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考化學全國卷答案

時間:2022-12-09 09:21:23 高考化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考化學全國卷答案

  高考化學全國卷篇一:高考理綜全國卷1—化學

高考化學全國卷答案

  理科綜合(化學部分)

  一、選擇題:

  1. 化學與生活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用灼燒的方法可以區分蠶絲和人造纖維 B. 食用油反復加熱會產生稠環芳烴等有害物質 C. 加熱能殺死流感病毒是因為蛋白質受熱變性 D. 醫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95% 【答案】D

  【解析】A、蠶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灼燒時會有燒焦羽毛的氣味,而人造纖維由纖維素

  改性得到,灼燒時有刺激性氣味,可由此區分二者,故A正確。

  B、食用油反復加熱,碳鏈會變成環狀,產生稠環芳烴等有害物質,故B正確。 C、加熱、強酸堿、重金屬鹽均可以使蛋白質變性,因此加熱可殺死流感病毒,故C正確。

  D、醫用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75%,工業酒精中乙醇的濃度為95%,故D錯誤。 因此,本題選D。

  2.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氣體中的氫原子數為2NA

  B. 1molN2與4molH2反應生成的NH3分子數為2NA C. 1molFe溶于過量硝酸,電子轉移數為2NA

  D. 標準狀況下,2.24LCCl4含有的共價鍵數為0.4NA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丙烯最簡式均為為CH2,14g混合氣體中含有原子團CH2的物質的量

  為1mol,含有的氫原子數為2NA,故A正確。

  ol的N2與4mol的H2完全反應則生成2molNH3,B、若1m但此反應是可逆反應,

  反應不完全,所以NH3分子數小于2NA,故B錯誤。

  C、Fe溶于過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強氧化性,最終氧化產物是Fe3?,因此1molFe

  與過量硝酸反應轉移3NA電子,故C錯誤。

  D、標準狀況下,CCl4呈液態,2.24LCCl4不能由氣體摩爾體積得出其物質的量為0.1mol,故其含有的共價鍵數也不為0.4NA,故D錯誤。 因此,本題選A。

  3. 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稱為異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屬于加成反應 C. C4H9Cl有3種同分異構體

  D. 油脂和蛋白質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CH3CHCH2CH3

  |【解析】A、2-甲基丁烷,其結構簡式為,共5個碳,習慣命名法應該為異CH3

  戊烷,故A錯誤。

  催化劑

  ?CH3CH2OH,符合B、乙烯生成乙醇的反應方程式為:CH2==CH2?H2O???

  加成反應的定義,故B正確。

  CH3CHCH2CH3

  |C、C4H9Cl有4種同分異構體,分別為CH3CH2CH2CH2Cl、、Cl

  CH3|CH3CHCH2Cl

  |、CH3C—Cl,故C錯誤。

  |CH3

  CH3

  D、高分子化合物要求分子量在10000以上,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錯誤。 因此,本題選B。

  4.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用長頸漏斗分離出乙酸與乙醇反應的產物

  B.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銅粉與稀硝酸反應產生的NO

  C. 配制氯化鐵溶液時,將氯化鐵溶解在較濃的鹽酸中再加水稀釋 D. 將Cl2與HCl混合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可得到純凈的Cl2 【答案】C

  【解析】A、乙酸和乙醇反應的產物為乙酸乙酯,分離乙酸乙酯應該用分液漏斗,長頸漏斗

  不帶有活塞,無法用于分離操作,故A錯誤。

  B、NO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NO2,且NO密度與空氣相近,故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誤。

  C、氯化鐵易發生水解,所以配制時應在較濃的鹽酸中溶解,抑制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再加水稀釋,故C正確。 D、將Cl2與HCl的混合氣體通過飽和食鹽水可除去其中的HCl,但是得到的Cl2未

  干燥,會含有水蒸氣,故D錯誤。 因此,本題選C。

  5. 三室式電滲析法處理含Na2SO4廢水的原理如圖所示,采用惰性電極,ab、cd均為離子交

  ?

  換膜,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兩膜中間的Na+和SO24可通過離子交換膜,而兩端隔室中離子被阻擋不能進入中間隔室。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通電后中間隔室的SO24離子向正極遷移,正極區溶液pH增大 B. 該法在處理含Na2SO4廢水時可以得到NaOH和H2SO4產品 C. 負極反應為2H2O?4e?===O2+4H+,負極區溶液pH降低 D. 當電路中通過1mol電子的電量時,會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解析】直流電作用下電解硫酸鈉溶液,由于鈉離子與硫酸根在水溶液中均不放電,因此其

  本質為電解水。

  ?

