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故事
德育小故事1
德育故事:
一年級的小學生處在幼兒園在小學的銜接階段,班級上的大多數孩子天真、可愛,這些孩子讓老師喜歡.而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問題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也有被尊重被賞識的愿望.對“問題學生”只有誠摯的`師愛,才能填補他們心理的缺陷,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所以,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
案例分析:
一次,我去家訪,來到學生某某家,剛一進門,家長爸爸馬上擔憂起來,“老師,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乖?”又有一次,我家訪完走出家門.聽到隔壁鄰居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瞧,老師追到家里來了.”“真的?肯定在校闖禍了吧!”從以上兩事例,不難看出,有些家長(特別是問題學生的學生家長)把家訪看成了告狀.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師家訪,總是以報“憂”不報“喜”的行式出現.報“憂”不報“喜”的家訪行式,其中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方式不利于發展教師和家長的聯系;也不能使家長很理智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頓,要么無可奈何.
針對這種情況,我做了點嘗試,舉例如下:
在我們班級中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學生”,他總是上課遲到,作業不完成,甚至還說謊騙人,語文課上也不專心聽講,課后喜歡欺負同學.教育過幾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長,好景不長.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體育老師閑談中,得知他的體育成績較好,在跑步的項目上成績較為突出.我抓住這個機會,當著他的面向他的父母報喜,并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做個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這下可真奏效,方楠上課比之前認真了,課間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了.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寫了家校聯系單.總之,該生一有進步,我就設法給他“報喜”,使他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他,希望他進步.這樣他就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覺性,從而獲得了更大的進步.
幾次成功家訪給我的啟示是:家訪時“報喜”有時比“報憂”更管用.可也不排除例外.
反思:
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使他們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也正由于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德育小故事2
菲律賓一位老華僑,在海外跋涉半生,幾經浮沉,衣錦還鄉,萌生了濟世助人的念頭。
老人分別給家鄉幾所學校的校長寫了信,希望每個校長能提供十多個學生的名單,他從中選定人選,作為資助的對象。
名單很快到了老人的手里。老人讓家人買來許多書,在書上親筆寫上“贈給品學兼優的學生”,落款處是老人的住址、姓名、電話和電子郵箱。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呆,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誰也猜不透老人的心思。
終于,年前老人收到了一張賀卡。它很普通,上面寫著:“感謝您給我寄來的書,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我會記著您。祝您新年快樂。”沒想到老人竟高興起來:“終于找到了一個可資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明白了老人前些日子等待的原因。他寄去的'書都是些“試金石”。老人的資助并非簡單的施與,只有心存感激之心的人,才會有資格得到他的資助。
德育小故事3
1997年1月陜西涇陽發生地震,波及西安。西安某大學四樓兩個教室。一位白發老教授感到大樓搖了一下,心一驚:可能是地震!他張口卻說:“請同學們離開教室,到教學樓前的空地集合。”學生似乎明白了什么,魚貫而出。另一個教室,一位年輕女教師正在講《人生哲學》。大樓搖了一下,女教師大喊:“地震啦!”率先沖向門口,身后的`學生亂著一團。
事后,學校清點人數,只有老教授未下來,正要派人上去找。這時,老教授手里提著一雙高跟鞋下來了。老教授班上的學生全部安然無事,女教師的班級三位女生崴了腳,一名女生跑掉了鞋——這里面還不包括女教師的那雙高跟鞋。
和平歲月有時也需要有一點小地震。
德育小故事4
南方某化工廠招聘一名倉庫總管。
韓林來到招聘現場,院里黑壓壓一片。他心想,看來無望了。這時,他看到地上扔滿了一張張廢紙,全是空白的復印紙。多好的紙啊,韓林想到了自己讀書時用的草稿紙,寫得不能再寫了才丟。老家還不知道有多少小學生正用不上草稿紙呢。于是他把這些紙檢起來,臟了的拍干凈。不一會就撿了一大沓。韓林正在搜尋著地上的紙,忽然有位胖老頭拍了拍他的肩頭,說:“你也是來應聘的`嗎?”韓林說是。“你跟我來。”老人牽著韓林的手,來到招聘桌前說:“我已經決定錄用這位先生了。”原來這位老人是這家工廠的總經理。“請大家往腳下看,那是一張張潔白的紙,可是有誰彎下腰去撿了呢?只有這位先生撿了。對一張張潔白的紙視若罔聞的人,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倉庫總管嗎?”人們沉默了一會,忽然爆發出如潮般的掌聲。
德育小故事5
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洗染店老板,小女兒嫁給雨傘店老板。老太太天天為女兒憂慮:雨天,擔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傘店的.傘賣不出去。后來,有一個聰明人開導她,“老太太好福氣啊,雨天,小女兒生意興隆;晴天,大女兒顧客盈門。您哪一天不快活啊!”天還是老樣子,老太太的生活色彩全變了。
德育小故事6
課間操跑完操回到辦公室,忽然發現桌子上有一張紙條,我拿過來仔細看了一下:
老師,我們不想要涵了,他總是搗亂,沒事就打小報告,而且還總影響小組同學上課,在進行小組交流時,總是和同桌吵架,影響大家交流,所以我們不要他了,我們真誠的12組不要他了。
信的最下面是組長和另外兩個組員的簽名。讀完了信,我的心里充滿了疑惑:涵這個孩子雖然不是那么優秀,但也非常的正直、善良、積極上進。每次打掃衛生總是那么積極主動,上課發言也總是踴躍舉手,平時和小組同學的關系也是不錯的`,為什么他現在引起公憤了:小組的同學都不想要他了。這里邊會不會有隱情,我打算把這件事調查清楚。
于是,我趕緊回教室把12組的組員全部叫到了辦公室里,我開門見山:“這封請求信是你們寫得嗎?除了泰點了點頭,其余兩個組員都呆住了,他們奇怪地問:“老師,什么信,我們沒有寫信啊?”“信的末尾不是還有你們的簽名嗎?你們怎么會不知道?我把信給了他們,沒想到他倆看了信,卻大驚失色:“老師,我們沒說不要涵?”
