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高考狀元是故事
今年高考的分數已經出爐,各地誕生的狀元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延續多年的高考曾產生過一代又一代的狀元,他們當時被鮮花和掌聲包圍,而現在,那段耀眼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流失而逐漸淡去。高考狀元現在在哪里?他們是否成了社會精英?還是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本報通過各種途徑聯系到了我省近些年的高考狀元,請他們講述自己的生活。
1 陳勝勝:如今希望在律師界實現人生價值
高考心得:思考、總結,這是一名優秀學生必備的素質和能力。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對知識的領悟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沒有萬能的“學習法寶”,想要有好成績必須善于思考,勤于總結,主動去學,而非等待老師來教。
話語不多,但思維敏捷,高考文科狀元的光環在陳勝勝看來已是一個記憶符號,如今他更希望通過努力,在律師這個行業實現人生價值。
6月27日上午,記者聯系到陳勝勝時,他正和家人享受難得的周末時光。年薪超過六位數,在北京一家規模較大的律師事務所當律師,這位昔日的狀元如今依然非常優秀。“因為校友是事務所合伙人之一,畢業后就到了這里。”陳勝勝說,大學畢業后自己沒有選擇繼續讀研,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原因,另一方面是想要從事的律師行業更需要實踐經驗,所以就“投奔”了這家事務所。
2003年至今,陳勝勝主要從事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盡管工作還算順利,但這位“北漂族”話語間還是流露出北京的生活節奏給自己帶來的壓力。 “至今還沒有買房計劃,北京房價漲得太快,可能租房住更劃算。而且通過政府調控,房價應該會回落,還是再等等。”
隨后,記者又聯系到了陳勝勝當年的班主任、政治老師秦光明。“我們幾乎每年都會見一次面,情同父子。和在學校那時候相比,勝勝現在更健談,也沉穩多了。”秦老師說,陳勝勝是山西芮城縣人,1995年9月從芮城縣南曹初中畢業考入運城康杰中學。由于家庭條件比較差,康杰中學為他免除了所有學費。在秦老師印象中,性格內向的陳勝勝思維特別敏捷,非常善于思考,在校期間曾榮獲信息學全國奧林匹克聯賽(山西賽區)二等獎及“校三好學生”稱號。
2 董力庚:就職全球頂級商務智能軟件公司
高考心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規劃。而且要吃得了苦,要有不甘落人之后的勁頭。
6月25日,記者聯系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生科,一位姓徐的老師幫記者查詢了董力庚的情況。
董力庚曾經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讀博士,2010年1月離校,去向是微策略軟件(杭州)有限公司。記者隨后查詢到,董力庚就職的公司是全球商務智能軟件的佼佼者,軟件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全球零售、電信、科技、金融、醫藥等各個領域。可以說,董力庚目前從事著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
在康杰中學校史的大事記(1999年)中,記錄著這樣一段話:參加高考者1049人,被錄取者784人,占考生的74.7%,其中董力庚以 682分的成績獲山西省理科狀元。同年有14名畢業生入黨,董力庚就是這14人中的一個。“董力庚的組織能力特別強,從不甘落人之后。”董力庚昔日的班主任老師郭樹立這樣評價。郭老師說,董力庚天資聰穎自不必說,最主要的是他組織能力強,把自己要干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從起床到晚上睡覺,哪一段時間要干什么、該干什么,他提前就做好了計劃。
郭老師說,董力庚在班里擔任班長,剛上高三時,他的'英語不是太好,但幾個月后就有了明顯進步,期中考試還得了高分。郭老師曾詢問他學英語有什么心得和方法,他說:“我是班長,同學們平時在學習上碰到難題常來問我,我怕失面子,就刻苦鉆研,慢慢就學好了。”
就讀于清華大學期間,董力庚曾擔任過本年級的黨支部書記等職。“食堂—實驗室—宿舍”三點一線是他一日生活的全部。他還曾跟隨導師負責研究“國家863計劃”中的一個項目,即智能視頻處理技術,這項技術是國家十大科技攻關項目中的一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研究成功后可使人們的生活更趨現代化。
3 鄭恩澤:安家蘇州惦記著能為家鄉效力
高考心得:方法+勤奮=成功。各學科知識之間都有內在聯系,學習時要學會尋找這個脈絡。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記那些該記的知識點,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鄭恩澤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中國建設銀行蘇州分行工作,從事國際業務。
記者第一次與他取得電話聯系是在6月25日下午,他當時正在銀行接待大客戶,那邊的環境聽起來比較嘈雜,他壓低聲音,語速很快:“實在對不起,今天有好幾個客戶,不然我們明天吧?”