  A、電流從正極流出,負極流入,SO24為陰離子,其移動方向應與電流相反,因此

  ?SO24向正極區(陽極)移動。正極區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為

  2H2O?4e????O2↑?4H?,則正極附近酸性增強,pH下降。故A項錯誤。

  B、負極區(陰極)的電極反應為2H2O?2e?===H2↑?2OH?,剩余OH?,中間區域的Na?遷移到負極區,得到NaOH;正極區的電極反應為

  ?2H2O?4e????O2↑?4H?,余下H?,中間區域的SO2得到H2SO4,4遷移到正極區,故B項正確。

  C、負極區發生還原反應:2H2O?2e????H2↑?2OH?,負極附近堿性增強,pH升高,故C錯誤。

  D、由正極區的電極反應可知,轉移電子與產生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因此轉移1mol電子時會有0.25mol氧氣生成,故D項錯誤。 因此,本題選B。

  6. 298K時,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鹽酸。溶液的pH與所加鹽

  酸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電離度為1.3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滴定過程應該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 B. M點對應的鹽酸體積為20.0mL

  ?

  C. M點處的溶液中cNH+=cH+=cOH? 4=cCl

  ????????

  D. N點處的溶液中pH<12 【答案】D 【解析】A、向氨水當中滴加稀鹽酸,兩者等物質的量反應則達到滴定終點,產物為NH4Cl,

  其溶液顯酸性,應選擇在酸性范圍內變色的指示劑,如甲基橙的變色范圍為

  3.1~4.4。而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2~10.0,在堿性范圍內變色,不能作為該滴定的指示劑,故A項錯誤。

  NH3?H2O?H?導致B、鹽酸體積為20mL時恰好反應生成NH4Cl,NH?4?H2O?

  其溶液pH小于7,而M點處pH=7,故B項錯誤。

  C、因為溶液pH=7,所以c(H?)(轉 載于:www.hnNscy.CoM :高考化學全國卷)=c(OH?)=10?7mol?L?1,又由于電荷守恒

  ???

  c(H?)?c(NH?可得c(NH?二者濃度約為0.05mol?L?1,4)=c(OH)?c(Cl),4)=c(Cl),

  遠大于10?7mol?L?1,故C錯誤。

  D、若開始時pH為12,則c(OH?)?10?2mol?L?1,此時對應氨水的電離度為10%,由于題中給出氨水電離度為1.32%,遠低于10%,則pH應小于12,故D正確。 因此,本題選D。

  7.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m、p、r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單質。通常為黃綠色氣體,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為2,s通常是難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原子半徑的大小WY C. Y的氫化物常溫常壓下為液態 D. 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強酸 【答案】C

  【解析】Z的單質n為黃綠色氣體,n為Cl2,因此Z為氯元素。0.01mol?L?1r的水溶液pH

  值為2,說明r為一元強酸。Cl2與p在光的條件下反應得到r以及難溶于水的混

  合物s,因此p為烷烴(如CH4),r為HCl,s為發生取代反應后的有機混合物。Cl2與m反應可得HCl以及具有漂白性的q,可知m為H2O,q為HClO。綜上,W、X、Y、Z分別為H、C、O、Cl。

  A、原子半徑大小排序為H<O<C,即WX,故B錯誤。

  C、Y為氧元素,其氫化物為H2O或H2O2,常溫下均為液態,故C正確。 D、X為碳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碳酸,是弱酸,故D錯誤。 因此,本題選C。

  26. (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氣污染物之一,工業上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條件下用NH3將NOx還原生成N2。某同學在實驗室中對NH3與NO2反應進行了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1)氨氣的制備

  ①氨氣的發生裝置可以選擇上圖中的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氣,選擇上圖中的裝置,其連接順序為:發生裝置? (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 (2)氨氣與二氧化氮的反應

  將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質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劑,充入NO2(兩端用夾子K1、K2夾好)。

  。

  在一定溫度下按圖示裝置進行實驗。

  △

  ?2H2O;②d→c→f→e→i 【答案】(1)①A;Ca(OH)2?2NH4Cl===CaCl2?2NH3↑

  (2)①氣體紅棕色逐漸變淺;②8NH3?6NO2???7N2?12H2O;③NaOH溶液

  倒吸入Y管;④當產物中的H2O為液體時,反應過程中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小,恢復原體積后裝置中氣壓小于大氣壓。