“那這簽名是怎么回事?”“老師,這簽名是、、、、、”聽完他們的解釋,我才弄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原來,涵有一次在老師面前告了泰一狀,泰一直耿耿于懷,于是他就寫了這封請求信,信上的組員簽名是他另外找了一張紙,編了一個理由讓組員把名字簽上去的。我又仔細地看了一下組員的簽名,的確是另外一張紙,只不過又用膠帶貼在請求信的下面。
這時,我把泰單獨留下來,我沒有批評他,只是問了他這樣做的原因,沒想到泰眼淚汪汪地說了很多涵的雞毛蒜皮的不是,他覺得自己受了很多委屈,所以才出此下策。
事情終于水落石出了,但是我的任務并沒有結束,我要和泰好好談一談,讓他明白做人要誠實,同學之間更要團結、友愛。
德育小故事7
1997年春節前夕,一位美籍華人教授回他的老家上海,住在一家五星級大酒店。早晨走進酒店樓下的餐廳用餐,剛坐下,服務員小姐走過來說:“你是住這兒的嗎?這里只供本酒店的客人用餐,不對外營業。”這位穿著馬虎的教授一口氣咽不下來,教訓她道:“你們號稱上海最高檔的`國際大酒店,憑你剛才的幾句話,連國外二三星級的旅社都不如。人家的服務員即使看我不像是住店的客人,也會客氣地問:‘請問您住幾號房’,我要是說不出住幾號房,拿不出住房卡,他們才會說‘對不起,本餐廳只供住店客人用餐,不對外營業。’哪有像你這樣說話的?”
不把服務品質提高上去,再怎么建高樓大廈,也別想擠進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德育小故事8
在古希臘時期,有兩大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大城邦為了自己的強盛,都很重視教育,但他們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
斯巴達是個尚武的國家,以強兵威脅鄰邦,擴大疆土。為此,他們在國內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雅典則實行獨特的`統制,在一種寬裕的氣氛中,雅典人簡直可以說對教育和學習著了迷,他們抱著完善自身和對未知領域強烈的探討欲去學習。
兩種教育模式帶來了兩種結果;斯巴達確實戰斗力很強,但除了戰爭史,幾乎沒有給人類什么文化遺產;而雅典,既強且盛,早就是希臘的經濟文化中心,養育出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其文化成就的光輝照耀了人類幾千年。
德育小故事9
有朋友到泰國去旅游,回來后批評說,泰國連份中文報紙也沒有,而且飛機上的小姐也不會講漢語!
聽了,我滿腹狐疑。憑什么要泰國人應該懂漢語,要有中文報紙呢?我問朋友:“如果你乘坐的是美國的聯合航空公司或是日航的飛機,你會覺得服務員應該講漢語嗎?”
