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三版 周群英 王士芬著 課后習題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三版(周群英 王士芬 著)課后習題答案【免費下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書名:《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版本:第三版
作者:周群英 王士芬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預覽: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緒論
1、何謂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發育不全,只有DNA 鏈高度折疊形成的一個核區,
沒有核膜,核質裸露,與細胞質沒有明顯界限,叫擬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沒
有細胞器,只有由細胞質膜內陷形成的不規則的泡沫體系,如間體核光合作用
層片及其他內折。也不進行有絲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細菌)、真
細菌、放線菌、藍細菌、粘細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和螺旋體。
2、何謂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真核微生物由發育完好的細胞核,核內由核仁核染色質。由核膜將細胞核
和細胞質分開,使兩者由明顯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細胞器,如線粒體、中心
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溶酶體和葉綠體等。進行有絲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
除藍藻以外的藻類、酵母菌、霉菌、原生動物、微型后生動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類的?
答:各種微生物按其客觀存在的生物屬性(如個體形態及大小、染色反應、菌
落特征、細胞結構、生理生化反應、與氧的關系、血清學反應等)及它們的親
緣關系,由次序地分門別類排列成一個系統,從大到小,按界、門、綱、目、
科、屬、種等分類。種是分類的最小單位,“株”不是分類單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幾種分法,他們是如何劃分的?
答:1969 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類系統,后被Margulis 修改成為普遍接受
的五界分類系統:原核生物界(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綠細菌)、原生生物界(包
括藍藻以外的藻類及原生動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動物界和植
物界。
我國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
動物界和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舉例說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學中的二名法,即用兩個拉丁字命名一個微生物
的種。這個種的名稱是由一個屬名和一個種名組成,屬名和種名都用斜體字表
示,屬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詞表示,第一個字母大寫。種名在后,用拉丁文的
形容詞表示,第一個字母小寫。如大腸埃希氏桿菌的名稱是Escherichia coli。
6、寫出大腸埃希氏桿菌和桔草芽孢桿菌的拉丁文全稱。
答:大腸埃希氏桿菌的名稱是Escherichia coli,桔草芽孢桿菌的名稱是
Bacillus 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點?
答:(一)個體極小
微生物的個體極小,有幾納米到幾微米,要通過光學顯微鏡才能看見,
病毒小于0.2 微米,在光學顯微鏡可視范圍外,還需要通過電子顯微鏡才可看
見。
(二)分布廣,種類繁多
環境的多樣性如極端高溫、高鹽度和極端pH 造就了微生物的種類繁多
和數量龐大。
(三)繁殖快
大多數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十幾分鐘
至二十分鐘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種競爭上取得優勢,這是生存競爭的保證。
(四)易變異
多數微生物為單細胞,結構簡單,整個細胞直接與環境接觸,易受外界
環境因素影響,引起遺傳物質DNA 的改變而發生變異。或者變異為優良菌種,
或使菌種退化。
1 章
1.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點?
答: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專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體內,可通過細菌過濾器,
大小在0.2微米一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點:大小在0.2微米以下,故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你必須在電子顯微
鏡下方可合成蛋白質的機構——核糖體,也沒有合成細胞物質和繁殖所必備的
酶系統,不具獨立的代謝能力,必須專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細胞內,依靠宿
主細胞合成病毒的化學組成和繁殖新個體。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細胞內是具有
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體外卻呈現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質,但仍
保留感染宿主的潛在能力,一旦重新進入活的宿主細胞內又具有生命特征,重
新感染新的宿主。
2.病毒的分類依據是什么?分為哪幾類病毒?
答:病毒是根據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類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
的結構、有或無被膜等進行分類的。
根據專性宿主分類:有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放線菌病
毒(噬放線菌體)、藻類病毒(噬藻體),真菌病毒(噬真菌體)。
按核酸分類:有DNA病毒(除細小病毒組的成員是單鏈DNA外,其余所有的
病毒都是雙鏈DNA)和RNA病毒(除呼腸孤病毒組的成員是雙鏈RNA外,
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單鏈RNA)。
3.病毒具有什么樣的化學組成和結構?