  【解析】(1)①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常用方法是Ca(OH)2與NH4Cl混合加熱,或者CaO中滴

  入濃氨水(不需要加熱)。這里提供的裝置只有A適合第一種方法。②要收集干燥的氨氣應用堿石灰進行干燥,干燥管應“大進小出”,即d進c出;由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進行收集,即f進e出;最后應進行尾氣處理,并要防止倒吸,應接i。

  (2)①②:NH3和NO2反應,根據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生成N2,反應方程式為

  8NH3?6NO2???7N2?12H2O,產物均無色,因此隨著反應的進行,NO2的紅棕

  催化劑

  催化劑

  色會逐漸變淺。③④:當產物中的H2O為液體時,反應過程中氣體總物質的量減小,恢復原體積后裝置中氣壓小于大氣壓,因此NaOH溶液會倒吸。

  27. (15分)

  2??

  元素鉻(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藍紫色)、Cr(OH)?、Cr2O7(橙紅色)、CrO24(綠色)4(黃色)等形式存在。Cr(OH)3為難溶于水的灰藍色固體,回答下列問題:

  (1)Cr3?與Al3?的化學性質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過量,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CrO24和Cr2O7在溶液中可相互轉化。室溫下,初始濃度為1.0mol?L的Na2CrO4溶

  2?

  )隨c(H?)的變化如圖所示。 液中c(Cr2O7

  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轉化反應?

  ②由圖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24的平衡轉化率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根據

  。

  高考化學全國卷篇二:高考化學全國卷一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Ⅰ)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部分)

  7.我國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記敘無機藥物335種,其中“強水”條目下寫道:“性最烈,能蝕五金??

  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這里的“強水”是指( ) A.氨水B. 硝酸 C.醋 D.鹵水

  8.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質子數均為10NA B.2L0.5mol/L亞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種數為2NA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時,生成0.1mol氧氣轉移的電子數為0.2NA D.密閉容器中2molNO與1molO2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NA

  9.烏洛托品在合成、醫藥、染料等工業中有廣泛用途,其結構式如圖所示。將甲醛水溶液

  與氨水混合蒸發可制得烏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應生成烏洛托品,則甲醛與氨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1B.2:3C.3:2D.2:1

  10.下列實驗中,對應的現象以及結論都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11.微生物電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微生

  物電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正極反應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進了反應中電子的轉移 C.質子通過交換膜從負極區移向正極區

  D.電池總反應為C6H12O6+6O2=6CO2+6H2O

  12.W、X、Y、Z均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電子層的電子數分別為0、5、8、

  8,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單質的沸點:W>X

  B.陰離子的還原性:A>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與Y不能存在于同一離子化合物中

  13.濃度均為0.10mol/L、體積均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別加水V稀釋至體積V,pH隨lg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V0A.MOH的堿性強于ROH的堿性 B.ROH的電離程度:b點大于a點

  C.若兩溶液無限稀釋,則它們的c(OH)相等

  Vc(M)

  D.當lg= 2時,若兩溶液同時升高溫度,則增大

  V0c(R)

  -

  -

  -

  9

  +

  8

  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鈉鹽和鉀鹽易溶于水,

  而其鈣鹽難溶于水。草酸晶體(H2C2O4·2H2O)無色,熔點為101℃,易溶于水,受

  澄清

  熱脫水、升華,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問題:

  (1)甲組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裝置,通過實驗檢驗草酸晶體的分解產物。裝置C中可觀察到的現象

  是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有_______。裝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乙組同學認為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含有CO,為進行驗證,選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B和下

  圖所示的部分裝置(可以重復選用)進行實驗。

  澄清石灰水

  D水E濃氫氧化鈉溶液

  F

  無水氯化鈣

  G

  H

  排水集氣裝置

  I

  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______。裝置H反應管中盛有的物質是_______。

  ②能證明草酸晶體分解產物中有CO的現象是_______。 (3)①設計實驗證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______。 ②草酸為二元酸______。

  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業上有許多用途。以鐵硼礦(主要成分為Mg2B2O5·H2O和Fe3O4,還有少量Fe2O3、

