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故事
要教學生“會學”,必須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因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數學教學故事,以供各位參考。
數學教學故事篇1
我有一節數學課是排在下午最后一節,經常到了上課時間,學生非常疲倦,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后來,我每到這節課,就給學生講一個數學小故事。結果,學生不但沒有因為最后一節影響學習,反而在教室安靜地等著我來講故事。有一次,我給他們講了小高斯發現數學定律的故事:
有一次上課,老師說:“你們今天算從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說完就看起小說來。小朋友們開始計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高斯便報告老師自己做好了。老師以為高斯搗亂,可是看一看高斯寫的數:5050,不覺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高斯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他以后便認真教起書來,而且,在他的鼓勵下,高斯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學生聽完故事后,顯得很激動,有位學生在日記中表示,要向高斯學習,開動腦筋,刻苦鉆研,創造發明。設懸念:事實上,教材中很多應用題都屬于數學故事題,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懸念。下面是我改寫的一道數學故事題,大家可作一番比較。
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癩蛤蟆爬過來安慰道: “這井壁太高了,隨遇而安吧。我在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習慣了。”蝸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癩蛤蟆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問癩蛤蟆道:“癩大叔,請問這口井有多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爬上去呢?”蝸牛沉默不語,它要用實際行動來回答,它順著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終于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決定睡上一覺。早上,蝸牛驚奇地發現自己睡著后從井壁上滑下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堅強的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小朋友你算出來了嗎,蝸牛爬上井臺用了幾天時間?
數學教學故事篇2
初一是引導入門,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初一學生認為進入初中后數學的知識將會變的非常復雜,從而產生擔心、甚至恐懼的心理。而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態。下面結合本人很短時間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關于如何搞好初一數學入門教學的體會和做法:
一、 上好第一節課,取得學生的信任
初一學生會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產生害怕的心態,認為進入初中后數學的知識將會變的非常復雜,從而產生擔心、甚至恐懼的心理。而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態。所以我在第一節課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在教學活動中我模擬生活、結合生活,賦予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變單調乏味的數學學習為一種體驗、一種享受,去關注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心理上真正認為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憑借教師優異的教學素質,敏銳的數學智慧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將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意識
由于初一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先是負數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數域的建立;然后又從具體的數過渡到以字母代表數,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其特點是概念多,基礎性強,與小學相比內容較為抽象,方法更為靈活。所以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分析問題,形成“立體思維”意識,拓寬思維的廣度!』谏鲜鲈,初一數學入門階段教學,重要的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完成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習上的依賴性向主動性和獨立性轉變;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的具體性和感性經驗向抽象的邏輯思維轉變。如果學生能適應這一轉變,取得學習的主動權,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我在引入“相反數”這個概念,向學生列舉兩個小動物從某地反向行走5米,要求學生用正、負數表示,接著啟發學生用加法計算,取數中絕對值,將各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將結果對比,讓學生通過自由辯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看法,我在課堂中只要適時的調控,疑點自會越辯越明,最后歸納總結發現“相反數”的特點。
三、 因勢利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剛進入初一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初中的數學,此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顯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導學生預習知識,提出章節內容的學習要求和目標,讓其圍繞目標預習教學內容,弄清例題,并完成簡單的一些題目,把存在的問題及時在書中注明;其次,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讓學生手動、眼動、腦動,重點記錄的內容要板書在黑板上提示學生,書上的內容要讓學生注明;然后指導學生作業,作業中,哪些須獨立完成,哪些可討論完成,哪些是在老師提示下討論完成,應分不同層次要求學生,同時對評改的作業要督促學生及時修改;最后,指導學生復習,要求學生及時復習所學過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整式加減過程中,做一些有關有理數的小練習,讓學生明確新舊知識的聯系,還有就是指導學生歸納知識,找出各部分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將知識轉化成一個系統。
在學習過程中,初一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于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了這一面,忽視了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多給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不要輕易下結論。
四、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他們想獲得這些知識,好奇又心強,但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更強,很要面子,所以經常表現出一種膽怯的心理,害怕自己提問的不恰當挨老師的批評,也怕被同學取笑。因此,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首先教師要想辦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例如:對于情緒緊張而敘述不清楚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其說清意思,對于提問有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要批評或諷刺,挖苦,要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就可以大膽的提問。