曾經有人對我說,中國民眾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有“嫌貧愛富”這樣一個特征:眼往歐美看,往大國看,什么都好;眼往落后的`小國看,“天朝大國”的驕傲和自我感覺或許仍然徘徊不去。
德育小故事10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么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夠到鍋里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里。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里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么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之歌。
“為什么?”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么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而地獄的人就是因為大家不團結,所以才望“湯”興嘆。”
故事并不復雜,但卻蘊涵著深刻的社會哲理和強烈的警示意義。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設備,為什么一些人把它變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卻經營成了地獄?關鍵就在于,你是選擇共同幸福還是選擇獨霸利益。
成功并沒有那么難
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后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生命的啟迪
一個人,他有四個兒子。
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學會不要太快對事情下結論。
所以,他依次給四個孩子一個問題,要他們分別去遠方看一棵梨樹。大兒子在冬天前往,二兒子在春天,三兒子在夏天,小兒子則在秋天前往。
當他們都回家之后,他把他們一起叫到跟前,讓他們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大兒子說,那棵樹很丑,枯槁、扭曲。
二兒子說,不是這樣子,這棵樹被青青的嫩芽所覆蓋,充滿了希望。三兒子不同意,他說樹上花朵綻、充滿香氣,看起來十分美麗,這美景是他從來不曾見到過的。
小兒子不同意他們三人的說法。他說樹上結滿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滿了生氣與滿足。
這個人就對他四個兒子說:你們都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都只是看到這棵樹的一個季節的風景。
他告訴兒子們不可用一個季節的風景來評判一棵樹或是一個人,關于一個人的內在實質是怎樣的,還有一個人生命的歡愉、喜樂、愛,只有在經歷過所有季節之后,才能衡量。
如果你在冬天的時候就放棄,你就會錯過你生命中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麗、秋天的收成。
不要讓一個季節的痛苦毀掉其他季節的喜樂。
不要因為一個痛苦的季節就對人生下結論,堅守忍耐渡過這段艱難,美好的日子將在不久之后來到。
勇于冒險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沖到巖石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好心,可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面對的危險,只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作出準備。”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從來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只活在別人的護蔭之下,難怪永遠都限制自己的發展。
再試一次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并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里,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一周后,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后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溫馨提示: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德育小故事11
一天,公司總經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許走進8號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沒有解釋原因。
在這家效益不錯的公司,員工都習慣于服從。
有位年輕人問:“為什么?”總經理嚴肅回答:“不為什么!”
年輕人在琢磨總經理的話。其他人勸他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別瞎操心。年輕人偏偏來了好奇心。他輕輕扣門,沒有反應。再輕輕一推,虛掩的門開了。不大的房間只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紙牌,上面寫著——把紙牌送給總經理。
年輕人十分困惑的拿起紙牌給總經理送去。總經理一臉笑意:“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了。”
德育小故事12
我的德育小故事
剛大學畢業的我被分配并擔任六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這個班是個“倉庫班”,有成績特別拔尖特別懂事的學生,也有好幾個“大金剛”,天不怕地不怕,
我面對著一個個同自己一般高,甚至比我還要高大的學生,心里由不得一陣發慌。我想:無論如何,先做好開始上頭幾節課的充分的“戰斗”準備,怎么也得先把他們“鎮住”,然后才好開展教學工作。果然,讓我頭痛的是第一節課就發生了后面的事情。
我在上第一節課,當自己對學生進行分組分配打擊樂器自由練習時,突然有一個男生發出古怪的尖叫聲。我轉身就開始尋視,力求找到是哪個學生,心里想:顯然,他是在向我“宣戰”。我把目光落在坐在最后一組的一個男生身上,就開始破口罵道:“是誰?!你是不是學生,亂叫什么!”話音剛落,那個男生立刻站起來反問:“你又是誰?你在說誰?!”我理直氣壯的大聲喊道:“我就是說你,上課時間不準亂叫說話!”那個男生更是帶著怨氣理由十足地向我說:“老師不公平!為什么女同學四人合用一樣樂器,而我們這些男同學六人合用一樣!”此時,其他男生也加入了他的“隊伍”,便起了哄,班級里一片混亂。“不要說話,不要說話……”經過幾句大聲的制止,講解自己的理由秩序才穩定下來。
然而,正常的課堂秩序好景不長,與那個男生同組的兩個同學向我訴說:“老師,高帥不要我們學,他只是自己一個人在用筆敲文具盒。”我氣沖沖地走過去,對他訓話:“同學之間要團結,輪流學,相互學習,你要是不讓他們而自己一個人學,那你就站出來!”結果,他站了出來,讓給了同組的同學。但后來,事情并不這么簡單,因為下一節音樂課,高帥不僅缺課了,還與他的幾個“同伙”一起逃課。這樣,我在他們班級上課就成了我和學生之間的“戰爭”。
后來,我從班主任和他的一個同學那里了解到,高帥這個學生平時很頑皮,不想學習,是班上幾個“大金剛”的“哥兒們老大”,常上課耳朵里塞著MP3聽流行歌曲。
“擒賊先擒王”。我便找高帥到自己辦公室來談話。我首先問他一些家庭情況,然后講起我自己的求學生涯。接著,我抓住他對流行歌曲感興趣的特點,聊起他感興趣的話題。在談話過程中,我和他談到很多健康又流行的歌曲……緊接著,我趁熱打鐵,對他進行教育,講到做一個“家庭的好孩子,學校的好學生,社會的好公民”的`做人道理。最后,我對他說:“如果你想聽流行歌曲的話,只要上課有進步,隨時歡迎你推薦好聽的流行歌曲給我,只要是健康積極的,我還可以放給同學們一起欣賞。有時間有機會你也可以到老師這里聽……”
從那以后,高帥好像成了另一個人,他不僅不再逃課了,反而還勸說他的“哥兒們”不要再逃課。課堂上,他成了我的得力助手:當同學遇到學習問題時,他總是主動去幫助同學解決問題;下課時,常有同學不擺凳子就走了,他總是幫我把所有沒擺好的桌子凳子擺好,把樂器歸類擺好;每一次下課,他總最后才離去。現在他已經畢業多年了,,每次見面都笑著對我說:“老師好!”