  FeO、CaO、Al2O3和SiO2等)為原料制備硼酸(H3BO3)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粗硼酸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Mg2B2O5·H2O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為提高浸出速率,除適當增加硫酸

  濃度濃度外,還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寫出兩條)。

  (2)利用_______的磁性,可將其從“浸渣”中分離。“浸渣”中還剩余的物質是______(化學式)。 (3)“凈化除雜”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然后在調節溶液的pH約為5,目的是_________。 (4)“粗硼酸”中的主要雜質是________(填名稱)。

  (5)以硼酸為原料可制得硼氫化鈉(NaBH4),它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還原劑,其電子式為_______。 (6)單質硼可用于生成具有優良抗沖擊性能硼鋼。以硼酸和金屬鎂為原料可制備單質硼,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制備過程___________。

  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殺菌劑、藥物等方面具有廣泛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濃縮,再向濃縮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該反應

  的還原產物為____________。

  (2)上述濃縮液中含有I-、Cl-等離子,取一定量的濃縮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當AgCl開始沉

  c(I)--淀時,溶液中1010,Ksp(AgI)=8.5×1017。 -為:_____________,已知Ksp(AgCl)=1.8×

  c(Cl)(3)已知反應2HI(g)

  2(g) + 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

  -

  時分別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則1molHI(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的能量為______________kJ。

  (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應:2(g)+I2(g)在716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

  的量分數x(HI)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下表:

  ①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_。

  ②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x2(HI),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則k逆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時,v正=__________min-1 ③由上述實驗數據計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新達到平衡,相應的點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8

  2.4

  v/(10-3min-1)

  2.01.61.20.80.40.0

  x

  36.[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15分)

  氯化亞銅(CuCl)廣泛應用于化工、印染、電鍍等行業。CuCl難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離子濃度較大的體系,在潮濕空氣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綿銅(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為原料,采用硝酸銨氧化分解技術生產CuCl的工藝過程如下:

  硝酸銨、水、硫酸亞硫酸銨、氯化銨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得到的氧化產物是_________,溶解溫度應控制在60—70度,原因是__________。 (2)寫出步驟③中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步驟⑤包括用pH=2的酸洗、水洗兩步操作,酸洗采用的酸是_________(寫名稱)。 (4)上述工藝中,步驟⑥不能省略,理由是_____________.

  (5)步驟②、④、⑤、⑧都要進行固液分離。工業上常用的固液分離設備有__________(填字母)

  A、分餾塔B、離心機 C、反應釜D、框式壓濾機

  (6)準確稱取所制備的氯化亞銅陽平mg,將其置于若兩的FeCl3溶液中,待樣品完全溶解后,加入

  適量稀硫酸,用a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終點,消耗K2Cr2O7溶液bmL,反應中Cr2O72-被還原為Cr3+,樣品中CuCl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

  37、[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

  碳及其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問題:

  (1)處于一定空間運動狀態的電子在原子核外出現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形象化描述。

  在基態

  原子中,核外存在 對自旋相反的電子。

  (2)碳在形成化合物時,其鍵型以共價鍵為主,原因是 。

  (3)CS2分子中,共價鍵的類型有 ,C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是 ,寫出兩個與

  CS2具有相同空間構型和鍵合形式的分子或離子 。

  (4)CO能與金屬Fe形成Fe(CO)5,該化合物熔點為253K,沸點為376K,其固體屬于晶體。 (5)貪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其中石墨烯與金剛石的晶體結構如圖所示

  :

  石墨烯晶體

  ①在石墨烯晶體中,每個C原子連接個六元環,每個六元環占有 個C原子。

  ②在金剛石晶體中,C原子所連接的最小環也為六元環,每個C原子連接 個六元環,六元環中最多有 個C原子在同一平面。

  38、[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15分)

  A(C2H2)是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由A制備聚乙烯醇縮丁醛和順式異戊二烯的合成路線(部分反應條件略去)如圖所示:

  2]m[CH2--[CH2-

  -]H6O2)3③④②

  2CH2CH3聚乙烯醇縮丁醛

  C--CH=CH3C--C≡333CaCO3異戊二烯⑧⑤⑦

  ⑥

  高考化學全國卷篇三:全國卷新課標一高考化學真題解析版

  7.我國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記敘無機藥物335種,其中“強水”條目下寫道:“性最烈,

  能蝕五金……其水甚強,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這里的“強水”是指( ) A.氨水B. 硝酸 C.醋 D.鹵水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所給四種物質的氧化性的強弱可判斷,該強水為硝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