在教學中要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不能都按照課本按部就班,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積極采用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提問,正確提問,在提問中受益, 在提問中得到知識。
四、 教學內容適當,精煉多講
在目前的.數學教育中,數學教學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下良傾向: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教學時間。這種做法使得知識發生過程遭到壓縮,學生的思維活動被教師的灌輸所替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應有的培養,知識的階段復習受到削減,結果是基礎不實,
通過對學生平常的發現,我發覺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剛進初中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能力相對還比較欠缺,如果有的教師“望生成龍”心切,剛開始一味趕進度,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復習或用來補充內容,提高要求,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沒時間去消化,理解不透徹,導致作業無從下手,錯誤率高,測驗得不到好成績,這給學生增加了失敗的情感體驗。尤其當學生接連遭受失敗時,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挫傷,其后果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害怕,厭惡情緒,甚至產生“反正學不好,干脆不學了”的想法,這對我們以后的教學工作極為不利。因此初一教學進度要適當放慢。如有理數的運算中學生能夠記住運算法則卻不能熟練正確運用等,針對初一學生興趣和毅志力特點,我在每一個運算法則學完后都安排有練習課,使學生能夠鞏固做學知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課堂上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練習的時間,精選一些中下學生“跳一跳,能摘得著”的例題,習題進行訓練,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這一組題目,由易到難,禮貌,兼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以能者多做為原則,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興奮和積極探討的狀態之中,學生接受和輸出的信息大大增加,達到了個層次互補提高的目的。對于部分稍差的學生,我采取逐題完成的方法,不要求他們作業的數量,但是要求他們在有理數的計算中做一題就掌握一種題目的類型。開始階段也應多一些對作業的講評,使學生在講評中獲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誤原因,消除疑難問題?傊,進度要適當,教師教的節奏與學生學的節奏和諧發展,穩步推進。
總之,要使初一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后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培養學習興趣,為初中學好數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數學教學故事篇3
課堂需要教師精心地預設,在預設中把握生成,這樣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但同時這種預設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預設。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應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
除了精心預設,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在我們的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記得在教學了“直線、射線、線段”后,我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接著分組討論,知道了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得、的區別?赐瑢W們好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要求按照“端點、延伸、可否度量、表示方法”幾項列出表格加以區分。題目大部分同學都做對了,但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比比看,是直線長還是射線長?”原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很快會達成共識,但是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說:“直線長!”也有的說:“一樣長!”還有少數說:“射線長!”此時同學們的表現、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不緊不慢地說:“哎呀,只爭不行,請舉手發言,講出你的理由來。”“你看,直線向兩個方向無限延伸,當然是直線長了。”“不對不對,既然都是無限延伸,當然是一樣長。”兩派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就是沒有同學舉手。我耐心的等待著,期待著……
正在這時,我看到小李同學皺著眉頭,按捺不住,突然從座位上跳起來激動地說:“直線長!肯定是直線長!”我的嘴角躍上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悅:“是嗎?袁太虎有自己的觀點,請他說一下,好嗎?”我給他以信任的目光,他在我的鼓勵下,大聲說:“直線就是比射線長,就像蔬菜和土豆一樣,這是一大一小兩個概念的比較!”好一個蔬菜和土豆的比喻!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不約而同鼓起掌來,同時個個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樣子,更有甚者錘足頓胸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早一點想到。雖然這個問題在當時和現在都是一個答案:一樣長?墒,通過這道題能激發起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說:“小李同學不但能夠認真思考問題,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一面!”我握著他的手,真誠地說:“小李老師,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流露出羨慕的神情,大聲喊:“陳老師,我們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時,一陣歡快的笑聲回蕩在教室里... ..
巧妙預設,精彩便隨之而來。因為巧妙預設,一個精彩的發言,便如一粒小石子激起了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蛟S有時因為意外而來的小石子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如期完成,但是它卻能為孩子們帶來積極的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根據他們的需要,充分相信他們,給予他們思維的空間,思考的時間,耐心等待,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課堂的美,往往來自自由、民主、輕松、和諧、信任、相互尊重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等待點燃的火把。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才是新課改所努力倡導的。
精心設計,巧妙預設,學生一定會還以精彩!
【數學教學故事】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故事01-30
我的教學故事數學04-04
我的數學教學故事04-04
小學數學教學故事(通用13篇)01-18
少兒數學故事12-09
少兒數學故事04-04
數學的哲理故事04-03
數學偵探故事04-04
趣味數學故事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