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

時間:2024-10-05 21:54:13 高考語文 我要投稿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5篇)

  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們總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5篇)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

  荊軻刺秦王

  文學常識: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 筑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一)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還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盡矣

  8.圖窮而匕首見

  (二)找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2.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資幣物

  4.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8.北蠻夷之鄙人

  9.圖窮而匕首見

  10.秦王還柱而走

  11.諸郎中執兵

  12.左右既前

  (三)指出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

  1.進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齡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遠未來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發盡上冠

  10.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11.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16.非有詔不得上

  17.箕踞以罵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四)一詞多義:

  1、實詞

  兵

 、俨坏贸殖弑

 、诓患罢傧卤

 、矍乇┠憾梢姿

  窮

  ①圖窮而匕首見

 、诜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

  陳

  ①諸郎中持兵,皆陳殿下

 、诳謶植桓易躁

  私

 、俚げ蝗桃砸患褐蕉鴤L者之意

 、谀怂焖揭姺镀

  還

 、賶咽恳蝗ベ獠粡瓦

 、谇赝踹柱而走

  ③計日以還 ——《黃生借書說》

 、芎鲞^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周亞夫軍細柳營》

  振

  ①誠振怖大王之威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 ——《過秦論》

  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苓w我如振落葉

 、輬糖脫涠摅滋煜拢袼暮 ——《過秦論》

  奉

  ①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

 、谳V既取圖奉之

  顧

 、儆谑乔G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出師表 》

 、茴檻俅饶

 、蓊櫜蝗缡癖芍 ——《為學》

  親

 、俳裥卸鵁o信,則秦未可親也

 、诔妓匀ビH戚而事君者 ——《廉頗藺相如列傳》

  圖

 、倌笋敹鴪D之

 、趫D窮匕首見

 、鄄粓D子自歸

  被

  ①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②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記》

 、郾幻髟沦馀鍖氳 ——《離騷》

  請

 、倌苏埱G卿曰

 、谡堔o決矣

 、勰酥镁普堉

 、芷湓煺堉T公,不避寒暑

  信

 、俳裥卸鵁o信,則秦未可親也

 、诼犉溲远牌湫 ——《論語》

 、垩员匦,行必果 ——《論語》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菪趴蓸芬

 、薜兔夹攀掷m續彈 ——《琵琶行》

  ⑦欲信大義于天下

 、酄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

 、嵝哦娨,忠而被謗 ——《屈原列傳》

  遇

 、偾刂鰧④,可謂深矣

  ②度道里會遇之禮畢 ——《廉頗藺相如列傳》

 、圩勇窂亩螅稣扇 ——《論語》

 、芩构贪偈乐鲆

  辭

 、俳裉舆t之,請辭決矣

  ②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燭之武退秦師》

 、鄞笮胁活櫦氈,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芙院棉o而以賦見稱 ——《屈原列傳》

  遺

 、俸襁z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②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

 、壑撂评畈荚L其遺蹤 ——《石鐘山記》

 、苁谷诉z趙王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

  ①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谇赝躞@,自引而起,絕袖

 、圩笥一蛴嗳缛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引趙使者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

 、莶僖姀娜A容道步走 ——《赤壁之戰》

  ⑥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

  卒

  ①魯肅聞劉表卒 ——《赤壁之戰》

 、谧涑傻蹣I ——《出師表》

 、圩淦鸩灰

  就

 、儆谑乔G軻遂就車而去

  ②軻自知事不就

  2、虛詞

  豈

 、賹④娯M有意乎

 、谌找员M矣,荊卿豈無意哉

 、圬M可得哉

  以

 、俸我匝灾

 、谇赝跻允宄钦堃坠讶酥 ——《廉頗藺相如列傳》

 、墼傅脤④娭滓垣I秦

  ④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⑤日以盡矣

 、藿园滓鹿谝运椭

 、咭源芜M

 、嘁怨是G軻逐秦王

  乃

 、偌壹罒o忘告乃翁 ——《示兒》

 、谝云淠巳A山之陽名之也 ——《游褒禪山記》

  ③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

 、苣私竦寐劷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之

 、傥⑻友,臣愿得謁之

 、谇赝踬徶鹎Ы

 、蹫橹魏

 、茉傅脤④娭钟浺垣I秦

 、蓓曋窗l

  ⑥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五)指出句式特征

  ⑴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⑵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瞧退粤粽撸峥团c俱

