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考地理知識點

時間:2024-01-20 11:14:30 高考地理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

  在日常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1

  人口數量、分布:

  ⑴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不利影響及對策:

  問題:人口增長過多過快,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自然增長率形成人口壓力,給資源和環

  境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人均資源減少、就業困難、生活水平下降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等種種

  資源和環境問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控制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

  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的不同側重點:

  ①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制約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

  措施:鼓勵生育,接納移民。

  ②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負擔過重以及贍養眾多孤寡病殘老人。

  措施:關心照顧老人,建立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⑶巴西(澳大利亞)人口集中于東南部,原因:①氣候溫和濕潤,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優良港灣,工業發達;③歐洲殖民者最早到達這里,開發歷史較早;

  (4)中國人口問題:①我國人口問題表現為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農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結構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人口素質較低;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

  ②我國目前人口問題最大的任務是繼續保持較低人口自然增長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齡化。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2

  (一)分析思路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

  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

  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

  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大的方

  面去分析。

  (二)舉例

  例l: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是:

  (1)均位于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于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于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2)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

  (3)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臺和東南亞,為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么?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

  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1)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長江人海處,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

  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

  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2)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3)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長江人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4)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海南島雖然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由于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后,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自從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來,它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3

  一、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二、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三、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

  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

  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

  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于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并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云,氣溫不高(云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云,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10、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并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1、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4

  等太陽高度線圖可以看做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判讀時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確解答問題:

  1.圖的中心為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以該點為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通過該點的經線即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是12點;通過該點的緯線即為太陽直射的緯線,其正午太陽高度為90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從太陽直射的緯線向南北逐漸降低。根據太陽直射緯線推斷直射點所在的半球及季節,并判斷與之相關的地理現象。注意區別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律的不同。

  2.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據此可計算該經線上某一點的緯度數值;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陽直射點不在赤道,則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該緯線上某一點的經度和地方時。

  3.如果圖中標注了太陽高度的數值,則視具體數值而判斷:一是最外側的大圓圈為0°等太陽高度線,即為晨昏線,一般是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二是圖中最大的圓圈不是0°等太陽高度線,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線。如果沒有標注太陽高度的數值,在圖中最外側的大圓圈上太陽高度為0°,即晨昏線。

  4.由于太陽直射經線上太陽高度南北跨度為180度,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此經線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極點在最北點以南,圖上沒有南極點;太陽直射南半球時,相反。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5

  ⑴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于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⑵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脈阻擋的影響,山地東側為西風帶的背風坡,產生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西側為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豐沛。(非地帶性現象)

  ⑶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干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⑹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于東部季風區,原因是副高強弱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⑺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⑻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為什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

  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⑽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⑾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⒀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⒁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⒂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中美洲東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海洋的信風帶來暖濕氣流,受地形(山地)的影響,在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⒃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⒄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緯度越高,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

  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系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

  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系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

  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

  氣溫年較差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日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⒆天山南坡無林帶,原因為:地處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風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處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風坡,降水量多。

  ⒇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21)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一是氣溫(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陽坡雪線高于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雪線低),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注: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22)、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相對高度,相對高度越大,垂直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于熱量(即陽坡高和陰坡低)。

【高考地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地理高考知識點11-02

高考地理《氣候》知識點05-07

高考地理知識點05-07

地理高考知識點總結04-16

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識點05-12

【精品】地理高考知識點01-01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05-07

高考地理重要知識點復習05-07

高考地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知識點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