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考試大綱》解讀
為加強對數學文化的考查,在平時的教與學中,教材中滲透的數學文化內容要充分重視,重點研究。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的高考數學《考試大綱》解讀,供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高考數學考綱解讀
考綱變化
現有高考體系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不再修訂,參考2019年版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
相較2018年考綱,2019年考綱把原來的"根據普通高等學校人才選拔的要求",改成了"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命題要求上新增了“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與素養,引導其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可見,2019年在強調基礎性同時突出以素養為導向,滲透五育教育。
選填題中2018年共有5個應用背景,2019年共有9個應用背景,這些變化都說明高考數學會把考查的重點轉移到對數據的分析、理解,突出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考綱解讀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備考和教師指導學生復習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需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特別要對“考試內容與要求”深入研究,透徹理解,特別要注意對每個知識點的層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數,考查要求分為三類:一是知識要求,二是能力要求,三是個性品質。
(1)知識要求:所以我們要對每個知識點的層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數。要明確:
①考查的是哪些知識點;
②哪些知識點是考綱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
③哪些知識點是重點要求的。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五種能力、兩種意識,即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顯然增強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要求。
(3)個性品質:
個性品質就是指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良好的習慣和心態等,在試題中往往從情境新、設問新、形式新、內容活、順序變來體現。
2019年全國卷考情分析
2019年數學高考題穩中求新,穩中求變,變中求活,變中求真。概括起來試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相對穩定
①試題結構相對穩定。
②考查的主干內容和關健能力相對穩定 。核心考點依然是函數與導數、三角函數、立體幾何、數列、概率與統計、解析幾何,以及選考內容;依然是強調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③考查的數學方法相對穩定。注重通性通法的運用,淡化解題技巧。
適度創新
2019高考已經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趨勢,出現很多新題型、新變化,因此2020高考肯定將繼續體現!
(1)題型創新:設置組合型選擇題、雙空填空題為新高考多選題過度。如全國 I 卷第11題、全國II卷第1 6題。
(2)考法創新:打破常規,考查內容,順序上進行創新,如全國I卷第21題、全國卷I和卷III第23題。
(3)素材創新,滲透五育教育。
如全國卷II第16題,全國卷I第4題,將美育(幾何的對稱之美)融入數學教育
全國卷III第16題,體現了勞動教育的要求。
注重學科交叉處命題
設置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的情境試題,促進學科間的融合以及對核心素養的考查,如全國卷III文理科第17題(化學),全國卷III理科第3題(語文)。
突出數學文化的考查
對于數學文化和數學史,一般是引用原文,但一定給出有意義的解釋,在讀題和理解上不會給考生造成負擔。教材中的“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涉及了很多數學文化的背景與數學思想,要予以重視。如理科全國 I 卷第6題(古代文化與哲學思想)
創設真實情景,考查綜合應用能力
2019年的數學試題注重考查數學應用素養,體現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考查要求,試題設置的情境真實、貼近生活,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作用。如文科全國II卷第5題(社會經濟)。
注重文理試卷差異
雖然未來高考改革將采用文理合卷的方式,但今年試卷依然文理有別。
2019年全國卷文理重復題目進一步增加,全國 III 卷更為明顯。完全相同題:選擇題8個,填空題2個,解答題3個。部分相同題:2題。完全相同的分值達95分左右,這些都是為向新高考文理合卷過渡!
【高考數學《考試大綱》解讀】相關文章:
高考數學考試大綱解讀12-09
高考數學考試大綱修訂深解讀12-09
高考生物考試大綱解讀12-08
新高考化學考試的大綱解讀12-09
高考數學大綱解讀及修訂說明12-09
新高考生物考試大綱解讀12-08
關于新高考歷史考試大綱解讀12-08
高考語文大綱解讀12-09
高考歷史大綱解讀12-08
2017新高考物理考試大綱解讀的內容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