 、瘸M从诠撬

 、裳嗤醢菟陀谕

  ⑹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颂蛹百e客知其事者

  ⑻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投鴪髮④娭鹫,何如

  ⑽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细改缸谧,皆為戮沒

  (六)、固定句式積累

 。1)將奈何

 。ā澳魏巍保勺g為“怎么辦”)

 。2)豈可得哉

 。ā柏M……哉”,表反問,“怎么……呢”)

  (3)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有以:有……用來)

 。4)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o以:沒有……用來)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2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舉辦成年禮,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后稱字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 《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現實主義的源頭。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帮L”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另有“賦比興”三種手法。賦:直抒胸臆,比:比喻,興:氣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詠之物。例如: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本來是想講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但是先講孔雀東南飛,為了引出下文。

  3、四書五經,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四書指《大學》--曾子、《中庸》--子思、《論語》和《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當于現代的法庭,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為“大理寺少卿”,從四品。光祿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長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這一帶,因此后世詩文常以五陵為富豪人家聚居長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6、六藝:多指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科目。但在《師說》中的“六藝”指的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樂》《春秋》。

  《詩經》的“六藝”指“風、雅、頌、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于如今的排比。比:類比,比喻。興: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于如今的'象征。

  7、《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辭》收錄了戰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漢劉向匯編。這些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

  9、博士: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送東陽馬生序》中“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10、童生試,簡稱童試,亦稱小考、小試。可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為案首),是讀書士子的進身之始。應考者稱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備注】進身:指被錄用或提升。

  鄉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唐宋時稱“鄉貢”、“解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鄉試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wéi)”。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后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11、會試,又稱“春闈”或“春試”或“禮闈”,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在鄉試次年三月舉行,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會試發的榜稱為“杏榜”,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貢院舉行考試。會試的主考官稱“總裁”。

  12、殿試:是科舉制級別的考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实墼诘钔⑸,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明清開始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前三名分別為狀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13、《離騷》:《楚辭》的代表作,為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所作,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的含義,有的說是“離愁”,有的說是“遭憂”,還有的說是楚地的古樂曲名!峨x騷》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先河。備注:《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我國古代最長的愛情抒情詩是:白居易的《長恨歌》

  14、二十四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清代乾隆年間編定。全書總計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記載了從黃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常以之代稱中國歷史。其中《史記》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斷代史。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無韻—沒有《離騷》擁有的韻律,因為《史記》是散文,不需要押韻。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3

  1.作助詞

 、鸥皆趧e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指人、物、事、時、地等。譯為:的的人(東西、事情),或不譯。

 、儆袕脱粤铋L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刍虍愑诙咧疄,何哉?(《岳陽樓記》)

  ⑵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傺灾,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谌煌鶃硪曋X無異能者(《黔之驢》)

  ⑶定語后直的標志。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于的。

 、偾笕丝墒箞笄卣,未得。

 、谑畣撊挥新曊,所在皆是也。

  (4)用在句中表示判斷,常與一也呼應,構成者也的判斷句式,一般不必譯出。

 、倭H者,趙之良將也。

 、趲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鄢妓匀ビH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作語氣助詞

 、庞糜诰渲斜硖犷D或判斷。不必譯出。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

 、矍G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品旁谝蓡柧涞'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勺g的或不譯。

 、俸握?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怯糜陉愂鼍淠┍黻愂鼋Y束。 譯為的或不譯。

 、偈汲贾馀V畷r,所見無非牛者。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4

  《鴻門宴》

  一、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將軍與臣有?(?通“隙”,隔閡,嫌怨)

  6.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使……進入)

  二、古今異義

  1.約為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指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2.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變故;今:很,十分

  4.將軍戰河北 古:黃河以北; 今:河北省

  5.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南; 今:河南省

  6.沛公居山東時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山東省。

  7.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地講述。

  8.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急擊勿失: 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 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 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 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 名詞,內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 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 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

  9.舉

  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

  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 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杯杓: 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 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形容詞,優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 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 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 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 動詞,擺、設。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5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于顛覆,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

  14、再:后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命運)

  19、為、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茍、從: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隨)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無厭(通"饜",滿足)

  3、當與秦相較(通"倘",如果)

  三、一詞多義

  1、非: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不是)

  ②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不對)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沒)

  ④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不能)

  2、或:

 、倩蛟唬毫鶉剩寿T秦耶(有人)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刍蛞詾樗,或以為亡(有人)

  ④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

  3、得:

 、偾匾怨ト≈猓t獲邑,大則得城(得到)

 、诖说弥(正確)

 、壅\不得已(辦法)

 、芫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必須,應該)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6