  可溶解大部分金屬,答案選B。 考點:考查物質氧化性的判斷

  8.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質子數均為10NA B.2L0.5mol/L亞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兩種數為2NA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時,生成0.1mol氧氣轉移的電子數為0.2NA D.密閉容器中2molNO與1molO2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NA 【答案】

  C

  考點: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與微粒數的關系判斷

  9.烏洛托品在合成、醫藥、染料等工業中有廣泛用途,其結構式如圖所示。將甲醛水溶液

  與氨水混合蒸發可制得烏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應生成烏洛托品,則甲醛與氨的物質的

  量之比應為( )

  A.1:1B.2:3C.3:2D.2:1 【答案】C

  考點:考查元素守恒法的應用

  10.下列實驗中,對應的現象以及結論都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稀硝酸與過量的Fe分反應,則生成硝酸亞鐵和NO氣體、水,無鐵離子生

  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變紅色,現象錯誤;B、Cu與硫酸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無黑色固體出現,現象錯誤;C、鋁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鋁的熔點較高,所以內部熔化的鋁不會滴落,錯誤;D、硫酸鎂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再加入硫酸銅,則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沉淀的轉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轉化,所以氫氧化銅的溶度積比氫氧化鎂的溶度積小,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對反應現象、結論的判斷

  11.微生物電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下列有關微生物電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正極反應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進了反應中電子的轉移 C.質子通過交換膜從負極區移向正極區 D.電池總反應為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

  A

  考點:考查對原電池反應的判斷

  12.W、X、Y、Z均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電子層的電子數

  分別為0、5、8、8,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單質的沸點:W>X B.陰離子的還原性:A>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與Y不能存在于同一離子化合物中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W的L層無電子,則W是H元素;X的L層有5個電子,則X是N元素,Y

  與Z的L層都是8個電子,則二者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據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8可知Y與Z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2,Z的原子序數大于Y,所以Y是P,Z是Cl元素。A、氫氣與氮氣都是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大的沸點高,沸點X>W,錯誤;B、H元素的非金屬性比Cl弱,所以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W>Z,正確;C、未指明最高價氧化

  物的水化物,不能判斷酸性的強弱,錯誤;D、N與P可以同時存在于同一離子化合物中,如磷酸銨,錯誤,答案選B。 考點:考查元素推斷,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判斷

  13.濃度均為0.10mol/L、體積均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至體積V,pH

  隨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MOH的堿性強于ROH的堿性 B.ROH的電離程度:b點大于a點 C.若兩溶液無限稀釋,則它們的c(OH-)相等

  D.當【答案】

  D

  =2時,若兩溶液同時升高溫度,則c(M+)/c(R+)增大

  溶液的pH=10,MOH溶液中不存在電離平衡,而ROH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升高溫度,電離正向移動,則c(R+)濃度增大,而升高溫度,對c(M+)無影響,所以比值減小,錯誤,答案選D。

  考點:考查電解質強弱的判斷,溶液稀釋的判斷

  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鈉鹽和

  -

  -

  鉀鹽易溶于水,而其鈣鹽難溶于水。草酸晶體(H2C2O4·2H2O)無色,熔點為101℃,易溶于水,受

  熱脫水、升華,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問題:

  (1)甲組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裝置,通過實驗檢驗草酸晶體的分解產物。裝置C中可

  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有_______。裝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乙組同學認為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中含有CO,為進行驗證,選用甲組實驗中的

  裝置A、B和下圖所示的部分裝置(可以重復選用)進行實驗。

  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______。裝置H反應管中盛有的物質是_______。

  ②能證明草酸晶體分解產物中有CO的現象是_______。 (3)設計實驗證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______。 ②草酸為二元酸______。

  【答案】⑴有氣泡逸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冷凝(水蒸氣、草酸等),避免草酸進入裝置C反應生成沉淀,干擾CO2的檢驗。

【高考化學全國卷答案】相關文章:

2018高考化學試卷答案05-04

全國卷高考化學選擇題秒殺技巧04-04

高考化學復習練習及答案解析05-05

理綜化學高考真題及答案05-07

2017高考理綜全國卷真題試卷附答案04-24

2017高考文理數學全國卷真題試卷附答案04-04

安徽省高考化學試卷附答案解析05-07

語文全國卷高考文學常識04-09

全國卷高考語文答題技巧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