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三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一、時間:xx月xx日上午xx:30~9:00。
二、地點:學校大操場
三、參加人員:學校領導、各工作組人員、全體參訓學生、教官、班主任。
四、主持人:
五、程序:
1、各連隊整隊進場(或者先在場內排好)。
2、大會第一項:全體起立、奏國歌(奏國歌結束請領導坐下)。
3、大會第二項:閱兵式。
閱兵指揮跑步到主席臺下向學校領導(龔)報告檢閱受閱方隊:校長同志,市總工會職業技術學校20xx級新生隊列完畢,請您檢閱,閱兵指揮。學校領導(龔貴華)從主席臺北側臺階下,在閱兵指揮的陪同下,從操場北側第一連隊開始檢閱,學校校長:同學們好!連隊:校長好!學校校長:同學們辛苦了!連隊:為學校爭光!————檢閱結束,學校校長從操場南側回到主席臺上。
4、大會第三項:分列式
“標兵就位,向右轉”——分列式開始——各班級按照次序開始會操。
5、大會第四項:學校領導作軍訓小結。
6、大會第五項:20xx級學生軍訓先進班級、軍訓標兵表彰。
7、20xx級新生閱兵式結束,歡送領導退場,各連隊指導員組織連隊有序離開。
四、工作要求
1、政教處:
(1)軍訓團領導邀請,與現場閱兵指揮溝通協調;
(2)榮譽證書和表彰名單準備。
2、各班班主任:
(1)要提前做好組織工作,確保各班級軍訓學員按照要求,行動一致,服從指揮,認真完成閱兵式、分列式各項軍訓任務。
(2)完成先進班級、軍訓標兵的考評,16日上午按要求上報政教處。
(3)分列式結束表彰時,安排好學生代表上臺:先進班級各1名,優秀標兵代表10名。
(4)閱兵式、分列式結束后,帶連隊有序離開操場,將旗子交回廣播室。
3、總務處:
(1)做好主席臺的`環境布置(綠色植物、鮮花,11套桌椅,綠色幕布)。
(2)閱兵式、分列式結束后的清場工作(飲水機、桌椅回收等)。
4、廣播室:做好音響設備、話筒的調試和現場音樂播放等工作。
5、辦公室:做好各個領導出席邀請和軍訓宣傳攝影工作。
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通過清明節的主題教育,讓同學們了解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另外還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一些習俗,清明節的歷史由來。通過這次主題教育,還讓學生來緬懷先烈,知道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
二、活動時間:
4月2日
三:活動地點:
四年級一班
四、活動過程:
(一)
1、利用交流的形式讓同學們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清明節的習俗。
(1)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2)祭掃烈士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二)讓同學們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小組內交流班會體會。
2、指名讓學生體會,及時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3、引申: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歹徒、小偷、壞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是不是能像革命先烈那樣舍身為人呢?我們能不能非常機智的與歹徒等做斗爭呢?你都有哪些機智的方法與同學們分享呢?
4、作業:利用假期得時間跟自己的父母去祭掃先祖、參加植樹活動,為祖國添綠色。
(三)師生總結。
今天,在《清明時節憶先烈》的主題班會中,我們同學既了解了清明節的一些知識,又知道了一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跡。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們能發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設計方案 篇3
【教研時間】
20xx年5月15日
【教研對象】
鑼鼓書項目組全體成員
【教研內容】
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教研形式】
觀摩研討
【教研目標】
1、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加強教師對鑼鼓書基本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師指導幼兒學習鑼鼓書的專業能力。
2、深入剖析鑼鼓書藝術活動,分享交流現有經驗與做法,探討鑼鼓書教學具的選擇與設計,規范使用方法,體現幼兒園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價值所在,促進幼兒園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教研準備】
1、集體教學活動:
(小班活動《金鎖銀鎖》,中班活動《鼓點寶寶愛唱歌》,中班《春到新城幼兒園》)
2、物質準備:PPT、鑼鼓書樂器,電腦和投影儀2套。
3、經驗準備:
(1)教師了解音樂活動與鑼鼓書活動的基本知識。
(2)教師積累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實踐經驗,對活動的價值和有效性有探究。
(3)收集整理教師鑼鼓書藝術活動中使用的圖譜、PPT。
【教研過程】
一、 主持人交代研究背景
今天我們以“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為教研主題,在交流分享教學經驗與做法的同時,探討鑼鼓書教學具的選擇、設計,與使用方法,真正提高老師們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教育教學能力。接下來有請3位執教教師談談設計思路和反思。
二、 執教老師談設計思路和反思
1、中班活動《鼓點寶寶愛唱歌》執教老師姚思遠談設計思路并反思。
2、小班活動《金鎖銀鎖》執教老師談設計思路并反思。
3、中班活動《春到新城幼兒園》執教老師方燕談設計思路并反思。
三、 思維碰撞,統一共識
(一)鑼鼓書藝術活動的策略與方法
1、結合三個鑼鼓書活動,分享各自開展鑼鼓書活動的經驗與做法。
2、交流鑼鼓書藝術活動中的整合。
(二)研討鑼鼓書藝術活動中教學具的選擇、設計與使用
1、結合實踐經驗,交流各自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中的教學具選擇、設計與使用。
2、針對不同觀點,發表意見與建議,規范諸如圖符、圖譜、鼓點、音樂標記等在鑼鼓書藝術活動中的設計與運用。
3、教師以年齡段分組,現場演繹諸如圖符、鼓點、上下架規則等在活動中的運用,在互相觀摩中發表意見與建議,從而達成共識。
四、 總結提升。
1、主持人總結與提升。
鑼鼓書是一種“渾身藝術”,它需要用地方方言來說唱,需要動用雙手來打擊節奏,還要運用全身的舞姿來渲染與表現。
在幼兒園有效開展鑼鼓書活動應以趣為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合多元化的形式與多樣性的教學具。我們要通過研究簡化、整理鑼鼓書基礎知識,使之易懂、規范,并有效整合它的“渾身藝術”,使之有趣、高效,從而培養幼兒“說、唱、擊、做”的4大能力,促進教師設計、組織與實踐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專業能力發展,從而真正激發師幼愛祖國、愛家鄉、愛文化的情感,體現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2、后續思考。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精選)09-26
經典設計方案12-05
設計方案07-21
(精選)設計方案11-04
[熱門]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必備)07-31
(實用)設計方案07-29
設計方案(優秀)08-01
【推薦】設計方案08-19
[精華]設計方案09-22