  虛詞

  【之】

 、偈构ひ运幋阒/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它(們)

 、谟谑翘宇A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 結構助詞,的/不譯

 、矍刂鰧④,可謂深矣 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而】

  ①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連詞,表轉折

 、诮裼幸谎,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荊軻和而歌 連詞,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還柱而走/倚柱而笑 連詞,表修飾

 、艹甲笫职哑湫,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圖窮而匕首見 連詞,表承接

  ⑤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連詞,表遞進

  【以】

  ①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介詞,因

 、谑构ひ运幋阒/而乃以手共搏之/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介詞,用

  ③以次進 介詞,按照

 、苋找员M矣 已經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遂拔以擊荊軻 連詞,表目的,來/不譯

  ⑥箕踞以罵曰 連詞,表修飾

  【為】

  ①乃為裝遣荊軻 動詞,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介詞,被

  ③嘉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詞,替

  【其】

 、俚谌朔Q代詞,他(們)(的),它(們)(的)

  盡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劍長,操其室

 、谥甘敬~,那

  其人居遠未來

  重要詞義

  【略】掠奪,奪取 進兵北略地

  【至】到,到達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 /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豈】①表反問,怎么、難道 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將軍豈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設或條件,(如果/即使)沒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得】①能夠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 非有詔不得上

 、诘玫 誠能得樊將軍首 / 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謁】請 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信】信物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誠】①果真,如果 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

 、诘拇_,確實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說】同悅,喜歡,高興 秦王必說見臣

  【更】改變 愿足下更慮之

  【遇】對待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涕】眼淚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

  【顧】①不過、只是 顧計不知所出耳

 、诨仡^看 終已不顧 / 荊軻顧笑武陽

  【就】①靠近,登上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②成功 軻自知事不就

  【去】離開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遺】贈送 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順序 以次進

  【陛】殿前的臺階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色】臉色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

  【謝】謝罪、道歉 前為謝曰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發】打開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見】①通現,顯現 圖窮而匕首見

  ②介詞,被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還】通環,繞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走】跑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為

  【意】意料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陳】排列 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

  【方】正、正當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秦王方還柱走

  【被】受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7

  一、文學常識:

  李密(224-287 )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 西晉 文學家。初仕蜀漢,后仕西晉。李密有《陳情表》流傳于后世,被傳頌為孝道的典范。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

  1、夙遭閔兇(閔,通“憫”,憂愁 )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 的樣 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三、解釋加點詞語

  1、臣以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

  2、慈父 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舅奪母志(改變)

  4、門衰祚薄(福分)

  5、終鮮兄弟(本指少,這里是沒有)

  6、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而劉夙嬰疾。ɡp繞)

  8、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舉)

  9、尋蒙國恩(不久)

  10、則劉病日篤(病重)

  11、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提升)

  12、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四、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

 、诰艢q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诓获婷潱▌釉~,自夸)

  ③愿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跓o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壑敯荼硪 聞(連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诙菽了娒髦▌釉~,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8、薄:①日薄西山(動詞,迫近)

  ②門衰祚薄(形容詞,微薄,少)

  9、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

  ②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0、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

 、谫硪箲n嘆(名詞,早晨)

  11、之: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憧。(助詞,的。)

 、诔贾M退,實為狼狽。 ( 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五、 詞類活用

  1、躬親撫養(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 作狀,一天天地)

  3、閔兇: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7、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作動,遠行)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六、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至于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立)

  3、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秀人才。

  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 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 ②今義:身心勞苦)

  七、 句式

  1、急于星火(介詞結構后置)

  2、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

  3、謹拜表以聞(陛下)(省略句)

  4、且劉夙嬰疾病 (被動句)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8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1、順敘——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寫。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現自然風光。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坍嬋宋镄愿,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種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9

  1、文體知識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xx——10xx),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謚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歷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碧K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游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過。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況,然后詳記游后洞的`經過。

  第三段,寫游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發感慨,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第五段),是記游的結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游記常用的格式。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敘議結合的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二、綜合練習題

 。ㄒ唬┙o加點字注音(答案略)

  慧褒( ) 廬冢( , ) 仆道( ) 謬( ) 穴( ) 瑰怪( ) 窈然( )

 。ǘ┲赋鱿铝芯渥又械耐僮

  長樂王回深父

 。ㄈ┙忉屜铝芯渥又屑狱c詞語的含義

  1、 而卒葬之 死后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因為

  3、有碑仆道 倒下

  4、其文漫滅 模糊,磨滅

  5、蓋音謬也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謬:錯誤。

  6、有穴窈然 深遠幽暗的樣子

  7、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

  8、不出,火且近 將要

  9、蓋余所至 發語詞,也有大概的意思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1、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平;近

