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特級教師介紹福建高考語文出題方式
他曾經參與2004年福建高考語文命題,又參加今年語文《考試說明》初稿的寫作,特級教師介紹2007年福建高考語文出題方式。昨天,這位特級教師應邀參加了廈門一中舉行的“文化經典、文學名著教學研討會”,介紹了他所理解的今年高考語文命題,他強調,這些變化的一個前提是命題者要對高考有研究。
不過,由于身份特殊,他不愿意透露姓名,我們以“專家”來稱呼他。
今年高考會是什么模樣,不少中學老師認為:就看省質檢怎么考了。但是,專家說,這種說法為時過早。
他列舉了過去幾年省質檢和高考試卷的“背道而馳”,得出結論:省質檢的命題者只研究省質檢,不研究高考,老師不要過分依賴省質檢。
其次,命題者有“反猜題”的心理,不允許自己的“心思”被猜中。
此間有老師“押了寶”——三部經典名著中,《論語》不好理解,《莊子》表達奇特,還要慢慢想象,所以上述兩部都不會考,只要準備《孟子》就行了。專家說,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那么,命題者就不會這樣想。
今年語文的最大改變是增加文化經典閱讀和文學名著閱讀兩個部分,專家證實了先前雙十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陸敏所說的,這一要求在2006年的《考試說明》就已經指出了,但是,老師們都忽略了。
專家說,今年在寫《考試說明》初稿時,曾經有個疑問:要不要兌現?后來大家得出的意見是:要!否則今后誰還相信《考試說明》呢?
在《考試說明》提供的語文樣卷里,有關文學名著閱讀的題型是簡述題,要求學生簡述一個場景或人物,現在的問題是,高考是否就是這樣出的?
專家說,樣卷并不是死命令,樣卷中的簡述題事實上是學中考的。
他說,也許會有些微調,例如,也許會用問答題形式,如“張飛粗中有細,為什么?”等等。全國卷也有類似題目,摘抄了一部名著中三位人物的描寫,然后問學生“誰是誰”。
不過,專家贊同很多人的觀點:今年高考增加的這類題是導向性的檢測,目的是要讓以后的學生回歸到讀書中,所以,今年這類題是“送分題”,不會太刁難學生。
新考點增加了20分,那么這20分來自哪里呢?專家介紹,過去文言文閱讀的斷句翻譯題沒有了,文言文閱讀也少了一篇,現代文學作品閱讀和名句名篇的默寫的分值也減少了。
他說,名句名篇的閱讀從過去的8分減少到今年的6分,并縮小了范圍,是考慮到學生的負擔,即今年新增了新考點,擔心學生應付不來。
不過,專家認為,分值減少的決定是“違心”的,他預計,過一兩年,名句名篇默寫的分值還會增加。
專家還認為,文言文的信息篩選題今年料會取消,主要是因為信息篩選題在社科文的閱讀題也有出現,同一考點,不太可能出現在兩道題里。
專家說,如果對高考命題有研究的話,那么第六大題的語言應用題選用的作品一般要用過世的作家,為了是避免爭議。
他說,余杰曾經看到自己一篇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參考書里,文章后還出了十道題,他很興奮,一口氣做下來,包括其中“作者的本意”。
不過,令他郁悶的是,十道題沒有一道對的,包括那道“作者的本意”,他只好勸慰自己說:命題者比作者更了解作者的本意。
專家說,為了避免引起類似的糾紛,命題者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盡量選過世作家的作品。
專家說,和課本配套的《讀本》的內容不太可能考到,這是因為考慮到公平性問題——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有《讀本》,特別是農村的孩子。
他說,復習時,老師要巧做“減法”,例如,《紅樓夢》的復習時間就不要太多——課本里有關《紅樓夢》的章節已經足夠了,再比如《葛朗臺·歐也妮》,守財奴的復習時間也不需要太多,重點放在歐也妮。
當然,專家強調,今年高三是特殊情況,今后年級學生的名著導讀,一定不能這樣功利,要引導學生讀書。
【特級教師介紹福建高考語文出題方式】相關文章:
福建高考語文試卷12-09
高考語文復習的思維方式12-09
2017福建語文高考試卷11-23
福建高考錄取11-23
福建高考改革11-23
福建高考報名11-23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方式12-09
福建高考作文精選12-07
福建高考加分政策11-23
2017福建高考政策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