不追求美感的藝術教育是枯燥無味的;對各種文化形態和美的現象視而不見的藝術傳播與教育是片面和愚昧的。
【德國藝術類院校專業設置與特點】相關文章:
德國漢諾威大學專業設置05-11
德國馬爾堡大學專業設置05-10
關于德國純藝術類專業介紹05-11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理念和原則05-07
日本靜岡大學院校專業設置05-08
征集志愿院校和專業特點05-08
德國呂訥堡大學專業設置的分析05-11
德國獎學金設置是怎樣的05-09
關于藝術院校專業設置的原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