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氣候》知識點
高考地理《氣候》知識點1
一、東亞:
1、東部沿海:季風氣候顯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西部內陸:溫帶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
二、東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北部夏季高溫多雨);
2、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常年高溫多雨);
三、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印度半島大部分);
2、熱帶沙漠氣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熱帶沙漠為主);
四、中亞:
1、溫帶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
五、西亞和北非:
1、熱帶沙漠氣候為主;(770多萬平方千米);
2、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熱帶草原氣候(世界第一);
2、熱帶雨林氣候;
3、熱帶沙漠氣候;
4、地中海氣候;
七、歐洲:
1、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終年西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濕增溫;③地形因素;④大陸輪廓破碎,利于西風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氣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氣候;
4、中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溫帶大陸性氣候(俄羅斯);
九、北美:
1、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2、狹窄的溫帶海洋性氣候(40°N-60°N);
3、狹窄的地中海氣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熱帶氣候,雨林、草原氣候為主;
十一、大洋洲:
1、熱帶為主,呈半環狀:大分水嶺(熱帶雨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注: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
①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壓;
②東南信風來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處在大分水嶺迎風坡;
2、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控制);
3、熱帶沙漠氣候(被南回歸線穿過;西澳大利亞寒潮);
4、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30?-40?);
十二、南極:
1、酷寒:
①緯度高,熱量小;
②海拔高,降溫幅度大;
③冰川對太陽的反射極強;
2、干燥:
①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小;
②終年受極地高壓控制,下沉氣流;
③陸地面積大;
3、烈風:平均18m/s,最大達100m/s,一年中8級以上風天達300天以上;
十三、北極:
1、沒有南極寒冷(海洋面積大,大部分終年封凍);
2、降水比南極豐富(氣溫較高,海洋面積大),年降水量為100mm-150mm;
3、風速沒有南極大;
高考地理《氣候》知識點2
⑴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于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⑵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脈阻擋的影響,山地東側為西風帶的背風坡,產生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西側為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豐沛。(非地帶性現象)
⑶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干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⑹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于東部季風區,原因是副高強弱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⑺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⑻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為什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
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⑽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⑾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⒀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⒁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⒂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中美洲東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海洋的信風帶來暖濕氣流,受地形(山地)的影響,在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⒃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⒄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緯度越高,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
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系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
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系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
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
氣溫年較差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日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⒆天山南坡無林帶,原因為:地處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風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處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風坡,降水量多。
⒇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21)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一是氣溫(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陽坡雪線高于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雪線低),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注:可根據該特點來判斷迎風坡或背風坡。
(22)、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相對高度,相對高度越大,垂直帶譜可能越復雜)。
另外,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于熱量(即陽坡高和陰坡低)。
【高考地理《氣候》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知識點歸納(氣候)05-07
氣候與自然帶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05-07
地理高考知識點11-02
中考地理《苔原氣候》知識點總結04-15
高考地理:小氣候及其產生的效應05-07
中考地理氣候常考知識點匯總05-12
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識點05-12
高考地理知識點05-07
地理高考知識點總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