答:一、病毒的化學組成:病毒的化學組成有蛋白質和核酸,個體大的病毒如
痘病毒,除含蛋白質和核酸外,還含類脂類和多糖。
二、病毒的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卻有其自身獨特的結構。整個病毒分兩
部分:蛋白質衣殼和核酸內芯,兩者構成核衣殼。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叫
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有兩種:一種是不具被膜(亦稱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子;
另一種是在核衣殼外面有被膜所構成的病毒粒子。寄生在植物體內的類病毒和
擬病毒結構更簡單,只具RNA,不具蛋白質。
1、蛋白質衣殼:是由一定數量的衣殼粒(由一種或幾種多肽鏈折疊而成的蛋
白質亞單位)按一定的排列組合構成的病毒外殼,成為蛋白質衣殼。由于衣殼
粒的排列組合不同病毒有三種對稱構型:立體對稱型,螺旋對稱型和復合對稱
型。
2、蛋白質的功能:保護病毒使其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決定病毒感染的特異
性,使病毒與敏感細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異親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著在敏感
細胞上。病毒蛋白質還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動物病毒有的含DNA,有的
含RNA。植物病毒大多數含RNA,少數含DNA。噬菌體大多數含DNA,少
數含RNA。病毒核酸的功能是:決定病毒遺傳、變異和對敏感宿主細胞的感染
力。
3、被膜(囊膜):痘病毒、腮腺炎病毒及其他病毒具有被膜,它們除含蛋白
質和核酸外,還含有類脂質,其中50%~60%為磷脂,其余為膽固醇。痘病
毒含糖脂和糖蛋白,多數病毒不具酶,少數病毒含核酸多聚酶。
4.敘述大腸桿菌T 系噬菌體的繁殖過程。
答:大腸桿菌T 系噬菌體的繁殖過程可分為四步:吸附,侵入,復制,聚集
與釋放。
1、吸附:首先大腸桿菌T 系噬菌體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細胞表面上某一
特定的化學成分,或是細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纖毛。
2、侵入:尾部借尾絲的幫助固著在敏感細胞的細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細胞壁
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獲得能量而收縮將尾鞘壓入宿主細胞內(不
具尾鞘的絲狀大腸桿菌T系噬菌體將DNA壓入宿主細胞內的速度較慢)尾髓
將頭部的DNA注入宿主細胞內,蛋白質外殼留在宿主細胞外,此時,宿主細胞
壁上的小孔被修復!臼删w不能繁殖,這與噬菌體在宿主細胞內增值所引起
的裂解不同】。
3、復制與聚集:噬菌體侵入細胞內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謝改變,宿主細胞
胞內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遺傳特性復制和合成蛋白質,而有噬菌體核酸所攜帶
的遺傳信息控制,借用宿主細胞的合成機構如核糖體,mRNA、tRNA、ATP
及酶等復制核酸,進而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核酸和蛋白質聚集合成新的噬菌
體,這過程叫裝配。大腸桿菌噬菌體T4的裝配過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頭
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絲。并逐個加上去就裝配成一個完整的新
的大腸桿菌噬菌體T4。
4、宿主細胞裂解和成熟噬菌體粒子的釋放:噬菌體粒子成熟后,噬菌體水解
酶水解宿主細胞壁而使宿主細胞裂解,噬菌體被釋放出來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細
胞,一個宿主細胞課釋放10~1000個噬菌體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體?什么叫溫和噬菌體?
答:毒性噬菌體:就是指侵入宿主細胞后,隨即引起宿主細胞裂解的噬菌體;
是正常表現的噬菌體。
溫和噬菌體:就是指侵入細胞后,其核酸附著并整合在宿主染色體上,
和宿主細胞的核酸同步復制,宿主細胞不裂解而繼續生長,這種不引起宿
主細胞裂解的噬菌體稱作溫和噬菌體。
6.什么叫溶原細胞(菌)?什么叫原噬菌體?
答:溶原細胞就是指含有溫和噬菌體核酸的宿主細胞。
原噬菌體就是指在溶原細胞內的溫和噬菌體核酸,又稱為前噬菌體。
7.解釋Escherichia coil K12(λ)中的各詞的含義。
答:溶原性噬菌體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稱后面加一個括弧,在括弧內寫
上溶原性噬菌體λ。大腸桿菌溶原性噬菌體的全稱為Escherichia coil
K12(λ),Escherichia 是大腸桿菌的屬名,coil是大腸桿菌的種名,
K12是大腸桿菌的株名,括弧內的λ為溶原性噬菌體。
8.病毒(噬菌體)在固體培養基上有什么樣的培養特征。
答:將噬菌體的敏感細菌接種在瓊脂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形成許多個菌落,當接
種稀釋適度的噬菌體懸液后引起點性感染,在感染點上進行反復的感染過
程,宿主細菌菌落就一個個被裂解成一個個空斑,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9.噬菌體在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中各有什么樣的培養特征。
答:噬菌體在固體培養基上的培養特征如上;
免費下載地址:
完整版在線瀏覽: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三版 周群英 王士芬著 課后習題答案 高等】相關文章:
高等代數 (丘維聲著)課后答案11-30
自動控制原理(王萬良著)課后習題答案下載11-23
機械設計基礎(王繼煥著)課后習題答案下載11-23
大學物理實驗(王振彪著)課后習題答案下載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