從高帥的轉變過程中,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1、我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處于童年期與少年期之間的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已有獨立的思想,如:高帥對教師的分組提出自己的看法,是由于我在課堂上“話語霸權”的地位——統一管理、統一要求對待學生,自己說了算,沒有事先與學生有一個平等對話說明這樣“做”的理由,導致學生起哄“抗議”的后果。
2、我沒有做到教學上耐心幫助、正確引導學生,而只是用嚴格的紀律與批評的語言去約束學生,導致師生之間出現不和諧的氣氛。
我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的同時,懂得了今后在教學上應該
如何去做:
1、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贊賞學生的個人思想,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自己誠摯的心去交換學生那顆純潔的心來滲透他們的德育。
2、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建立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耐心幫助、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要善于以學生的角度和思維考慮問題;要善于熱問題,冷處理,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德育的滲透。
總而言之,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覺到成功教學的前提與基礎是:在對待學生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礎上,以心與心交流來促進學生的德育滲透。
德育小故事13
“道德教育要成為最有魅力的教育”,全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師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魯潔說的這句名言精確地道出了德育的意義與方向,發人深省。
我在中學講臺上站了三十多年,其間擔任班主任26年。
我津津有味地教授語文,我殫精竭慮地做德育工作。
10000個晝夜,我和青年學生共同探討人生的真諦,攀登著人類精神世界的珠穆朗瑪峰,26年擔任班主任的經歷,近些年對德育工作的研究,使我由衷感受到德育確實是最有魅力的教育,起碼我在用自己的努力證明這個道理。
德育就是育德,是培育高尚道德情操的工作。
德育中涌動著生命急流,展現著真善美花蕾,培植著純凈高雅心靈,散發著高尚情操醇香,綻放著人性鮮花。
德育就是要用“愛”的浪花推動青少年前進的風帆,用“善”的乳汁潤滑青少年生命前進的車論,用“美”的.春雨沐浴青少年飛翔的雙翼,用“真”的陽光照耀青少年生命成長的大道。
美好的使命自然使德育成為最有魅力的教育。
我們要讓青少年明白生命是美麗的,是神圣的,是偉大的應該享受生命,體悟生命,熱愛生命,保護生命,珍惜生命,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并且要努力提升生命的價值。
德育小故事14
有兩棵桃樹,一棵在園內,一棵在園外。春天來了,它們都開滿了粉紅的花;夏天來了都結上了黃紅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的碩果累累,園內的稀疏幾枚。原來,園內的枝密而果疏,園外的有人攀摘,枝疏而果密。
兩位學畫的同窗,一位在國畫院做專職畫家,一位流浪城鄉寫生。流浪者食取果腹,衣取蔽寒,沒有學術會議,沒有四處參展,心無旁騖,專心作畫。后來,二人的`作品同在文化宮展出。專職的畫家的畫,竟無人問津,而流浪畫家的畫卻被搶購一空。
在這個世界上,簡單而執著的人生才是充實的人生。
德育小故事15
有個男子,結婚后有了個兒子。他很疼愛自己的兒子,開始討厭起自己的父親來。他的父親路已開始走不穩,除了吃飯睡覺,什么也干不了。所以,他想把父親打發走,便對妻子說:“讓老頭子到外邊去闖世界去吧。”妻子懇求他讓老人留下來,他就是不聽。妻子只好說:“那就讓他帶上一條毯子吧!”
他的`兒子正在玩,聽了他的話,說:“爸爸,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毯子,給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等以后你老了,像爺爺一樣去闖世界,也許用得上。”
【德育小故事】相關文章:
德育小故事最新09-30
小學生德育小故事07-01
小學生德育小故事09-30
德育小故事:挫折孩子飛翔的翅膀06-06
教師德育小故事06-12
敘事德育故事11-23
我的德育故事05-25
關于德育故事10-19
少兒德育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