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教學故事數學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的數學教學故事
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為一體,緊密地聯系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我的數學教學故事的相關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的數學教學故事篇(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質量,獲得學習成功的巨大動力。學習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的,是在學習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學生對教學情境和教材內容感到有趣、為其新異性所吸引而產生直接興趣。這種興趣很不穩定,常隨產生興趣的`情境的消失而下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隨時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 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有意識的收集一些數學小故事在課堂上適時應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中適當插入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使數學課變得生動、流暢,幫助教師十分輕松地完成教學目的。
為此,我一直都是本著這個目標出發,下面,我來講講有關我的一個小小數學教學故事吧:
我在教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定律,告訴學生乘法結合律就好比是三個小朋友在玩游戲,所站的位置不變,只是先前兩個人做游戲,再與第三個人做游戲,然后改變規則,先后兩個人做游戲,再與第一個人做游戲,玩法不變。這樣一講,學生哈哈大笑,一下子就理解乘法結合律的本質了。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的有趣,對知識點掌握的又快又好,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的數學知識扎實,喜歡學習數學知識。
所以說,在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動手操作,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著無窮的樂趣。在平時的的課堂教學中,我的做法是:學習一個新知,盡量用不同的方式去幫助學生理解,盡量讓學生學懂,學透,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知一曉十,還要能夠用“聯想”去學習。這樣學習不累效果還會更好。
我的數學教學故事篇(二)
泰戈爾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卻反而說世界欺騙了我們"。我們面對的是少年兒童,是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愛他們。
1.和諧課堂,快樂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松、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2.生活課堂,更有意義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舍。離開生活的數學是蒼白無力的。數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學的生命之源。
教師應盡力創設情景、創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如我們學習《四邊形》一章中,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咋一看沒錯。但通過實踐動手操作就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不一定還是平行四邊形”。
3.靈活課堂,輕松學習
學生不是學習機器,教師應合理科學安排。改變超強度、大題量、機械訓練,用時間加汗水提高成績的陳舊做法,要提倡精講精練。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把學生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培養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如教學“一個鈍角中去掉一個銳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個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要學生靈活掌握及運用。而實際生活中如“四年級同學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大約準備多少錢?”算式49×104這里49看作50,但104則看作110不能看作100,這樣才合理更實際。
面對應用題不得死板硬套,應掌握方法,有些題有多種解法。有的題可從問題著手,有的題則從已知條件著手。只有掌握了方法,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輕輕松松學好數學。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如一次一學生在課堂老往后轉,還不時說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著他說“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變精神了,看著這位同學會心地笑。接著我意外發現這下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鉆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我的數學教學故事篇(三)
從事數學教學已有二十多年了,通過這次遠程培訓,讓我的思想重新得到洗禮,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更重要的是與先進教師的交流中,我受益匪淺,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數學教學,并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不敢說自己有教學上的經驗,但可以說有一些感受。
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在學生這種研究的勁頭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這門課的教學,樂在其中,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第一次接觸數學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講,學生全堂聽,猶如開什么會議似的,現在的我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長,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在實施新的教學理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多次嘗試、反思、總結,較深的體會有:
1、放手讓孩子創新,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創新。
我們確實比學生考慮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覺的想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學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們想的不一定被學生喜歡和接受,所以還是讓他們回歸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思維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創新的東西。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這一點是新理念教學最根本的一點,意味著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學的多,怎么樣學生才愿意學。課前的準備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戰的,如何在課前設計有趣味性、有探索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節成功研討課的關鍵。
3、小組合作既促進學習,又增進友誼。
小組合作應該是新理念教育課堂的精髓,以學生影響學生,以學生教會學生,最終達到教師不教學生自會的效果。如何培養小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給我最大的困惑是不會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序有質的說好,反而給了那些不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個更不動腦筋貪玩的好機會,小組合作流于形式。這種心急,給了我一段時間的打擊,讓我快對學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許是他們懂得了合作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分享,更是一種力量。于是,他們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現在,孩子們已經能夠在小組內進行簡單的討論,并學會了幫助別人,也可以走上講臺當一回小老師,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給孩子些時間和空間,不斷更新我們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就讓我們靜等花開。
在小組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發現孩子們學會了謙虛,學會了尊重,學會了鼓勵和團結。在組織活動男女生進行比賽時,我問女生表現好還是男生表現好,居然他們各不爭搶,反說對方表現好,我想作為學生,這一點比學習的進步更難能可貴。
最后,了解學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教學上也應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真正的學習。比如,成人接受知識的特點是先知后行,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概念去內化理解后支配我們的行動,而學生則是在行動、體驗后才真正曉得、理解知識的內涵。那么面對一群教育的實體,我們應該順應兒童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特點,有效教學。
【我的數學教學故事】相關文章:
我的教學故事數學04-04
數學教學故事01-30
數學教學故事04-04
我與數學的故事作文06-05
我與數學的故事作文03-28
我的教學故事05-11
我和數學的故事作文11-29
我和數學的故事作文06-01
我的教學小故事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