隔了兩天,記者再打過去的時候,他還在工作。
鄭恩澤說,2007年在蘇州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后,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建設銀行。去年,他用自己攢下的錢在蘇州市中心首付了一套房子,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交房。“其實我不是很看重住房條件,但父母遠在老家山西,二老都希望我能夠盡早安定下來。”鄭恩澤在蘇州交了女朋友,準備兩年內完婚,“我在家里是獨子,父母都退休了,我覺得蘇州這幾年發展特別快,空氣也很好。我希望自己將來能為父母再買一套房,接他們來蘇州安度晚年。”“我很想念山西的親人,包括母校和老師們。可惜工作節奏太快,只能每年春節或長假回去探望親朋。”鄭恩澤說,自己是學金融貿易的,對家鄉的經濟發展情況特別關注, “希望有一天我的所學能為家鄉效力,我一定義無反顧。”
4 黃悅:在德國讀碩士今年畢業
高考心得:高考是選拔型考試,不可能每一道題都答對,正視自己的能力是得高分的關鍵。
黃悅現在德國讀碩士,今年年底就畢業了。“黃悅各方面都很出色,在北京讀大學時,她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她一直是成成中學和我最大的驕傲。”曾擔任黃悅班主任的張敏老師,提起黃悅滿臉都是驕傲。
張老師說,黃悅碩士畢業后,想在德國先找一份工作,之后有機會繼續在德國讀博士。憶起當年黃悅的“理科狀元”,張老師說:“連黃悅自己都沒想到。她的成績平時在班里排在十幾名,全高三年級排在50名左右。當時高考第一科語文考完后,許多學生都反映作文有點偏題,可黃悅感覺考得不錯。四科全考完后,大多數學生反映理科題難,黃悅還是感覺考得不錯。考后我給她估了兩次分,成績都在600分以上,但還是沒敢冒險報清華、北大,考慮到語文、英語是她的特長,就報考了對外經貿大學德語專業。”
成績公布后,黃悅的總分達663分,理科成績是全省第一。能獲得這樣好的成績,與黃悅的學習方法和應試技能以及良好的心態有很大關系。
在高考錄取階段,清華、北大等學校都曾與黃悅聯系過,但出于對語言專業的喜愛,她還是選擇了對外經貿大學的德語專業。
5 郭斯煬:當企業智囊既有挑戰也有壓力
高考心得:別給自己施加太大壓力,不要刻意要求考上好的大學,輕松應試、坦然接受。
郭斯煬的電話接通時,話筒那邊傳來陣陣嘶嘶聲,信號似乎不好,她解釋:“我正在去上海的路上。”從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之后,郭斯煬并沒有選擇出國繼續深造,而是進入一家外資咨詢公司,從事管理咨詢工作,形象一點說,就是企業的智囊團。每天都會面對新的問題,而她的工作就是為遇到困難的企業排憂解難,她坦言“很有挑戰,但壓力也很大。”
談及在北大求學最大的收獲,郭斯煬認為學校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就是改變了思維方式。“在這里,你能遇到很多優秀的人,和他們在一起,思維能夠碰撞出很多奇妙的東西。”同時,學校也給郭斯煬帶來了更多機會。在北大的4年里,郭斯煬努力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參加社團、出國交流、聆聽講座……每一次的親身參與和體會,都讓她的理想愈加清晰。
大學期間一次去捷克交流的機會,讓郭斯煬發現,原來自己并不喜歡那樣緩慢的生活節奏,而中國的快速發展和無盡機遇,才是自己想要的。
從一名學生到一個社會人,郭斯煬在大學期間便完成了這樣的轉換,這也讓她更適應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明天是會繼續工作還是讀書深造,郭斯煬笑著說,“一切都是未知數。”