  13、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不同尋常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稀少

  15、無物以相之 幫助

  16、其孰能譏之 乎 難道,表反問

  17、何可勝道 盡

 。ㄋ模┰~類活用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詞作動詞 ,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詞作動詞,命名

  3、有泉側出 側:名-狀 從旁邊

  4、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詞作動詞,上行

  5、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進:動—名,前進的情況;

  見:動—名,見到的景致

  7、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名 ,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動 照明

  9、極夫游之樂 極:副—動 盡情享受(窮盡)

  10、常在于險遠 險遠:形—名,險遠的地方

  11、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12、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動—名,流傳的文字;

  名:名—動,指識其本名

  (五)翻譯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請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介賓短語后置句),而卒葬(于)之(省略句)

  2、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4、有碑仆(于)道 (省略句)

  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無特殊句式)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夠極盡游玩的樂趣。

  6、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無)

  對于這種情況,我又感慨了。古人觀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以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

  7、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無)

  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

  8、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o)

  后代的人使流傳的文字弄錯,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的盡呢?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0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賞析】一個動詞“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

  例句2:“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賞析】“瘋狂”、“洶涌”、“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2、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說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敘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墻。”

  【賞析】以“!薄ⅰ皦Α弊鞅扔,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贊賞之情。

  例句2:“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與峽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致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例句1:“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

  【賞析】作者運用排比句式,以表現大海驚醒后的劇烈動蕩,展示了大海的粗獷、豪放的性格,讓讀者讀來瑯瑯上口。

  例句2: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公平的么?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文章最后寫道:“此刻,北風正在敲打著我的窗戶,而我的那幾株臘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綻蕾,默默地吐著清幽的芬芳``````”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賞析】“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里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例句4:《鼓神》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云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賞析】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4、抓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聯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賞析】小草比樹木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勢;而樹木憑的是自身的優勢,這里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地下森林的欣賞之情。

  例句2:“大小的島擁抱著,偎依著,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

  【賞析】以大海周圍的景物島、山、星星為襯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靜美”推進一步,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是一幅清麗、溫柔、恬靜的“海睡圖”。

  例句3:“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

  【賞析】作者直抒胸臆,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大力量的歌頌,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5、抓結構作用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后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例句1:“遠處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賞析】這是一個過度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是聯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例句2:“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從閉著的窗戶聽著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盡夠欣幸了。”

  【賞析】文章首尾照應,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使文章結構謹嚴。

  6.抓思想內容

  準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賞析】這是描寫最初地質突變時的情景,一句話一種景象,字雖不多,形象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同時也交代了峽谷的來源。

  例句2:“你似乎深不見底,寬不可測,沒有人見過你的全貌。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么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你從哪里飛來?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了那么漫長的歲月?”

  【賞析】作者用第二人稱手法,面對面地直接抒發感情,強烈表達了自己對峽谷的關切、同情、抱不平以及無限的敬意。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1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2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寶玉,經雕琢成的璧)

  4、遺(wè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該)

  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衡、比較)

  10、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12、卻: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ū):禮節甚倨(傲慢)

  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懌(yì):于是秦王不懌(高興,喜悅)

  23、已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遠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駑:相如雖駑(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語

  完璧歸趙 怒發沖冠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四、一詞多義

  1、于: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诠恃嗤跤Y于君(連詞,同)

  2、負: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②秦貪,負其強(憑借,倚仗)

 、蹧Q負約不償城(違背)

 、艹颊\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3、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谝韵葒抑倍笏匠鹨(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茉敢允宄钦堃阻(介詞,拿,用)

 、輫来髧孕蘧匆(連詞,相當于"而")

 、抟韵葒抑倍笏匠鹨(連詞,連接行為和目的,解為"用來,用以")

  4、見: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诖笸跻姵剂杏^(動詞,接見)

  5、舍: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谏嵯嗳鐝V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谝蛸e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由)

  7、顧: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陬櫸崮钪(只不過)

 、垲櫼坝宣湀(《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蓊櫜蝗缡癖芍(《為學》)(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則幸得脫(僥幸)

  9、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動,延請)

 、谧笥一蛴嗳缛(動,拉)

 、巯嗳缫嚤苣(動,掉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動,拉開弓)

  五、詞類活用

  1、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

  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3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席: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

