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8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復習從早期的海洋文明到工業文明綜合檢測
一、單選題
(題文)《劍橋古代史》中描述:希臘人不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欖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魚,品嘗腓尼基的椰棗和西西里的干酪。這種飲食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文主義思潮興盛
B. 工商業和海外貿易發達
C. 政治環境民主寬松
D. 古希臘近海多山少平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規定: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受懲罰,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這體現了羅馬法
A. 內容和體系豐富而完備
B. 是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
C. 具有超越時間和民族的永恒價值
D. 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價值追求
(題文)(20xx年天津卷)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
A. 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
B. 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D. 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
1620年,英國移民登上北美大陸之后,立即通過了 “普利茅斯聯合協議”,頒布法律、 法令。而且聲稱“如果需要的話,會任命一些我們應當服從的行政官員”。這說明
A. 社會契約思想己經產生 B. 英國專制主義影響移民
C. 北美建立起聯邦制政體 D. 天賦人權思想成為共識
1787年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及合眾國政府之文官,受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重罪輕罪之彈劾與定讞時,應受免職處分。”這表明1787年憲法
A. 賦予總統極大的行政權力
B. 強調對官員經濟犯罪的監督
C. 所有官職都是由民選產生
D. 注重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
趙林教授指出:“文藝復興說到底是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場華麗而感性的時髦風潮,宗教改革則是貧窮而道德嚴謹的北歐世界的一場質樸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材料意在說明宗教改革
A. 影響的廣泛性超過文藝復興
B. 只影響到歐洲社會貧困階層
C. 與文藝復興的性質截然不同
D. 以無神論對抗羅馬教皇統治
科學家胡克在聽了某著作的提綱后說:“親愛的先生,我真為您高興,不過我也暗暗地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維多利亞女王的英國,而是生在16世紀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會被當做異教徒而被處以火刑了!”據此推斷“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A. 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
B. 達爾文和《生物進化論》
C. 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
D. 牛頓和《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有學者說“(西歐)以前的社會中,知識分子與大眾之間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閡,現在則僅為程度高低的細小差別。從表面上看,這種變化與機器革命沒有任何聯系,但事實上正是機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漸漸消除了文盲階層”。其意在說明
A. 大眾教育開始在西歐興起 B. 工業革命促進了教育下行
C. 社會精英成為變革的主體 D. 機器生產有利于社會平等
史料記載:明確限定的工作時間,較大的勞動強度,都使工作和休閑形成強烈的反差……中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他們反對各種野蠻或血腥的娛樂方式,試圖取消容易引起騷亂的傳統節日慶典……19世紀初的歐洲,興起一場理性休閑運動。這反映了
A. 經濟活動影響著政治地位的變化
B. 經濟發展引起了社會階層的分化
C. 工業革命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 大機器生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188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州際貿易法》,規定任何客貨運輸商如果通過特別資費、折扣和返款等手段對同樣的運輸服務多收或少收運費,即視為不公正的價格歧視,應予以禁止,對違背本法者處以不超過5000美元的罰款。這一規定
A. 加劇了各州之間的經濟矛盾
B. 有利于國內貿易的協調發展
C. 擴大國會的立法范圍及權力
D. 取消了自由貿易政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來到。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現今總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下列作品與材料相同流派的是
A. 《戰爭與和平》
B. 《紅樓夢》
C. 《悲慘世界》
D. 《等待戈多》
馬克思:“人們對(巴黎)公社有多種多樣的解釋,多種多樣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這說明巴黎公社
A. 完全代表了工人階級利益 B. 國家政權性質具有不明確性
C. 是各階級階層的聯合政權 D. 政治形式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二、非選擇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詔的合法形式進行的,為滿足滿洲貴族和八旗官兵對土地的需求以及隨清軍入關的東北境內其他民族對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順治四年(1647年)以前圈地數達圈地總數的89%”,到康熙五年(1666年),全國約圈地167000頃,加上各省駐防旗人所占土地,總數高達227000頃,占當時全國耕地面積的1/20以上。……清初大規模圈地導致“近畿土地皆為八旗勛舊所圈,民無恒產,皆仰賴租種旗地以為生”。
——摘編自秦維憲、薛小榮《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的歷史啟示》
材料二到了18世紀,圈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1688年的“光榮革命”改變了國家由國王控制的局面,確立了議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的地位,在議會通過相應的圈地法令后進行圈地,這便是議會的私法圈地。在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議會通過了4763件與圈地有關的法案。
——摘編自王田田《英國圈地運動中的法律規制》
(1)根據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圈地運動形成的原因。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初圈地和英國圈地運動的不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發展的力量除了經濟因素外,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等一切其他因素。歷史的動力被合理地理解為:現實生活的生產(人自身生產和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構成的社會生產總體,“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總的合力”。
結合材料及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現實生產+精神生產=歷史的動力”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對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復習從早期的海洋文明到工業文明綜合檢測】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復習12-08
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12-09
高考英語第二輪復習重點及復習策略12-09
歷史高考復習指導12-09
高考英語第二輪復習的計劃03-30
高考數學第二輪復習指導12-09
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方法12-09
高考數學第二輪的復習方法12-09
高考數學第二輪復習方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