6 馬帥:民辦中學首位狀元現讀研一
馬帥是河津市僧樓鎮馬家堡人,畢業于河津永民中學。這所中學是一所民辦學校。而在馬帥之前,山西民辦中學從沒出過高考狀元。“馬帥特別孝順,我和他爸都是農民,家里不富裕,因此他從上中學起就開始利用假期打工。”馬帥的媽媽說,就在2005年高考分數公布的前一天,馬帥還在一磚廠打工。
在校期間,馬帥就讀于培養文、史、哲三個方向人才的文科實驗班,成績仍是名列前茅。“其實在哪兒上學都有壓力,但這也是我的動力。”馬帥說。此外,他還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社團、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甚至擔任過學校學生超市的經理助理,主要負責管理在超市打工的學生。在清華大學,本科生如果在學習方面突出將被評為學業優秀獎,如果學業和各方面能力都突出,將被評為綜合優秀獎。馬帥曾兩次被評為綜合優秀,一次被評為學業優秀。
去年年底,馬帥被學校保研,現在已是研一的學生。除了上課和研究課題,他還擔任著2009級本科班的輔導員,同另外一名輔導員負責著3個班 160多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對于今后的打算,馬帥表示,希望畢業后順利找份工作,孝順父母,不讓他們再操心。
7 郝樂:放棄保研選擇了出國留學
“今年7月8日,我就大學畢業了,離開就讀了4年的北大。”電話那頭,郝樂聲音沉穩。由于畢業前夕事情多,記者經多方聯系,才與郝樂取得聯系,通過電話采訪了她。
郝樂的父親郝葆良在陽泉市科技部門工作,人很隨和,母親在設計部門工作。平常他們很關心郝樂的生活,但對她的學習并不多加干涉,也沒有給她設定任何目標。中考時,郝樂的成績就是陽泉市第一。從那以后,父母和郝樂形成了一種默契:將來肯定能考上北大。2006年,郝樂不負眾望,以山西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被北大經濟系錄取。
進入大學,郝樂各方面依舊十分出色,除了文化成績仍名列前茅,還積極參加各類活動。2007年4月,她參加了第四屆首都高校經濟學院辯論賽,并獲北大最佳辯手稱號。2008年汶川地震后,郝樂曾赴災區做了一個星期的志愿者,“我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志愿者,在災區主要做中小學生的災后心理撫慰。”
將要畢業,郝樂面臨兩種選擇:保研或出國留學。如果選擇保研,則順利留在北大;如果出國留學,則需要申請、考試,不成功的話將失掉保研的機會。而她選擇了后者,并順利通過考核被錄取。
就業調查 半數狀元進入職場仍是佼佼者
記者走訪山西近10年的9名高考狀元,其中50%的狀元目前都在職場打拼,均就職于發達城市、在外企工作;其余的則繼續深造或出國留學。山西歷屆高考的狀元們,在之后的學業和工作中仍是佼佼者。
調查顯示,80%以上的高考狀元就讀的專業都是熱門專業,如經濟管理、法律、語言、計算機等,他們在大學期間學習能力突出,多數都曾擔任學生干部;大部分狀元本科畢業時選擇繼續在國內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上述內容,和2000年“中國*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基本一致。該課題組調查了1977年—1998年全國各省份高考狀元共計724位。調查顯示,高考狀元進入大學后,基本是校園中的佼佼者。在統計到的 350多名狀元中,可統計到職業狀況的有130多人,其中約有40%選擇出國留學或定居海外。
【歷屆高考狀元是故事】相關文章:
1.高考狀元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