  2、蒙: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承接)

  3、因: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沿襲)

  4、舉: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撲: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6、卻:卻匈奴七百余里(擊退)

  7、隳:隳名城,殺豪杰(毀壞)

  8、躡足:躡足于行伍之間(用腳踏地)

  9、揭:揭竿為旗(舉)

  10、抗: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高,強)

  11、度、絜:試使山東之國與陜西省涉度長絜大(用尺量,衡量)

  12、愛:向使三國各愛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風俗,指邊遠地方)

  14、謫戍: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被征發戍守邊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遺留下來的功業)

  16、鞭笞: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狀,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起事,起義)

  二、通假字

  1、合從帝交,相與為一(通縱)

  2、贏糧而景從(通影,影子)

  3、外連衡而斗諸侯(通橫)

  三、一詞多義

  1、制:

 、偻趿、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指揮)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塾弥匦拊狸枠,增其舊制(規模)

  ④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縫制)

  2、亡:

 、僮吠鲋鸨,伏尸百萬(逃亡)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弁潭芏鲋T侯(滅亡)

 、芎忧芹磐鲆詰(通無,沒有)

  3、利:

 、儆惺Y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好處)

 、谝蚶吮,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坌懦季淅l何(鋒利)

  4、固:

  ①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固)

 、诠虈灰陨较U(鞏固)

 、廴晷闹,固不可徹(頑固)

 、茏滟I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本來)

  5、遺:

 、偾責o亡矢遺鏃(丟失)

 、谝共婚]戶,路不拾遺(遺留下來的`東西)

  ③蒙故業,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苁且韵鹊郯我赃z陛下(wi給予)

  6、度:

  ①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制度)

 、谠囀股綎|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計算,量)

  ③萬里赴戎機,并山度若飛(越過)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du揣度)

  四、詞類活用

  1、固:秦孝公據崤函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

  3、斗:外連衡而斗諸侯(使動,使斗)

  4、南、西: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名作狀,向南,向西)

  5、約:于是從散約敗(動作名,條約)

  6、鞭笞: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動,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卻:卻匈奴七百余里(使動,使退卻)

  8、彎: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形容詞使動,使彎)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動,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詞使動,使削弱)

  11、固:自以為關中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12、甕、繩: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名作動,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13、賢: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形作名,賢能的人)

  14、云、景: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名作狀,像云一樣,像影子一樣)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動,引,招致;朝:名詞使動,使來朝見)

  五、難句翻譯

  1、振長策而御海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譯:高舉長長的鞭子,用武力來統治各國;吞并東西二周,滅亡各個諸侯。

  2、然后踐華山為城,因河為池。

  譯:這樣以后,憑著華山當做城,就著黃河當做護城河。

  3、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譯:天下的人像云一樣聚集響應,(許多人)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陳涉)。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勢變了。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4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既望:七月既望(農歷十六。既,過了。望,農歷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占領)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于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屬:舉酒屬客(通囑,勸酒)

  2、馮:浩浩乎如馮(png)虛御風(通憑,乘)

  3、繆:山川相繆(通繚,環繞,盤繞)

  三、一詞多義

  1、望:

 、倨咴录韧(農歷每月十五,名詞)

 、谖魍目(向遠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倨渎晢鑶枞(擬聲詞詞尾,表狀態)

 、诤螢槠淙灰(這樣,代詞)

  4、于:

 、偬K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詞)

  ②月出于東山之上(從,介詞)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詞)

 、苡谑秋嬀茦飞(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緊接前一事,連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诓恢獤|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俑桉厚恢(唱,動詞)

 、诟柙(歌詞,名詞)

 、垡懈瓒椭(歌曲的`聲調或節拍)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5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谵D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命相,名詞)

 、诓匐m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凼牟幌喔羟,且暫還家去(復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葜劣谟陌祷杌蠖鵁o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尬揍t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咧煳淖酉嗳,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鄤俨桓覐拖嗍(觀察,審察,動詞)

 、崆谛酿B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苄聥D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輰④娪,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薰蛉松鯋叟坑,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床: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

 、俟帕x: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床

  2、多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俟帕x:多多勸告。

 、诮窳x: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俟帕x: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俟帕x:可愛。

 、诮窳x: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俟帕x:自作主張。

 、诮窳x: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相關文章: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03-08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03-09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知識點12-09

語文高考文言文知識點15篇03-09

高考語文知識點06-24

高考語文知識點總結12-09

高考語文知識點總結06-26

高考語文總結知識點08-30

高考語文病句知識點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